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 作者:姚颖怡
分卷阅读75
归朝 作者:姚颖怡
分卷阅读75
霍柔风再次开口说话时,马车已经停在了万华寺山门外面。
山门外停了几辆马车,这些马车大多朴实无华,但却足够宽大,一看就是出自有底蕴的人家。
霍柔风对张升平道:“我们等一等,先不要进去,给马车上的灯笼摘下来。”
霍家的马车上,挂着两只银丝玻璃灯,上面写着硕大的“霍”字。
车把式把马车赶到离山门稍远的地方,从这里能清清楚楚看到出入山门的人。
金豆温顺地靠在霍柔风的腿边,时不时地用爪子挠挠耳朵,霍柔风便把它抱过来,让采芹拧了湿帕子,仔仔细细给金豆擦耳朵。
张亭和张轩在车门张望,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张轩凑到车窗前:“九爷,杨公子进山门了,他身边的五个人全都来了。”
“有没有看到傅明扬?”霍柔风问道。
张轩道:“没有啊……不对,杨公子身边怎么有两个瘦子,耿锁或者耿义没有来!”
耿锁和耿义魁梧英伟,郎青和傅明扬才是消瘦的身材。
霍柔风笑道:“他果然不嫌事大,不但要把无锡城搅成一锅粥,还要铁证如山。走吧,跟着爷去看看热闹,我看他的这出戏要怎么演下去。”
说完,扔下手里的湿帕子,霍柔风跳下马车,金豆儿蹦蹦跳跳地跟上,采芹想拿根链子拴上金豆儿,可这一人一狗跑得太快,她只能小跑着跟在后面。
看了张升平手里的请帖和张举人盖了印章的手书,便有僧人带着霍家一众人去了后山。
霍柔风环顾寺院,这才发现万华寺果然名不虚传,并不比杭州的灵隐寺小。
张升平低声告诉她,后山有座万佛殿,建这座大殿时,先帝让人从京城送来九九八十一块御砖。先帝殡天后,太后娘娘还派了庆亲王和御前太监来到万华寺,代替她老人家在万佛殿为先帝做了一场法事。
因此,这万佛殿的殿门是用栅栏隔开的,除了寺内有身份的僧人,只有王室宗亲来了,才能进殿,寻常人等只能在殿外的空地上参拜。
霍柔风听了直撇嘴,京城里有大相国寺,也有潭柘寺,这位赵太后却舍近求远,专门派了自己的小儿子,千里迢迢到万华寺里给先帝做法事,倒也不嫌麻烦。
赵太后有四个儿子,长子三岁便夭折了,当今天子是次子,另外还有荣王和庆王,荣王早在先帝孝期刚过,便去陕西就藩了,时年九岁。而当时庆王只有五岁,便留在了京城,赵太后很疼这个小儿子,之后朝臣多次奏请让庆王就藩,太后全都没有答应。
据说荣王就藩时还出过一件趣事,皇帝下了一道圣旨,把荣亲王改封秦亲王,朝堂大哗,赵太后便顺水推舟,说皇帝年轻,还不能处理朝政,借着这件事垂帘听政,直到三年前,才让年已二十多岁的皇帝亲政。
第六十六章 陌上谁家年少
霍柔风想着心事,脚下不由得慢了下来,张升平等人不敢催她,只好冲着带路的僧人歉意地笑笑,示意他等等自家九爷。
年轻僧人并不介意,好脾气地缓下脚步,来万华寺的达官显贵太多了,看这位小公子的模样,想来也是哪家大户娇宠着的宝贝,这样的孩子他自是见怪不怪。
正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小师傅,请问这条路是通往万佛殿的吗?”
年轻僧人转过身去,见说话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的老者。僧人双手合什,道:“正是,施主也是受方丈大师相邀吗?”
老者正欲回答,他的身后又响起一个声音,年轻僧人这才看到,老者身后还有一个人,只是大半个身子都被老者挡住,僧人只能看到那人穿着件玄青色的衣裳。
“我等只是来此上香,并非受方丈大师相邀。”
简简单单的十几个字,如同穿过林梢的风,清清淡淡,却又字字清晰。
正在神游太虚的霍柔风猛的惊醒,这个声音有些耳熟,她似是听过。
她抬起头来,从她的角度刚好看到那人的背影,那件玄青色的斗篷啊!
已是五月,霍柔风已经换上了轻|薄的衫子,采芹看不到的时候,她还会挽起袖口,露出一截雪白的小臂。
而这个人还和一个月前一样,头被斗篷的风帽遮得严严实实,不像是在五月天,倒像是站在风沙吹过的狂风里。
霍柔风这才想起来,她想要的玄青色衣裳,也不知道做好了没有?
