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臣脑中闪过各种回忆,终于忍不住,赶紧站起身道:“我去厕所!”
飞奔到卫生间,用冷水拼命洗脸,许久才站起身,接过夏龙递过来的纸巾。
夏龙有些担心道:“老板,您没事吧?”
庄臣用力擦干脸,深吸几口气,苦笑道:“没事,回去吧。”
见庄臣进门,丁薇站起身,看着对方有些萧索的神情,心中仿佛明白什么,安慰道:“对不起,我……”
庄臣摆摆手,微笑道:“不怨你,是自己不争气,继续说!”
丁薇重新坐下,见对方坚持,长话短说道:“老师们来了一波又一波,留给孩子的只有更多期待和期待之后的失望,留给学校的是散漫纪律和浮躁学风。”
“这么以偏概全地讲,可能对广大支教老师很不公平。但准确来说,这确实是支教泛滥带来的现实问题之一。我们必须尊重每位伟大教师,可如果做不到为孩子们呕心沥血,请不要轻易讲支教两个字。”
“因为这真的是一件神圣的事,不能很随意地去做,然后随意地放弃。因为没有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尤其对于那些孩子们。”
庄臣点点头,当年在孤儿院长大,明白一个家庭若要收养孩子需符合很多条件:比如无孩、年满30岁、有抚养能力等等……
收养硬件条件满足后,还需要准备一系列耗时耗力的材料。其中涉及收养人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是否有送养人、福利院如何签订送养协议等具体问题。
需找各部门办证明、盖章、找证人,其中更是有各种以赞助费、社会抚养费名目存在的经济门槛。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经历漫漫无期的等待,最后还不一定收养成功。
很多家庭不得不放弃通过福利院收养孩子的途径,孤儿院几百个同伴,最后被人领养的屈指可数。
更可怕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儿,而是越来越多的事实孤儿。
留守儿童!
父母为生活远离家乡,拼命打工赚钱,只有过年才可能回来一次,他们有错吗?
孩子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生活、教育、甚至安全都是问题,他们有错吗?
到底是谁的错?
庄臣看着丁薇,询问道:“你的组织叫什么?”
“爱心妈妈!”丁薇自豪道:“虽然只有七八个志愿者,但我们很满足。”
“改成小太阳基金吧。”庄臣坚定道:“前期先投两千万,让张威再找几个会计和法律顾问,人手重新招聘,你负责整体运作。”
盯着对方,目光灼灼道:“有没有问题?”
“两千万!”
丁薇打个激灵,回过神,赶紧站起身,激动道:“没问题,我替孩子们谢谢您!”
说完开始鞠躬,庄臣双手扶起,笑道:“应该是我替孩子们谢谢你,以后多多辛苦了!”
叫张威回来,听说庄臣的决定,对方也很高兴,握着手保证道:“您放心,基金成立后我是第一批志愿者,万一丁薇跑了,您直接来找我!”
庄臣很满意,当场签订合同,其他的让张威和丁薇负责,资金到位直接办理手续,升级成私人慈善基金会,取名小太阳。
希望给所有孩子带来阳光,哪怕只是一丝一缕,也能得到片刻温暖。
离开cbd,心情很沉重,夏龙几次开口都不知道说什么,连夏虎竟然开始讲笑话……
听完巨冷的笑话,庄臣心中有些感动,笑骂道:“心情不好,必须吃点好的补补!”
打电话约谭家菜,上次太史菜无比惊艳,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大户人家,希望与其并驾齐驱的谭家菜不会令自己失望。
一九四三年谭瑑青、赵荔凤相继辞世,小姐谭令柔主持、家厨彭长海掌灶,继续经营。四九年谭令柔参加公干,家厨彭长海负责红案,崔鸣鹤负责冷荤,吴秀全负责白案。
搬出谭宅,在果子巷经营,五四年彭长海、崔鸣鹤、吴秀全,参加公私合营,谭家菜自果子巷迁往西单恩承居。
五七年西单商场扩建,曲园酒楼并入恩承居,自此一居两菜。五八年,总理亲自安排谭家菜驻京城饭店西七楼,延续至今。
吃谭家菜有个条件:请客必须要连谭家主人请在内,每次承办三桌席,不管客人与谭家是否相识,都要给主人多设一个座位,主人也总是要来尝上几口,陪着聊聊天。
另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吃客有多大的权贵,都需亲自走进谭家门来吃谭家菜,绝不外卖!
