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回家 作者:梓人
分卷阅读27
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 囚犯(10)
这天,又有一位受试者死了,这已经是第九个了。他是四天前做的试验,第二天就出现了肾衰竭症状,我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没能救过来。
我心情很糟,晚餐时喝了点酒。恩斯特建议不如回宿舍去一醉方休,我拒绝了。我还要回实验室,解剖尸体,还有好些事要做。
恩斯特没有坚持,只是嘱咐道:“那好吧,别弄得太晚了。”
我们相视一笑,彼此心领神会。说是借酒壮胆也好,自我麻痹也罢,我们都只有在酒精的作用下才可能在晚上回去工作。
我的实验室设在医院的三楼,而医院的后面就是焚尸炉,焚尸炉房顶上竖着高高的烟囱,旁边还有工厂间和库房,那是用来处理、分拣、存放尸体上有价值的东西的,比如犹太人的金牙、女人的长发以及皮鞋、衣服、玩具等等。这个区域是整个集中营里最阴森、恐怖的地方,不要说囚犯们惧怕这里,不敢向这里多看一眼,就是党卫军的看守们也是唯恐避之不及,除非是执行任务,非来不可。
我是必须每天来的,从早到晚地呆在这儿,甚至是深夜。我不害怕什么幽灵、鬼魅,我只是觉得惭愧。如果我可以尽快完成这个研究项目,就不需要再用那么多活人做试验了。如果我能多一些临床急救的经验,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至少不会经我的手。所以,我必须加紧工作,我相信上帝会理解的,那些死了的人也会理解的。其实有时我倒是愿意夜里来这里,因为白天,焚尸炉工作时,如果风不够大,没有将烟囱里冒出来的烟尘吹散,那味道是有些呛人的。
我干了整整一个晚上,离开时天都快亮了。想到回宿舍,还要走好长的一段路,不禁有些心烦。那段路,即使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也不可能让人走得舒心。
从医院到宿舍,几乎要横穿过整个集中营。首先是关押犯人的营区,范围很大,有三十幢简易的木制棚式营房,原先的设计是关押五千人的,而现在几乎翻了一倍,所以营房里非常拥挤。床铺分为四层,第四层几乎碰到了天花板,空间十分狭小,只能爬着上床,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仅可下脚,看上去就像一口口棺材搁在那里。然后是大大的操场,每天早晨全体犯人就在那里点名,有时也会在操场上进行集体处罚。操场与营房之间竖着一排处罚犯人用的木柱。操场的另一头,用铁栅栏隔开的,才是管理处和我们党卫军的营房。
现在是十一月底,虽然还没有下雪,但已经是冬天了。黎明前的这段时间,不仅是最黑的,也是最冷的。
走出医院,我扣上大衣,戴好手套,皱了下鼻子,感觉放下时有些涩涩的,用力呼出口气,气体变成白雾慢慢散去。真的很冷,气温肯定已经接近零度了。
黑,倒是不觉的,每幢营房前都通宵亮着灯,其余的任何角落也被周围一座座炮楼上的探照灯来回扫视着。我一边匆匆地走着,一边跟临近炮楼上的哨兵挥手打招呼。皮靴在冻得坚硬的沙石路上发出“哒、哒”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回响。路边,还不是太高的白桦树已经落光了叶子,挺拔俊秀的白色树干上是一只只黑色的眼睛……
我加快了脚步,这段距离真的是很长。当我将要经过操场时,夜幕已渐渐散去,探照灯的光束也不明显了,一片朝霞正慢慢地从我背后的东方升起来,把大地拥入它的怀抱。
是日出!我一下兴奋起来。回头看去,不免有些失望。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日出。在这个地方,你是看不到那喷薄、恢弘、壮丽的日出的。这只是今天的第一缕晨曦,第一抹霞光,却也足以让人激动了。在这太阳的光辉照耀下,黑夜退去了,寒冷消散了,无情地捕捉任何活动物体的探照灯也失去了作用,整个营房披上了一层温暖、绚丽的色彩,炮楼、铁丝网、焚尸炉的烟囱、全是直角的营中道路和木制营房都变得不再那么狰狞了,因为此刻你看不到它们,你只会看到那片橘色的霞光。
忽然,我看见一个人站在操场中央。不,他没有站着,他只是走得很慢,很慢。他高昂着头,沐浴在晨曦当中,他在干嘛?
