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已近尾声。
往年的这个时候,各个衙门都已经封印,等到来年过了上元才会开印上衙。
今年则不同,顺天府是歇了不假,但兵部、户部、工部等与前线战事搭得上一点边的,依旧忙得脚不沾地。
御书房里,圣上的大案上,堆着厚厚的折子。
圣上打开蒋慕渊刚刚送进京的折子,阴沉着脸,快速扫了一遍。
“死伤惨重啊。”圣上感叹一声,把折子交给几位皇子传阅,又示意他们看完之后拿给殿内的大臣们。
二皇子孙淼为人低调平和,这阵子三五不时的被圣上叫来听事儿,也没有真正放开胆子来。
他知道自己母族势微,也没有要一争高下的想法,行事从不抢得宠的孙睿的风头,但也明白,一味的唯唯诺诺,不止不得圣上欢心,反而适得其反、会惹父皇嫌弃。
因此,他总是说那么几句,意思到了,态度明了,就够了。
孙淼看了折子,道:“几乎把全族都埋在北地了。”
说完,孙淼把折子交给了孙睿。
饶是孙睿最受喜欢,近来御书房里,众皇子传阅折子的顺序也是按年纪来了,因而先孙淼、再孙睿。
孙睿才刚看一眼,一人就已经凑到了他身边,探头扫了眼折子。
那是孙禛。
他仗着与孙睿一母同胞,很多事情上都不讲究。
只是,圣上不开口,孙睿不说话,夹在中间的皇子们自然也就眼观鼻鼻观心了,谁叫人家是虞贵妃生的呢。
同样是皇子,投胎的本事也是各不相同的。
孙禛看了看上头的名姓,冒出一句:“全族?顾家长房和四房当时可是在京中。”
孙淼被孙禛一顶,垂着眼皮子不吭声。
孙睿却是皱起了眉头,声音淡淡的:“当时在京中的,现在不都请缨去了裕门关吗?战事还未打响,能不能全须全尾的回来,你能说得准?人家都是去流血流汗的,怎么不是把全族都埋进去了?”
孙禛年纪半大不小,对上孙睿还是胆怯的,闷着脸不说话了。
孙睿把折子又递给了几个弟弟。
皇子们看过了,折子又给了大臣们。
众人少不得感叹几句顾家忠勇,再骂几句狄人无耻,最后畅想一番旗开得胜、把狄人赶回草原深处、让他们元气大伤数年无法犯境。
这些比戏本子还工整的起承转合,但凡是御前老臣,哪一个不是熟能生巧、信手捏来?
圣上听了却极其不高兴,把茶盏放回了案上。
动静不大,绝对是“放”而不是“砸”,但要说随信自然,就委实太假了。
圣上的这一动作,不满得恰到好处,让皇子大臣们的心都紧了一紧,反复思量着刚刚是哪几句话没有说对,让圣上恼了。
“旗开得胜?”圣上冷哼一声,“粮草、军需、后备,没有这些,拿命填一个旗开得胜?阿渊这还有一封折子来跟朕要银钱的!”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国库空虚不是一年两年了,银子去了哪儿、一笔笔都有明细,原本就捉襟见肘,去岁还掏出大把赈灾修坝,今年亦不是丰年,两湖重建需要时间,眼下还嗷嗷待哺呢,哪里还有那么多银子去填边境?
每一笔开销,都是有依据,有必要的,唯一一笔亏得裤衩都不剩的就是修建养心宫。
可这话能说吗?
谁也不敢说。
哪怕是小公爷站在御书房里,也不敢直咧咧指责圣上当初兴建养心宫是错误里的错误。
说起来,今年若不是有成国公府和金家交上来的那一大笔银钱,以及王家那蚊子腿也是肉的那一小点,北境的军需更要头痛了。
只是,那些军需终究没有挡住狄人的奇袭,那些御寒的棉衣,将士们怕是没有穿热乎,就被狄人抢了烧了吧……
如此一想,实在是太叫人心痛万分了!
有人心痛,自有人灵光一闪,觉得抓到圣上气愤的缘由了。
圣上怕是也听到了那些顾家通敌的传闻吧?
虽说是将信将疑,但总归生了些不满了。
“今年入冬前,送去补充北境军需的银子实在算不得少了,”户部左侍郎便是灵光一闪的那一个,“原先,对于成国公府等交入国库的银子要如何安排,都是有待商榷的,是宁小公爷一力主张投入北境。
结果,军需补了,北地却失守了,这会儿说顾家守得如何如何的,不如说,当时那些银子若还留在库中,眼下不至于这般烦恼。”
圣上瞥了左侍郎一眼,不置可否。
反倒是孙睿,斜斜看了左侍郎一眼,道:“大人记岔了吧?当时阿渊只是提了,是父皇应允的,敲定之前,还寻了我们兄弟一道商议,大人现在说是阿渊主张的,这是想参阿渊一本了?”
