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人那意思,昨儿那瓶子里的药,果然是春药之类的,清漪心里也很纳闷,却又不敢直接质疑大夫人给的是过期或是伪劣品,只能试探地说道,“会不会物极必反,量用多了?”
大夫人摇头,“这林管家的媳妇把这东西给我的时候,就说了,没有什么反作用,只会随着量多,要求便多,而且,她给之前,确实也是给了别人试过的,如果没有效果或是有毒性,她断不敢给我这东西!——唉,许是因为连琛真的对你没那份心吧。”
清漪心知春药就是春药,和有心没心有什么关系?如今想来,齐连琛能够真的喝掉大剂量的催情剂而没有异样,只能说明一点,他的忍力非常。
回想那日回门,齐连琛连连豹子地掷骰子,加上他伪装成迷恋赌场的假象,再算上昨夜它喝掉一整瓶春药都没有事,清漪就算再想否认也不行:自己身边的这个男人,真是不简单了。
对着大夫人,清漪只能神色不变地,当做什么都不知地闷声应着,“……嗯,那娘,儿媳今后又当如何?”其实,说这个话,也只是为了给大夫人一个引子,从她一进门看见竹儿在,就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那丫头铁定不是平白无故地站在这里当雕像的。
果然,大夫人听她这么一说,眼睛便瞥了下竹儿,而后握起清漪的手,语重心长道,“娘知道要让你和连琛这么快地培养感情,并非一朝一夕,娘想帮你找个帮手,和你一同服侍连琛,你意下如何?”
清漪明白,这言外之意,就是要给齐连琛纳妾了!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眼见着清漪嫁进门这么久,居然和齐连琛连房都圆不得,大夫人当然有那个理由去给连琛纳妾,而且,如果她贤惠的话,还不能拒绝。
于是,清漪抬起眼眸,装出有些震惊而受伤的模样,可是嘴里又说着与表情完全不符的话来,“娘的意思是……要给相公添一偏房?”
见她一语中的,大夫人也不再迂回,瞅着她的脸,问道,“你可愿意?”
清漪垂下头,一脸认栽的表情,哪怕她心里乐翻了天。
“儿媳愿意,只要相公能够为齐家尽快地开枝散叶。”
大夫人闻言,重重地松了口气,拍着她的手,连连说好,“娘真是没有看错你,当真乖巧地没话说,不过,你且放心,他日你的孩子,还是咱们齐府里太孙一辈里,地位最高的,而且,你的地位,谁都抢不去,这未来主母一职,娘给你守稳了!”
清漪心里暗嘲,当她稀罕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古代这样的大户人家里,如果这个女性没有生儿子,那么将来是连祖坟都不能入的,牌位上更不会有她的名字,而对于一个女性来讲,如果没有子嗣,就等于她的将来没有身份,哪怕她是冒充的郡主!
所以,这生孩子一事,还确实是个问题,好在她现在还没有到要愁这件事的地步,能够逍遥一天,她也乐得其所,更何况,如今齐连琛恨她,她也恨他,想跟他生孩子自然是不可能的,何不趁现在拉拢拉拢齐家掌权的,也算为以后的日子,找点靠头?
综上这么一想,清漪决定暂时对大夫人绝对地服从和投降,“儿媳一切听娘的安排,只是不知,娘有意给相公纳哪家小姐为妾?”
大夫人呵呵笑了,然后冲着竹儿招了招手,“竹儿,你过来。”
清漪这下心知肚明了,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明白昨夜为什么竹儿偷偷摸摸地来她的窗下偷听,原来,竟是怕她当真和齐连琛圆房了,那么竹儿被纳妾一事,也就将继续搁置,向来都少言寡语的竹儿,原来心里一直都打着当姨娘的谱呢?!
竹儿被大夫人召唤,走了过去。
大夫人见她走近了,抬起一手,拉过竹儿的手,笑着对清漪道,“咱不找那些生疏的,就近找个贴己的!”
