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收起三份公文:“姑丈,侄儿请求告退,侄儿想去刑部与大理寺借人,再调三千禁军护军,若有如麻氏这样的豪族反抗,侄儿请求允许禁军讨伐。”
    “恩,有必要,三千太少了,带五千人马,允许临时征调州县之兵。”皇帝又给加了些,然后写了手令让刘安给寇准,调兵的命令需要枢密院来下的。
    “侄儿告退。”
    “去吧,把事办好。”
    “是。”
    刘安施礼退后书房门口,这才转身小跑着离开。
    看着刘安离开,皇帝对吕夷简说道:“好好翻查一下黄河以北各州府递上来的公文,朕以为麻氏的事情不是个例。”
    “臣领命。”
    肯定还有,但证据没有麻氏这么充足。这一点吕夷简是知道的,他会挑出来,然后给刘安造势,让黄河以北先作为试点完成新的变革。
    再说刘安。
    刘安小跑着往前宫去。
    这里有间屋,寇准喜欢在这里休息处理非机密性的公务。
    站在这屋的门口刘安停下有脚步,却并没有急着进去。
    此时,在屋内的寇准已经看到了屋外的刘安。
    坐着一旁和寇准说话的吕蒙正端着茶碗也停下了,呆呆的看着屋外的刘安。
    时间似乎静止了。
    站在屋外的刘安内心有些感慨,自己有梦,寇准何尝没有。
    自己有强国梦。
    寇准何尝没有。
    屋内的寇准突然开口对吕蒙正说道:“曾有一日,刘安拿着一份公文也是这样站在外面。”
    吕蒙正回答:“正如今日。”
    寇准点了点头,也没有去催刘安进来,只是这样看着站在门外的刘安。
    片刻之后,刘安整理衣服走了进来,长身一礼。
    寇准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而后刘安从袖子中取出皇帝批示过的公文,准备递给寇准。寇准说道:“刘安,五年后能灭辽吗?”
    “寇公,我不想灭辽。”
    “为何?”
    “我只想把辽并入我华夏版图。”
    “有何区别?”
    “因为,辽是我华夏的一部分。他们理应回归,为我华夏添砖加瓦。”
    寇准点了点头:“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留下你的公文,汴梁这里有我与吕公,重整黄河以北,三年内永绝党项之反复,十年内永绝西番之反复,此生融辽与我华夏。”
    刘安再次长身一礼,这一次寇准起身回了一礼。
    刘安退离。
    屋内的寇准对吕蒙正说道:“吕公,华夏。我以为最初的解释应该是华山与夏水,后夏为高雅,华为华美。此时想一想,刘安说的却是,我们!”
    “我们?对,是我们。”吕蒙正也是状元级别的大文豪,他懂寇准话中的意思。
    我们。
    我们就是文明,就在这文明之光沐浴的子孙。
    刘安离开汴梁了。
    是在次日早朝的时候离开的,刘安手持皇帝圣旨,腰配尚方斩马剑,城门依例为刘安开正门。
    刘安出城十里遇到一辆马车。
    来自咸平县的咸平县现任县令郑公明。
    “郑兄!”非官时,刘安依旧称郑公明为郑兄。
    郑公明回了一礼:“刘兄。”
    两人在路旁由禁军士兵临时搭建的折叠棚子内坐下,王曾陪在身旁。来自咸平县的周良与吴铁两人站在棚子外。
    跟着刘安身边的禁军只有三百人,其余的四千七百人会在明天才出发。
    刘安不是去打仗的,带兵只是为了预备万一。
    郑公明坐下之后说道:“刘兄,咸平县现在房价已经接近汴梁城,有先例,上县并下县。我们可以申请扩县,将下县的村镇并入咸平,若再扩大,便可提请升州。”
    刘安看了王曾一眼。
    王曾摇了摇头。
    郑公明问:“王兄有何见解?”
    王曾说道:“咸平县以官家年号为县,并非是为了让谁升官发财的地方,这里便是天下表率。你大可直接到汴梁递交上述,让周边各县前往咸平县学习,提升各县自身实力,扩县并非上策。”
    “刘兄也这么想吗?”
    “是,这里就是一个给天下的表率,所以没必要扩大,你若想升官,我保你六品县令。”
    刘安这话不是虚的。
    大宋的县令最高是正七品,最低是正八品。
    六品已经是州官了,下州的州官就是正六品。
    郑公明起身施了一礼,出来当官图什么,说不想升官是假话,没有人会为了梦想而不顾生活,郑公明现在已经成家,他也有家室要养活的。
    刘安点了点头算是回礼。
    郑公明又说道:“我出重赏,重赏之下方圆五百里的种田好手齐聚咸平,但上田种麦最高一亩只有五百七十三斤。我加赏百贯,只要以百亩为计量平均到每亩六百零一斤,就赏。希望明年可以有所突破。”
    刘安回答:“切记,相应农经要整理成册。”
    “这是自然,此事断不会出差错。”
    六百斤,眼下是一道坎,除了极特殊的厚田有意外能超过六百斤之外,正常的田地之中还没有一例超过六百斤的。
    郑公明一一汇报了咸平县的情况,虽然他有书信给刘安,但许久没见,还是当面又作了一次汇报。
    郑公明汇报之后起身:“周良说有要事汇报,我先暂离。”
    “好。”
    换个人或许会客气一下,但刘安没有。
    郑公明没有感觉到意外,因为周良是直接对刘安负责的,作的事情连他这个咸平县令都不知道。
    郑公明离开之后,刘安向铁头点了点头。
    铁头立即给禁军下令,禁军外放一里架弩,刀出鞘守卫四周。
    一直到铁头安排好禁军的防卫圈后回来,周良这才上前。
    “主君,我已经初窥门径。”
    “恩。”
    旁边一驾马车的车厢板是铁头去打开的,上面拉着的是一个铁疙瘩。
    王曾根本看不懂这是什么,铁头更不懂。
    加水、加煤。
    足足一刻钟后,一块圆铁盘转了起来,开始时转的很缓慢,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后,刘安目测的转速大约能达到一分钟三十五转左右。
    刘安盯着机器,沉声问道:“力度呢?”

章节目录

宋朝探花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晨风天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晨风天堂并收藏宋朝探花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