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才刚刚升起来,太学的门前已经是人山人海。原本空旷的广场上停满了各种马车、牛车、甚至是驴车,好像整个京城的人都来到太学。
经过扩建的太学,单单是大门就有两丈高。汉白玉的大门洁白庄严,正中间黑底金子写着太学二字,乃是孙承宗亲笔。两侧的汉白玉柱子上写着两行字,分别是知识就是力量,落后就要挨打。两行字银钩铁画,一看就是出自大家只手。
对知识充满了渴望的年青人来说,这扇大门就是传说中的龙门。至于他们,就是那一条条想要越过龙门的鲤鱼。
呼朋唤友称兄道弟的声音不绝于耳,脖子上挎着笸箩的小贩不断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这些人早起赶路,油条是最好是吃食。一大笸箩油条,不大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大堆铜哥儿。
如果想要吃好一点儿,远处凉棚地下。有小摊子摆着桌椅,豆腐脑,稀粥甚至还有豆汁在卖。几个伙计忙得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竹筐里面的碗几乎要摞到顶棚上去。
“老哥哥,我总觉得我家虎娃考不上。他从小好武,这舞文弄墨的本事学也学不来。”
“老弟!这你就不知道了,从太学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到山海关的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听说三年学成之后,就能当上连长。你可听好了,是辽军的连长,可不是那些守备兵的连长,权限大着呢。”
“真的!可惜,我那娃身子骨不结实。我也不愿意让他去打仗,兵凶战危的,我家可就这一条根!”
“不愿意去军校,还可以去其他地方。农事有农研院,机械有机械院,还有医学院和地理学院。我听说最吃香的,叫什么电学院。不过去那个学院和不大容易,需要调查祖宗八代。只有身家清白的子弟,才能进入那里读书。
可是有小道消息,电学院毕业之后。第一年的薪金就是这个数……!”
“多少?”
“一月两百银币,乖乖,在京城好地段买个四合院三千银币。人家干三年,就能在京城置办家业。”
“只要能考中,都差不到哪里去。孩子们现在读的书,可不是以前举人老爷们读的八股文。那些奇奇怪怪的符号,我都不认识。听说是来自大食的学问,算起数来极度便利。
我家账房现在扒拉起算盘来,都没有我家孩子打的好。”
“孩子们学习了六年,基本上都会了读书写字。算一些算数,也都是张口就来。多亏了大帅,不然俺一个赶车的。家里八辈子也没出一个识文断字的,现在有个孩子能出息成这样,真是祖坟冒青烟喽。”
“可算是大帅的政策好,孩子们没学那些没用的八股文,现在学的东西都很有用。有时候上街买菜,他算的比老子算的都明白。有时候他不会的题来问老子,老子他娘的哪里明白。
哎……!气死个人!”
“这茬孩子,可赶上好时候喽。”
“以前嚼咕都混不上,现在……”
太学侧门大开,十六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端着大八粒步枪,步枪上的刺刀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所有人等,没一个敢踏上汉白玉的台阶。这里只有手持准考证的学子可以进入,其他人冒然闯入,肯定会被击毙当场。
大明现在的风气很好,规矩都是明摆在那里,谁犯了规矩就要接受惩罚。只要在规矩内办事,包准你活得像游鱼一样惬意。
今天是熊赐履表现权威的一天,一个月前还在和李浩在遥远的西域,翻出小河墓地的干尸,一个月后的今天。自己居然成了太学的祭酒,年纪青青骤得高位,人生际遇之奇无出其右。
熊赐履穿着一条黑色长裤,上身的件白色半袖上衣。左胸兜里插着一根钢笔,利剑一样的笔夹露在外面。
身后站着李枭亲自帮他选出来的助手,这些都是最优秀的基层教室。他们有些是以前的说书人,有些是从辽军退下来的文化教员。好有些,甚至就是辽军中退下的大老粗。虽然是大老粗,但经过辽军识字班的教育都识字。
熊赐履抬头看了一眼太阳,又闹出怀表对了一下时间。走到话筒前面,大声的喝道:“苍天作证,我太学将做到公平无倚。厚土为鉴,我太学将做到一视同仁。
不管你是官宦子弟,还是寒门出身。不管你是名家高徒,还是自学成才。只要你成绩优异,便可入我太学就读。
此乃我太学的誓言!若有违欺,人神弃之。”
熊赐履每念一句,其余的人跟着念一句。礼部的赞礼官拖着悠长的声音大喊:“入考场!”