左侍郎的脸色霎时一白,暗悄悄看向圣上,隐约觉得自个儿没有揣摩错生意,只是惹了三殿下不满。
圣上这时候才开口,道:“爱卿不止是想参阿渊一本,是连镇北将军府一道参了吧?不如这样,你们先去找御史,把本子写好,事情一桩一桩办,先把参本的事儿解决了?”
“臣惶恐、臣不敢”之类的告罪之声一片。
只是连左侍郎都没有听明白,圣上这句话是讽刺他的,还是真的想让人拿这些事情参本了。
工部刘尚书亦没有品明白,可他清楚,真有人拿着这些去寻御史,说不好有没有傻乎乎强出头的愣头青,但黄印肯定跳起来,把那些折子打回去。
没有一丁点证据,被市井流言牵着骂顾家,黄印那硬脾气,都察院的桌子都给掀了。
可、若这是圣上的心思呢?
按说不应该的,小公爷刚刚娶了顾家女,这会儿婆家娘家一并被参本……
刘尚书正思量着,突然就听圣上问了徐砚。
“从工部的眼光,徐爱卿如何看?”
徐砚不傻,顾家是姻亲,顾云锦是他名义上的外甥女,小公爷是他的外甥女婿,这个当口上,他这个当亲戚的若叫人引到沟里去了,自家也受牵连。
况且,前回他受人污蔑,蒋慕渊可谓是出人又出力,就差出钱了。
徐砚拱手答道:“臣对水利有些心得,对城池修建只略懂皮毛,况且我朝疆域广阔,天南地北,状况截然不同。
臣从未去过北境,对那儿的状况也都是书上看的、道听途说的,不敢胡乱指点北地城防。
至于朝廷补充北境军需之后,狄人为何能奇袭破城,臣一个工部的,不及兵部的大人们了解,臣答不上来。”
御前如此应对,口气已经算是僵硬的了,但处在徐砚的身份和立场,这样的答案又似乎是刚刚好。
往年的这个时候,各个衙门都已经封印,等到来年过了上元才会开印上衙。
今年则不同,顺天府是歇了不假,但兵部、户部、工部等与前线战事搭得上一点边的,依旧忙得脚不沾地。
御书房里,圣上的大案上,堆着厚厚的折子。
圣上打开蒋慕渊刚刚送进京的折子,阴沉着脸,快速扫了一遍。
“死伤惨重啊。”圣上感叹一声,把折子交给几位皇子传阅,又示意他们看完之后拿给殿内的大臣们。
二皇子孙淼为人低调平和,这阵子三五不时的被圣上叫来听事儿,也没有真正放开胆子来。
他知道自己母族势微,也没有要一争高下的想法,行事从不抢得宠的孙睿的风头,但也明白,一味的唯唯诺诺,不止不得圣上欢心,反而适得其反、会惹父皇嫌弃。
因此,他总是说那么几句,意思到了,态度明了,就够了。
孙淼看了折子,道:“几乎把全族都埋在北地了。”
说完,孙淼把折子交给了孙睿。
饶是孙睿最受喜欢,近来御书房里,众皇子传阅折子的顺序也是按年纪来了,因而先孙淼、再孙睿。
孙睿才刚看一眼,一人就已经凑到了他身边,探头扫了眼折子。
那是孙禛。
他仗着与孙睿一母同胞,很多事情上都不讲究。
只是,圣上不开口,孙睿不说话,夹在中间的皇子们自然也就眼观鼻鼻观心了,谁叫人家是虞贵妃生的呢。
同样是皇子,投胎的本事也是各不相同的。
孙禛看了看上头的名姓,冒出一句:“全族?顾家长房和四房当时可是在京中。”
孙淼被孙禛一顶,垂着眼皮子不吭声。
孙睿却是皱起了眉头,声音淡淡的:“当时在京中的,现在不都请缨去了裕门关吗?战事还未打响,能不能全须全尾的回来,你能说得准?人家都是去流血流汗的,怎么不是把全族都埋进去了?”