民国有四大私房菜,军界段家菜、政界王家菜、商界任家菜和谭家菜。风云变幻其他三家更迭很快没落,唯有谭家菜一枝独秀,风流至今。
来到地方,金碧辉煌大门,到处雕龙画凤,十分气派。一间餐厅三间餐室,家具全是花梨紫檀,配以鲜花盆景,名人字画,博古架都是上好古瓷。
客人进门,先在客厅小坐,上茶水和干果。待人到齐后,步入餐室,围桌坐定,一桌十人。
先上六个酒菜,叉烧肉、红烧鸭肝、蒜蓉干贝、五香鱼、软炸鸡、烤香肠。这些酒菜都是热上,陈酿绍兴黄酒也烫得热热端上桌,供人交杯换盏。
庄臣心情不好,让夏龙坐下陪着喝酒,酒过三巡,慢慢才开始品味,精致典雅,细节处理堪称一流。
头道大菜是黄焖鱼翅,舀一勺,色泽黄亮,胶质丰富,翅针粗大而略带粘糯,肉像肥膘一样,滋味醇厚,入口鲜香,余味悠长。
品一口汤汁,明艳温润透亮,就像大清皇帝之龙袍,霸气十足。鱼翅煨得酥稔软糯,有味而不觉咸,甘鲜而不觉甜。以甜提鲜,以咸吊香,不添加味精和色素,庄臣连喝几口,好奇是什么材料令汤汁变成如此颜色?
正好第四代传人刘忠推门进来,见庄臣皱着眉,好奇道:“难道味道不满意?”
庄臣站起身,寒暄几句重新坐下,舀起汤汁,试探道:“用的是吕宋黄肉翅?”
“哈哈哈,好眼力!”刘忠笑道:“吕宋黄肉整翅,熬六小时,至于颜色,另有秘诀!”
庄臣没有追问,闭上眼睛,用心品味,猜测道:“好像是某种鸡的味道,至于是什么……”
刘忠眼前一亮,居然是同道中人,开门见山道:“黄油鸡,产于内蒙,是当地的走地鸡,肉色偏黄,熬数小时后,汤汁便呈金黄色。”
“鸡汤里面还有海贝、花胶、辽参、火腿等等。当然同样的材料,别人绝对做不出这种汤汁,属于谭家百年独门秘技,厉害吧?”
众人哈哈大笑,老爷子还挺幽默?
第二道菜上桌,清汤燕菜。刘忠展示道:“鱼翅和燕窝是谭家菜里面头两道大菜,号称双剑合璧,被行家誉为食林至尊。”
服务生帮给每位客人送上一小杯温水,示意漱过口,再吃下一道菜。刘忠严肃道:“这一道菜,鲜美醇酽,如果不净口,会囫囵吞枣,混淆它的微妙之处,不能暴殄天物。”
庄臣微笑着漱完口,再看这燕菜,汤色浅黄,清澈见底,燕窝洁白,质地柔软。
品口高汤,汤色如清水,没有丝毫油星,味道却异常地醇厚鲜美,令人难忘。奇怪的是盘中原汁汤浆仅够每人一匙,绝对是计算过。当你吃完还想吃一口的时候,已经没了!
看着刘忠得意洋洋的表情,庄臣一撇嘴,意犹未尽?缺陷美?
