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作者:木林森444
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
*
因为海水的含盐量并不高,平均浓度只在7‰,无论是煮盐还是晒盐,都不能直接使用海水,这样成盐率太低,因此必须先将海水制成含盐度较高的卤水,才能进行下一步制盐结晶的工艺,以增加出盐的效率,而制造卤水的过程,就叫做“堆灰淋卤”
在制盐的资料,对“堆灰淋卤”工艺都十分详细的说明,就是用草木灰浸泡海水吸足盐分,当然用细海砂也可以替代草木灰,并摊开在太阳下晒出盐花然后在卤水池上先铺一层稻草,将吸足了盐分的草木灰或泥砂堆在稻草上摊平,这就叫做“堆灰”, 而再将经过沉淀、过虑处理的清洁海水浇淋到灰上,这个过程就是“淋卤”, 海水充足吸收了灰里盐份,并通过稻草过滤掉杂质流到卤水池,就成为制盐的原料——盐卤,可以用来煮盐或是晒盐有时为了提高卤水的含盐度,会进行两次、甚致三次“堆灰淋卤”工艺不过秦铮也注意到,这个盐场用来淋卤的并不是海水,而从盐场的几口水井打上来的井水
看了一会儿“堆灰淋卤”,秦铮又走到灶台边去细看,只见在每个灶台上架着一个直径约为一米左右的大铁锅,有的锅里在装着水烧,热气腾腾,也有的锅里己出现结晶盐,并且由两个人轮着大铲,不停的再锅里铲动,另外还有人给灶内加柴,有人给锅里加水,有人将制成的盐分桶装好,放在灶边,另有专人运到库门里存放虽然这时己是十二月底,天气寒冷,但棚内的气温颇高,再加上大体力劳动,因此炒盐的人都是赤膊上阵,而且一个个都干得满头大汗还有人坐在一边休息、饮水
看了一会儿灶台炒盐,秦铮又看了看放在一边几桶己制好的盐,见盐的颜色雪白,和旧时空里的盐没什么太大区别,又蘸了一点在口里试味,觉得在咸味之,似乎稍带一点苦味这也是正常现像,因为在盐卤还含有其他矿物成份,因此多少都有一点苦味
当然这一点在旧时空里,并不是问题可以将晒制出来的盐进行二次加工,用化学工艺处理提纯,就可以消除盐的苦味而在这个时代,就只能靠人来解决,这是据说有经验的制卤师傅可以将卤水控制的洽到好处,将成盐的苦味降到最低限
不过用煮盐法制盐的产量低,劳动量大,而且消耗资源,因为煮盐要消耗大量的木柴或是煤碳,因此要想大规模的产盐,就必须釆用晒盐法制盐当然煮制盐的质量要比晒制盐好一些,由于盐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在沸水和常温是差不多的,而其他的杂质在沸水溶解度要大的多,这就导致了当卤水煮开锅的时候,氯化钠优先结晶出来,而其他大部分杂质还在母液里,但如果是晒制方式的话,由于温度不够高,氯化钠和杂质的溶解度也差不多,这时候结晶出来的盐,就夹杂了许多杂质,纯度比煮出来的要低
根据程士烁提供的资料,阴岛应该是有晒盐工艺的,阴岛最后和大6相连,由一个海孤岛变成一个半岛,就和晒盐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晒盐要求在海边建造大量的盐田,结果盐田不断向海边扩张,慢慢将阴岛与大6之间的海峡填平,而阴岛也就和大6连成了一片
就在这时,只见韩高成引来了一个年龄约在五十多左右的老者,见了秦铮,道“秦军门,这是盐场的管事,叫做韩玉庆,对这个盐场您有什么事情,尽管问他好了”
韩玉庆给秦铮施了一礼,道“小民见过军门”
秦铮点了点头,笑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在这盐场里干了多少年了?”
韩玉庆道“回军门的话,小人今年五十有三了,十五岁就在盐场里干活,一干就是三十年,从学徒开始做起,挑水、劈柴、烧火、堆灰、淋卤、一步一步做到了主事的”
秦铮听了也不禁有些起敬,道“一干三十年,真不容易啊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伴还好吗? 有几个子女, 有孙孑了吗?”
