第二天科举,对大多数学子来说是痛苦的折磨。
原因何在?一是分数高,四百分的比重,占了将近一半;二是题量大,绝大多数考生是做不完的;第三是偏科,多数学子喜爱文科类,对军民治理和理科类偏科严重。
但这些对颜子卿都不是问题,最先进场、最先交卷,收获同场学子们满满的羡慕、嫉妒和崇拜目光,没有恨:当一个人和另一个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可比性,也就恨不起来。
直到第三天上午,时文一科开始: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前半句是说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放弃,后半句说不出家门就能把教化推行到国家。这有什么鬼联系?两百字,如何破题、承题?苏和仲随意出的这首“混搭”,颜子卿面对试卷无语。
考试么,还是有技巧的,第一道难做,可以从第二道开始: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前半句谁都知道,意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半句也好理解,意思是:其人心地善良,心胸宽广。
但是,连在一起又作何解释?如何破题、承题?
幸好还有第三道:“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前半句掐掉其前半句后,意思是指要善于推广好的行为;后半句是说要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不光颜子卿,所有杭州府士子拿到此题,俱都“哀鸿遍野”,颜子卿只不过是其中一员。三天,第一次未能提前交卷,第一次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再一次找回了上辈子“高考”感觉……
经过一上午“折磨”,大多数学子都有点无精打采。
最后一科,一般来说“大局已定”。行的基本已经算通过府试,不行的等着下科再战。想从最后的 “制艺”里抢分,实在太难。
历来“制艺”一项,都是出的五花八门、莫名其妙。说是“五花八门”,是因为出题内容太广,杂乱不堪,实在无从猜测更无从复习;说“莫名其妙”,是出题全凭主考心意,想到什么出什么,遇到正统的还好,遇到天马行空的那种,简直要了卿卿性命。
苏和仲这次出的题很正统,但依旧“要了卿卿性命”。
题目:体裁不限,诗词歌赋一首一分。
什么意思?总分一百,一首一分,写满百首既得满分。歌赋是绝不可能有人去尝试得。以字数最少的五言绝句而言,一首二十字,百首也是恐怖的两千字。词的话,稍稍长点就能达到百字左右,百首上万。一个下午,光是抄录都未必能抄完……
题目拿到手,所有学子都用哀怨的眼神,无辜的看着苏和仲……神仙打架,凡人们终究还是遭了殃。
全云州都知道颜子卿口吐成章,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全杭州都知道苏和仲酷爱诗词;全考场都知道苏和仲对颜子卿“关怀备至”。随着《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的越传越广,所有人都知道苏和仲对“颜词”的喜爱。别的地方不说,光是考场中,就能找出无数“颜粉”。
市井之中诸多传言:苏和仲屡次要颜子卿诗词,被拒绝。传言没有夸张,凭上次元宵节“花魁大赛”苏和仲的言语就能看出,苏和仲是“早有预谋”的。可你苏知府要颜子卿写诗词,也别带上我等!?我等普通学子,何其无辜?
