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作者:木林森444
第五七五章 力排众议
对地点的改变,李鸿章自然没有异议,而且既然是要协商山东的交割事宜,自然是在山东的地方举行会谈更好一些,而从中也看得出,海外华人还是十分看重这次会谈的。 壹看1<b><a /" target="_blank">/</a> 文字roushuwu.;/b>于是李鸿章立刻发电给袁世凯,让袁世凯到上海来与自已汇合,然后一起去青岛。
三天以后,李鸿章收到袁世凯的回电,原来袁世凯表亦,自己不到上海, 而是直接从济南去青岛,随便把赔偿给海外华人的十万两白银亲自押送过去,在青岛等候李鸿章来汇合。
其实李鸿章也清楚,袁世凯直接从济南去青岛当然要方便得多了,因为济南到青岛大约有700里的路程,比从上海到青岛到近了差不多一半,当然济南到青岛全是陆路,而上海到青岛则是可以走海路,因此两者实际基本差不多,但从济南到上海却是足有1600余里的路程。
当然李鸿章要袁世凯来上海和自己汇合,到也不是有意要折腾袁世凯,而是考虑到现在袁世凯和海外华人还有矛盾,虽然李鸿章估计海外华人既然同意了让袁世凯去青岛,也就不会把袁世凯怎么样,但让他独立一人去青岛,恐怕会让袁世凯有所顾忌,但此李鸿章才要让袁世凯和自己同行。而现在袁世凯主动提出自己从济南直接去青岛,李鸿章自然不会有异议,不过对袁世凯的胆魄还是有几分赞赏的。
其实袁世凯的这个决定也遭到了他的幕僚们的一致反对,毕竟现在双方的矛盾还没有消除,谁也不敢说海外华人会怎么对付袁世凯。当然幕僚们到不反对袁世凯去青岛,但一定是要和李鸿章一起去,这样有李鸿章这面招牌在前面挡着,海外华人肯定也会有些顾忌,不敢明名张胆的加害袁世凯,但现在袁世凯要单独出发,从济南去青岛,那就危险了,万一海外华人派军队在半途设伏袭击袁世凯呢到时候推到强盗身上,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不过袁世凯还是力排众议,坚持要自己单独出发,从济南去青岛,这也是有袁世凯自己的考虑。在这段时间里,袁世凯通过各种途径,由其是通过自己在上海的一些人脉关系,收集了大量有关海外华人的资料,对海外华人的实力有了一个基本全面的认识,才知道海外华人的实力之强,势力范围之广,都远远超出了自已的想像,就是当年李鸿章倾半生之力打造的淮系和现在的海外华人相比,也不足一论,更不是自己现在所能够相抗衡的。壹看书 1<b><a /" target="_blank">/</a> 文字roushuwu.;/b>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年李鸿章的淮系虽然势力庞大,但最终还是依附于朝廷的,而海外华人的势力范围或许没有淮系那么庞大, 但却是完全独立于朝廷存在,可以根本无视朝廷而自行其事。因此他们才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山东大搞没收田产,土地改革,控制县城, 甚致不怕和袁世凯开战等等。
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袁世凯也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冒然去挑恤海外华人,实在是太自不量力了。而海外华人在日后的中国,必然会成为一股重要的独立势力存在,因为连朝廷都不能控制他们,将来绝对是类似开朝时三藩的存在,而且由于他们是前朝后裔,炎黄同脉的特殊身份,对大清的影响力绝不可小视,虽然从道理上说, 朝廷是决不能允许独立的藩镇存在, 但袁世凯十分清楚, 现在的朝廷根本就没有削藩的能力, 因此自己想要在仕途有所发展,不仅不能得罪海外华人,还必需要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行。
而想要修复和海外华人的关糸,甚致想和海外华人建立良好的交情,只靠李鸿章的周旋是不够的,还需要袁世凯自己亲自出面。那么这次袁世凯坚持要自己单独出发,从济南去青岛,就是向海外华人表示出自己希望和他们交好的成意。
另外,根据收集的资料,袁世凯对海外华人的行事作风也有所了解,知道他们做事极为严谨务实,而且在目前来说,还希望和朝廷保持表面上良好的关系,而自己毕竟是朝廷的地方大员,因此海外华人要加害自己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袁世凯毕竟是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过来的人,这一点胆魄还是有的。何况袁世凯也准备好了几份大礼,送给海外华人,相信能够打动海外华人。
