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苑名为“苑”,实则是座庵堂。因江先生只是在此处清修,算不上出家,故而改了这个名字。里头小院玲珑,遍植梅、桃,还有个小巧的池塘。
杜明心只带了春草和夏叶两个搬过来,刚在房内安置妥当,她就带着人捧着礼物去拜见江先生。
眼前的女子十分清瘦,肤光柔和,看不出年龄几许,只是微笑时眼尾浮现的丝丝皱纹显现出她已并不年轻了。
“……先生大义,明心感怀不已。因不知先生偏好,我只揣度着挑了几样礼物。微薄之物不成敬意,还请先生不要怪罪。”
“杜姑娘请起,”江先生轻声道,“听说你往年并不在开封城中住?”
杜明心照着江先生的样子,跪坐在铺在地板上的软垫上,微笑道:“因我母亲早年去世,我父亲伤感不已……我便自请去了家中在嵩山脚下的庄子上,离少林寺近些,方便为母亲祈福祝祷。”
江先生笑着看了她一眼,用一块丝麻垫着手,取下红泥小炉上刚刚烧开的铸铁茶壶,斟了杯茶递给杜明心,然后笑道:“这样的话却是不必在我面前说了,你的处境,我很清楚。”
杜明心低头呡了口茶,心中苦笑。在外人面前,她与杜家是一体的。父亲的脸面、杜家的名声,都与她息息相关,她又岂能随随便便说长道短?
“叫先生见笑了。”杜明心歉意地笑道,“只是不知先生为何知道我的家事?”
江先生放下茶盅,笑道:“你跟着嵩阳书院的冉,哦,他如今叫什么乌有先生,你跟着他读过几年书吧?”
见她提了乌有先生,杜明心这才完全放下心来。
乌有先生本名冉宗敏,是大周闻名天下的博学鸿儒。他因不满大周末帝倒行逆施而辞官,在嵩阳书院隐姓埋名。
前世陈元泰七道圣旨请他出山,均被拒绝。这位新帝不但没有雷霆震怒,反倒赐下一座忠义牌坊,立在嵩阳书院山门前,成就一段帝仁臣忠的佳话。当然这个忠,是乌有先生对前朝的忠,而非是对陈元泰的燕朝。
杜明心前世长在深闺之中,与父亲情分很淡,府中又是刘姨娘掌管家事,故而对外界之事一无所知。之所以了解晋王和乌有先生这两个人,还是因为此二人皆出身嵩山,离开封城近罢了。
今生如前世一般,杜明心并没有什么凭借和依仗。她只能循着前世的记忆,去接触少林寺的僧众,去嵩阳书院拜师。时至今日,努力总算有了回报。
“你来我这儿想要学些什么?”江先生笑问道,“先说好,女红针黹我可是毫不在行。”
杜明心抿唇笑道:“我这几年在庄子上,花儿倒是绣了不少,正想着学些旁的呢。”
她心中却在思索,江先生举手投足间十分沉稳大气,吃穿用度看着古朴,却隐隐透着贵重。身边伺候的人也一个个行止有度,家中的刘姨娘跟这些人比起来,倒像是乡下地主家的烧火丫头了。
江先生既然与乌有先生相识,只怕也是个有大来历的。心念及此,杜明心小心翼翼地问道:“若一个人笃定自己来日必有大难,她该如何做?”