衣裳的事,她早就忘了,但是穿着这件衣裳的人,她记忆犹新。
有些人就是这样,只是一个背影,一个声音,便能让人永远难忘。
等等,声音?她什么时候听到过他的声音,她只是听过他的笛音。
那是她听过的最好的笛声,柳无醉的笛子吹得好,但是毕竟是靠着这个吃饭的,因而不免多了几分匠气。
而这位玉笛公子的笛声,便如山间轻淌的溪流,清新恬畅。
可是她却觉得他的声音也很熟悉,依稀仿佛……是了,这是在宁波时,那条乌蓬小船上,如月光般神圣不可方物的那位公子。
小孩子的记性都很好,何况霍柔风比起一般小孩还要聪明几分。
她见过这人三次,次是在宁波,第二次是在浮玉楼,第三次是在撷文堂。
分卷阅读75
分卷阅读75
分卷阅读75
归朝 作者:姚颖怡
分卷阅读75
霍柔风再次开口说话时,马车已经停在了万华寺山门外面。
山门外停了几辆马车,这些马车大多朴实无华,但却足够宽大,一看就是出自有底蕴的人家。
霍柔风对张升平道:“我们等一等,先不要进去,给马车上的灯笼摘下来。”
霍家的马车上,挂着两只银丝玻璃灯,上面写着硕大的“霍”字。
车把式把马车赶到离山门稍远的地方,从这里能清清楚楚看到出入山门的人。
金豆温顺地靠在霍柔风的腿边,时不时地用爪子挠挠耳朵,霍柔风便把它抱过来,让采芹拧了湿帕子,仔仔细细给金豆擦耳朵。
张亭和张轩在车门张望,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张轩凑到车窗前:“九爷,杨公子进山门了,他身边的五个人全都来了。”
“有没有看到傅明扬?”霍柔风问道。
张轩道:“没有啊……不对,杨公子身边怎么有两个瘦子,耿锁或者耿义没有来!”
耿锁和耿义魁梧英伟,郎青和傅明扬才是消瘦的身材。
霍柔风笑道:“他果然不嫌事大,不但要把无锡城搅成一锅粥,还要铁证如山。走吧,跟着爷去看看热闹,我看他的这出戏要怎么演下去。”
说完,扔下手里的湿帕子,霍柔风跳下马车,金豆儿蹦蹦跳跳地跟上,采芹想拿根链子拴上金豆儿,可这一人一狗跑得太快,她只能小跑着跟在后面。
看了张升平手里的请帖和张举人盖了印章的手书,便有僧人带着霍家一众人去了后山。
霍柔风环顾寺院,这才发现万华寺果然名不虚传,并不比杭州的灵隐寺小。
张升平低声告诉她,后山有座万佛殿,建这座大殿时,先帝让人从京城送来九九八十一块御砖。先帝殡天后,太后娘娘还派了庆亲王和御前太监来到万华寺,代替她老人家在万佛殿为先帝做了一场法事。
因此,这万佛殿的殿门是用栅栏隔开的,除了寺内有身份的僧人,只有王室宗亲来了,才能进殿,寻常人等只能在殿外的空地上参拜。
霍柔风听了直撇嘴,京城里有大相国寺,也有潭柘寺,这位赵太后却舍近求远,专门派了自己的小儿子,千里迢迢到万华寺里给先帝做法事,倒也不嫌麻烦。
赵太后有四个儿子,长子三岁便夭折了,当今天子是次子,另外还有荣王和庆王,荣王早在先帝孝期刚过,便去陕西就藩了,时年九岁。而当时庆王只有五岁,便留在了京城,赵太后很疼这个小儿子,之后朝臣多次奏请让庆王就藩,太后全都没有答应。
据说荣王就藩时还出过一件趣事,皇帝下了一道圣旨,把荣亲王改封秦亲王,朝堂大哗,赵太后便顺水推舟,说皇帝年轻,还不能处理朝政,借着这件事垂帘听政,直到三年前,才让年已二十多岁的皇帝亲政。
第六十六章 陌上谁家年少
霍柔风想着心事,脚下不由得慢了下来,张升平等人不敢催她,只好冲着带路的僧人歉意地笑笑,示意他等等自家九爷。
年轻僧人并不介意,好脾气地缓下脚步,来万华寺的达官显贵太多了,看这位小公子的模样,想来也是哪家大户娇宠着的宝贝,这样的孩子他自是见怪不怪。
正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小师傅,请问这条路是通往万佛殿的吗?”
年轻僧人转过身去,见说话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的老者。僧人双手合什,道:“正是,施主也是受方丈大师相邀吗?”
老者正欲回答,他的身后又响起一个声音,年轻僧人这才看到,老者身后还有一个人,只是大半个身子都被老者挡住,僧人只能看到那人穿着件玄青色的衣裳。
“我等只是来此上香,并非受方丈大师相邀。”
简简单单的十几个字,如同穿过林梢的风,清清淡淡,却又字字清晰。
正在神游太虚的霍柔风猛的惊醒,这个声音有些耳熟,她似是听过。
她抬起头来,从她的角度刚好看到那人的背影,那件玄青色的斗篷啊!
已是五月,霍柔风已经换上了轻|薄的衫子,采芹看不到的时候,她还会挽起袖口,露出一截雪白的小臂。
而这个人还和一个月前一样,头被斗篷的风帽遮得严严实实,不像是在五月天,倒像是站在风沙吹过的狂风里。
霍柔风这才想起来,她想要的玄青色衣裳,也不知道做好了没有?
衣裳的事,她早就忘了,但是穿着这件衣裳的人,她记忆犹新。
有些人就是这样,只是一个背影,一个声音,便能让人永远难忘。
等等,声音?她什么时候听到过他的声音,她只是听过他的笛音。
那是她听过的最好的笛声,柳无醉的笛子吹得好,但是毕竟是靠着这个吃饭的,因而不免多了几分匠气。
而这位玉笛公子的笛声,便如山间轻淌的溪流,清新恬畅。
可是她却觉得他的声音也很熟悉,依稀仿佛……是了,这是在宁波时,那条乌蓬小船上,如月光般神圣不可方物的那位公子。
小孩子的记性都很好,何况霍柔风比起一般小孩还要聪明几分。
她见过这人三次,次是在宁波,第二次是在浮玉楼,第三次是在撷文堂。
分卷阅读75
分卷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