众幕僚见袁世凯的心意己决,也就不好再劝了,只是纷纷要求随袁世凯一起去青岛,一方面众人也都确实想去见识一下海外华人的气像;而另一方面,这也是力争在袁世凯面前争取好印像的机会,这个时候袁世凯的幕僚还并不多,只有20余人,但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袁世凯最信任的是徐世昌、赵秉钧、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这几个人追随袁世凯的时间较长,都是跟着袁世凯从小站练兵时就开始干起,而且各有材干,因此才最得袁世凯的重用。
而其他的幕僚自然也都想要挤身进入袁世凯的心腹圈子,现在就是一个大好机会,因为这次袁世凯去山东毕竟是有些冒险,因此随袁世凯去青岛也就是和袁世凯一同冒险,将来必然会得到袁世凯的信任。
袁世凯最终决定,在自己离开济南期间,巡抚衙门的事务由徐世昌接管;而北洋新军则是由王士珍代理负责,这也是袁世凯的惯例,早在小站练兵的时候,徐世昌、王士珍两人就代理过袁世凯的职责。而随行人员中,在武将方面,由段祺瑞统领一个营,段芝贵统领两个骑军队,曹锟统领一个亲卫队,共计约800余人,虽然幕僚们劝过袁世凯,让他多带一些军人,以防不测,至少也要带两个陆军营一个骑军营才行,但袁世凯用一句“多带无益” 就轻松带过去了。因为袁世凯十分淸楚,如果海外华人真要对自己下手,带多少军队都没有用,因此不如做得大方一点,只用带去足够防范沿途土匪盗贼的军队就够了,也向海外华人显似一下自己的胆略气魄。虽然说自己确实是服输了,但这是实力不济,也不能教海外华人小看了自己。
而文官方面,袁世凯带上了三个人,由唐绍仪担任自己的首席文案,另外两人分别是蔡绍基和梁如浩。
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广东香山县今广东中山市人,并且是同治十二年1874年清廷第三批赴美留学的幼童成员,其中唐绍仪在美国就读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梁如浩就读的是斯蒂芬工学院,蔡绍基就读的是耶鲁大学。尽管这一次留学因种种原因,三人和其他幼童均未完成学业,提前归国,但三人因为精通外语又懂西法且擅长交涉办事,因此在初归国时,均以翻译的身份,从事外交方面的工作,在光绪九年1883年,任中国德籍顾问穆麟德的随员,赴朝鲜筹设海
第五七五章 力排众议
第五七五章 力排众议
对地点的改变,李鸿章自然没有异议,而且既然是要协商山东的交割事宜,自然是在山东的地方举行会谈更好一些,而从中也看得出,海外华人还是十分看重这次会谈的。 壹看1<b><a /" target="_blank">/</a> 文字roushuwu.;/b>于是李鸿章立刻发电给袁世凯,让袁世凯到上海来与自已汇合,然后一起去青岛。
三天以后,李鸿章收到袁世凯的回电,原来袁世凯表亦,自己不到上海, 而是直接从济南去青岛,随便把赔偿给海外华人的十万两白银亲自押送过去,在青岛等候李鸿章来汇合。
其实李鸿章也清楚,袁世凯直接从济南去青岛当然要方便得多了,因为济南到青岛大约有700里的路程,比从上海到青岛到近了差不多一半,当然济南到青岛全是陆路,而上海到青岛则是可以走海路,因此两者实际基本差不多,但从济南到上海却是足有1600余里的路程。
当然李鸿章要袁世凯来上海和自己汇合,到也不是有意要折腾袁世凯,而是考虑到现在袁世凯和海外华人还有矛盾,虽然李鸿章估计海外华人既然同意了让袁世凯去青岛,也就不会把袁世凯怎么样,但让他独立一人去青岛,恐怕会让袁世凯有所顾忌,但此李鸿章才要让袁世凯和自己同行。而现在袁世凯主动提出自己从济南直接去青岛,李鸿章自然不会有异议,不过对袁世凯的胆魄还是有几分赞赏的。
其实袁世凯的这个决定也遭到了他的幕僚们的一致反对,毕竟现在双方的矛盾还没有消除,谁也不敢说海外华人会怎么对付袁世凯。当然幕僚们到不反对袁世凯去青岛,但一定是要和李鸿章一起去,这样有李鸿章这面招牌在前面挡着,海外华人肯定也会有些顾忌,不敢明名张胆的加害袁世凯,但现在袁世凯要单独出发,从济南去青岛,那就危险了,万一海外华人派军队在半途设伏袭击袁世凯呢到时候推到强盗身上,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不过袁世凯还是力排众议,坚持要自己单独出发,从济南去青岛,这也是有袁世凯自己的考虑。在这段时间里,袁世凯通过各种途径,由其是通过自己在上海的一些人脉关系,收集了大量有关海外华人的资料,对海外华人的实力有了一个基本全面的认识,才知道海外华人的实力之强,势力范围之广,都远远超出了自已的想像,就是当年李鸿章倾半生之力打造的淮系和现在的海外华人相比,也不足一论,更不是自己现在所能够相抗衡的。壹看书 1<b><a /" target="_blank">/</a> 文字roushuwu.;/b>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年李鸿章的淮系虽然势力庞大,但最终还是依附于朝廷的,而海外华人的势力范围或许没有淮系那么庞大, 但却是完全独立于朝廷存在,可以根本无视朝廷而自行其事。因此他们才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山东大搞没收田产,土地改革,控制县城, 甚致不怕和袁世凯开战等等。
