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作者:木林森444
第四五六章 山海关(二)
lt;stronggt;郑才盛、富顺接到了港口士兵的报告之后,赶忙亲自来到港口,将张佩纶、李经方接进山海关的提督衙门,虽然四人以前并没有什么交情,但清廷对官场的交往自有一套成形的规据,因此四个人分宾主落座,互相寒喧了一番之后,也拉近一些关系,郑才盛道:“张兄、李兄,兄弟前天就收到了李中堂的电报。兄弟也实话实说,昨天兄弟就收到锦州发来的告急,俄军出动大军七万余人,火炮三百余门,己向锦州发动进攻,估计现在这个时候,俄军已经攻占了锦州。而锦州一失,俄军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山海关。”
富顺接着道:“别看我们山海关还有1万6千余兵力,火炮也有几十门,但有一半都是从北京败退下来的败军,而且弹药也不充足,如果俄军真的打到山海关,实在是万难抵抗,就在三天以前,我和郑军门就联名向西安发电,请示太后和皇上,如何应对俄军,但直到现在还沒有收到朝廷的明示,我和郑军门纵然不惜一死,以身殉城,但却恐有误朝廷的大事啊,幸好是收到了李中堂的电报,不然我和郑军门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两位既然来到山海关,定是以有守住关城的大计了吧。”
李经方笑了一笑,道:“这是自然,国事虽然艰难,朝廷动荡不安,但我大清恩泽二百五十余年,岂是这些许小动荡能够动摇的,何况有李中堂支撑大局,终有拔乱反正,朝廷重新稳定下来之日,守住山海关,李中堂早有定计,还请两位先看此信,自有道理。”说着李经方拿出了李鸿章的书信,递给郑才盛。
接过李经方的书信,郑才盛打开来和富顺一起观看,李鸿章的信要比电报写得详细得多,表示现在只能向海外华人求助,才能守住山海关,抵挡俄军,因此要求郑才盛、富顺在海外华人的军队入关之后,将关城的防御交给海外华人全权负责,全力协助海外华人守住山海关,并且还强调这是守住山海关的唯一办法。
看完了李鸿章的信之后,两人的心里却有些犹豫起来,虽然在李鸿章的电报中说过要向海外华人救援,但还未成真,而现在李鸿章等于是要两人将山海关的城防大权都交给海外华人,这可就不是向海外华人求救那么简单了,虽然两人并不知道李鸿章是怎样和海外华人搭上交情的,但直到现在为止,清廷都还沒有正式策封海外华人,这样把关城交给海外华人,靠得住吗
严格来说,海外华人做为海外归附的华夏后裔,在中国攻城掠地,甚致是招兵买马,封官设职,这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是在太平时期,朝廷是会出兵讨伐的,只是现在清廷被八国联军打得弃京而逃,成了一个流亡政府,自然无力来约束海外华人,只是等朝廷安定下来以后,追究起来怎么办
过了好一会儿,郑才盛才道:“敢问两位,请海外华人出兵增援山海关,可是朝廷授意。”
张佩纶摇了摇头,道:“沒有朝廷授意,此仍李中堂之议。”
两人听了,脸上也不禁变幻不定起来,李鸿章私自向海外华人请援,这可是犯了朝廷大忌的事情,当然李鸿章资历深厚,朝廷就算是追究起来,也会留有余地,但自已可没有李鸿章的资格,说不过到时候李鸿章还会将责任全推到两人的身上。倒霉的可是他们两人。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两人是可以不听从李鸿章的命令,但尽管现在李鸿章已经失势,但势力也远非两人可比,如果得罪了李鸿章,可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而且现在俄军南进在即,恐怕还不等李鸿章报复,就先丧命在俄军的手里。因此郑才盛迟疑了一下,才道:“此事关系重大,是不是先去电请示朝廷,由朝廷示下,依朝廷之命行事”
张佩纶笑道:“如果是朝廷当政,天下太平自当先请示朝廷,再依朝廷之命行事,但两位应该知道,现在可并非太平时节,如果朝廷西巡,两宫移架西安,此诚多事之秋,我们做臣子的,自当竭尽全力,为朝廷解难,为两宫分忧,这些事情岂能打扰朝廷,让两宫忧心,我们做臣孑的,又于心何安呢因此只能事急从权,只有击退俄军,守住国土,方才显为臣之道。”
