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圣旨之后,姚杰并没有急着去上任,北平郡那边形势不明,而姚杰手下的骑兵经过大战只剩下三百多人,所以姚杰准备收编一部分叛军俘虏,这些人都是见过血的,比新兵强的多,只是缺乏训练而已。
“传本将令,命令所有屯长以上军官集合。”帅帐中姚杰对手下的传令兵道。
“诺。”传令兵应声下去传令。
仅仅片刻,所有屯长便来到了姚杰的帅帐。
“本将刚刚升任平虏中郎将,按照军制,本将可以统领上万兵马,但是如今本将麾下仅仅数百人,北平郡形势不明,人口稀少,故本将准备在蓟县征召新兵,同时从俘虏中挑选一部分补充我部,从现在开始所有军官官升两级,空缺的选择立下军功的优秀士兵担任,从现在开始诸位先下去准备招兵事宜,本将回去找刘幽州商讨此事,只要州牧大人同意,立刻开始扩军。”姚杰对手下的所有屯长道。
“诺。”升官有谁不喜欢,这次直接连升两级主要是因为军队大规模扩充,以后可没有这种好事了。
这次五个屯长直接升为军司马,每人统领四百人,关羽和张飞升为校尉,汉朝军制是以二与五的倍数为计算,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伍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队为一屯,每一百人为一个屯长,每两百人为一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为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通常五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独立作战单位,通常领军者为将军或校尉,但是校尉到底统率多少个部并无常制,姚杰决定关羽和张飞到底统率多少兵马等扩军完成之后再说。
让麾下的军官做好准备后,姚杰便进城见刘虞了。
州牧府,得知姚杰的来意之后,刘虞思虑了一番道:“北平人口稀少,不适合招兵,你这个平虏中郎将仅仅统率这么点人也确实寒酸,你就按照你想的去做吧,但是不允许动幽州的兵马。”
“诺,谢州牧大人。”姚杰拜谢道。
姚杰一回来,立刻下令去蓟城张贴招兵布告,同时让军队里识字的人在附近不断读布告内容,毕竟这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文盲。
招募新兵的事宜被姚杰交给了几个军司马,但也不是没有要求,首先,必须能提起五十斤的石锁,其次还要跑三公里,姚杰一直坚信兵不在多,而在精,要是连这点要求都做不到,说明身体素质是真的不行。
俘虏营,这里由幽州军看管,有刘虞的命令,姚杰自然畅通无阻的进去了,这一次他仅仅带了二十名士兵还有关羽、张飞。
看着集结在空地上的叛军,姚杰道:“尔等跟随张举造反,按律当诛九族,但是刘幽州仁慈,不愿多造杀孽,所以给尔等一条活路,本将乃平虏中郎将,之前消灭乌桓骑兵的就是本将,和公孙太守一同活捉张举的也是本将,如今本将准备从尔等中招募士兵,只要符合本将的标准就可以入伍,以后你们就是汉军,是本将的士兵。”
姚杰的话在俘虏中引起了一片骚动,韩峰虽然因为失误而被刘宏降职了,但他之前也俘虏了将近五万叛军,虽然大多是老弱和流民,但也被押到俘虏营中一同关押了起来,再加上蓟城之战中被俘虏的一万人,所以现在服了营中有将近六万人,里面青壮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近三万人。
后面押来的俘虏或许不知道姚杰,但是参加过蓟城之战的俘虏听了姚杰的话之后却很震撼,毕竟就是眼前这位一手粉碎了张纯的计谋。他们也十分敬佩这个将军,尽管他看起来很年轻。
“这里有一个五十斤的石锁,只要举起他就算通过第一道标准了。举完石锁,只要在半个时辰内跑完五里,就可以加入本将麾下,每月还有二十铢钱的军饷。
