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满洲八旗还是明军中的精锐,都没有几个重视士兵文化教育的。此时的教育大多数同科举联系在一起,指望这群从小到大不认得几个字的人去啃动不动几万字的四书五经,实在是毫无意义。
然而,朱由榔内心压根不把四书五经当一回事,他之所以重视文化教育,一是打算用这些士兵在退伍后充当自己的基层官僚,二是认为有思想的部队更加有战斗力。士大夫们间或有空谈“军魂”的,可是一群文化生活贫乏到近似没有的军汉,哪来的“魂”呢?
秦朝地方官往往在战时充当军官,而朱由榔反其道而行之。在无法摆脱历史局限和阶级立场的情况下,朱由榔也只能指望这些好歹经过满洲大兵的弓箭考验的人。
据锦衣卫的那些探子回报,禁军中的士兵夜校弄的还不错。
一开始的教员里混入了一些腐儒,他们从之乎者也开始教起,听的士兵们昏昏欲睡。很快,那些备考制科考试的考生么就替换了这几个腐儒。制科考试的考生将近一半是退伍军人,自然明白同袍们的心思。先从刀,枪,箭之类的字开始学习,又在兵营各处都挂上对应的俗体字,不过月余,一些聪明人就能认识两三百字了。
待遇则更突破天际。虽然李定国治下无什么人敢“漂没”军饷,可即使发足了也就不到二两银子,而这只禁军即使是辅兵的军饷也达到了每个月二两,战兵则是三两。在粮价一石只需要半两多银子的缅甸,这笔军饷可以让一家人过上小康的日子,而士兵们每月能开三四次荤,脸上也有了不少油光。漂泊多年总算安定些日子,一些士兵甚至想在当地找个缅人婆娘娶了。
对此,朱由榔乐见其成:这可不就是所谓民族融合么?
“报告陛下,禁军第二团骑兵第一连应到两百零五人,实到两百零五人。请指示!”
打量了一下翻身下马的军官,目测此人最少已经四十岁。在朱由榔的认知里,四十岁已经不适合再上一线作战。“汝今年年龄多少?”
“三十四。”
“三十四岁面皮就这么苍老了么?”
“报告陛下,微臣即使须发皆白,只要陛下有令,还会万死不辞!”
按照面前人的衰老水平,须发皆白也就是五十多岁。朱由榔不禁对他有些心疼,下意识的摸了摸袖子,却发现身上并未带什么可以赏的。幸好身边内官知情识趣,掏出两个十两的银锭子,才解了朱由榔“囊中羞涩”的尴尬。
二十两足色纹银,相当于一个连长或者把总三月左右的军饷,而且这种银锭上还有御赐字样,说不定能够以一当三来花。
“微臣愿为陛下效死!”连长腿上还裹着甲裙,却丝毫不在意的跪了下来。
朱由榔伸手轻轻把他扶了起来,还替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和这位几乎要哭出来的汉子检阅了整支队伍。
从头走到尾,又从尾走到头。朱由榔在中间停了下来。
“将士们!”
人到中年的朱由榔试图调整自己的气息,让声音更加洪亮一些。
“朕知道,大家度过了同以前完全不同的几十天。从六月底光复阿瓦城开始,每一个连都多了一名教导官。他们中间有的是朕曾经教授过的老兵,有的则是没什么功名,却愿意一路跟随朕的秀才童生。朕之所以要给大家配这么个官儿,是因为不想大家为朕卖命一辈子。”
“朕仔细看了看大家,现在应该都是二十来岁,正是身子骨有力气的时候。可是,待你们四五十了,还能上阵么?”
“须发皆白,愿效死!”
朱由榔微笑着摆了摆手,知道这种话是事先训练的。不过,他并不怀疑士兵们的赤诚之心。“朕知道你们对大明,对朕忠贞不二,但是,那时候还要大家上战场,岂不是说明我大明无人了么?”