郑才盛苦笑了一声,张佩纶说得确实沒有错,在官场上确实就讲究蒙上不瞒下,报喜不报忧,程序正义不正义无所谓,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行了。而且一但上报给朝廷,那么事情就不由两人控制了,三天前两人就上报西安,告之朝廷俄军南进的消息,但直到现在却还没有回复,而这次再报上去,谁知道又要等多久才能等到朝廷的回复。而在此期间有任何动作,可就是大罪了,因此还不如什么都不说,先斩后奏,把海外华人请来守住山海关,击退俄军,只要守住了关城,那就什么都好说。
但请海外华人来守卫山海关,却是关系重大,两人可不敢轻易妄行,虽然两人不敢怀疑李鸿章有什么私心,但谁知道李中堂和海外华人有什么私下交易,前几年李中堂出使俄国,参加俄皇的登基大典,并与俄国签定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但消息传回国內,却有人说李中堂接受了俄国的贿赂,签定的是卖国条约,谁知道这次李中堂和海外华人之间又有没有什么猫腻。这里的水太深,两人可不敢轻易去趟。
于是郑才盛想了一想,才试探道:“不知两位是和海外华人是如何协议的,海外华人出兵帮我们守卫山海关,不知要什么好处,还请两位明示,兄弟也好早做准备。”
张佩纶虽然久不为官,但却一直都沒有离开官场,自然知道郑才盛担心什么,笑了一笑道:“郑军门尽管放心好了,两位大约也听说过,海外华人原是前朝遗民,华夏后裔,一直留居海外,但一直心系中华,如今回归中土,正逢庚子国变之际,他们屡败八国联军,收复北京、天津、威海、青岛等数地,若非有他们,我大清国事,还不知败坏到何等地步,此番他们只为守卫国土,不使俄军侵犯京师之地,无需任何报酬。”而且此番李中堂能够请海外华人出兵守卫山海关,己是十分不易了,因此还请郑军门不可迟疑。”
富顺道:“我等有守土之职,自然责无旁贷,但若无朝廷之令,就请海外华人援助山海关,若是将来朝廷问责下来,又如何是好呢”
李经方这时有些不奈烦了,道:“朝廷问责下来,自有李中堂顶着,你们两人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郑才盛、富顺互相看了一眼,心里却都在想着,现在说得好听,但到了朝廷真的问责下来,谁知道李鸿章顶不顶,万一李鸿章撒手不管,自己又去找谁呢,但这话又不能对张佩纶、李经方说,因此两人也显得十分尴尬。
这时张佩纶道:“两位的但心虽然不无道理,但却实无必要,现在海外华人已经收复了北京,不日就将迎太后、皇上圣驾回宫,海外华人为大清立下如此大功,必会受朝廷重用,封候拜爵自不在话下,就是进军机,封疆吏,亦非不可,因此两位此时请海外华人入关,共拒俄军,其实并无大碍,而且海外华人击败俄军之后,两位也可立下一件大功,等朝廷安稳下来以后,也必会对两位有所封赏,何况退一步来说,若无海外华人相助,两位可能守住山海关吗”
两人都连连摇头,表示只能自己的力量,是守不住山海关的。
张佩纶笑道:“那就是了,一但山海关失守,两位身为守关主将,便有失土之责,必会受朝廷重责,但如果能够守住山海关,将来就算朝廷真的问责下来,责罚也不会太重,将来也未必沒有再起之日,因此唯今之计,只有请海外华人进关,主持守关大计,两位还要迟疑吗”
听了张佩纶的这一番话,两人才恍然大悟过来,对两人来说,守住山海关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因此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在一边。相反如果真如张佩纶所说,如果守住了山海关,击败了俄军之后,海外华人真的受了朝廷的重用,自己还可以借这次共同守卫山海关之机,和海外华人搭上关系,说不定将来还真能发达起来。而李鸿章这么卖力的为海外华人奔走,估计也是看中了海外华人的潜力,既然李鸿章都看好海外华人,那么自巳还有什么好说的。
郑才盛、富顺毕竞只是地方守将,对官场的套路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毕竟不如李鸿章那么老练,就是和张佩纶、李经方相比,都远远不如,因此根本就看不出海外华人根本不可能受清廷的重用。但既使计算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两人也就不在犹豫,立刻请张佩纶、李经方陪同,再赶到码头去迎请海外华人上岸。
本站永久地址