灰色的条纹囚服松松地挂在高挑、瘦削的身上,胸前和裤腿上都别着个超大的粉红色三角。(注:集中营里的各类囚犯通过绣在囚服上的倒三角标志来加以辨认。普通刑事犯佩戴绿色三角标记,犹太人佩带黄色六角标记,政治犯佩戴红色三角标记,吉普赛人佩戴褐色三角标记,耶和华的见证人佩戴紫色三角标记。同性恋囚犯则佩戴粉红色的三角标记,而且图案比其他囚犯大,这样其他人能远远地认出他们。)他的帽子没有戴在头上,而是攥在手里,双手抱在胸前,高高昂起的头上是刚长出一点的黑色发根。他迎着太阳,半眯起眼睛,表情庄严而神圣,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微笑。
他会碰见我,按规矩他必须立正、行礼。不!这不行,我不能与他见面。我逃跑似的快步向旁边走去。幸好操场很大,终于跟他错开了。
一直到走过铁栅栏门,我才停下脚步,回过头来,我看到了一幅铭记终生的画面:在那片橘色的晨曦中,中国人孤独地,骄傲地为他自己的生命升旗!
我目送他离开,消失在营区,疑问随即爬上脑海: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为什么哨兵都毫无反应?他们一定是事先知道的。这是第一次,还是经常这样?他走的那个方向,应该是从这道门出去,从党卫军的营房出去,经过操场,在集合前,回到他自己的监室。他在干什么?还是被迫在干什么?
我一下子感到头疼欲裂。我不可能为这事去问任何人,但我又非搞清楚不可。
☆、第二章 囚犯(11)
第二天晚上,我没有去实验室工作,也没有睡好。整整一夜,在床上翻来覆去,清醒时,梦里面,睁开眼,或闭着,总有那个身影在晃动。绿色的,白色的,灰色的,沐浴着朝霞或是一身的血水。从国防军军官到集中营囚犯,变化太大,叫我这个几乎不认识的人都难以接受,何况他自己。他到底承受了多少?他能承受吗?他的心究竟是什么做的,才能让他始终保持着那份镇定、那份骄傲,脸上总带着那丝让人安心的微笑。
迷迷糊糊中,我突然跳起来,脑子立刻清醒了,赶紧披上衣服,冲到窗前,推开窗户向下看。(昨晚上,我特意没有拉上窗帘。)我的宿舍在二楼,从窗户望出去,两幢宿舍楼的大门,通向操场的铁栅栏门以及铁栅栏那一边的操场都看得清清楚楚。
还好,
分卷阅读27
-
分卷阅读27
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 囚犯(10)
这天,又有一位受试者死了,这已经是第九个了。他是四天前做的试验,第二天就出现了肾衰竭症状,我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没能救过来。
我心情很糟,晚餐时喝了点酒。恩斯特建议不如回宿舍去一醉方休,我拒绝了。我还要回实验室,解剖尸体,还有好些事要做。
恩斯特没有坚持,只是嘱咐道:“那好吧,别弄得太晚了。”
我们相视一笑,彼此心领神会。说是借酒壮胆也好,自我麻痹也罢,我们都只有在酒精的作用下才可能在晚上回去工作。
我的实验室设在医院的三楼,而医院的后面就是焚尸炉,焚尸炉房顶上竖着高高的烟囱,旁边还有工厂间和库房,那是用来处理、分拣、存放尸体上有价值的东西的,比如犹太人的金牙、女人的长发以及皮鞋、衣服、玩具等等。这个区域是整个集中营里最阴森、恐怖的地方,不要说囚犯们惧怕这里,不敢向这里多看一眼,就是党卫军的看守们也是唯恐避之不及,除非是执行任务,非来不可。
我是必须每天来的,从早到晚地呆在这儿,甚至是深夜。我不害怕什么幽灵、鬼魅,我只是觉得惭愧。如果我可以尽快完成这个研究项目,就不需要再用那么多活人做试验了。如果我能多一些临床急救的经验,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至少不会经我的手。所以,我必须加紧工作,我相信上帝会理解的,那些死了的人也会理解的。其实有时我倒是愿意夜里来这里,因为白天,焚尸炉工作时,如果风不够大,没有将烟囱里冒出来的烟尘吹散,那味道是有些呛人的。
我干了整整一个晚上,离开时天都快亮了。想到回宿舍,还要走好长的一段路,不禁有些心烦。那段路,即使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也不可能让人走得舒心。
