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
蒋蓉芳听到那几个外省来的客人说出自己的来意,顿时有些惊讶。
由于她母亲的普通话比较蹩脚,因此在得知了对方要沟通的时候,蒋蓉芳就负责出面交流。
“对的,我们其实是一个纪录片的摄制组成员,我是主要负责的导演郑伟杰,这些都是我的同事,我们准备拍摄一部有关美食烧烤的纪录片,在网上搜集材料的时候,发现了你们这边有这种特色的烧烤,就过来取材了。”
郑伟杰看了一眼坐在竹藤椅上休息的老人家,这位老人家也是他之所以选择这里的原因之一。
据说蒋记烧烤从这位蒋香妹老人年轻的时候开始做起,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郑伟杰觉得,这种历史悠久的小店是最有味道的。
第二天白天,在蒋记的人准备食材的时候,郑伟杰等人在一旁观摩了一番,顺便进行前期采访。
他们正式拍摄要到年后,初夏的时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提前挑选好拍摄的素材,做好沟通工作,毕竟不可能等到要拍的时候才拿着设备跑过去,万一遇上什么突发状况就不好了。
“我奶奶最开始做烧烤,还是流动的小摊,骑着三轮车,哪里人多就去哪里,静江这边夏天多雨,有时候下雨了,就在桥洞底下做,那个时候还被喊作桥洞烧烤。”
蒋蓉芳一边翻译着奶奶说的有着浓重地方口音的家乡话,一边也有些惊讶。
她过去从来都没有听过这些事情,在有记忆以来,蒋记烧烤也就搬迁过一次,由于市区整顿市容,从市中心附近的街道搬到了这一处美食街,而那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后来攒了点钱,就在静江高中那边的后街开了个店铺,一般都是些学生来吃烧烤,后来逐渐也传开了,越做越大,时不时还有些抓逃晚自习学生的老师过来拎人,顺便吃上几串。”
采访进行了很久,下午,烧烤摊要开业了,郑伟杰等人也没有离开,干脆点了些烤鱼烧烤什么的,就地吃起来。
他们需要拍摄一些基础素材,以待日后留着参考。
郑伟杰的思路是宁滥勿缺,多拍一些素材,多找一些烧烤摊,只要感觉能上镜,都拍下来,到时候回去筛选,再做进一步的拍摄,比如他这次,就通过各种调研方式,搜集了华夏全国大约两百家烧烤摊的信息,再进行筛选,六月之前,要跑至少一百座城市,遍历这些烧烤摊,最后在正式拍摄的时候,在三到四个月内拍出大约一百段素材,再进行最后的剪辑,最后呈现到正片里的,估计只二十多家烧烤摊。
这个工作安排十分紧凑,因此,就算是临近春节,郑伟杰还是选择先出来看看情况。
静江地处西南内陆,气候宜人,即便在冬天,也没有那么寒冷,傍晚,烧烤摊已经有了一些顾客。
“老板,来五串猪鞭,三串猪眼睛,五串韭菜......”
一位顾客带着几个人火急火燎地走进了店里,用的是普通话,但依稀能听出一些乡音。
“来这边坐,现在用单子点了。”
蒋蓉芳急忙招呼对方坐下,并递上了菜单。
“哦这样,谢谢啊,我好久没来了。”
那顾客接过菜单,认真而专注地看着上面每一个烧烤,用圆珠笔郑重地写上数量。
“这里还是没变,都多少年了,我和你们说,这里的特色烧烤很好吃的,你们不要怕,看起来虽然恐怖,吃到嘴里可香了。”
他向自己带来的几个人说道,他们一副怀疑。
“这个人看起来是老顾客?”
郑伟杰嗅到了故事的味道,想了想,便开口问道。
“这位先生,您是这里的老客人么?”
“那当然......”