士兵们一想也是,自己这代人老了还有后生仔呢。严苛的军纪让他们并不敢应和皇帝的说笑声,但眼神却掩饰不住。
“自然,只要大明没有被鞑虏赶进海里,大家那时候必然是可以离开军营安度晚年的,朕听说,这里的大多数人,还没娶个婆娘呢。”
士兵们爆发出一阵笑声。
“朕曾见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他们中的很多人,三十多岁就已经由于繁重的劳作而全身疼痛,虽说大家不事农作,可之前五日一操,三日一操,现在一日一操,想来也不比农人轻松。所以,学了文化,对大家有好处。”
虽说学了一个多月的俗体字,一些人也渐渐体会到了不再当睁眼瞎的好处。可是,正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以实用为主一样,对于一时间看不到有什么用的技能,不少人还是秉持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后世很多人津津乐道华夏儿女对教育的重视,但其实这种重视更多的集中在有可能参加科举的家庭中间,可朱由榔面前的士兵,有几个家里曾经能够殷实到供养一个壮劳力啥也不干几十年的?
“有什么好处呢?”
朱由榔自问自答:“缅甸大概有两百万人。这两百万人里大概有几百个县,一个县最少需要三四十个小吏,这么一算,就是上万个吏。”
“之前,本朝取官员是开科取士,而吏则大多是代代相传,可这缅甸不一样,缅甸的吏员能有几多?有几多堪用的?而且,正是因为一些官老爷们啥事不会,只会瞎比比,朕还不如让你们学了文化,去当这个小吏嘞。”
“而且,以前的官员大多是地主围子里考出来的,让他们当官自然压榨百姓,可咱们就不一样了…”
跟随朱由榔一起来的晋王见这话风有些不对劲,用手偷偷戳了戳皇帝。
“臣出于西营,自是知道地主之害,可陛下此时终究还得依靠士绅把?”
面对李定国善意的提醒,朱由榔大笑着回答他那些士绅已经在咱们的脚下了,依靠他们做什么?
“这在脚下是何意?”
“晋王刚刚许是开小差了,未同朕一起观览这炮决之刑?”
李定国恍然大悟,明白此时是劝不住的了。
“咱们都是穷苦人出身,自然不会和那些猪油蒙了心的地主崽子一样!”队伍里的教导官带头喊。
然而,朱由榔内心压根不把四书五经当一回事,他之所以重视文化教育,一是打算用这些士兵在退伍后充当自己的基层官僚,二是认为有思想的部队更加有战斗力。士大夫们间或有空谈“军魂”的,可是一群文化生活贫乏到近似没有的军汉,哪来的“魂”呢?
秦朝地方官往往在战时充当军官,而朱由榔反其道而行之。在无法摆脱历史局限和阶级立场的情况下,朱由榔也只能指望这些好歹经过满洲大兵的弓箭考验的人。
据锦衣卫的那些探子回报,禁军中的士兵夜校弄的还不错。
一开始的教员里混入了一些腐儒,他们从之乎者也开始教起,听的士兵们昏昏欲睡。很快,那些备考制科考试的考生么就替换了这几个腐儒。制科考试的考生将近一半是退伍军人,自然明白同袍们的心思。先从刀,枪,箭之类的字开始学习,又在兵营各处都挂上对应的俗体字,不过月余,一些聪明人就能认识两三百字了。
待遇则更突破天际。虽然李定国治下无什么人敢“漂没”军饷,可即使发足了也就不到二两银子,而这只禁军即使是辅兵的军饷也达到了每个月二两,战兵则是三两。在粮价一石只需要半两多银子的缅甸,这笔军饷可以让一家人过上小康的日子,而士兵们每月能开三四次荤,脸上也有了不少油光。漂泊多年总算安定些日子,一些士兵甚至想在当地找个缅人婆娘娶了。
对此,朱由榔乐见其成:这可不就是所谓民族融合么?
“报告陛下,禁军第二团骑兵第一连应到两百零五人,实到两百零五人。请指示!”
打量了一下翻身下马的军官,目测此人最少已经四十岁。在朱由榔的认知里,四十岁已经不适合再上一线作战。“汝今年年龄多少?”
“三十四。”
“三十四岁面皮就这么苍老了么?”