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袁世凯也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冒然去挑恤海外华人,实在是太自不量力了。而海外华人在日后的中国,必然会成为一股重要的独立势力存在,因为连朝廷都不能控制他们,将来绝对是类似开朝时三藩的存在,而且由于他们是前朝后裔,炎黄同脉的特殊身份,对大清的影响力绝不可小视,虽然从道理上说, 朝廷是决不能允许独立的藩镇存在, 但袁世凯十分清楚, 现在的朝廷根本就没有削藩的能力, 因此自己想要在仕途有所发展,不仅不能得罪海外华人,还必需要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行。
而想要修复和海外华人的关糸,甚致想和海外华人建立良好的交情,只靠李鸿章的周旋是不够的,还需要袁世凯自己亲自出面。那么这次袁世凯坚持要自己单独出发,从济南去青岛,就是向海外华人表示出自己希望和他们交好的成意。
另外,根据收集的资料,袁世凯对海外华人的行事作风也有所了解,知道他们做事极为严谨务实,而且在目前来说,还希望和朝廷保持表面上良好的关系,而自己毕竟是朝廷的地方大员,因此海外华人要加害自己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袁世凯毕竟是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过来的人,这一点胆魄还是有的。何况袁世凯也准备好了几份大礼,送给海外华人,相信能够打动海外华人。
众幕僚见袁世凯的心意己决,也就不好再劝了,只是纷纷要求随袁世凯一起去青岛,一方面众人也都确实想去见识一下海外华人的气像;而另一方面,这也是力争在袁世凯面前争取好印像的机会,这个时候袁世凯的幕僚还并不多,只有20余人,但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袁世凯最信任的是徐世昌、赵秉钧、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这几个人追随袁世凯的时间较长,都是跟着袁世凯从小站练兵时就开始干起,而且各有材干,因此才最得袁世凯的重用。
而其他的幕僚自然也都想要挤身进入袁世凯的心腹圈子,现在就是一个大好机会,因为这次袁世凯去山东毕竟是有些冒险,因此随袁世凯去青岛也就是和袁世凯一同冒险,将来必然会得到袁世凯的信任。
袁世凯最终决定,在自己离开济南期间,巡抚衙门的事务由徐世昌接管;而北洋新军则是由王士珍代理负责,这也是袁世凯的惯例,早在小站练兵的时候,徐世昌、王士珍两人就代理过袁世凯的职责。而随行人员中,在武将方面,由段祺瑞统领一个营,段芝贵统领两个骑军队,曹锟统领一个亲卫队,共计约800余人,虽然幕僚们劝过袁世凯,让他多带一些军人,以防不测,至少也要带两个陆军营一个骑军营才行,但袁世凯用一句“多带无益” 就轻松带过去了。因为袁世凯十分淸楚,如果海外华人真要对自己下手,带多少军队都没有用,因此不如做得大方一点,只用带去足够防范沿途土匪盗贼的军队就够了,也向海外华人显似一下自己的胆略气魄。虽然说自己确实是服输了,但这是实力不济,也不能教海外华人小看了自己。
而文官方面,袁世凯带上了三个人,由唐绍仪担任自己的首席文案,另外两人分别是蔡绍基和梁如浩。
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广东香山县今广东中山市人,并且是同治十二年1874年清廷第三批赴美留学的幼童成员,其中唐绍仪在美国就读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梁如浩就读的是斯蒂芬工学院,蔡绍基就读的是耶鲁大学。尽管这一次留学因种种原因,三人和其他幼童均未完成学业,提前归国,但三人因为精通外语又懂西法且擅长交涉办事,因此在初归国时,均以翻译的身份,从事外交方面的工作,在光绪九年1883年,任中国德籍顾问穆麟德的随员,赴朝鲜筹设海
第五七五章 力排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