从医院到宿舍,几乎要横穿过整个集中营。首先是关押犯人的营区,范围很大,有三十幢简易的木制棚式营房,原先的设计是关押五千人的,而现在几乎翻了一倍,所以营房里非常拥挤。床铺分为四层,第四层几乎碰到了天花板,空间十分狭小,只能爬着上床,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仅可下脚,看上去就像一口口棺材搁在那里。然后是大大的操场,每天早晨全体犯人就在那里点名,有时也会在操场上进行集体处罚。操场与营房之间竖着一排处罚犯人用的木柱。操场的另一头,用铁栅栏隔开的,才是管理处和我们党卫军的营房。
现在是十一月底,虽然还没有下雪,但已经是冬天了。黎明前的这段时间,不仅是最黑的,也是最冷的。
走出医院,我扣上大衣,戴好手套,皱了下鼻子,感觉放下时有些涩涩的,用力呼出口气,气体变成白雾慢慢散去。真的很冷,气温肯定已经接近零度了。
黑,倒是不觉的,每幢营房前都通宵亮着灯,其余的任何角落也被周围一座座炮楼上的探照灯来回扫视着。我一边匆匆地走着,一边跟临近炮楼上的哨兵挥手打招呼。皮靴在冻得坚硬的沙石路上发出“哒、哒”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回响。路边,还不是太高的白桦树已经落光了叶子,挺拔俊秀的白色树干上是一只只黑色的眼睛……
我加快了脚步,这段距离真的是很长。当我将要经过操场时,夜幕已渐渐散去,探照灯的光束也不明显了,一片朝霞正慢慢地从我背后的东方升起来,把大地拥入它的怀抱。
是日出!我一下兴奋起来。回头看去,不免有些失望。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日出。在这个地方,你是看不到那喷薄、恢弘、壮丽的日出的。这只是今天的第一缕晨曦,第一抹霞光,却也足以让人激动了。在这太阳的光辉照耀下,黑夜退去了,寒冷消散了,无情地捕捉任何活动物体的探照灯也失去了作用,整个营房披上了一层温暖、绚丽的色彩,炮楼、铁丝网、焚尸炉的烟囱、全是直角的营中道路和木制营房都变得不再那么狰狞了,因为此刻你看不到它们,你只会看到那片橘色的霞光。
忽然,我看见一个人站在操场中央。不,他没有站着,他只是走得很慢,很慢。他高昂着头,沐浴在晨曦当中,他在干嘛?
灰色的条纹囚服松松地挂在高挑、瘦削的身上,胸前和裤腿上都别着个超大的粉红色三角。(注:集中营里的各类囚犯通过绣在囚服上的倒三角标志来加以辨认。普通刑事犯佩戴绿色三角标记,犹太人佩带黄色六角标记,政治犯佩戴红色三角标记,吉普赛人佩戴褐色三角标记,耶和华的见证人佩戴紫色三角标记。同性恋囚犯则佩戴粉红色的三角标记,而且图案比其他囚犯大,这样其他人能远远地认出他们。)他的帽子没有戴在头上,而是攥在手里,双手抱在胸前,高高昂起的头上是刚长出一点的黑色发根。他迎着太阳,半眯起眼睛,表情庄严而神圣,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微笑。
他会碰见我,按规矩他必须立正、行礼。不!这不行,我不能与他见面。我逃跑似的快步向旁边走去。幸好操场很大,终于跟他错开了。
一直到走过铁栅栏门,我才停下脚步,回过头来,我看到了一幅铭记终生的画面:在那片橘色的晨曦中,中国人孤独地,骄傲地为他自己的生命升旗!
我目送他离开,消失在营区,疑问随即爬上脑海: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为什么哨兵都毫无反应?他们一定是事先知道的。这是第一次,还是经常这样?他走的那个方向,应该是从这道门出去,从党卫军的营房出去,经过操场,在集合前,回到他自己的监室。他在干什么?还是被迫在干什么?
我一下子感到头疼欲裂。我不可能为这事去问任何人,但我又非搞清楚不可。
☆、第二章 囚犯(11)
第二天晚上,我没有去实验室工作,也没有睡好。整整一夜,在床上翻来覆去,清醒时,梦里面,睁开眼,或闭着,总有那个身影在晃动。绿色的,白色的,灰色的,沐浴着朝霞或是一身的血水。从国防军军官到集中营囚犯,变化太大,叫我这个几乎不认识的人都难以接受,何况他自己。他到底承受了多少?他能承受吗?他的心究竟是什么做的,才能让他始终保持着那份镇定、那份骄傲,脸上总带着那丝让人安心的微笑。
迷迷糊糊中,我突然跳起来,脑子立刻清醒了,赶紧披上衣服,冲到窗前,推开窗户向下看。(昨晚上,我特意没有拉上窗帘。)我的宿舍在二楼,从窗户望出去,两幢宿舍楼的大门,通向操场的铁栅栏门以及铁栅栏那一边的操场都看得清清楚楚。
还好,
分卷阅读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