“报告陛下,微臣即使须发皆白,只要陛下有令,还会万死不辞!”
按照面前人的衰老水平,须发皆白也就是五十多岁。朱由榔不禁对他有些心疼,下意识的摸了摸袖子,却发现身上并未带什么可以赏的。幸好身边内官知情识趣,掏出两个十两的银锭子,才解了朱由榔“囊中羞涩”的尴尬。
二十两足色纹银,相当于一个连长或者把总三月左右的军饷,而且这种银锭上还有御赐字样,说不定能够以一当三来花。
“微臣愿为陛下效死!”连长腿上还裹着甲裙,却丝毫不在意的跪了下来。
朱由榔伸手轻轻把他扶了起来,还替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和这位几乎要哭出来的汉子检阅了整支队伍。
从头走到尾,又从尾走到头。朱由榔在中间停了下来。
“将士们!”
人到中年的朱由榔试图调整自己的气息,让声音更加洪亮一些。
“朕知道,大家度过了同以前完全不同的几十天。从六月底光复阿瓦城开始,每一个连都多了一名教导官。他们中间有的是朕曾经教授过的老兵,有的则是没什么功名,却愿意一路跟随朕的秀才童生。朕之所以要给大家配这么个官儿,是因为不想大家为朕卖命一辈子。”
“朕仔细看了看大家,现在应该都是二十来岁,正是身子骨有力气的时候。可是,待你们四五十了,还能上阵么?”
“须发皆白,愿效死!”
朱由榔微笑着摆了摆手,知道这种话是事先训练的。不过,他并不怀疑士兵们的赤诚之心。“朕知道你们对大明,对朕忠贞不二,但是,那时候还要大家上战场,岂不是说明我大明无人了么?”
士兵们一想也是,自己这代人老了还有后生仔呢。严苛的军纪让他们并不敢应和皇帝的说笑声,但眼神却掩饰不住。
“自然,只要大明没有被鞑虏赶进海里,大家那时候必然是可以离开军营安度晚年的,朕听说,这里的大多数人,还没娶个婆娘呢。”
士兵们爆发出一阵笑声。
“朕曾见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他们中的很多人,三十多岁就已经由于繁重的劳作而全身疼痛,虽说大家不事农作,可之前五日一操,三日一操,现在一日一操,想来也不比农人轻松。所以,学了文化,对大家有好处。”
虽说学了一个多月的俗体字,一些人也渐渐体会到了不再当睁眼瞎的好处。可是,正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以实用为主一样,对于一时间看不到有什么用的技能,不少人还是秉持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后世很多人津津乐道华夏儿女对教育的重视,但其实这种重视更多的集中在有可能参加科举的家庭中间,可朱由榔面前的士兵,有几个家里曾经能够殷实到供养一个壮劳力啥也不干几十年的?
“有什么好处呢?”
朱由榔自问自答:“缅甸大概有两百万人。这两百万人里大概有几百个县,一个县最少需要三四十个小吏,这么一算,就是上万个吏。”
“之前,本朝取官员是开科取士,而吏则大多是代代相传,可这缅甸不一样,缅甸的吏员能有几多?有几多堪用的?而且,正是因为一些官老爷们啥事不会,只会瞎比比,朕还不如让你们学了文化,去当这个小吏嘞。”
“而且,以前的官员大多是地主围子里考出来的,让他们当官自然压榨百姓,可咱们就不一样了…”
跟随朱由榔一起来的晋王见这话风有些不对劲,用手偷偷戳了戳皇帝。
“臣出于西营,自是知道地主之害,可陛下此时终究还得依靠士绅把?”
面对李定国善意的提醒,朱由榔大笑着回答他那些士绅已经在咱们的脚下了,依靠他们做什么?
“这在脚下是何意?”
“晋王刚刚许是开小差了,未同朕一起观览这炮决之刑?”
李定国恍然大悟,明白此时是劝不住的了。
“咱们都是穷苦人出身,自然不会和那些猪油蒙了心的地主崽子一样!”队伍里的教导官带头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