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漪回头看了看她,狡猾地笑了,“你不是无聊么,其实,我也很无聊。——走吧,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光明正大地在齐府里随意地转悠,现在总算有机会了!”说到底,其实心底里她还是有些寻求刺激的渴望吧。
……
主仆二人在府里信步地走,过往时不时地经过几个小跑的丫鬟或是小厮,看他们慌慌张张的样子,清漪很想建议他们:找人不一定要急,这样容易错过盲点。
当然,外人面前,她还是奉行低调,只是随便地拦住了一个丫鬟,让柳儿问了问当初二老爷的住处是在哪里。
丫鬟指了指西北方向,“回三少奶奶的话,那里有个杏园,名字还是黎少爷起的。——那里曾经是二老爷和两个堂小姐、黎少爷住的地方,后来,二老爷去世后,堂小姐和黎少爷继续住在那里,直到堂小姐们出嫁,黎少爷慢慢地也隔三差五地出府住几晚才回来,半个多月前,黎少爷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说是要去远行,匆匆忙忙地收拾了行李,便走了,现在都没回来。”
堂少爷,齐连黎?
清漪暗忖,半个月前,那时她和齐连琛的婚事应该已经敲定了,是什么事让这个黎少爷竟然连自己堂弟的婚礼都不参加,便着急地出走?
她遣退了那丫鬟,不由因为自己的思维失笑,想她来到这里,几乎每天都在推敲着这些个秘密啊、蹊跷啊、人际关系啊啥的,都快形成了一种宅斗职业病了!
“走吧柳儿,我们过去看看。——柳儿?”
清漪一回头,就看见那丫头难得露出一脸凝重而伤感的表情,好像是陷入了某种回忆,很伤心的回忆,甚至是眼睛都有些泛红了。
清漪不由蹙起眉头,“你怎么了,柳儿?”
柳儿悄悄别过头,吸了吸鼻子,这才回头挤出一个笑,“没什么,小姐,奴婢只是觉得……觉得黎少爷一个人,无亲无故地寄人篱下在这里,很可怜……”
“是吗。”清漪心知没有这么简单,先不说大户人家的府里不是同情心泛滥的地方,光是这寄人篱下一事,也并不值得付出过多的同情。
她没有多问,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柳儿亦如是,或许,柳儿曾经的身世和这位黎少爷也差不多相近?才会勾起了哀思?
……
杏园,顾名思义,里面种满了杏树,而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这些杏树上,不知为何,都挂上了黄色的丝带。
清漪不由想起她才穿越到这里时,柳儿曾提到过的杏园楼,只不过,那是个唱戏的地方,也是对她这个原先的小姐有着莫大意义的地方。——有机会的话,她一定要去看看。
清漪和柳儿一前一后地进了杏园,园子并不大,和她所住的院落差不多大小,里面有三间厢房,虽然无人居住,可是有丫鬟定期打扫着,还算干净。
清漪有些失望,齐老太爷并没有藏于此处,她甚至连杏树上都有看过,没有藏匿任何人,难道,她的判断有误?
她无奈地只能离开,却发现柳儿并没有及时跟在她的身后,她狐疑地回头,发现柳儿正对着一棵树上的黄色丝带发呆,眼圈儿红红的,好像又回到了之前的那种哀愁状态。
有问题!
对于树上绑着黄丝带,她倒是知道些名堂,她想起了秦可情,想起了古天乐,象征着思念和牵挂,通常是用来欢迎久别归来的亲人。
难不成,这个时代也有这样的说法吗?而且,这些黄丝带又是谁挂上去的?
黎少爷吗?
那么,他又是思念和牵挂着谁?莫不是……对已故的二老爷的怀念?
可是,柳儿又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应?
清漪不由也撩起面前一棵树上的丝带把玩,上等布料,触手光滑,至于其他,没有字迹,没有特别的摆设造型,她再也看不出什么蹊跷。
“柳儿,你到底怎么了?”