这下所有人都哗然了,最早唐朝以前其他朝代基本都实行服兵制,战时征兵,士兵都没有薪水,或只有很少的薪水,平时种田的种田,砍柴的砍柴,有的花销还要自己掏钱。
唐代士兵还要自备战马和武器,但战场的缴获可以归士兵所有,算是额外收入吧。一直到唐玄宗时期才出现募兵制,士兵成为职业军人,平时都有军饷拿了。
所以姚杰一宣布有军饷,所有人都不可思议,就连附近守卫的幽州兵都有点意动了。
至于军饷为什么是五铢钱,而不是白银,中国本身就是金银缺乏的国家,中国古代至明朝末期,白银的总产量约3亿两。但从16至18世纪,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200多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到3亿两,折合公制1.2万吨。
古代白银开采在宋朝进入高峰,鼎盛时期平均每年的课银量约20万两,而唐宣宗时期的白银平均课银量约2万两,提高了10倍。民营银矿冶炼出的白银按20%交给官府,剩下用于支付成本、扩大再生产或留存利润,官营银矿则大部分上交给官府。
自然界基本不存在天然白银,所以白银开采主要受技术约束,时间越往前,白银产量必量越少;不像黄金可以天然存在,远古时期反而可能开采到天然金矿。所以两汉之前,黄金反而比银常见,因为容易开采的天然黄金容易得到。
两汉至南北朝南北朝开采的银矿极少,唐朝开发南方后,白银产量才得到提升,但冶炼技术并不发达,而且唐初白银产量极少。如果从唐中期课银量推算白银产量,差不多7至8万两,初期及晚期因战乱减少,三百年的统治时间内,平均每年5万两,则唐朝白银总产量为1500万两,加上唐朝之前两千多年的白银产量约2000万两。因此宋代之前的白银总量约3500万两,折合公制1400吨。
两宋是中国白银开采的高峰,为了每年给“辽、金、元、西夏”等亲爹上贡白银,到处开采银矿。到了明清时期,银矿资源枯竭,白银产量下降到30万两左右。
宋初的白银产量也很低,产量在中期达到鼎盛,末期由于资源枯竭下降。由于官营银矿的存在,加之数量较大,不能简单用“课银量”反推产量,可以推算宋朝鼎盛时期的产量为80万两,宋初只有七八万两,宋末接近明朝的30万两。假定两宋三百年白银平均产量为50万两,则两宋的白银总量量为1.5亿两,折合公制6000吨。
元初至明末的400年按年产30万两白银计算,总产量约1.2亿两,折合公制4800吨。因此,远古至明末的白银总产量差不多3亿两。
另外史书记载的汉朝皇帝动不动赏赐臣子几万斤黄金的事情,听听就行,不能当真,汉朝虽然继承了先秦的财富,但也没到那种财大气粗的地步,那时候“赏金万两”一般都是给的铜币,不是真正的黄金。
否则汉武帝光赏赐黄金就有80万斤,汉朝的“斤”相当于后世的250克,折合公制约200吨。汉武帝初年的粮价、物价非常便宜,有这么多钱,还用得着去搜刮富商,搞得天怒人怨、发《罪己诏》么?想想就不靠谱。
其实从《汉书》可以看到,皇帝一般都是赏金给臣下,极少赏银,为什么?因为白银就是白银,作不得假,而“金”往往是“铜”,秦始皇把全天下的青铜武器收到咸阳,铸金人十二,不就把铜说成金么?
虽然汉朝皇帝赏得所谓黄金大部分是纯铜,但不可否认,汉朝的黄金非常充足,主要还是得益于始皇帝把天下财富都集中到了长安,便宜了汉朝。
所以汉朝的货币中没有白银,以五铢钱为主,汉代二十两为一金,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所以一金等于24铢×20两,就是480铢,一枚铜钱是五铢,也就是说,一金钱应该是96枚五铢钱.一金万钱,不是一金万铢,一金万钱是表示同等重量的金锭等同一万枚铜钱,这是后来才用到的,一千枚铜钱等于一两白银,十两白银等于一两黄金,这是清代算法.所以一金万钱显然是错的,金和铢在这里都是重量单位,金不表示黄金.汉代所谓的一金是表示一金重的钱,如果抛开铜钱重量是否达标这个问题,理论上96枚五铢钱就是一金钱.否则按一金万钱的话人家请客吃个饭本来就是一串铜钱的事,你要拿麻袋装一万枚铜钱付账?