咬一口鲍鱼,溏心入味,中心部分呈不凝结的半液体状,入口质感柔软有韧度,如软心糖般口感,每口下去都带有仿佛粘着牙,如同痴男怨女,久久不愿分离……
“用新细羊肚毛巾,浸在原汁鸡汤里煮透待凉,然后摊开毛巾把发好鲍鱼分只包起来,放入煲里用文火慢慢煨至刚刚收汁。入味纤维柔软,几乎到不用齿嚼的程度。”
谭家主人从来不会白吃白喝,席间提供趣味话题,刘忠难得遇见同道中人,让服务生拿出珍藏陈酿九江双蒸,换上大红袍,跟庄臣边吃边聊。
干货要从广州订,翅要吕宋黄,鲍要紫鲍,太小太大都不要……
菲律宾的黄肉翅,翅中有层像飞镖一样的肉,翅筋层层排在肉内,胶质丰富,质量最佳。
燕窝选暹罗官燕,古代为贡品,其色洁白而透明,燕毛绝少而无根。最讲究使用大乌参,其次有梅花参、刺参等。
鸡也极为讲究,选腿上有毛的走地鸡,用特别饲料,包括酒糟、虫子,要养十六至十八个月,抓起鸡摸到鸡胸颈间的人字骨软而富有弹性时,鸡才可吃……
人字骨过软,鸡味不足;过硬则鸡肉发柴,只能吊汤不宜白切。
第三代传人王炳和师傅有句名言:谭家不会炒菜!
与其他风味菜肴相比,庄臣发现谭家菜有个非同寻常的特点:只用烧、烩、焖、蒸、扒等,全部是慢火细做的功夫菜,从来不会急火速成。
听刘忠说之所以从不爆炒,为回避剧烈,追求平和。只用糖和盐,以甜提鲜,以咸提香,突出原汁原味,决不用胡椒、花椒和味精,这便是南甜北咸、互为提携的中庸之道。
用王炳和的话说:菜可以养人,任凭你原来性格怎样,在做菜过程中,逐渐就随着菜走了。等入行久了,厨师性格都变得温柔敦厚,带点儒雅之气,这是被谭家菜养出来的。
飞奔到卫生间,用冷水拼命洗脸,许久才站起身,接过夏龙递过来的纸巾。
夏龙有些担心道:“老板,您没事吧?”
庄臣用力擦干脸,深吸几口气,苦笑道:“没事,回去吧。”
见庄臣进门,丁薇站起身,看着对方有些萧索的神情,心中仿佛明白什么,安慰道:“对不起,我……”
庄臣摆摆手,微笑道:“不怨你,是自己不争气,继续说!”
丁薇重新坐下,见对方坚持,长话短说道:“老师们来了一波又一波,留给孩子的只有更多期待和期待之后的失望,留给学校的是散漫纪律和浮躁学风。”
“这么以偏概全地讲,可能对广大支教老师很不公平。但准确来说,这确实是支教泛滥带来的现实问题之一。我们必须尊重每位伟大教师,可如果做不到为孩子们呕心沥血,请不要轻易讲支教两个字。”
“因为这真的是一件神圣的事,不能很随意地去做,然后随意地放弃。因为没有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尤其对于那些孩子们。”
庄臣点点头,当年在孤儿院长大,明白一个家庭若要收养孩子需符合很多条件:比如无孩、年满30岁、有抚养能力等等……
收养硬件条件满足后,还需要准备一系列耗时耗力的材料。其中涉及收养人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是否有送养人、福利院如何签订送养协议等具体问题。
需找各部门办证明、盖章、找证人,其中更是有各种以赞助费、社会抚养费名目存在的经济门槛。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经历漫漫无期的等待,最后还不一定收养成功。
很多家庭不得不放弃通过福利院收养孩子的途径,孤儿院几百个同伴,最后被人领养的屈指可数。
更可怕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儿,而是越来越多的事实孤儿。
留守儿童!
父母为生活远离家乡,拼命打工赚钱,只有过年才可能回来一次,他们有错吗?
孩子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生活、教育、甚至安全都是问题,他们有错吗?