第四五六章 山海关(二)
第四五六章 山海关(二)
lt;stronggt;郑才盛、富顺接到了港口士兵的报告之后,赶忙亲自来到港口,将张佩纶、李经方接进山海关的提督衙门,虽然四人以前并没有什么交情,但清廷对官场的交往自有一套成形的规据,因此四个人分宾主落座,互相寒喧了一番之后,也拉近一些关系,郑才盛道:“张兄、李兄,兄弟前天就收到了李中堂的电报。兄弟也实话实说,昨天兄弟就收到锦州发来的告急,俄军出动大军七万余人,火炮三百余门,己向锦州发动进攻,估计现在这个时候,俄军已经攻占了锦州。而锦州一失,俄军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山海关。”
富顺接着道:“别看我们山海关还有1万6千余兵力,火炮也有几十门,但有一半都是从北京败退下来的败军,而且弹药也不充足,如果俄军真的打到山海关,实在是万难抵抗,就在三天以前,我和郑军门就联名向西安发电,请示太后和皇上,如何应对俄军,但直到现在还沒有收到朝廷的明示,我和郑军门纵然不惜一死,以身殉城,但却恐有误朝廷的大事啊,幸好是收到了李中堂的电报,不然我和郑军门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两位既然来到山海关,定是以有守住关城的大计了吧。”
李经方笑了一笑,道:“这是自然,国事虽然艰难,朝廷动荡不安,但我大清恩泽二百五十余年,岂是这些许小动荡能够动摇的,何况有李中堂支撑大局,终有拔乱反正,朝廷重新稳定下来之日,守住山海关,李中堂早有定计,还请两位先看此信,自有道理。”说着李经方拿出了李鸿章的书信,递给郑才盛。
接过李经方的书信,郑才盛打开来和富顺一起观看,李鸿章的信要比电报写得详细得多,表示现在只能向海外华人求助,才能守住山海关,抵挡俄军,因此要求郑才盛、富顺在海外华人的军队入关之后,将关城的防御交给海外华人全权负责,全力协助海外华人守住山海关,并且还强调这是守住山海关的唯一办法。
看完了李鸿章的信之后,两人的心里却有些犹豫起来,虽然在李鸿章的电报中说过要向海外华人救援,但还未成真,而现在李鸿章等于是要两人将山海关的城防大权都交给海外华人,这可就不是向海外华人求救那么简单了,虽然两人并不知道李鸿章是怎样和海外华人搭上交情的,但直到现在为止,清廷都还沒有正式策封海外华人,这样把关城交给海外华人,靠得住吗
严格来说,海外华人做为海外归附的华夏后裔,在中国攻城掠地,甚致是招兵买马,封官设职,这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是在太平时期,朝廷是会出兵讨伐的,只是现在清廷被八国联军打得弃京而逃,成了一个流亡政府,自然无力来约束海外华人,只是等朝廷安定下来以后,追究起来怎么办
过了好一会儿,郑才盛才道:“敢问两位,请海外华人出兵增援山海关,可是朝廷授意。”
张佩纶摇了摇头,道:“沒有朝廷授意,此仍李中堂之议。”
两人听了,脸上也不禁变幻不定起来,李鸿章私自向海外华人请援,这可是犯了朝廷大忌的事情,当然李鸿章资历深厚,朝廷就算是追究起来,也会留有余地,但自已可没有李鸿章的资格,说不过到时候李鸿章还会将责任全推到两人的身上。倒霉的可是他们两人。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两人是可以不听从李鸿章的命令,但尽管现在李鸿章已经失势,但势力也远非两人可比,如果得罪了李鸿章,可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而且现在俄军南进在即,恐怕还不等李鸿章报复,就先丧命在俄军的手里。因此郑才盛迟疑了一下,才道:“此事关系重大,是不是先去电请示朝廷,由朝廷示下,依朝廷之命行事”
张佩纶笑道:“如果是朝廷当政,天下太平自当先请示朝廷,再依朝廷之命行事,但两位应该知道,现在可并非太平时节,如果朝廷西巡,两宫移架西安,此诚多事之秋,我们做臣子的,自当竭尽全力,为朝廷解难,为两宫分忧,这些事情岂能打扰朝廷,让两宫忧心,我们做臣孑的,又于心何安呢因此只能事急从权,只有击退俄军,守住国土,方才显为臣之道。”