虽然韩玉庆有些意外,因为阴岛地处偏僻,一般难见大官,县太爷几年都来不了一回,来个典史、书办就是了不得的大官了,而按照韩高成的说秦铮至少也是个提督,可以说这是近百年来,到过阴岛的最大官员但这样一位大人物,却要比以前见过的典史、书办要
秦铮呵呵笑道“这么说您也是儿孙满堂啊,真是好福气啊?”
韩玉庆忙道“那里、那里,都是托军门大人的福啊”
拉了一会儿家常,秦铮这转到正题,道“像这样的盐场,在这岛上一共有多少个?”
韩玉庆道“回禀军门,我们这阴岛产盐己有两千余年,大小盐场有5o余个,我们韩家村就有个盐场,其他每个村都有盐场,但数量不一,有的村有三五个盐场,有的村只有一个,不过论起规模,可就要数我们这郎君盐场最大,产盐也是最多的”
秦铮又道“你们这个盐场,一天可以出多少盐?”
韩玉庆道“我们这盐场一共有2个灶台,不过现在离新年不到两个月了,有不少人到胶州去打年货,再加上今年闹拳匪,来买盐的商人也少,因此现在开工的灶台还不到6o个,一天大约能产盐不到o石盐,而如果所有的灶台都用上,卤水也能极时供应得上,每天产盐可以达到2o石以上,小人记得最多的一天产盐23石7斗3升”
秦铮听了以后,拿出手机来计算了一下,一石大约等于65千克,这个盐场每年产每年产盐约为24o吨,按全岛有5o个盐场,而每个盐场的产量与郎君盐场相当,每年也就产盐.2万吨,而考虑到这是阴岛最大的盐场,因此整体产量至少还要减去三成,这样每年估计产盐也就在7\ooo吨左右
这个产量如果是食用,到也过得去,但盐并不仅仅是食用,在化工工业,如制做氯气、漂白粉、烧碱、纯碱等化工产品,都需要大量的盐虽然工业用盐和食用盐不一样,但还是由食用盐加工而来,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穿越者是需要大量的成品盐
而按照程士烁提供的资料,阴岛全面普及了晒盐以后,在民国时期,年产量可以达到3.5万吨左右,而解放以后,引入机器生产,更是可以达到年产近o万吨,因此现在阴岛的产盐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王云鹏插说道“我看你们用来淋卤的水是井水,而并不是海水,这是为什么?”
虽然不知王云鹏的身份,但见他和秦铮并排站立,显然也不是小官,韩玉庆陪笑道“回这位老爷的说,此处的井水多与海水相通,在井吸收了泥砂的盐份比海水更咸,而且经过井沉积以后也比海水干净,因此用井水煮盐要海水的成盐多,品质也要比海水煮成的盐要好”
王云鹏点了点头,也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虽然他们并不懂什么科学知识,但积累了千百年的智慧,还是不能小视
这时秦铮又问道“阴岛上全部都是煮盐吗?有没有人晒盐?”
韩玉庆怔了一怔,道“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是煮盐,从来都没有人搞什么晒盐”顿了一顿,又道“晒盐需要好天气,只有南方气候炎热,才可以晒盐,而我们阴岛四季分明,夏炎冬寒,一年当能晒盐的只有4、5个月,就像现在的时节,虽然不是滴水成冰,但也冷得可以,如何能够晒盐呢?
