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杜如晦是李世民麾下的主要谋臣,与房玄龄合称“房谋杜断”,如李世民左右手一般的存在,也是玄武门之变的第一策划者。

    房谋杜断虽居重要位子,但都是皂帽布襦,一副朴实的打扮。很难想像,如此人物会是鼎鼎大名的大唐首相。

    房玄龄眉清目秀,身材硕长,颌下三绺长髯,风流倜傥,年轻时定是迷倒一大片美少女的人

    杜如晦比房玄龄小几岁,但看起来比对方还要老,他身形高瘦,手足颀长,脸容古挫,貌相威奇,一对仿佛可以洞彻人心的眼睛,使得整个人看上去竟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给人一种沉默寡言,却又高深莫测的感觉。只是他神态疲乏,眼中有着难以言喻的倦意,面色有些不健康的潮红。

    李世民见罗通一直盯着杜如晦左看右看,搞得杜如晦都紧张了起来,笑骂道:“有你这么看人的吗?不过,你能让杜爱卿紧张,也算是本事了。”

    “杜大人的身子有疾,而且不少,若不及时医治,顶多只有三五年寿命。”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杜如晦位列第三,仅次于赵公长孙无忌以及河间王李孝恭。要知道杜如晦唐武德元年才成为李世民的幕僚,贞观四年病逝,前后加起来不过十余年。在李世民的核心阵容中属于晚加入,死的最早的人。根本无法与陪伴李世民三十余年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相比。

    可就在这短短的十余年中,杜如晦竟然位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前三甲,可见他对李世民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杜如晦过早辞逝,实乃是大唐的损失!罗通既然知道,自然不会让这位赫赫有名的贤相如历史上英年早逝。

    “贤侄危言耸听了!”杜如晦不以为然。

    李世民虽也不信罗通精通医术,但却也坐不住了,房杜一同进来,罗通不说房玄龄有问题,偏偏说杜如晦有问题,而且还断定他只有三五年的寿命,这问题可大了!

    房杜是他不可或缺的左右手,他还需他们辅佐自己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帝国,损失其中任何一人,都是大唐无法承受的损失

    “这身体可容不得半点大意,罗通不是妄言之人,他说这等话必有依据,如晦兄,你就让他诊诊脉,看一看嘛!”

    “是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房玄龄也劝说着。

    罗通见此也知多嘴,忙道:“望闻问切,医之四诊。小子确实从望诊中看出大人深藏隐患,正所谓相向心生,我们面相上每个器官的变化都是在反应五脏六腑的近况。从杜大人面相上看,明显就是肝脏出了问题。杜大人没有感到疼痛,是肝脏没有痛感,等你感到疼痛时,那是坏了八九分的征兆,那那时大事去矣!还望大人切勿效仿古人讳疾忌医。”

    罗通没有吹牛,望闻问切他确实会!以问切为长,他虽会望诊,但绝不是一眼就看出问题,他是知道杜如晦身子不行,才针对性的观看,这一看果然看出了问题。

    若是在他处,杜如晦当真懒得理会,现在李世民、房玄龄都一力劝说,李世民更是一副不给病不议正事的态度,当下不以为然的将手腕交给罗通治疗了。

    罗通最初就看出一些端倪,细细诊治之下,杜如晦的额角都冷不住冒出点点冷汗。

    罗通这小子竟然将他身体某处会莫名其妙的疼痛说的一清二楚,这才老老实实的开始配合起来。

    见杜如晦开始接受配合医治,李世民、房玄龄这才松了口气,心底的大石终于落了下来!望着罗通的目光也惊骇了起来,琴诗歌武谋还能有天赋之说,可是书法与医术却绝不是一两年之功,这家伙才不过十六岁,就好像无所不能,这也未免太惊人了些。

    他们这些人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精英、神童,可是跟罗通比弱爆了。

    罗通细细诊断了一番,开了一个调理的药方,也交待了些注意的事项。

    杜如晦的问题现在不算大,调理即可复原!之所以搞成这模样,是因为杜如晦是个工作狂,这些年没日没夜的工作,他过度的透支自己的生命力,使肝脏错失了排出体内毒素的时间,若再这样下去,非得患上肝癌不可。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长乐公主虽不知什么是癌,但早期,晚期什么的还是听得出来!特别是李世民,当知道杜如晦的病是操劳所致,更是令房玄龄代他通知杜夫人,让杜夫人监督杜如晦,令他必须按时休息。

