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末世来 作者:竹茶

    第八三六节 陪她去看梦中风景

    他从末世来 作者:竹茶

    第八三六节 陪她去看梦中风景

    云落觉得自己和颜沉鱼是非常般配的一对情侣,要是没有安初遇的提前表白的话,可能才会是两个人之间的牵手啊。云落觉得自己的性格,还是比较的喜欢颜沉鱼这般的恬静,总是能够让云落觉得是非常的开心,有种淡淡的幸福。

    秋山的每块石头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颇有黄山意蕴,若从山顶寻道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个山体内部都是“空”的,这就是假山的虚实手法。

    相对来说,湖石假山要比黄石假山容易堆叠,因为湖石本身多孔,具有一定的空灵感;但是黄石质地厚重,形态单一,很难做“空”。

    不过若有高手妙成,则更能显示出山的嵯峨气势。个园的秋山,实而不闷,高峻而又奇险。而且十分注意山形之凹凸变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在黄石假山中是巅峰之作。

    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

    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今江南园林中成为仅存孤例。

    云落和颜沉鱼从抱山楼廊东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颠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内最高的建筑。

    人立其中俯瞰全园,古木、假山、池水、建筑都尽在脚下。此时此境园西的夏山真仿佛一片举步可至的云海,这就是夏山另外一个名字“秋云”的由来了。

    拂云亭放眼,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早些时候从这里向北远眺,瘦西湖、平山堂、观音山诸景都一一可见,可惜现在由于城市的“长高”。此亭已经无法“借”来那些美景了。

    我国古代有秋日重阳登高望远的习俗,在这里造园者巧妙的以“高可拂云”的小亭渲染了秋的主题。

    拂云亭是位于中峰山颠的,但是亭南黄石山峰还是依亭而上,高出亭檐,峰顶平台小到只能一人立足。不过若是沿石阶蹬上此处,那种居高临下,红尘已远的舒畅,会让你难以忘怀的。

    尽管此处及其险峻,人在其上也绝不会有丝毫的恐惧,因为有亭在人身后,给人以心理的依托,悄悄的平息了你的恐慌。这就是拂云亭设计的又一妙处了。

    按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的口诀。沿山道行至底层,向东、向光线明亮处去,就可看到一个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线即是由此洒落。

    此桌四人围做,两人对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东是一石床。床头灯台、床边踏脚一应俱全。石床对面为石窗,窗下置石几。两侧设石凳。此处有桌、有床、有窗、有几还有凳,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石屋。

    窗外是一个小小的庭院,四壁皆山,中央设一极小花台,有罗汉松一株。不要小瞧这个仅能植树一株的小花坛,它虽小在这里却打破了两个僵。如果没有这个花坛,从石屋出来就会碰壁。

    如果没有它,人在院中,四面皆壁,岂不成了“囚”。华国古人造屋非常讲究风水,就算是建石屋也不能不有所避讳。园主次子黄奭“自言家居,大涤石屋洞天高”,果然在此!有如此妙景,扬州人“八月秋声,不看广陵潮”也就不足为奇也。

    在石屋外可见两座汉白玉栏杆的小桥高出头顶,前后呈“之”字排列。如果刚才下山时到中途平折西出,过一线天就可立于此桥之上。桥面是一块条形黄石,不过此石全无同类的苍劲有力,仿佛在流水中浸润了千百万年似的,波纹剥蚀,石苔点点。

    人若立桥上,则上对绝壁,下临深潭,而此时人在桥下,又大有人立舟上,舟行水面的感觉。这里虽然没有一勺真水,但又无处不具水的意境。这种造景手法,园林上称“旱山水意”,亦称“枯水”。

    秋山的植物以枫为最多,江南凡树叶有叉岐者,多呼为枫。一经秋霜,叶尽深红。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枫叶都要经秋才红的,住秋阁前的这株红枫就是四季长红的。

    所以无论你那个季节来看秋山都会有“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感觉。每当夕阳西下,黄石丹枫,倍增秋色,人行其间也真的仿佛置身于秋日山林。

    石屋窗下,庭院最东有石阶可上秋山南峰,或向西出庭院右折也可盘旋而上,南峰有一山间小筑,面西而建,上悬一匾曰“住秋阁”。

    人都是怕秋日萧瑟,要设计留春的,个园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

    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得意的阶段,人生的秋天在他来讲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春华不如秋实,春日虽有繁花似锦。只有秋日的累累硕果,才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住秋”在这里不仅再度点出了秋的魅力,也一语道破了园主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从不同角度,来极力渲染秋的主题,更是秋山最精彩的总结。然而最美的时光也总是走的最急,无论他对秋有着怎样的不舍,怎样的想留住这金色的季节,时间也不会作片刻的停留。

    再看门前板桥所撰的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巧妙的道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变幻和时光的流转。