到底是谁的错?
庄臣看着丁薇,询问道:“你的组织叫什么?”
“爱心妈妈!”丁薇自豪道:“虽然只有七八个志愿者,但我们很满足。”
“改成小太阳基金吧。”庄臣坚定道:“前期先投两千万,让张威再找几个会计和法律顾问,人手重新招聘,你负责整体运作。”
盯着对方,目光灼灼道:“有没有问题?”
“两千万!”
丁薇打个激灵,回过神,赶紧站起身,激动道:“没问题,我替孩子们谢谢您!”
说完开始鞠躬,庄臣双手扶起,笑道:“应该是我替孩子们谢谢你,以后多多辛苦了!”
叫张威回来,听说庄臣的决定,对方也很高兴,握着手保证道:“您放心,基金成立后我是第一批志愿者,万一丁薇跑了,您直接来找我!”
庄臣很满意,当场签订合同,其他的让张威和丁薇负责,资金到位直接办理手续,升级成私人慈善基金会,取名小太阳。
希望给所有孩子带来阳光,哪怕只是一丝一缕,也能得到片刻温暖。
离开cbd,心情很沉重,夏龙几次开口都不知道说什么,连夏虎竟然开始讲笑话……
听完巨冷的笑话,庄臣心中有些感动,笑骂道:“心情不好,必须吃点好的补补!”
打电话约谭家菜,上次太史菜无比惊艳,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大户人家,希望与其并驾齐驱的谭家菜不会令自己失望。
一九四三年谭瑑青、赵荔凤相继辞世,小姐谭令柔主持、家厨彭长海掌灶,继续经营。四九年谭令柔参加公干,家厨彭长海负责红案,崔鸣鹤负责冷荤,吴秀全负责白案。
搬出谭宅,在果子巷经营,五四年彭长海、崔鸣鹤、吴秀全,参加公私合营,谭家菜自果子巷迁往西单恩承居。
五七年西单商场扩建,曲园酒楼并入恩承居,自此一居两菜。五八年,总理亲自安排谭家菜驻京城饭店西七楼,延续至今。
吃谭家菜有个条件:请客必须要连谭家主人请在内,每次承办三桌席,不管客人与谭家是否相识,都要给主人多设一个座位,主人也总是要来尝上几口,陪着聊聊天。
另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吃客有多大的权贵,都需亲自走进谭家门来吃谭家菜,绝不外卖!
民国有四大私房菜,军界段家菜、政界王家菜、商界任家菜和谭家菜。风云变幻其他三家更迭很快没落,唯有谭家菜一枝独秀,风流至今。
来到地方,金碧辉煌大门,到处雕龙画凤,十分气派。一间餐厅三间餐室,家具全是花梨紫檀,配以鲜花盆景,名人字画,博古架都是上好古瓷。
客人进门,先在客厅小坐,上茶水和干果。待人到齐后,步入餐室,围桌坐定,一桌十人。
先上六个酒菜,叉烧肉、红烧鸭肝、蒜蓉干贝、五香鱼、软炸鸡、烤香肠。这些酒菜都是热上,陈酿绍兴黄酒也烫得热热端上桌,供人交杯换盏。
庄臣心情不好,让夏龙坐下陪着喝酒,酒过三巡,慢慢才开始品味,精致典雅,细节处理堪称一流。
头道大菜是黄焖鱼翅,舀一勺,色泽黄亮,胶质丰富,翅针粗大而略带粘糯,肉像肥膘一样,滋味醇厚,入口鲜香,余味悠长。
品一口汤汁,明艳温润透亮,就像大清皇帝之龙袍,霸气十足。鱼翅煨得酥稔软糯,有味而不觉咸,甘鲜而不觉甜。以甜提鲜,以咸吊香,不添加味精和色素,庄臣连喝几口,好奇是什么材料令汤汁变成如此颜色?
正好第四代传人刘忠推门进来,见庄臣皱着眉,好奇道:“难道味道不满意?”