秦铮听了,韩玉庆的话虽然有几分道理,但天气冷并不是不能晒盐的理由,因为在旧时空里,阴岛实际就使用了晒盐法制盐,还有国许多北方城市也采用晒盐法制盐,说明在寒温带地区,也是可以采用晒盐法的而且阴岛属于海洋性气候,冬季其实并不寒冷,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而现在的日气温还有4、5度以上,这样的天气在理论上也可以晒盐的,只不过是成盐的度慢一些而己,只是秦铮对于晒盐法也只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的经验,因此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就在这时,在韩玉庆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忽然插言道“庆叔,叔家的两个小子不是在长门滩那边建盐田搞晒盐吗,他们己经修建了两副斗子盐田,上个月就出盐了”
韩玉庆瞪了他一眼,申斥道“你懂什么,那两个小子在瞎胡闹,我们这个几千年都在煮盐,那有晒盐的”
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
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
*
因为海水的含盐量并不高,平均浓度只在7‰,无论是煮盐还是晒盐,都不能直接使用海水,这样成盐率太低,因此必须先将海水制成含盐度较高的卤水,才能进行下一步制盐结晶的工艺,以增加出盐的效率,而制造卤水的过程,就叫做“堆灰淋卤”
在制盐的资料,对“堆灰淋卤”工艺都十分详细的说明,就是用草木灰浸泡海水吸足盐分,当然用细海砂也可以替代草木灰,并摊开在太阳下晒出盐花然后在卤水池上先铺一层稻草,将吸足了盐分的草木灰或泥砂堆在稻草上摊平,这就叫做“堆灰”, 而再将经过沉淀、过虑处理的清洁海水浇淋到灰上,这个过程就是“淋卤”, 海水充足吸收了灰里盐份,并通过稻草过滤掉杂质流到卤水池,就成为制盐的原料——盐卤,可以用来煮盐或是晒盐有时为了提高卤水的含盐度,会进行两次、甚致三次“堆灰淋卤”工艺不过秦铮也注意到,这个盐场用来淋卤的并不是海水,而从盐场的几口水井打上来的井水
看了一会儿“堆灰淋卤”,秦铮又走到灶台边去细看,只见在每个灶台上架着一个直径约为一米左右的大铁锅,有的锅里在装着水烧,热气腾腾,也有的锅里己出现结晶盐,并且由两个人轮着大铲,不停的再锅里铲动,另外还有人给灶内加柴,有人给锅里加水,有人将制成的盐分桶装好,放在灶边,另有专人运到库门里存放虽然这时己是十二月底,天气寒冷,但棚内的气温颇高,再加上大体力劳动,因此炒盐的人都是赤膊上阵,而且一个个都干得满头大汗还有人坐在一边休息、饮水
看了一会儿灶台炒盐,秦铮又看了看放在一边几桶己制好的盐,见盐的颜色雪白,和旧时空里的盐没什么太大区别,又蘸了一点在口里试味,觉得在咸味之,似乎稍带一点苦味这也是正常现像,因为在盐卤还含有其他矿物成份,因此多少都有一点苦味
当然这一点在旧时空里,并不是问题可以将晒制出来的盐进行二次加工,用化学工艺处理提纯,就可以消除盐的苦味而在这个时代,就只能靠人来解决,这是据说有经验的制卤师傅可以将卤水控制的洽到好处,将成盐的苦味降到最低限
不过用煮盐法制盐的产量低,劳动量大,而且消耗资源,因为煮盐要消耗大量的木柴或是煤碳,因此要想大规模的产盐,就必须釆用晒盐法制盐当然煮制盐的质量要比晒制盐好一些,由于盐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在沸水和常温是差不多的,而其他的杂质在沸水溶解度要大的多,这就导致了当卤水煮开锅的时候,氯化钠优先结晶出来,而其他大部分杂质还在母液里,但如果是晒制方式的话,由于温度不够高,氯化钠和杂质的溶解度也差不多,这时候结晶出来的盐,就夹杂了许多杂质,纯度比煮出来的要低
根据程士烁提供的资料,阴岛应该是有晒盐工艺的,阴岛最后和大6相连,由一个海孤岛变成一个半岛,就和晒盐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晒盐要求在海边建造大量的盐田,结果盐田不断向海边扩张,慢慢将阴岛与大6之间的海峡填平,而阴岛也就和大6连成了一片
就在这时,只见韩高成引来了一个年龄约在五十多左右的老者,见了秦铮,道“秦军门,这是盐场的管事,叫做韩玉庆,对这个盐场您有什么事情,尽管问他好了”
韩玉庆给秦铮施了一礼,道“小民见过军门”
秦铮点了点头,笑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在这盐场里干了多少年了?”
韩玉庆道“回军门的话,小人今年五十有三了,十五岁就在盐场里干活,一干就是三十年,从学徒开始做起,挑水、劈柴、烧火、堆灰、淋卤、一步一步做到了主事的”
秦铮听了也不禁有些起敬,道“一干三十年,真不容易啊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伴还好吗? 有几个子女, 有孙孑了吗?”