写满一百首才能得一百分。若不是考场规矩严,不得喧哗,恐怕当场便有人能哭出来。这哪里还算考试?可偏偏众人还挑不出半丝理。苏和仲出的题,正统到不能再正统——就是数目多一点。可大汉律千百条,偏偏没有一条管到“制艺”出题数量的。
于是乎,考场之上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天高白云飞,太阳撒光辉。青山换新颜,心情格外美——某君写的时候,不知道心情是不是真的那么美。
昨夜沉醉美梦中,三更时分穿秦末。欲与始皇共举杯,谁料醒来一场空——这首是拿来凑数的。
晨起五更天,送儿上考场。静等佳音回,期盼留金榜——看起来很正面,其实满篇都是绝望。
九月小雨下的欢,稀里哗啦落府院;各路精英聚一堂,共同盼着艳阳天——此诗意义深沉。
声声哀乐催人泪,寸寸相思阴魂飞。朵朵鲜花献逝者,片片纸钱化成灰——苏和仲把人逼到这个份上,也算科举史上头一遭。
一对姐妹花,素颜赛芙蓉;阿哥寄信来,迫切看内容——再写下去,绝对是淫词小调……
颜子卿对苏和仲出的这一招,也是哭笑不得。感叹苏和仲“执着”之余,诗还是要写的。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局,明显苏和仲赢了,赢的“光明正大”,赢的颜子卿竟无言以对。
苏和仲不光彻底满足了其“变态”的欲望,而且彻底报了“中秋赏月之仇”。颜子卿挑了几首既脍炙人口又不会惹出麻烦的绝句抄了上去,随后是九十多首历史上名声不显的五言诗。
“哎!佑之什么都好,就是时文差一些!”苏和仲手里拿着颜子卿上午的时文卷,和下午的“制艺”卷,很惊讶。惊讶一个人能有如此才华的情况下,时文却能写的如此烂。
周围一通阅卷的各县教谕们也是连连点头:一百首诗写满的只有颜子卿一人,而且首首精妙;偏偏三篇时文……教谕们大多是没能中第的举子出生,水平很一般,可让他们说出一个“好”字来,依旧很难。
府试结束第二日,成绩单又贴在了府衙前照壁上。
案首:颜子卿 八百七十五分
其下,陆续还有第一等:
王熙河 八百零一分 一等第一名
林晓泉 七百三十分 一等第二名
……
一等还有二十七名;二等五十名;三等一百二十人名……其余不入等,六月后前三等两百名去云中城参加三月院试:决定你是否有成为秀才的资格。王熙河出身钱塘王家,“制艺”一科只写出三十九首诗词,被扣了六十分还有八百分的成绩,也殊为难得,刨开“制艺”一项,和颜子卿竟在伯仲之间。
接下来又是谢师宴。
这局颜子卿又“输”给了苏和仲,输给了他的“不要脸”!
府试结束后,府衙照壁前贴出的单子是两张。一张自然是录取榜,众人看了后,是有哭有笑、百味丛生;第二张榜文众人看了后,只有苦笑、酸味丛生。
其中最核心的一句:“……本府因民生维艰、百姓困苦,不宜铺张浪费,故而将三日后‘谢师宴’设于杭州颜府……”何意?三日后,原本该苏老师请这科中试者吃饭,厘定师生关系。如今苏老师觉得百姓生活贫困,不能奢侈浪费,故而在颜子卿家里设宴。
毫无疑问,苏老师这样干,再次刷新了科举千年之先河。制艺“百首”已经是“骇人听闻”的事,如今连谢师宴都开在学生家中,千年来从未有过。
颜家惊掉了一地下巴。颜沈氏得知消息后,接连派了三批人去照壁前查看,最后由颜绍恭肯定确有此事,赶紧安排人到各处采购时令蔬菜、瓜果、食材。颜沈氏得到消息已经只有两天时间准备,临时到各大酒楼聘请厨子,若不是颜家面子大,还真未必请得来。
中试学子们惊掉了一地下巴。千年来没有人这样干过,从来都只听说老师请客,这辈子、上辈子、上上辈子都没听说,哪位老师把“谢师宴”安排到学生家里,这叫学生们的“谢师礼”怎么送?谢谁?
杭州满城惊掉了一地下巴。自打颜子卿从北地回来就“趣闻不断”,这次苏和仲把请客的局设在颜家,更是横扫街边巷尾娱乐八卦的“各大榜单”:“谢师宴”还能这样玩,你们读书人真有才。
张袁野惊掉了自己下巴。知府大人不愧是知府大人,岂是自己一个七品县令能比?和苏和仲一比,张袁野觉得自己弱爆了。接连几天,张袁野都在家里长吁短叹: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看来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颜子卿也无话可说。贬官前苏和仲已经是侍郎级别的正三品大员,脸皮厚到这等程度,也算是旷古烁今、前无古人。无话之余,颜子卿也认了。苏和仲知道自己不会去拜他为师,竟能把脸皮都完全舍弃跑到自己家里来认学生,自己还能如何。
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颜子卿好似只认方鸣石为师,上次县试之后,张袁野“请客”,颜子卿就没去。这次苏和仲这么干,摆明了就是要颜子卿磕这个头,定下师徒名分。拿自己面皮来换一个“名分”,无数人摇头不已:不值得!