    杜如晦又是感动又是好笑,他那夫人跟房夫人是好姐妹,一样的厉害,现在有了李世民的口谕那还不得把他吃得死死的?想想着实有些郁闷。

    搞定了杜如晦之事,房玄龄这才将罗通所要之物献了出来:“贤侄,这是大唐立国以来,天下各道的粮税情况,不过,前些年天下尚未大一统,有些地方是就近才有。”

    “有劳两位大人了!”罗通行了一礼,便翻看这份统计明细。

    明细里面记载着各地粮税,从高至低,将大唐各地上邀的粮食数量从多到少分列出来。排行首位的是巴蜀,其次是关中,再次是襄樊一地,接着是中原,然后是徐州、扬州、江浙一代。他最在意的江南却位于前十五以外。

    后面几页分别是去年、前年、大前年各地上缴粮食的明细表。

    前几名都有变动,时而关中,时而巴蜀,时而中原。

    江南的却始终在十五名之外。

    罗通原先不解,为什么江南会排在如此后面,但转念一想,却恍然大悟,唐朝在粮税上有着很开明的制度,他们并非强迫农民上缴多少多少粮食,而是依照收成,依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多少粮食。所以百姓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缴粮食的数额。

    关中、巴蜀、襄樊、中原这些地方不但是著名的产粮地,也是著名的都会、人口密集之处。这耕种的人多,上缴的粮食自然也多。

    江南偏远,人口稀少,跟人口众多的地方比起来,自然显得逊色。也许就是因为如此,才让人忽视了江南已经表现出来的潜力。

    其实只要细细地观察,还是能够看出端倪的。

    江南上缴的粮食并非第一,甚至连前十五都进不去,然只有十八万农夫的江浙道上缴的粮食却超过了许多拥有五十万农民的地域之常量。

    江南总量虽一直不如各地,但以平均值来算,江南各方面都遥遥领先,是当之无愧地连连第一;去年人均上交的粮税更几乎是前五名的总和,这绝对一个骇人听闻的数目。也就是说,只要人口和前五名的某一名相当,仅江南一地缴纳的粮税就是前五之总和。

    众人见罗通时而恍然时而沉思,时而疑惑,时而还写写画画,便知他在统计着他想要的数据,也便都默默的等着。

    直到罗通合上资料,露出了然的笑容,李世民才笑问:“可曾看出什么端倪?”

    罗通交出自己列出来的数据,断然道:“想要钱粮、开发江南!”

    古话说“江南自古富裕繁华”这话即对,也错,这自古并不包括隋唐以前的朝代。

    自宋以前中国发展的重心都在北方、中原、关中这一块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有“得北方者得天下”、“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关中者得天下”,却没有得江南者得天下的说法。

    江南真正发展开拓起来是因为南宋初,金国占据了中原关中,打的宋朝缩在江南,江南这才在真正意义上开发了出来。在此之前,对于江南没有一个朝代真正在意义上耗费力量去开发,所以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江南的真正潜力。

    别人不知,但罗通却是知道这江南、华南、西南一但开发起来,经济上更胜关中、中原、巴蜀!

    只是目前大唐一边高喊缺粮,一边却完全没有开发整顿江南这块宝地的意图,朝堂之中好像忘记了江南是大唐的领土一样!

    罗通明白这是大唐君臣没有察觉江南的潜力所致,想来也是,古代交通极不便利,关中里江南遥遥万里,这些人恐怕终其一生都没有踏足过江南,又岂会知道江南的真正潜力。

    罗通昨天就想说这个问题了,只是想到江南现在算不上荒芜,但肯定比不上关中中原。要开发这一块区域,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将不亚于杨广当年搞的南北大运河,而且成效也不是立竿见影!以唐朝现在的情况,若全力开发江南,那无疑是自取灭亡,空费财力物力。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世之师!隋朝灭亡的教训才发生不久,若他贸然提出开发江南,一定被批得无完肤。也因此才讨要了这一份大唐粮税明细。

    各种数据现经罗通重新组合、比较,江南的优势一下子就呈现到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的面前。

    事实证据面前,一切都无所遁形!

    连劝说的话都省了!

章节目录

大唐脊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碧海思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碧海思云并收藏大唐脊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