四名壮汉推开了太学大门,一长溜十排桌子,开始接待手持准考证入学的考生。
每个考生的准考证上都有编号,按照编号找到自己的考场。就连考号,都是事前贴在桌子上的。大都十三四岁的考生们,大都很懂事。走到先生们的身前,都会躬身施礼。同一考场的考生汇集到一起,由两名辽军士兵引导着进入考场。
“法度森严!如此大事操持得有条不紊,你举荐的那个熊赐履,还真是个不错的。”远处观看的孙承宗点点头。
“年纪青青,能够有如此统筹全局的能力,前途不可限量。”张煌言也点了点头。
能得到这两只老狐狸的点评,而且颇为正面,李枭心里也很畅快,一顶识人之明的帽子妥妥戴在脑袋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年熊赐履跟着我家老四,踏遍北方九省。所走路途,又何止万里。所立下的功勋,一个太学祭酒难酬其功!”
“徒步行走九省,为我大明探寻修筑铁路,一个太学祭酒有些拿不出手了。”孙承宗叹息一声。
“此子尚年青,在此历练几年之后,再行重用也不迟。”
“这些都是后话,六年了!好不容易等到这一批学生毕业,一个个懵懂幼童,现在都成了能写会算的小先生。现在这一场考试,将决定他们之中谁能继续学业。
如果考中,他们之中好多孩子将会在太学再学习三年。三年之后又是一场大考,考过之后的孩子,将会再按照自己的兴趣,再学习三年。
他们将是我大明未来的国之栋梁,只有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人才,才能够让我大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呵呵!好!如果老头子能活这么久,倒是要看看,我大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以前枭哥儿你说铁能漂浮在海面上,我们已经有了铁甲舰。你还说铁能够在天上飞,老夫等着那一天。”孙承宗笑呵呵的看着一队队考生鱼贯而入,眼中满是慈爱。
“会的!只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我们大明会有那一天。”
熊赐履发现了这边站着的三个人,立刻一路小跑的跑过来,刚要施礼却被李枭拦住。
“看看你的太学!三十万银币,可不能光有样子。为了这笔钱,孙先生手指都快把艾虎生的脑门儿戳漏了。”李枭挥挥手,今天三人就是来看太学的。京城太学,算是高等学府。全京城的适龄孩子,都想进入的地方。
“可惜啊!先生不够用,真想在济南、锦州乃至全国都办上这样的学堂。刚入学的孩子叫小学,现在可以叫中学。将来,还会有大学。学无止境,研究也无止境。今后国家要专门拨钱,用于各种学科的发展和研究。”
“你小子别异想天开,钱不是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变出来的。”
“变不出来,我就带着兵去海外抢。”
“你小子就是个活土匪!”
李枭搀扶着孙承宗,张煌言跟随在身后。熊赐履小心翼翼的在前边引路!这三位可算是如今大明朝廷的灵魂人物,一言可以让你飞黄腾达,也可以一言让你堕入地狱。
可不敢得罪了!