清漪心里失笑,贴的又不是她的己,嘴上却迎合着,“原来是竹儿,娘好眼光,竹儿确实尽忠尽责,更重要的是,竹儿跟随相公八九年了,知根知底的,二人的感情也浓。”
大夫人喜上眉稍,“对,对!就是这个理!——行啊,既然旭丫头都没有意见,那等连琛在的时候,我跟他说说,然后挑个日子,就把这事办了吧。”
清漪自然没有意见,“一切听娘的安排。”
说完,她悄悄抬眸,正好瞧见竹儿嘴角那丝极淡的微笑。
……
从大夫人的房里出来之后,清漪有些恍惚,也有些茫然。
她想要在这样一个陌生的时代里好好活着,开始时,她只是想着要找那个在新婚夜陷害她的人,可是随着在府里呆长了,才发觉,有什么,那些看不见的杀机才更为可怕。
比如,如果她真的和齐连琛搞不好关系的话;再比如,她如果继续这么碌碌无为下去,对齐家没有一丝贡献的话……
她不敢深想,也想不通透,面前的路似乎一片模糊,如今,她只能低调地掩饰自己、保护自己,静观其变地寻找翻身的契机。
可是,何时才有那个机会?
正胡乱想着,忽而听见身旁的树丛里,有悉悉索索的响声,她蹙眉望去,却冷不防地看见齐老太爷扒开树枝从里面钻了出来。
清漪一怔:齐老太爷又要玩失踪的游戏了?这桂姑姑居然今早才被训斥,这么快就又失职?
此时的齐老太爷,头上的发髻凌乱着,花白的头发上零散地粘着几片树叶,其形狼狈,脸上和衣袍上,甚至有被树杈刮破的痕迹。也不知道他是想往哪里逃,扒开那树枝,迎面就与清漪的视线对了个正着,齐老太爷一惊,就要扭头往回溜。
清漪可不想他弄失踪搞得全府惊动,最后还要让她去赌坊叫回齐连琛。
历史不愿重演,清漪扬声叫了声,“太公,你是想玩捉迷藏么?”齐老太爷木来闷头往树丛里钻,听她这么一声,顿了顿身形,回头对清漪咧嘴一笑,“孙媳?”
本书来自
大夫人摇头,“这林管家的媳妇把这东西给我的时候,就说了,没有什么反作用,只会随着量多,要求便多,而且,她给之前,确实也是给了别人试过的,如果没有效果或是有毒性,她断不敢给我这东西!——唉,许是因为连琛真的对你没那份心吧。”
清漪心知春药就是春药,和有心没心有什么关系?如今想来,齐连琛能够真的喝掉大剂量的催情剂而没有异样,只能说明一点,他的忍力非常。
回想那日回门,齐连琛连连豹子地掷骰子,加上他伪装成迷恋赌场的假象,再算上昨夜它喝掉一整瓶春药都没有事,清漪就算再想否认也不行:自己身边的这个男人,真是不简单了。
对着大夫人,清漪只能神色不变地,当做什么都不知地闷声应着,“……嗯,那娘,儿媳今后又当如何?”其实,说这个话,也只是为了给大夫人一个引子,从她一进门看见竹儿在,就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那丫头铁定不是平白无故地站在这里当雕像的。
果然,大夫人听她这么一说,眼睛便瞥了下竹儿,而后握起清漪的手,语重心长道,“娘知道要让你和连琛这么快地培养感情,并非一朝一夕,娘想帮你找个帮手,和你一同服侍连琛,你意下如何?”
清漪明白,这言外之意,就是要给齐连琛纳妾了!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眼见着清漪嫁进门这么久,居然和齐连琛连房都圆不得,大夫人当然有那个理由去给连琛纳妾,而且,如果她贤惠的话,还不能拒绝。
于是,清漪抬起眼眸,装出有些震惊而受伤的模样,可是嘴里又说着与表情完全不符的话来,“娘的意思是……要给相公添一偏房?”
见她一语中的,大夫人也不再迂回,瞅着她的脸,问道,“你可愿意?”