郑才盛苦笑了一声,张佩纶说得确实沒有错,在官场上确实就讲究蒙上不瞒下,报喜不报忧,程序正义不正义无所谓,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行了。而且一但上报给朝廷,那么事情就不由两人控制了,三天前两人就上报西安,告之朝廷俄军南进的消息,但直到现在却还没有回复,而这次再报上去,谁知道又要等多久才能等到朝廷的回复。而在此期间有任何动作,可就是大罪了,因此还不如什么都不说,先斩后奏,把海外华人请来守住山海关,击退俄军,只要守住了关城,那就什么都好说。
但请海外华人来守卫山海关,却是关系重大,两人可不敢轻易妄行,虽然两人不敢怀疑李鸿章有什么私心,但谁知道李中堂和海外华人有什么私下交易,前几年李中堂出使俄国,参加俄皇的登基大典,并与俄国签定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但消息传回国內,却有人说李中堂接受了俄国的贿赂,签定的是卖国条约,谁知道这次李中堂和海外华人之间又有没有什么猫腻。这里的水太深,两人可不敢轻易去趟。
于是郑才盛想了一想,才试探道:“不知两位是和海外华人是如何协议的,海外华人出兵帮我们守卫山海关,不知要什么好处,还请两位明示,兄弟也好早做准备。”
张佩纶虽然久不为官,但却一直都沒有离开官场,自然知道郑才盛担心什么,笑了一笑道:“郑军门尽管放心好了,两位大约也听说过,海外华人原是前朝遗民,华夏后裔,一直留居海外,但一直心系中华,如今回归中土,正逢庚子国变之际,他们屡败八国联军,收复北京、天津、威海、青岛等数地,若非有他们,我大清国事,还不知败坏到何等地步,此番他们只为守卫国土,不使俄军侵犯京师之地,无需任何报酬。”而且此番李中堂能够请海外华人出兵守卫山海关,己是十分不易了,因此还请郑军门不可迟疑。”
富顺道:“我等有守土之职,自然责无旁贷,但若无朝廷之令,就请海外华人援助山海关,若是将来朝廷问责下来,又如何是好呢”
李经方这时有些不奈烦了,道:“朝廷问责下来,自有李中堂顶着,你们两人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郑才盛、富顺互相看了一眼,心里却都在想着,现在说得好听,但到了朝廷真的问责下来,谁知道李鸿章顶不顶,万一李鸿章撒手不管,自己又去找谁呢,但这话又不能对张佩纶、李经方说,因此两人也显得十分尴尬。
这时张佩纶道:“两位的但心虽然不无道理,但却实无必要,现在海外华人已经收复了北京,不日就将迎太后、皇上圣驾回宫,海外华人为大清立下如此大功,必会受朝廷重用,封候拜爵自不在话下,就是进军机,封疆吏,亦非不可,因此两位此时请海外华人入关,共拒俄军,其实并无大碍,而且海外华人击败俄军之后,两位也可立下一件大功,等朝廷安稳下来以后,也必会对两位有所封赏,何况退一步来说,若无海外华人相助,两位可能守住山海关吗”
两人都连连摇头,表示只能自己的力量,是守不住山海关的。
张佩纶笑道:“那就是了,一但山海关失守,两位身为守关主将,便有失土之责,必会受朝廷重责,但如果能够守住山海关,将来就算朝廷真的问责下来,责罚也不会太重,将来也未必沒有再起之日,因此唯今之计,只有请海外华人进关,主持守关大计,两位还要迟疑吗”
听了张佩纶的这一番话,两人才恍然大悟过来,对两人来说,守住山海关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因此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在一边。相反如果真如张佩纶所说,如果守住了山海关,击败了俄军之后,海外华人真的受了朝廷的重用,自己还可以借这次共同守卫山海关之机,和海外华人搭上关系,说不定将来还真能发达起来。而李鸿章这么卖力的为海外华人奔走,估计也是看中了海外华人的潜力,既然李鸿章都看好海外华人,那么自巳还有什么好说的。
郑才盛、富顺毕竞只是地方守将,对官场的套路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毕竟不如李鸿章那么老练,就是和张佩纶、李经方相比,都远远不如,因此根本就看不出海外华人根本不可能受清廷的重用。但既使计算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两人也就不在犹豫,立刻请张佩纶、李经方陪同,再赶到码头去迎请海外华人上岸。
本站永久地址
第四五六章 山海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