“让这些孩子赶快成长起来吧,现在到处都向老夫要人。可老夫也变不出人来!前些天,李永芳突然间抓了一大票人。老夫找他理论,结果他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这些人里通外国,把大明的情报卖给吴三桂。甚至,好多人不拿钱也愿意把情报透露给英国人。
哎……!实在不明白,也都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就不明白家国一体,无国便无家的道理。”孙承宗看着一个个专心答题的考生,不由得心生感慨。
“读圣贤书,也就未必知道家国一体的道理。相对于国家,他们更加喜欢效忠自己的座师或者是党派。不管是崇祯年还是隆武年,哪一年不是朝中有党,党中有派,派中还有系。
朝廷出台一项政令,他们才不管政令是不是急国家之所需。他们只管政令是不是出自哪个党中人只手!只要是同党,不管多么荒诞不经的条陈也要支持。只要是敌对的党提出的,那必然会是党同伐异一致对外。
这些年,朝廷废了科举。又在城市和乡村,到处设立小学堂,教授孩子们读书识字。过去的那些八股文被摒弃了,靠着一篇八股文混事情,准备吃一辈子的人当然不愿意。”张煌言捋着胡子,当年他也是被打击的那一波,他太知道党同伐异是怎么回事儿了。
“我看他们就是恨国党!大明好不好他们才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难怪他们总是说家国天下,在利益面前他们总是把家放在前面。实际上,他们是把自己放在最前边。
熟读了四书五经,却只是养出了这么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今后咱们要在中小学里面,多多宣扬国家民族的东西。要让孩子们知道,报效祖国,振兴民族才是最光荣的事情。”
“对对对!必须搞好爱国教育,让孩子们爱这个国家。这样,大明才会变得更好。”
几个人行走在校园里面,这一次来太学考试的。都是各个小学经过初考过后的佼佼者,总人数达到了一千三百多人。他们之中只有一半人能够留在这里上学,剩下的孩子只能回家自谋出路。
不过孩子们都识文断字,经过几年的教育之后又精通算学。出路自然好找,更不用说他们中的好多人,还会留在学校里面当老师,教授自己的学问。
学校里面栽种了不少树木,不过这些树木都是小树苗。看到这样的情景,张煌言无奈苦笑:“树小房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
底蕴这东西,装是装不出来的,也不是拿钱能砸出来的。
“呵呵!这顺口溜倒是有趣,不过说的道理却不差。熊赐履,你可不要把这里变成内务府。如果是这样,我们这几个人都饶不得你。”孙承宗盯着熊赐履,目光灼灼像只老虎。
“孙先生,这些年我与四爷可算是走遍了北方九省。小子深知黎民的疾苦和愚昧,好多人生病愚昧的去问神汉巫婆,结果耽误了病症痛苦死去。不是他们不想看医生,而是因为那些地方就没有医生。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神佛而已!
朝廷办这样一座学校,就是为了给各行各业输送人才。让修路的会修路,让造桥的人会造桥,让会给人治病的人给人治病。
如今的时局,朝廷可谓处处需要人才,处处急需人才。小子一定会专心为国家培养人才,只是……小子有一个不情之请。”熊赐履顿了一下说道。
“哦!还讲起条件来了,说。今天只要你有道理,我们都听你的。”孙承宗来了兴致,他很想听听这个有见地的小子说些啥。
“培养人才需要经年累月的投入与付出,绝对搞不得拔苗助长。小子恳请几位,即便需要人才,也要等这些学生学满三年之后,再行调动。不然……,孩子们在最适合学习的年纪没有打好基础,将会遗憾终生。”
李枭、孙承宗和张煌言互相看了一眼。
“有意思的小子,如你所愿。”
经过扩建的太学,单单是大门就有两丈高。汉白玉的大门洁白庄严,正中间黑底金子写着太学二字,乃是孙承宗亲笔。两侧的汉白玉柱子上写着两行字,分别是知识就是力量,落后就要挨打。两行字银钩铁画,一看就是出自大家只手。
对知识充满了渴望的年青人来说,这扇大门就是传说中的龙门。至于他们,就是那一条条想要越过龙门的鲤鱼。
呼朋唤友称兄道弟的声音不绝于耳,脖子上挎着笸箩的小贩不断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这些人早起赶路,油条是最好是吃食。一大笸箩油条,不大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大堆铜哥儿。
如果想要吃好一点儿,远处凉棚地下。有小摊子摆着桌椅,豆腐脑,稀粥甚至还有豆汁在卖。几个伙计忙得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竹筐里面的碗几乎要摞到顶棚上去。
“老哥哥,我总觉得我家虎娃考不上。他从小好武,这舞文弄墨的本事学也学不来。”
“老弟!这你就不知道了,从太学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到山海关的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听说三年学成之后,就能当上连长。你可听好了,是辽军的连长,可不是那些守备兵的连长,权限大着呢。”
“真的!可惜,我那娃身子骨不结实。我也不愿意让他去打仗,兵凶战危的,我家可就这一条根!”