孙禛年纪半大不小,对上孙睿还是胆怯的,闷着脸不说话了。
孙睿把折子又递给了几个弟弟。
皇子们看过了,折子又给了大臣们。
众人少不得感叹几句顾家忠勇,再骂几句狄人无耻,最后畅想一番旗开得胜、把狄人赶回草原深处、让他们元气大伤数年无法犯境。
这些比戏本子还工整的起承转合,但凡是御前老臣,哪一个不是熟能生巧、信手捏来?
圣上听了却极其不高兴,把茶盏放回了案上。
动静不大,绝对是“放”而不是“砸”,但要说随信自然,就委实太假了。
圣上的这一动作,不满得恰到好处,让皇子大臣们的心都紧了一紧,反复思量着刚刚是哪几句话没有说对,让圣上恼了。
“旗开得胜?”圣上冷哼一声,“粮草、军需、后备,没有这些,拿命填一个旗开得胜?阿渊这还有一封折子来跟朕要银钱的!”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国库空虚不是一年两年了,银子去了哪儿、一笔笔都有明细,原本就捉襟见肘,去岁还掏出大把赈灾修坝,今年亦不是丰年,两湖重建需要时间,眼下还嗷嗷待哺呢,哪里还有那么多银子去填边境?
每一笔开销,都是有依据,有必要的,唯一一笔亏得裤衩都不剩的就是修建养心宫。
可这话能说吗?
谁也不敢说。
哪怕是小公爷站在御书房里,也不敢直咧咧指责圣上当初兴建养心宫是错误里的错误。
说起来,今年若不是有成国公府和金家交上来的那一大笔银钱,以及王家那蚊子腿也是肉的那一小点,北境的军需更要头痛了。
只是,那些军需终究没有挡住狄人的奇袭,那些御寒的棉衣,将士们怕是没有穿热乎,就被狄人抢了烧了吧……
如此一想,实在是太叫人心痛万分了!
有人心痛,自有人灵光一闪,觉得抓到圣上气愤的缘由了。
圣上怕是也听到了那些顾家通敌的传闻吧?
虽说是将信将疑,但总归生了些不满了。
“今年入冬前,送去补充北境军需的银子实在算不得少了,”户部左侍郎便是灵光一闪的那一个,“原先,对于成国公府等交入国库的银子要如何安排,都是有待商榷的,是宁小公爷一力主张投入北境。
结果,军需补了,北地却失守了,这会儿说顾家守得如何如何的,不如说,当时那些银子若还留在库中,眼下不至于这般烦恼。”
圣上瞥了左侍郎一眼,不置可否。
反倒是孙睿,斜斜看了左侍郎一眼,道:“大人记岔了吧?当时阿渊只是提了,是父皇应允的,敲定之前,还寻了我们兄弟一道商议,大人现在说是阿渊主张的,这是想参阿渊一本了?”
左侍郎的脸色霎时一白,暗悄悄看向圣上,隐约觉得自个儿没有揣摩错生意,只是惹了三殿下不满。
圣上这时候才开口,道:“爱卿不止是想参阿渊一本,是连镇北将军府一道参了吧?不如这样,你们先去找御史,把本子写好,事情一桩一桩办,先把参本的事儿解决了?”
“臣惶恐、臣不敢”之类的告罪之声一片。
只是连左侍郎都没有听明白,圣上这句话是讽刺他的,还是真的想让人拿这些事情参本了。
工部刘尚书亦没有品明白,可他清楚,真有人拿着这些去寻御史,说不好有没有傻乎乎强出头的愣头青,但黄印肯定跳起来,把那些折子打回去。
没有一丁点证据,被市井流言牵着骂顾家,黄印那硬脾气,都察院的桌子都给掀了。
可、若这是圣上的心思呢?
按说不应该的,小公爷刚刚娶了顾家女,这会儿婆家娘家一并被参本……
刘尚书正思量着,突然就听圣上问了徐砚。
“从工部的眼光,徐爱卿如何看?”
徐砚不傻,顾家是姻亲,顾云锦是他名义上的外甥女,小公爷是他的外甥女婿,这个当口上,他这个当亲戚的若叫人引到沟里去了,自家也受牵连。
况且,前回他受人污蔑,蒋慕渊可谓是出人又出力,就差出钱了。
徐砚拱手答道:“臣对水利有些心得,对城池修建只略懂皮毛,况且我朝疆域广阔,天南地北,状况截然不同。
臣从未去过北境,对那儿的状况也都是书上看的、道听途说的,不敢胡乱指点北地城防。
至于朝廷补充北境军需之后,狄人为何能奇袭破城,臣一个工部的,不及兵部的大人们了解,臣答不上来。”
御前如此应对,口气已经算是僵硬的了,但处在徐砚的身份和立场,这样的答案又似乎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