当清漪有此问的时候,柳儿正在悄悄地擦拭她的眼角,见自家夫人发问,这才强装笑颜说道,“小姐莫怪,奴婢只是……只是想起了一个故人,他见多识广,说是在树上挂着黄丝带,代表着想念和钟情……。唉,小姐还是不要理会奴婢了,奴婢只是触景伤神了而已,咱们还是去找老太爷吧。”
清漪轻轻点了下头,没有说什么,可是柳儿的话,却不轻不重地撞进了她的心里,一时间,怎样都无法抹去。
主仆二人出了杏园,直接沿着那僻静小路,没有目的地往前走。两个人都默默地不说话,各怀心事,连渐渐地要走入祈府最西北的角落都不知道。
当清漪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一堆杂草丛生的地方,看上去,这是一处荒废已久之所,偏偏,就是有一条石路直通过去,而且,在路的尽头,依稀可以看见一个石头搭建的小屋坐落于两堵墙的交叉处。
想不到,四处是富丽堂皇的建筑的齐府,竟然有这样一处不伦不类的小屋。
清漪信步走过去,却被柳儿抓住了衣角。
柳儿看了眼那石屋,犹豫道,“夫人,咱们还是别过去了,那石屋看起来怪阴森的。”
清漪点点头,却并不是同意不过去,而是赞同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那小石屋孤零零地独处角落杂草中,是看着挺阴森。
周遭没有听见谁嚷着老太爷被找到了的消息,清漪下意识地拂开了柳儿的手,又往前走了走,她总觉得那石屋透着古怪,或许,里面藏了人?
柳儿紧随其后,替清漪拂开间或挡在身前的杂草。
当二人走近了,才发觉那是一处上了锁的石屋,铁锁已有些生锈,看上去是有一阵子没有打开过,石屋前的草丛也没有被人踩踏过的痕迹。
看来,齐老太爷也并不是藏于此处。
清漪心底轻叹,她再一次猜错了方向。
身后的柳儿掩住了鼻息,皱着眉道,“夫人,咱们快走吧,这里不光阴森,而且还有阵阵腐臭的味道……,奴婢瞅着快害怕的。”
清漪点点头,最后又扫了一眼那屋子,方才离去。
...
……
主仆二人在府里信步地走,过往时不时地经过几个小跑的丫鬟或是小厮,看他们慌慌张张的样子,清漪很想建议他们:找人不一定要急,这样容易错过盲点。
当然,外人面前,她还是奉行低调,只是随便地拦住了一个丫鬟,让柳儿问了问当初二老爷的住处是在哪里。
丫鬟指了指西北方向,“回三少奶奶的话,那里有个杏园,名字还是黎少爷起的。——那里曾经是二老爷和两个堂小姐、黎少爷住的地方,后来,二老爷去世后,堂小姐和黎少爷继续住在那里,直到堂小姐们出嫁,黎少爷慢慢地也隔三差五地出府住几晚才回来,半个多月前,黎少爷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说是要去远行,匆匆忙忙地收拾了行李,便走了,现在都没回来。”
堂少爷,齐连黎?
清漪暗忖,半个月前,那时她和齐连琛的婚事应该已经敲定了,是什么事让这个黎少爷竟然连自己堂弟的婚礼都不参加,便着急地出走?
她遣退了那丫鬟,不由因为自己的思维失笑,想她来到这里,几乎每天都在推敲着这些个秘密啊、蹊跷啊、人际关系啊啥的,都快形成了一种宅斗职业病了!
“走吧柳儿,我们过去看看。——柳儿?”
清漪一回头,就看见那丫头难得露出一脸凝重而伤感的表情,好像是陷入了某种回忆,很伤心的回忆,甚至是眼睛都有些泛红了。
清漪不由蹙起眉头,“你怎么了,柳儿?”
柳儿悄悄别过头,吸了吸鼻子,这才回头挤出一个笑,“没什么,小姐,奴婢只是觉得……觉得黎少爷一个人,无亲无故地寄人篱下在这里,很可怜……”
“是吗。”清漪心知没有这么简单,先不说大户人家的府里不是同情心泛滥的地方,光是这寄人篱下一事,也并不值得付出过多的同情。
她没有多问,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柳儿亦如是,或许,柳儿曾经的身世和这位黎少爷也差不多相近?才会勾起了哀思?