但到底值不值得,只有苏和仲和时间知道……事情已经做下,所以,这次苏和仲又赢了。
原因何在?一是分数高,四百分的比重,占了将近一半;二是题量大,绝大多数考生是做不完的;第三是偏科,多数学子喜爱文科类,对军民治理和理科类偏科严重。
但这些对颜子卿都不是问题,最先进场、最先交卷,收获同场学子们满满的羡慕、嫉妒和崇拜目光,没有恨:当一个人和另一个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可比性,也就恨不起来。
直到第三天上午,时文一科开始: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前半句是说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放弃,后半句说不出家门就能把教化推行到国家。这有什么鬼联系?两百字,如何破题、承题?苏和仲随意出的这首“混搭”,颜子卿面对试卷无语。
考试么,还是有技巧的,第一道难做,可以从第二道开始: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前半句谁都知道,意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半句也好理解,意思是:其人心地善良,心胸宽广。
但是,连在一起又作何解释?如何破题、承题?
幸好还有第三道:“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前半句掐掉其前半句后,意思是指要善于推广好的行为;后半句是说要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不光颜子卿,所有杭州府士子拿到此题,俱都“哀鸿遍野”,颜子卿只不过是其中一员。三天,第一次未能提前交卷,第一次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再一次找回了上辈子“高考”感觉……
经过一上午“折磨”,大多数学子都有点无精打采。
最后一科,一般来说“大局已定”。行的基本已经算通过府试,不行的等着下科再战。想从最后的 “制艺”里抢分,实在太难。
历来“制艺”一项,都是出的五花八门、莫名其妙。说是“五花八门”,是因为出题内容太广,杂乱不堪,实在无从猜测更无从复习;说“莫名其妙”,是出题全凭主考心意,想到什么出什么,遇到正统的还好,遇到天马行空的那种,简直要了卿卿性命。
苏和仲这次出的题很正统,但依旧“要了卿卿性命”。
题目:体裁不限,诗词歌赋一首一分。
什么意思?总分一百,一首一分,写满百首既得满分。歌赋是绝不可能有人去尝试得。以字数最少的五言绝句而言,一首二十字,百首也是恐怖的两千字。词的话,稍稍长点就能达到百字左右,百首上万。一个下午,光是抄录都未必能抄完……
题目拿到手,所有学子都用哀怨的眼神,无辜的看着苏和仲……神仙打架,凡人们终究还是遭了殃。
全云州都知道颜子卿口吐成章,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全杭州都知道苏和仲酷爱诗词;全考场都知道苏和仲对颜子卿“关怀备至”。随着《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的越传越广,所有人都知道苏和仲对“颜词”的喜爱。别的地方不说,光是考场中,就能找出无数“颜粉”。
市井之中诸多传言:苏和仲屡次要颜子卿诗词,被拒绝。传言没有夸张,凭上次元宵节“花魁大赛”苏和仲的言语就能看出,苏和仲是“早有预谋”的。可你苏知府要颜子卿写诗词,也别带上我等!?我等普通学子,何其无辜?