那客人还没回答完,一旁正在烧烤的蒋蓉芳的奶奶便有些不屑地开口说道。
“这不是静中之前五班的孙爱民嘛,我知道的,小调皮鬼,精得很,快二十年没来啦。”
好在郑伟杰这几天听了很多静江话,这种方言也不太难,他差不多听懂了这位老人家的意思。
“老板,你竟然还记得我???”
这顾客忍不住站了起来。
“废话,来我这里的每个客人,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你以前还搞离家出走,被你妈找过来,拉回家吊起来打,还有......”
老人家就如同闲话家常一般,随口说道。
“停停停,老板,我错了,你别说了。”
顾客立刻让她打住,毕竟带过来的都是些熟人,小时候的糗事实在太令人害羞了。
“哇,这老板也太厉害了吧。”
郑伟杰同行的那位女性编导小声说道,这名顾客看起来也有三四十岁,二十年前大约也就是高中生,没想到时隔这么久,老板竟然还能一眼认出来。
“我高中毕业就出去打拼了,后来又出国,前阵子才回国创业,回老家收拾东西的时候,就想着来这里吃一顿。”
郑伟杰等人向这位顾客说明了情况之后,这位名叫孙爱民的顾客颇有些唏嘘。
他身边坐着的是自己的妻子,以及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时隔多年,他已经从一个毛头学生,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大人,但在老板眼中,孙爱民还是原本那个小伙子。
烧烤很快端上来,这看似黑暗的食物,却是孙爱民心中家乡的味道。
一晚上,看着这家烧烤店营业的氛围,郑伟杰感慨颇多,一是负责烧烤的老人家,不但技艺高超,而且基本上每个来过一次的客人,她都能认出来,甚至还记得他们喜欢吃什么,要下多重的料。
二则是他更加深刻理解了徐睿之前说过的,华夏人含蓄内敛,不喜欢外露感情,但在一点一滴的细节里,却又饱含温情的说法,这家小小的烧烤店,承载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那独特的黑暗烧烤,则是大家秘而不宣的珍藏。
老奶奶往手中翻转的烧烤中加入的,不仅仅只有辣椒和孜然,还有一味最重要的调味料。
那就是人情。
蒋蓉芳听到那几个外省来的客人说出自己的来意,顿时有些惊讶。
由于她母亲的普通话比较蹩脚,因此在得知了对方要沟通的时候,蒋蓉芳就负责出面交流。
“对的,我们其实是一个纪录片的摄制组成员,我是主要负责的导演郑伟杰,这些都是我的同事,我们准备拍摄一部有关美食烧烤的纪录片,在网上搜集材料的时候,发现了你们这边有这种特色的烧烤,就过来取材了。”
郑伟杰看了一眼坐在竹藤椅上休息的老人家,这位老人家也是他之所以选择这里的原因之一。
据说蒋记烧烤从这位蒋香妹老人年轻的时候开始做起,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郑伟杰觉得,这种历史悠久的小店是最有味道的。
第二天白天,在蒋记的人准备食材的时候,郑伟杰等人在一旁观摩了一番,顺便进行前期采访。
他们正式拍摄要到年后,初夏的时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提前挑选好拍摄的素材,做好沟通工作,毕竟不可能等到要拍的时候才拿着设备跑过去,万一遇上什么突发状况就不好了。
“我奶奶最开始做烧烤,还是流动的小摊,骑着三轮车,哪里人多就去哪里,静江这边夏天多雨,有时候下雨了,就在桥洞底下做,那个时候还被喊作桥洞烧烤。”
蒋蓉芳一边翻译着奶奶说的有着浓重地方口音的家乡话,一边也有些惊讶。
她过去从来都没有听过这些事情,在有记忆以来,蒋记烧烤也就搬迁过一次,由于市区整顿市容,从市中心附近的街道搬到了这一处美食街,而那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后来攒了点钱,就在静江高中那边的后街开了个店铺,一般都是些学生来吃烧烤,后来逐渐也传开了,越做越大,时不时还有些抓逃晚自习学生的老师过来拎人,顺便吃上几串。”
采访进行了很久,下午,烧烤摊要开业了,郑伟杰等人也没有离开,干脆点了些烤鱼烧烤什么的,就地吃起来。
他们需要拍摄一些基础素材,以待日后留着参考。
郑伟杰的思路是宁滥勿缺,多拍一些素材,多找一些烧烤摊,只要感觉能上镜,都拍下来,到时候回去筛选,再做进一步的拍摄,比如他这次,就通过各种调研方式,搜集了华夏全国大约两百家烧烤摊的信息,再进行筛选,六月之前,要跑至少一百座城市,遍历这些烧烤摊,最后在正式拍摄的时候,在三到四个月内拍出大约一百段素材,再进行最后的剪辑,最后呈现到正片里的,估计只二十多家烧烤摊。
这个工作安排十分紧凑,因此,就算是临近春节,郑伟杰还是选择先出来看看情况。
静江地处西南内陆,气候宜人,即便在冬天,也没有那么寒冷,傍晚,烧烤摊已经有了一些顾客。
“老板,来五串猪鞭,三串猪眼睛,五串韭菜......”