……
杏园,顾名思义,里面种满了杏树,而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这些杏树上,不知为何,都挂上了黄色的丝带。
清漪不由想起她才穿越到这里时,柳儿曾提到过的杏园楼,只不过,那是个唱戏的地方,也是对她这个原先的小姐有着莫大意义的地方。——有机会的话,她一定要去看看。
清漪和柳儿一前一后地进了杏园,园子并不大,和她所住的院落差不多大小,里面有三间厢房,虽然无人居住,可是有丫鬟定期打扫着,还算干净。
清漪有些失望,齐老太爷并没有藏于此处,她甚至连杏树上都有看过,没有藏匿任何人,难道,她的判断有误?
她无奈地只能离开,却发现柳儿并没有及时跟在她的身后,她狐疑地回头,发现柳儿正对着一棵树上的黄色丝带发呆,眼圈儿红红的,好像又回到了之前的那种哀愁状态。
有问题!
对于树上绑着黄丝带,她倒是知道些名堂,她想起了秦可情,想起了古天乐,象征着思念和牵挂,通常是用来欢迎久别归来的亲人。
难不成,这个时代也有这样的说法吗?而且,这些黄丝带又是谁挂上去的?
黎少爷吗?
那么,他又是思念和牵挂着谁?莫不是……对已故的二老爷的怀念?
可是,柳儿又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应?
清漪不由也撩起面前一棵树上的丝带把玩,上等布料,触手光滑,至于其他,没有字迹,没有特别的摆设造型,她再也看不出什么蹊跷。
“柳儿,你到底怎么了?”
当清漪有此问的时候,柳儿正在悄悄地擦拭她的眼角,见自家夫人发问,这才强装笑颜说道,“小姐莫怪,奴婢只是……只是想起了一个故人,他见多识广,说是在树上挂着黄丝带,代表着想念和钟情……。唉,小姐还是不要理会奴婢了,奴婢只是触景伤神了而已,咱们还是去找老太爷吧。”
清漪轻轻点了下头,没有说什么,可是柳儿的话,却不轻不重地撞进了她的心里,一时间,怎样都无法抹去。
主仆二人出了杏园,直接沿着那僻静小路,没有目的地往前走。两个人都默默地不说话,各怀心事,连渐渐地要走入祈府最西北的角落都不知道。
当清漪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一堆杂草丛生的地方,看上去,这是一处荒废已久之所,偏偏,就是有一条石路直通过去,而且,在路的尽头,依稀可以看见一个石头搭建的小屋坐落于两堵墙的交叉处。
想不到,四处是富丽堂皇的建筑的齐府,竟然有这样一处不伦不类的小屋。
清漪信步走过去,却被柳儿抓住了衣角。
柳儿看了眼那石屋,犹豫道,“夫人,咱们还是别过去了,那石屋看起来怪阴森的。”
清漪点点头,却并不是同意不过去,而是赞同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那小石屋孤零零地独处角落杂草中,是看着挺阴森。
周遭没有听见谁嚷着老太爷被找到了的消息,清漪下意识地拂开了柳儿的手,又往前走了走,她总觉得那石屋透着古怪,或许,里面藏了人?
柳儿紧随其后,替清漪拂开间或挡在身前的杂草。
当二人走近了,才发觉那是一处上了锁的石屋,铁锁已有些生锈,看上去是有一阵子没有打开过,石屋前的草丛也没有被人踩踏过的痕迹。
看来,齐老太爷也并不是藏于此处。
清漪心底轻叹,她再一次猜错了方向。
身后的柳儿掩住了鼻息,皱着眉道,“夫人,咱们快走吧,这里不光阴森,而且还有阵阵腐臭的味道……,奴婢瞅着快害怕的。”
清漪点点头,最后又扫了一眼那屋子,方才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