    云落和颜沉鱼从住秋阁下山,南行数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但是却是构思最为精巧、独特。最富创意的一景。

    它分别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

    宣石亦称雪石。来自安徽的宣城,体态圆浑,《园冶》中说它“逾旧逾白,俨如雪山也”。其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

    这里将宣石置于透风漏月厅北的南墙之下,三面有粉墙花窗,一面有厅堂,取背光之下,积雪未消的意境。其高出墙头的山顶虽因阳光的照射闪闪发光。却并未违背此处赏雪的主题,反而突出了冬山的山峰,增加了假山积雪的质感。

    叠石者在这里对色彩的观察运用可谓细致入微,山脚又以白矾石铺成冰裂纹的形状来加深寒冬气象。

    冬山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此地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所以无论是近观或远看,都似覆盖着一层未消的残雪。隐隐散出逼人的寒光。

    造园者将每一块宣石打造成一只只小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冬日是萧条而寂寥的。所以画理有“冬山惨淡而如睡”之说,可是谁又希望自己的庭院是这样的景象呢?

    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

    云落和颜沉鱼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人成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冬山掇叠以贴壁为主。山脉余势延伸为花台,分植三株腊梅。几丛天竺和一棵老榆树,三株腊梅都是扬州名品,其中一株是“冬前素”,花期最早,在冬至前后开花。另一株为“扬州黄”,花瓣短圆,色泽也比一般腊梅更深,花期较冬前素稍晚。

    还有一株是素心腊梅,立春前后才开花,所以从冬至到立春,整整一个冬季都是暗香浮动,梅雪相映。

    而天竺在入冬后,叶与果实都转为红色,和山的雪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一般来说,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此树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的婆娑、干的俊美。

    但植于此地,却是神来之笔,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为了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在南墙之上造四排圆形孔洞,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每个孔洞直径约一尺,分布均匀,排列整齐。

    冬为岁尾,令人自然的联想到它代表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不过在这里它可不仅仅传达了岁月的变迁,而是设计者最为独特也最有想像力的安排。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

    冬山处于花园的最南边,风音洞所在的高墙和个园三路住宅的后墙形成了一条狭长的通道,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

    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奏响了冬的乐章,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风音洞所在的位置按常规做法应该设置花窗,但宣石体态浑圆,形似雪堆,又间以杂色,如果用传统的磨砖花窗作为背景,会消弱宣石的质感,淡化雪意。

    如果只用一段粉墙又未免显的过于单调,在这里造园者非常有创意的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圆”造成孔洞,即代替了花窗,又借来了“寒”风,真可谓匠心独运。

    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冬,是四季的终篇,但它并不意味着结束。冬山的西墙之上两个圆形的漏窗,延伸了我们的视线,透过这圆形的漏窗,春山的修篁石笋重又映入了眼帘。让人立刻产生“大地回春,周而复止”的联想。

    令人感叹设计者的奇思妙想,让云落和颜沉鱼忍不住为它喝彩!至此,你是否也会在心里轻轻的叹一声:“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丛在冬山的东面,秋山的最南,山与楼结合巧妙,楼也成了秋山最优雅的收尾。从山间石阶可直至楼上,此楼背依秋山,面南而立,楼上下共六间。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它避开园林中主要游览路线,建筑式样也较简朴。

    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东边粉墙设海棠花形大漏窗,隔窗是几枝纵不雨也簌簌的芭蕉,西边的水磨砖花窗是园中最大的一个漏窗,透过它,整个冬山的宣石、腊梅都尽收眼底,更为绝妙的是,它和冬景西墙的圆形漏窗处于一条水平线上,所以我们的视线竟可以穿越冬景看到春景的修竹。

    计成《园冶》中说:“取景在借”。在这里院落虽小,仅有梧桐一株。但通过花窗巧妙的“借”来隔墙的芭蕉、腊梅和院中的梧桐一起营造了一种清静、淡泊的情趣。

    透风漏月轩位于冬山之北,一幢三楹小厅,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屋角起翘,屋面平缓,造型厚重,有一种“京味”。

    这是因为扬州经常有皇帝“光顾”,为迎合皇帝的喜好,扬州的园林建筑不少就仿照了京城建筑的款式,这幢透风漏月轩便是如此。

    整个厅设计非常精美,四面窗户透亮,尤其东西两块蓝色的玻璃,是特地化重金从国外购得,在当时很为罕见。在厅内可见春夏秋冬四季美景。

    透风漏月轩从其构架形式上来说是方厅,抬梁式的构架是方的、椽子是方的、柱子是方的、石鼓是方的、石磉是方的、地面是方砖铺的、连木雕窗子也是方的。

    第八三六节 陪她去看梦中风景

    第八三六节 陪她去看梦中风景

章节目录

他从末世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竹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竹茶并收藏他从末世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