写满一百首才能得一百分。若不是考场规矩严,不得喧哗,恐怕当场便有人能哭出来。这哪里还算考试?可偏偏众人还挑不出半丝理。苏和仲出的题,正统到不能再正统——就是数目多一点。可大汉律千百条,偏偏没有一条管到“制艺”出题数量的。
于是乎,考场之上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天高白云飞,太阳撒光辉。青山换新颜,心情格外美——某君写的时候,不知道心情是不是真的那么美。
昨夜沉醉美梦中,三更时分穿秦末。欲与始皇共举杯,谁料醒来一场空——这首是拿来凑数的。
晨起五更天,送儿上考场。静等佳音回,期盼留金榜——看起来很正面,其实满篇都是绝望。
九月小雨下的欢,稀里哗啦落府院;各路精英聚一堂,共同盼着艳阳天——此诗意义深沉。
声声哀乐催人泪,寸寸相思阴魂飞。朵朵鲜花献逝者,片片纸钱化成灰——苏和仲把人逼到这个份上,也算科举史上头一遭。
一对姐妹花,素颜赛芙蓉;阿哥寄信来,迫切看内容——再写下去,绝对是淫词小调……
颜子卿对苏和仲出的这一招,也是哭笑不得。感叹苏和仲“执着”之余,诗还是要写的。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局,明显苏和仲赢了,赢的“光明正大”,赢的颜子卿竟无言以对。
苏和仲不光彻底满足了其“变态”的欲望,而且彻底报了“中秋赏月之仇”。颜子卿挑了几首既脍炙人口又不会惹出麻烦的绝句抄了上去,随后是九十多首历史上名声不显的五言诗。
“哎!佑之什么都好,就是时文差一些!”苏和仲手里拿着颜子卿上午的时文卷,和下午的“制艺”卷,很惊讶。惊讶一个人能有如此才华的情况下,时文却能写的如此烂。
周围一通阅卷的各县教谕们也是连连点头:一百首诗写满的只有颜子卿一人,而且首首精妙;偏偏三篇时文……教谕们大多是没能中第的举子出生,水平很一般,可让他们说出一个“好”字来,依旧很难。
府试结束第二日,成绩单又贴在了府衙前照壁上。
案首:颜子卿 八百七十五分
其下,陆续还有第一等:
王熙河 八百零一分 一等第一名
林晓泉 七百三十分 一等第二名
……
一等还有二十七名;二等五十名;三等一百二十人名……其余不入等,六月后前三等两百名去云中城参加三月院试:决定你是否有成为秀才的资格。王熙河出身钱塘王家,“制艺”一科只写出三十九首诗词,被扣了六十分还有八百分的成绩,也殊为难得,刨开“制艺”一项,和颜子卿竟在伯仲之间。
接下来又是谢师宴。
这局颜子卿又“输”给了苏和仲,输给了他的“不要脸”!
府试结束后,府衙照壁前贴出的单子是两张。一张自然是录取榜,众人看了后,是有哭有笑、百味丛生;第二张榜文众人看了后,只有苦笑、酸味丛生。
其中最核心的一句:“……本府因民生维艰、百姓困苦,不宜铺张浪费,故而将三日后‘谢师宴’设于杭州颜府……”何意?三日后,原本该苏老师请这科中试者吃饭,厘定师生关系。如今苏老师觉得百姓生活贫困,不能奢侈浪费,故而在颜子卿家里设宴。
毫无疑问,苏老师这样干,再次刷新了科举千年之先河。制艺“百首”已经是“骇人听闻”的事,如今连谢师宴都开在学生家中,千年来从未有过。
颜家惊掉了一地下巴。颜沈氏得知消息后,接连派了三批人去照壁前查看,最后由颜绍恭肯定确有此事,赶紧安排人到各处采购时令蔬菜、瓜果、食材。颜沈氏得到消息已经只有两天时间准备,临时到各大酒楼聘请厨子,若不是颜家面子大,还真未必请得来。
中试学子们惊掉了一地下巴。千年来没有人这样干过,从来都只听说老师请客,这辈子、上辈子、上上辈子都没听说,哪位老师把“谢师宴”安排到学生家里,这叫学生们的“谢师礼”怎么送?谢谁?
杭州满城惊掉了一地下巴。自打颜子卿从北地回来就“趣闻不断”,这次苏和仲把请客的局设在颜家,更是横扫街边巷尾娱乐八卦的“各大榜单”:“谢师宴”还能这样玩,你们读书人真有才。
张袁野惊掉了自己下巴。知府大人不愧是知府大人,岂是自己一个七品县令能比?和苏和仲一比,张袁野觉得自己弱爆了。接连几天,张袁野都在家里长吁短叹: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看来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颜子卿也无话可说。贬官前苏和仲已经是侍郎级别的正三品大员,脸皮厚到这等程度,也算是旷古烁今、前无古人。无话之余,颜子卿也认了。苏和仲知道自己不会去拜他为师,竟能把脸皮都完全舍弃跑到自己家里来认学生,自己还能如何。
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颜子卿好似只认方鸣石为师,上次县试之后,张袁野“请客”,颜子卿就没去。这次苏和仲这么干,摆明了就是要颜子卿磕这个头,定下师徒名分。拿自己面皮来换一个“名分”,无数人摇头不已:不值得!
但到底值不值得,只有苏和仲和时间知道……事情已经做下,所以,这次苏和仲又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