所以要算起来,姚杰给的军饷已经不低了,何况以前根本没有军饷,现在至少有的拿,总比没有要好吧。
“传本将令,命令所有屯长以上军官集合。”帅帐中姚杰对手下的传令兵道。
“诺。”传令兵应声下去传令。
仅仅片刻,所有屯长便来到了姚杰的帅帐。
“本将刚刚升任平虏中郎将,按照军制,本将可以统领上万兵马,但是如今本将麾下仅仅数百人,北平郡形势不明,人口稀少,故本将准备在蓟县征召新兵,同时从俘虏中挑选一部分补充我部,从现在开始所有军官官升两级,空缺的选择立下军功的优秀士兵担任,从现在开始诸位先下去准备招兵事宜,本将回去找刘幽州商讨此事,只要州牧大人同意,立刻开始扩军。”姚杰对手下的所有屯长道。
“诺。”升官有谁不喜欢,这次直接连升两级主要是因为军队大规模扩充,以后可没有这种好事了。
这次五个屯长直接升为军司马,每人统领四百人,关羽和张飞升为校尉,汉朝军制是以二与五的倍数为计算,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伍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队为一屯,每一百人为一个屯长,每两百人为一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为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通常五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独立作战单位,通常领军者为将军或校尉,但是校尉到底统率多少个部并无常制,姚杰决定关羽和张飞到底统率多少兵马等扩军完成之后再说。
让麾下的军官做好准备后,姚杰便进城见刘虞了。
州牧府,得知姚杰的来意之后,刘虞思虑了一番道:“北平人口稀少,不适合招兵,你这个平虏中郎将仅仅统率这么点人也确实寒酸,你就按照你想的去做吧,但是不允许动幽州的兵马。”
“诺,谢州牧大人。”姚杰拜谢道。
姚杰一回来,立刻下令去蓟城张贴招兵布告,同时让军队里识字的人在附近不断读布告内容,毕竟这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文盲。
招募新兵的事宜被姚杰交给了几个军司马,但也不是没有要求,首先,必须能提起五十斤的石锁,其次还要跑三公里,姚杰一直坚信兵不在多,而在精,要是连这点要求都做不到,说明身体素质是真的不行。
俘虏营,这里由幽州军看管,有刘虞的命令,姚杰自然畅通无阻的进去了,这一次他仅仅带了二十名士兵还有关羽、张飞。
看着集结在空地上的叛军,姚杰道:“尔等跟随张举造反,按律当诛九族,但是刘幽州仁慈,不愿多造杀孽,所以给尔等一条活路,本将乃平虏中郎将,之前消灭乌桓骑兵的就是本将,和公孙太守一同活捉张举的也是本将,如今本将准备从尔等中招募士兵,只要符合本将的标准就可以入伍,以后你们就是汉军,是本将的士兵。”
姚杰的话在俘虏中引起了一片骚动,韩峰虽然因为失误而被刘宏降职了,但他之前也俘虏了将近五万叛军,虽然大多是老弱和流民,但也被押到俘虏营中一同关押了起来,再加上蓟城之战中被俘虏的一万人,所以现在服了营中有将近六万人,里面青壮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近三万人。
后面押来的俘虏或许不知道姚杰,但是参加过蓟城之战的俘虏听了姚杰的话之后却很震撼,毕竟就是眼前这位一手粉碎了张纯的计谋。他们也十分敬佩这个将军,尽管他看起来很年轻。
“这里有一个五十斤的石锁,只要举起他就算通过第一道标准了。举完石锁,只要在半个时辰内跑完五里,就可以加入本将麾下,每月还有二十铢钱的军饷。
这下所有人都哗然了,最早唐朝以前其他朝代基本都实行服兵制,战时征兵,士兵都没有薪水,或只有很少的薪水,平时种田的种田,砍柴的砍柴,有的花销还要自己掏钱。
唐代士兵还要自备战马和武器,但战场的缴获可以归士兵所有,算是额外收入吧。一直到唐玄宗时期才出现募兵制,士兵成为职业军人,平时都有军饷拿了。