庄臣站起身,寒暄几句重新坐下,舀起汤汁,试探道:“用的是吕宋黄肉翅?”
“哈哈哈,好眼力!”刘忠笑道:“吕宋黄肉整翅,熬六小时,至于颜色,另有秘诀!”
庄臣没有追问,闭上眼睛,用心品味,猜测道:“好像是某种鸡的味道,至于是什么……”
刘忠眼前一亮,居然是同道中人,开门见山道:“黄油鸡,产于内蒙,是当地的走地鸡,肉色偏黄,熬数小时后,汤汁便呈金黄色。”
“鸡汤里面还有海贝、花胶、辽参、火腿等等。当然同样的材料,别人绝对做不出这种汤汁,属于谭家百年独门秘技,厉害吧?”
众人哈哈大笑,老爷子还挺幽默?
第二道菜上桌,清汤燕菜。刘忠展示道:“鱼翅和燕窝是谭家菜里面头两道大菜,号称双剑合璧,被行家誉为食林至尊。”
服务生帮给每位客人送上一小杯温水,示意漱过口,再吃下一道菜。刘忠严肃道:“这一道菜,鲜美醇酽,如果不净口,会囫囵吞枣,混淆它的微妙之处,不能暴殄天物。”
庄臣微笑着漱完口,再看这燕菜,汤色浅黄,清澈见底,燕窝洁白,质地柔软。
品口高汤,汤色如清水,没有丝毫油星,味道却异常地醇厚鲜美,令人难忘。奇怪的是盘中原汁汤浆仅够每人一匙,绝对是计算过。当你吃完还想吃一口的时候,已经没了!
看着刘忠得意洋洋的表情,庄臣一撇嘴,意犹未尽?缺陷美?
咬一口鲍鱼,溏心入味,中心部分呈不凝结的半液体状,入口质感柔软有韧度,如软心糖般口感,每口下去都带有仿佛粘着牙,如同痴男怨女,久久不愿分离……
“用新细羊肚毛巾,浸在原汁鸡汤里煮透待凉,然后摊开毛巾把发好鲍鱼分只包起来,放入煲里用文火慢慢煨至刚刚收汁。入味纤维柔软,几乎到不用齿嚼的程度。”
谭家主人从来不会白吃白喝,席间提供趣味话题,刘忠难得遇见同道中人,让服务生拿出珍藏陈酿九江双蒸,换上大红袍,跟庄臣边吃边聊。
干货要从广州订,翅要吕宋黄,鲍要紫鲍,太小太大都不要……
菲律宾的黄肉翅,翅中有层像飞镖一样的肉,翅筋层层排在肉内,胶质丰富,质量最佳。
燕窝选暹罗官燕,古代为贡品,其色洁白而透明,燕毛绝少而无根。最讲究使用大乌参,其次有梅花参、刺参等。
鸡也极为讲究,选腿上有毛的走地鸡,用特别饲料,包括酒糟、虫子,要养十六至十八个月,抓起鸡摸到鸡胸颈间的人字骨软而富有弹性时,鸡才可吃……
人字骨过软,鸡味不足;过硬则鸡肉发柴,只能吊汤不宜白切。
第三代传人王炳和师傅有句名言:谭家不会炒菜!
与其他风味菜肴相比,庄臣发现谭家菜有个非同寻常的特点:只用烧、烩、焖、蒸、扒等,全部是慢火细做的功夫菜,从来不会急火速成。
听刘忠说之所以从不爆炒,为回避剧烈,追求平和。只用糖和盐,以甜提鲜,以咸提香,突出原汁原味,决不用胡椒、花椒和味精,这便是南甜北咸、互为提携的中庸之道。
用王炳和的话说:菜可以养人,任凭你原来性格怎样,在做菜过程中,逐渐就随着菜走了。等入行久了,厨师性格都变得温柔敦厚,带点儒雅之气,这是被谭家菜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