一位顾客带着几个人火急火燎地走进了店里,用的是普通话,但依稀能听出一些乡音。
“来这边坐,现在用单子点了。”
蒋蓉芳急忙招呼对方坐下,并递上了菜单。
“哦这样,谢谢啊,我好久没来了。”
那顾客接过菜单,认真而专注地看着上面每一个烧烤,用圆珠笔郑重地写上数量。
“这里还是没变,都多少年了,我和你们说,这里的特色烧烤很好吃的,你们不要怕,看起来虽然恐怖,吃到嘴里可香了。”
他向自己带来的几个人说道,他们一副怀疑。
“这个人看起来是老顾客?”
郑伟杰嗅到了故事的味道,想了想,便开口问道。
“这位先生,您是这里的老客人么?”
“那当然......”
那客人还没回答完,一旁正在烧烤的蒋蓉芳的奶奶便有些不屑地开口说道。
“这不是静中之前五班的孙爱民嘛,我知道的,小调皮鬼,精得很,快二十年没来啦。”
好在郑伟杰这几天听了很多静江话,这种方言也不太难,他差不多听懂了这位老人家的意思。
“老板,你竟然还记得我???”
这顾客忍不住站了起来。
“废话,来我这里的每个客人,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你以前还搞离家出走,被你妈找过来,拉回家吊起来打,还有......”
老人家就如同闲话家常一般,随口说道。
“停停停,老板,我错了,你别说了。”
顾客立刻让她打住,毕竟带过来的都是些熟人,小时候的糗事实在太令人害羞了。
“哇,这老板也太厉害了吧。”
郑伟杰同行的那位女性编导小声说道,这名顾客看起来也有三四十岁,二十年前大约也就是高中生,没想到时隔这么久,老板竟然还能一眼认出来。
“我高中毕业就出去打拼了,后来又出国,前阵子才回国创业,回老家收拾东西的时候,就想着来这里吃一顿。”
郑伟杰等人向这位顾客说明了情况之后,这位名叫孙爱民的顾客颇有些唏嘘。
他身边坐着的是自己的妻子,以及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时隔多年,他已经从一个毛头学生,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大人,但在老板眼中,孙爱民还是原本那个小伙子。
烧烤很快端上来,这看似黑暗的食物,却是孙爱民心中家乡的味道。
一晚上,看着这家烧烤店营业的氛围,郑伟杰感慨颇多,一是负责烧烤的老人家,不但技艺高超,而且基本上每个来过一次的客人,她都能认出来,甚至还记得他们喜欢吃什么,要下多重的料。
二则是他更加深刻理解了徐睿之前说过的,华夏人含蓄内敛,不喜欢外露感情,但在一点一滴的细节里,却又饱含温情的说法,这家小小的烧烤店,承载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那独特的黑暗烧烤,则是大家秘而不宣的珍藏。
老奶奶往手中翻转的烧烤中加入的,不仅仅只有辣椒和孜然,还有一味最重要的调味料。
那就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