所以姚杰一宣布有军饷,所有人都不可思议,就连附近守卫的幽州兵都有点意动了。
至于军饷为什么是五铢钱,而不是白银,中国本身就是金银缺乏的国家,中国古代至明朝末期,白银的总产量约3亿两。但从16至18世纪,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200多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到3亿两,折合公制1.2万吨。
古代白银开采在宋朝进入高峰,鼎盛时期平均每年的课银量约20万两,而唐宣宗时期的白银平均课银量约2万两,提高了10倍。民营银矿冶炼出的白银按20%交给官府,剩下用于支付成本、扩大再生产或留存利润,官营银矿则大部分上交给官府。
自然界基本不存在天然白银,所以白银开采主要受技术约束,时间越往前,白银产量必量越少;不像黄金可以天然存在,远古时期反而可能开采到天然金矿。所以两汉之前,黄金反而比银常见,因为容易开采的天然黄金容易得到。
两汉至南北朝南北朝开采的银矿极少,唐朝开发南方后,白银产量才得到提升,但冶炼技术并不发达,而且唐初白银产量极少。如果从唐中期课银量推算白银产量,差不多7至8万两,初期及晚期因战乱减少,三百年的统治时间内,平均每年5万两,则唐朝白银总产量为1500万两,加上唐朝之前两千多年的白银产量约2000万两。因此宋代之前的白银总量约3500万两,折合公制1400吨。
两宋是中国白银开采的高峰,为了每年给“辽、金、元、西夏”等亲爹上贡白银,到处开采银矿。到了明清时期,银矿资源枯竭,白银产量下降到30万两左右。
宋初的白银产量也很低,产量在中期达到鼎盛,末期由于资源枯竭下降。由于官营银矿的存在,加之数量较大,不能简单用“课银量”反推产量,可以推算宋朝鼎盛时期的产量为80万两,宋初只有七八万两,宋末接近明朝的30万两。假定两宋三百年白银平均产量为50万两,则两宋的白银总量量为1.5亿两,折合公制6000吨。
元初至明末的400年按年产30万两白银计算,总产量约1.2亿两,折合公制4800吨。因此,远古至明末的白银总产量差不多3亿两。
另外史书记载的汉朝皇帝动不动赏赐臣子几万斤黄金的事情,听听就行,不能当真,汉朝虽然继承了先秦的财富,但也没到那种财大气粗的地步,那时候“赏金万两”一般都是给的铜币,不是真正的黄金。
否则汉武帝光赏赐黄金就有80万斤,汉朝的“斤”相当于后世的250克,折合公制约200吨。汉武帝初年的粮价、物价非常便宜,有这么多钱,还用得着去搜刮富商,搞得天怒人怨、发《罪己诏》么?想想就不靠谱。
其实从《汉书》可以看到,皇帝一般都是赏金给臣下,极少赏银,为什么?因为白银就是白银,作不得假,而“金”往往是“铜”,秦始皇把全天下的青铜武器收到咸阳,铸金人十二,不就把铜说成金么?
虽然汉朝皇帝赏得所谓黄金大部分是纯铜,但不可否认,汉朝的黄金非常充足,主要还是得益于始皇帝把天下财富都集中到了长安,便宜了汉朝。
所以汉朝的货币中没有白银,以五铢钱为主,汉代二十两为一金,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所以一金等于24铢×20两,就是480铢,一枚铜钱是五铢,也就是说,一金钱应该是96枚五铢钱.一金万钱,不是一金万铢,一金万钱是表示同等重量的金锭等同一万枚铜钱,这是后来才用到的,一千枚铜钱等于一两白银,十两白银等于一两黄金,这是清代算法.所以一金万钱显然是错的,金和铢在这里都是重量单位,金不表示黄金.汉代所谓的一金是表示一金重的钱,如果抛开铜钱重量是否达标这个问题,理论上96枚五铢钱就是一金钱.否则按一金万钱的话人家请客吃个饭本来就是一串铜钱的事,你要拿麻袋装一万枚铜钱付账?
所以要算起来,姚杰给的军饷已经不低了,何况以前根本没有军饷,现在至少有的拿,总比没有要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