虽然韩玉庆有些意外,因为阴岛地处偏僻,一般难见大官,县太爷几年都来不了一回,来个典史、书办就是了不得的大官了,而按照韩高成的说秦铮至少也是个提督,可以说这是近百年来,到过阴岛的最大官员但这样一位大人物,却要比以前见过的典史、书办要
秦铮呵呵笑道“这么说您也是儿孙满堂啊,真是好福气啊?”
韩玉庆忙道“那里、那里,都是托军门大人的福啊”
拉了一会儿家常,秦铮这转到正题,道“像这样的盐场,在这岛上一共有多少个?”
韩玉庆道“回禀军门,我们这阴岛产盐己有两千余年,大小盐场有5o余个,我们韩家村就有个盐场,其他每个村都有盐场,但数量不一,有的村有三五个盐场,有的村只有一个,不过论起规模,可就要数我们这郎君盐场最大,产盐也是最多的”
秦铮又道“你们这个盐场,一天可以出多少盐?”
韩玉庆道“我们这盐场一共有2个灶台,不过现在离新年不到两个月了,有不少人到胶州去打年货,再加上今年闹拳匪,来买盐的商人也少,因此现在开工的灶台还不到6o个,一天大约能产盐不到o石盐,而如果所有的灶台都用上,卤水也能极时供应得上,每天产盐可以达到2o石以上,小人记得最多的一天产盐23石7斗3升”
秦铮听了以后,拿出手机来计算了一下,一石大约等于65千克,这个盐场每年产每年产盐约为24o吨,按全岛有5o个盐场,而每个盐场的产量与郎君盐场相当,每年也就产盐.2万吨,而考虑到这是阴岛最大的盐场,因此整体产量至少还要减去三成,这样每年估计产盐也就在7\ooo吨左右
这个产量如果是食用,到也过得去,但盐并不仅仅是食用,在化工工业,如制做氯气、漂白粉、烧碱、纯碱等化工产品,都需要大量的盐虽然工业用盐和食用盐不一样,但还是由食用盐加工而来,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穿越者是需要大量的成品盐
而按照程士烁提供的资料,阴岛全面普及了晒盐以后,在民国时期,年产量可以达到3.5万吨左右,而解放以后,引入机器生产,更是可以达到年产近o万吨,因此现在阴岛的产盐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王云鹏插说道“我看你们用来淋卤的水是井水,而并不是海水,这是为什么?”
虽然不知王云鹏的身份,但见他和秦铮并排站立,显然也不是小官,韩玉庆陪笑道“回这位老爷的说,此处的井水多与海水相通,在井吸收了泥砂的盐份比海水更咸,而且经过井沉积以后也比海水干净,因此用井水煮盐要海水的成盐多,品质也要比海水煮成的盐要好”
王云鹏点了点头,也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虽然他们并不懂什么科学知识,但积累了千百年的智慧,还是不能小视
这时秦铮又问道“阴岛上全部都是煮盐吗?有没有人晒盐?”
韩玉庆怔了一怔,道“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是煮盐,从来都没有人搞什么晒盐”顿了一顿,又道“晒盐需要好天气,只有南方气候炎热,才可以晒盐,而我们阴岛四季分明,夏炎冬寒,一年当能晒盐的只有4、5个月,就像现在的时节,虽然不是滴水成冰,但也冷得可以,如何能够晒盐呢?
秦铮听了,韩玉庆的话虽然有几分道理,但天气冷并不是不能晒盐的理由,因为在旧时空里,阴岛实际就使用了晒盐法制盐,还有国许多北方城市也采用晒盐法制盐,说明在寒温带地区,也是可以采用晒盐法的而且阴岛属于海洋性气候,冬季其实并不寒冷,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而现在的日气温还有4、5度以上,这样的天气在理论上也可以晒盐的,只不过是成盐的度慢一些而己,只是秦铮对于晒盐法也只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的经验,因此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就在这时,在韩玉庆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忽然插言道“庆叔,叔家的两个小子不是在长门滩那边建盐田搞晒盐吗,他们己经修建了两副斗子盐田,上个月就出盐了”
韩玉庆瞪了他一眼,申斥道“你懂什么,那两个小子在瞎胡闹,我们这个几千年都在煮盐,那有晒盐的”
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