清漪垂下头,一脸认栽的表情,哪怕她心里乐翻了天。
“儿媳愿意,只要相公能够为齐家尽快地开枝散叶。”
大夫人闻言,重重地松了口气,拍着她的手,连连说好,“娘真是没有看错你,当真乖巧地没话说,不过,你且放心,他日你的孩子,还是咱们齐府里太孙一辈里,地位最高的,而且,你的地位,谁都抢不去,这未来主母一职,娘给你守稳了!”
清漪心里暗嘲,当她稀罕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古代这样的大户人家里,如果这个女性没有生儿子,那么将来是连祖坟都不能入的,牌位上更不会有她的名字,而对于一个女性来讲,如果没有子嗣,就等于她的将来没有身份,哪怕她是冒充的郡主!
所以,这生孩子一事,还确实是个问题,好在她现在还没有到要愁这件事的地步,能够逍遥一天,她也乐得其所,更何况,如今齐连琛恨她,她也恨他,想跟他生孩子自然是不可能的,何不趁现在拉拢拉拢齐家掌权的,也算为以后的日子,找点靠头?
综上这么一想,清漪决定暂时对大夫人绝对地服从和投降,“儿媳一切听娘的安排,只是不知,娘有意给相公纳哪家小姐为妾?”
大夫人呵呵笑了,然后冲着竹儿招了招手,“竹儿,你过来。”
清漪这下心知肚明了,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明白昨夜为什么竹儿偷偷摸摸地来她的窗下偷听,原来,竟是怕她当真和齐连琛圆房了,那么竹儿被纳妾一事,也就将继续搁置,向来都少言寡语的竹儿,原来心里一直都打着当姨娘的谱呢?!
竹儿被大夫人召唤,走了过去。
大夫人见她走近了,抬起一手,拉过竹儿的手,笑着对清漪道,“咱不找那些生疏的,就近找个贴己的!”
清漪心里失笑,贴的又不是她的己,嘴上却迎合着,“原来是竹儿,娘好眼光,竹儿确实尽忠尽责,更重要的是,竹儿跟随相公八九年了,知根知底的,二人的感情也浓。”
大夫人喜上眉稍,“对,对!就是这个理!——行啊,既然旭丫头都没有意见,那等连琛在的时候,我跟他说说,然后挑个日子,就把这事办了吧。”
清漪自然没有意见,“一切听娘的安排。”
说完,她悄悄抬眸,正好瞧见竹儿嘴角那丝极淡的微笑。
……
从大夫人的房里出来之后,清漪有些恍惚,也有些茫然。
她想要在这样一个陌生的时代里好好活着,开始时,她只是想着要找那个在新婚夜陷害她的人,可是随着在府里呆长了,才发觉,有什么,那些看不见的杀机才更为可怕。
比如,如果她真的和齐连琛搞不好关系的话;再比如,她如果继续这么碌碌无为下去,对齐家没有一丝贡献的话……
她不敢深想,也想不通透,面前的路似乎一片模糊,如今,她只能低调地掩饰自己、保护自己,静观其变地寻找翻身的契机。
可是,何时才有那个机会?
正胡乱想着,忽而听见身旁的树丛里,有悉悉索索的响声,她蹙眉望去,却冷不防地看见齐老太爷扒开树枝从里面钻了出来。
清漪一怔:齐老太爷又要玩失踪的游戏了?这桂姑姑居然今早才被训斥,这么快就又失职?
此时的齐老太爷,头上的发髻凌乱着,花白的头发上零散地粘着几片树叶,其形狼狈,脸上和衣袍上,甚至有被树杈刮破的痕迹。也不知道他是想往哪里逃,扒开那树枝,迎面就与清漪的视线对了个正着,齐老太爷一惊,就要扭头往回溜。
清漪可不想他弄失踪搞得全府惊动,最后还要让她去赌坊叫回齐连琛。
历史不愿重演,清漪扬声叫了声,“太公,你是想玩捉迷藏么?”齐老太爷木来闷头往树丛里钻,听她这么一声,顿了顿身形,回头对清漪咧嘴一笑,“孙媳?”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