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二月八日,东汉当月第二次朝会,再一次开始了。
按照大汉的旧制,乃是五日一朝。
而且朝会开始的时间往往都是很早的,天不亮,诸多臣子和当今的天子刘协,就纷纷开始着手准备。
洛阳的皇宫分为东、南、西、北四宫。
其中南北两宫之间以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南北长七里。所谓复道,是并列的三条路,中间一条,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两侧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还设一卫士,侧立两厢,十分威武。
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
而南宫附近的未央宫,就处在长安城的西南部,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
作为皇帝朝会的地方。始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自高祖九年迁朝于此,以后一直是西汉王朝政治统治中心。它的名气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宫殿。
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然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作为当今天子,刘协自然也是参加过朝会,不过,由于皇权旁落,打他即位登基开始,一直浑浑噩噩,自觉的充当傀儡,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御座上打瞌睡,根本不关心朝臣们在说什么。
当然,那些朝臣们也大多都不关心他,大事小事,皇帝根本就是一个摆设,不说话,还省了好多麻烦,免了许多口舌。
因为现在的刘协,还没有资格发表意见,年仅十三岁的他,还没有加元服,也就是说,还没有正式承认他成年。
汉代通常的规定是二十成年,到时候行冠礼,取字,加元服,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提前,甚至十四五岁就行冠礼,而皇帝更特殊,为了表示名正言顺,几岁的孩子就要加元服。
可是由于董卓的原因,刘协他虽然接替了他兄长刘辩,登基成皇,但是却一直没有加元服。
没有加元服,就表示他尚未成年,不能亲自理政。
加上霸道的董卓,如今自领太师、相国,集大权于一身,可以想见,今天的朝会很可能又一次的变成一言堂。
说起来,这也算是东汉时,皇室的一种悲哀了,东汉从章帝早逝、幼主即位开始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皇帝即位早、生孩子晚、驾崩的也早、新皇帝即位的更早。
年龄小,意味着没有威慑力,加上皇权的旁落,如今的刘协,自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不过是为董卓充当一个提线木偶罢了。
好在或许是出于第一次见面时,被自己呵斥过的原因,董卓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还算不太失礼,比起已经被谋害的皇兄刘辩,他的处境要强太多了。
刘协很紧张,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朝服坐在椅前,肩头沉甸甸的,有些透不过气来。
“呼···只希望,那些勤王军,能够早日的打进来吧···,唉这样的日子,朕····过够了,一群阳奉阴违的家伙!”轻叹一口气,刘协定了定神,将注意力,重新的落在下方的右手第一人。
“不知太师,近来身体可好?”刘协略带深意的看着那个胖子,问道。
董卓听到了刘协对他的问候也是不禁一愣。
这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让他很是惊讶了一下。不过,他随即就明白过来,立刻朗声答道:“谢陛下挂念,老臣安好。陛下尊师重道,克己复礼,老臣身为当朝太师兼相国,深感欣慰。”
“····”
这下,轮到刘协被董卓的话恶心到了,心里暗骂。老子只是客气一下,你有必要趁机往自己脸上贴金吗?
不出所料,立刻有人开始吹捧:“陛下有所进步,皆是太师教导有方啊。”
看着那些争先恐后拍董卓马屁的群臣,再看看一脸平静的董卓,刘协心中愤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不再言语,憋屈的在煎熬中熬过早朝,愤愤的挥手示意下朝。
“哈哈哈,今天正午,老夫设宴,还望诸公给个面子,前来出席!”董卓大笑退朝的时候,还不忘宣传一番消息,惹得群臣称呼不敢,看得刘协又是一阵咬牙切齿。
·····
与此同时,汜水关外,联盟军大帐内。
“幸不辱使命。”关羽扔下华雄人头,半眯着眼睛对着袁绍一拱手,身上冒着一阵蒸汽,满脸傲然的道。
诸侯大震。
“大好时机!盟主何不趁现在敌方大将折损,没有准备之际,率军攻占汜水关!”曹操第一个反应过来,现在不是震撼于关羽武力的时候!
被曹操这么一提醒,众人立即反应了过来,华雄的事情也就丢在了脑后,各个部队运转了起来,趁着汜水关还没有反应过来,直接冲上去拿下了汜水关。
在汜水关中袁绍心情大好,就这么一会儿就拿下了汜水关,不愧是他指挥得当啊。
毕竟,作为盟军统帅,打下汜水关,他的功劳,绝对是大头的!