江先生心中诧异,看来眼前的这个姑娘,并非只是不受父亲待见的嫡女这样简单。
因怕将杜明心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吓跑,江先生只淡淡地笑道:“若有本事的,自然该找出因果,迎头痛击。若此人自顾不暇,那便该收敛锋芒,躲避灾祸。再弱些的,就该投靠他人羽翼之下,以图来日。”
杜明心点点头,伸手给江先生续了茶。她一直是个聪明通透的,方才江先生说的这些,她也早已想过。只是前世那一碗毒药来得太过出其不意,她实在没有什么头绪。
“害人之心,无外乎起于利与情。”江先生看着她茫然的小脸,不由笑着安抚道,“你现在想不明白,或许是知道得不够多,又许是太年轻,还不会猜度人心。”
“我这里时时有人去府衙抄朝廷的邸报,你可以随时去书房看。身边的人也不要一味地拘在屋里,多派出去与人聊聊。你要多听、多看,不要傻乎乎地做了睁眼瞎,这才容易着了别人的道。”
杜明心一点就透,前世活得那般委屈,不过是因为如其他闺阁小姐一般谨守着规矩。至于今生么,她微微一笑,再不会那样傻了。
洞中辰光短,人间岁月长。
自从杜明心搬进水清苑,一日日过得飞快。大周长庆帝不顾群臣反对,不顾陈元泰已经起事,一意孤行要求陕西布政使司在米脂县征集一百名样貌娟好的处子,在两月之内呈送进宫。
西北本就因着前两年朝廷救灾不力而民怨沸腾,加之年初刚刚被收了一遍什么江南饷银,西北就如同一个蓄得满满的火药桶一般。而这条新的旨意便如同无意中被扔如火药桶的炮仗,一下子将西北炸了个天翻地覆。
且说这一年杜明心将要及笄,还不到腊月开封府就连下了三场大雪,处处是乱琼碎玉漫天,一层雪白压下了躁动的年景。
这一日杜明心在书房练完大字,便带着人出来收集后院梅花上的积雪。几个丫头嬉笑不止,险险打翻了青凤白瓷罐。
远远地,一个小丫头走过来回禀:“杜姑娘,崔嬷嬷从杜府过来瞧您来了。”
杜明心连忙招了夏叶上前,将她手里捧着的手炉抱进怀里捂着,庆幸地笑道:“亏得没叫嬷嬷看见我这般玩雪,否则又是半天的教训!”
夏叶无奈地笑道:“既是知道嬷嬷要说,您也该收敛几分!”
杜明心一面走,一面笑道:“雪下得这样大,你不高兴吗?我是极高兴的!”
进了自己的小院,杜明心便看见崔嬷嬷立在廊檐下,连忙快步上前拉了她进屋。
等脱去雪褂子、换下湿了半边的鞋子,杜明心才发现崔嬷嬷的表情有些不好。
“嬷嬷,您这是怎么了?可是在家受了委屈?”
崔嬷嬷从怀里掏出来个长条的锦盒,捧过头顶,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
杜明心只带了春草和夏叶两个搬过来,刚在房内安置妥当,她就带着人捧着礼物去拜见江先生。
眼前的女子十分清瘦,肤光柔和,看不出年龄几许,只是微笑时眼尾浮现的丝丝皱纹显现出她已并不年轻了。
“……先生大义,明心感怀不已。因不知先生偏好,我只揣度着挑了几样礼物。微薄之物不成敬意,还请先生不要怪罪。”
“杜姑娘请起,”江先生轻声道,“听说你往年并不在开封城中住?”
杜明心照着江先生的样子,跪坐在铺在地板上的软垫上,微笑道:“因我母亲早年去世,我父亲伤感不已……我便自请去了家中在嵩山脚下的庄子上,离少林寺近些,方便为母亲祈福祝祷。”
江先生笑着看了她一眼,用一块丝麻垫着手,取下红泥小炉上刚刚烧开的铸铁茶壶,斟了杯茶递给杜明心,然后笑道:“这样的话却是不必在我面前说了,你的处境,我很清楚。”
杜明心低头呡了口茶,心中苦笑。在外人面前,她与杜家是一体的。父亲的脸面、杜家的名声,都与她息息相关,她又岂能随随便便说长道短?
“叫先生见笑了。”杜明心歉意地笑道,“只是不知先生为何知道我的家事?”
江先生放下茶盅,笑道:“你跟着嵩阳书院的冉,哦,他如今叫什么乌有先生,你跟着他读过几年书吧?”