于是,大摆筵席,三军庆祝。
刘备这一次成了主角,在宴席上,终于混了一个座位。
当然,这些诸侯们,过来和他聊天,并不是冲着他所谓的汉家皇室身份,而是纷纷夸奖关羽勇猛无敌,乃是当世之虎将,当然更多的是眼露艳羡之色,有机会就想挖墙脚。
真心恭喜刘备的除了老好人陶谦、孔融和他的同窗好友公孙瓒外,其他的都是有些目的性,尤其是袁术眼中灼热的光芒差点要将人烧化。
所以,刘备也是无奈加头疼无比。
而就在联军拿下汜水关不久之后,董卓就收到了战报,顿时就掀桌子,摔碟子,好好地宴会将原本心惊胆战的朝臣吓了一个半死,随后又上演了饭桌上砍死太傅袁槐的戏码。
得知大将华雄被人所杀的董卓,心中又惊又怒,急忙聚二十万大军前往虎牢关,一面深恨袁绍,不解气的他,乃又令人将太傅袁隗一家诛杀,其家眷不分老幼,尽皆诛绝,人头尽数收拢,送往前线虎牢。
司徒王允见此,暗痛不已,私下开始召集朝中贤良,预谋董卓。
按照大汉的旧制,乃是五日一朝。
而且朝会开始的时间往往都是很早的,天不亮,诸多臣子和当今的天子刘协,就纷纷开始着手准备。
洛阳的皇宫分为东、南、西、北四宫。
其中南北两宫之间以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南北长七里。所谓复道,是并列的三条路,中间一条,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两侧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还设一卫士,侧立两厢,十分威武。
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
而南宫附近的未央宫,就处在长安城的西南部,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
作为皇帝朝会的地方。始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自高祖九年迁朝于此,以后一直是西汉王朝政治统治中心。它的名气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宫殿。
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然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作为当今天子,刘协自然也是参加过朝会,不过,由于皇权旁落,打他即位登基开始,一直浑浑噩噩,自觉的充当傀儡,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御座上打瞌睡,根本不关心朝臣们在说什么。
当然,那些朝臣们也大多都不关心他,大事小事,皇帝根本就是一个摆设,不说话,还省了好多麻烦,免了许多口舌。
因为现在的刘协,还没有资格发表意见,年仅十三岁的他,还没有加元服,也就是说,还没有正式承认他成年。
汉代通常的规定是二十成年,到时候行冠礼,取字,加元服,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提前,甚至十四五岁就行冠礼,而皇帝更特殊,为了表示名正言顺,几岁的孩子就要加元服。
可是由于董卓的原因,刘协他虽然接替了他兄长刘辩,登基成皇,但是却一直没有加元服。
没有加元服,就表示他尚未成年,不能亲自理政。
加上霸道的董卓,如今自领太师、相国,集大权于一身,可以想见,今天的朝会很可能又一次的变成一言堂。
说起来,这也算是东汉时,皇室的一种悲哀了,东汉从章帝早逝、幼主即位开始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皇帝即位早、生孩子晚、驾崩的也早、新皇帝即位的更早。
年龄小,意味着没有威慑力,加上皇权的旁落,如今的刘协,自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不过是为董卓充当一个提线木偶罢了。
好在或许是出于第一次见面时,被自己呵斥过的原因,董卓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还算不太失礼,比起已经被谋害的皇兄刘辩,他的处境要强太多了。
刘协很紧张,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朝服坐在椅前,肩头沉甸甸的,有些透不过气来。
“呼···只希望,那些勤王军,能够早日的打进来吧···,唉这样的日子,朕····过够了,一群阳奉阴违的家伙!”轻叹一口气,刘协定了定神,将注意力,重新的落在下方的右手第一人。
“不知太师,近来身体可好?”刘协略带深意的看着那个胖子,问道。
董卓听到了刘协对他的问候也是不禁一愣。
这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让他很是惊讶了一下。不过,他随即就明白过来,立刻朗声答道:“谢陛下挂念,老臣安好。陛下尊师重道,克己复礼,老臣身为当朝太师兼相国,深感欣慰。”
“····”
这下,轮到刘协被董卓的话恶心到了,心里暗骂。老子只是客气一下,你有必要趁机往自己脸上贴金吗?
不出所料,立刻有人开始吹捧:“陛下有所进步,皆是太师教导有方啊。”
看着那些争先恐后拍董卓马屁的群臣,再看看一脸平静的董卓,刘协心中愤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不再言语,憋屈的在煎熬中熬过早朝,愤愤的挥手示意下朝。
“哈哈哈,今天正午,老夫设宴,还望诸公给个面子,前来出席!”董卓大笑退朝的时候,还不忘宣传一番消息,惹得群臣称呼不敢,看得刘协又是一阵咬牙切齿。
·····
与此同时,汜水关外,联盟军大帐内。
“幸不辱使命。”关羽扔下华雄人头,半眯着眼睛对着袁绍一拱手,身上冒着一阵蒸汽,满脸傲然的道。
诸侯大震。
“大好时机!盟主何不趁现在敌方大将折损,没有准备之际,率军攻占汜水关!”曹操第一个反应过来,现在不是震撼于关羽武力的时候!
被曹操这么一提醒,众人立即反应了过来,华雄的事情也就丢在了脑后,各个部队运转了起来,趁着汜水关还没有反应过来,直接冲上去拿下了汜水关。
在汜水关中袁绍心情大好,就这么一会儿就拿下了汜水关,不愧是他指挥得当啊。
毕竟,作为盟军统帅,打下汜水关,他的功劳,绝对是大头的!
于是,大摆筵席,三军庆祝。
刘备这一次成了主角,在宴席上,终于混了一个座位。
当然,这些诸侯们,过来和他聊天,并不是冲着他所谓的汉家皇室身份,而是纷纷夸奖关羽勇猛无敌,乃是当世之虎将,当然更多的是眼露艳羡之色,有机会就想挖墙脚。
真心恭喜刘备的除了老好人陶谦、孔融和他的同窗好友公孙瓒外,其他的都是有些目的性,尤其是袁术眼中灼热的光芒差点要将人烧化。
所以,刘备也是无奈加头疼无比。
而就在联军拿下汜水关不久之后,董卓就收到了战报,顿时就掀桌子,摔碟子,好好地宴会将原本心惊胆战的朝臣吓了一个半死,随后又上演了饭桌上砍死太傅袁槐的戏码。
得知大将华雄被人所杀的董卓,心中又惊又怒,急忙聚二十万大军前往虎牢关,一面深恨袁绍,不解气的他,乃又令人将太傅袁隗一家诛杀,其家眷不分老幼,尽皆诛绝,人头尽数收拢,送往前线虎牢。
司徒王允见此,暗痛不已,私下开始召集朝中贤良,预谋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