见她提了乌有先生,杜明心这才完全放下心来。
乌有先生本名冉宗敏,是大周闻名天下的博学鸿儒。他因不满大周末帝倒行逆施而辞官,在嵩阳书院隐姓埋名。
前世陈元泰七道圣旨请他出山,均被拒绝。这位新帝不但没有雷霆震怒,反倒赐下一座忠义牌坊,立在嵩阳书院山门前,成就一段帝仁臣忠的佳话。当然这个忠,是乌有先生对前朝的忠,而非是对陈元泰的燕朝。
杜明心前世长在深闺之中,与父亲情分很淡,府中又是刘姨娘掌管家事,故而对外界之事一无所知。之所以了解晋王和乌有先生这两个人,还是因为此二人皆出身嵩山,离开封城近罢了。
今生如前世一般,杜明心并没有什么凭借和依仗。她只能循着前世的记忆,去接触少林寺的僧众,去嵩阳书院拜师。时至今日,努力总算有了回报。
“你来我这儿想要学些什么?”江先生笑问道,“先说好,女红针黹我可是毫不在行。”
杜明心抿唇笑道:“我这几年在庄子上,花儿倒是绣了不少,正想着学些旁的呢。”
她心中却在思索,江先生举手投足间十分沉稳大气,吃穿用度看着古朴,却隐隐透着贵重。身边伺候的人也一个个行止有度,家中的刘姨娘跟这些人比起来,倒像是乡下地主家的烧火丫头了。
江先生既然与乌有先生相识,只怕也是个有大来历的。心念及此,杜明心小心翼翼地问道:“若一个人笃定自己来日必有大难,她该如何做?”
江先生心中诧异,看来眼前的这个姑娘,并非只是不受父亲待见的嫡女这样简单。
因怕将杜明心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吓跑,江先生只淡淡地笑道:“若有本事的,自然该找出因果,迎头痛击。若此人自顾不暇,那便该收敛锋芒,躲避灾祸。再弱些的,就该投靠他人羽翼之下,以图来日。”
杜明心点点头,伸手给江先生续了茶。她一直是个聪明通透的,方才江先生说的这些,她也早已想过。只是前世那一碗毒药来得太过出其不意,她实在没有什么头绪。
“害人之心,无外乎起于利与情。”江先生看着她茫然的小脸,不由笑着安抚道,“你现在想不明白,或许是知道得不够多,又许是太年轻,还不会猜度人心。”
“我这里时时有人去府衙抄朝廷的邸报,你可以随时去书房看。身边的人也不要一味地拘在屋里,多派出去与人聊聊。你要多听、多看,不要傻乎乎地做了睁眼瞎,这才容易着了别人的道。”
杜明心一点就透,前世活得那般委屈,不过是因为如其他闺阁小姐一般谨守着规矩。至于今生么,她微微一笑,再不会那样傻了。
洞中辰光短,人间岁月长。
自从杜明心搬进水清苑,一日日过得飞快。大周长庆帝不顾群臣反对,不顾陈元泰已经起事,一意孤行要求陕西布政使司在米脂县征集一百名样貌娟好的处子,在两月之内呈送进宫。
西北本就因着前两年朝廷救灾不力而民怨沸腾,加之年初刚刚被收了一遍什么江南饷银,西北就如同一个蓄得满满的火药桶一般。而这条新的旨意便如同无意中被扔如火药桶的炮仗,一下子将西北炸了个天翻地覆。
且说这一年杜明心将要及笄,还不到腊月开封府就连下了三场大雪,处处是乱琼碎玉漫天,一层雪白压下了躁动的年景。
这一日杜明心在书房练完大字,便带着人出来收集后院梅花上的积雪。几个丫头嬉笑不止,险险打翻了青凤白瓷罐。
远远地,一个小丫头走过来回禀:“杜姑娘,崔嬷嬷从杜府过来瞧您来了。”
杜明心连忙招了夏叶上前,将她手里捧着的手炉抱进怀里捂着,庆幸地笑道:“亏得没叫嬷嬷看见我这般玩雪,否则又是半天的教训!”
夏叶无奈地笑道:“既是知道嬷嬷要说,您也该收敛几分!”
杜明心一面走,一面笑道:“雪下得这样大,你不高兴吗?我是极高兴的!”
进了自己的小院,杜明心便看见崔嬷嬷立在廊檐下,连忙快步上前拉了她进屋。
等脱去雪褂子、换下湿了半边的鞋子,杜明心才发现崔嬷嬷的表情有些不好。
“嬷嬷,您这是怎么了?可是在家受了委屈?”
崔嬷嬷从怀里掏出来个长条的锦盒,捧过头顶,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