“不愿意去军校,还可以去其他地方。农事有农研院,机械有机械院,还有医学院和地理学院。我听说最吃香的,叫什么电学院。不过去那个学院和不大容易,需要调查祖宗八代。只有身家清白的子弟,才能进入那里读书。
可是有小道消息,电学院毕业之后。第一年的薪金就是这个数……!”
“多少?”
“一月两百银币,乖乖,在京城好地段买个四合院三千银币。人家干三年,就能在京城置办家业。”
“只要能考中,都差不到哪里去。孩子们现在读的书,可不是以前举人老爷们读的八股文。那些奇奇怪怪的符号,我都不认识。听说是来自大食的学问,算起数来极度便利。
我家账房现在扒拉起算盘来,都没有我家孩子打的好。”
“孩子们学习了六年,基本上都会了读书写字。算一些算数,也都是张口就来。多亏了大帅,不然俺一个赶车的。家里八辈子也没出一个识文断字的,现在有个孩子能出息成这样,真是祖坟冒青烟喽。”
“可算是大帅的政策好,孩子们没学那些没用的八股文,现在学的东西都很有用。有时候上街买菜,他算的比老子算的都明白。有时候他不会的题来问老子,老子他娘的哪里明白。
哎……!气死个人!”
“这茬孩子,可赶上好时候喽。”
“以前嚼咕都混不上,现在……”
太学侧门大开,十六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端着大八粒步枪,步枪上的刺刀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所有人等,没一个敢踏上汉白玉的台阶。这里只有手持准考证的学子可以进入,其他人冒然闯入,肯定会被击毙当场。
大明现在的风气很好,规矩都是明摆在那里,谁犯了规矩就要接受惩罚。只要在规矩内办事,包准你活得像游鱼一样惬意。
今天是熊赐履表现权威的一天,一个月前还在和李浩在遥远的西域,翻出小河墓地的干尸,一个月后的今天。自己居然成了太学的祭酒,年纪青青骤得高位,人生际遇之奇无出其右。
熊赐履穿着一条黑色长裤,上身的件白色半袖上衣。左胸兜里插着一根钢笔,利剑一样的笔夹露在外面。
身后站着李枭亲自帮他选出来的助手,这些都是最优秀的基层教室。他们有些是以前的说书人,有些是从辽军退下来的文化教员。好有些,甚至就是辽军中退下的大老粗。虽然是大老粗,但经过辽军识字班的教育都识字。
熊赐履抬头看了一眼太阳,又闹出怀表对了一下时间。走到话筒前面,大声的喝道:“苍天作证,我太学将做到公平无倚。厚土为鉴,我太学将做到一视同仁。
不管你是官宦子弟,还是寒门出身。不管你是名家高徒,还是自学成才。只要你成绩优异,便可入我太学就读。
此乃我太学的誓言!若有违欺,人神弃之。”
熊赐履每念一句,其余的人跟着念一句。礼部的赞礼官拖着悠长的声音大喊:“入考场!”
四名壮汉推开了太学大门,一长溜十排桌子,开始接待手持准考证入学的考生。
每个考生的准考证上都有编号,按照编号找到自己的考场。就连考号,都是事前贴在桌子上的。大都十三四岁的考生们,大都很懂事。走到先生们的身前,都会躬身施礼。同一考场的考生汇集到一起,由两名辽军士兵引导着进入考场。
“法度森严!如此大事操持得有条不紊,你举荐的那个熊赐履,还真是个不错的。”远处观看的孙承宗点点头。
“年纪青青,能够有如此统筹全局的能力,前途不可限量。”张煌言也点了点头。
能得到这两只老狐狸的点评,而且颇为正面,李枭心里也很畅快,一顶识人之明的帽子妥妥戴在脑袋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年熊赐履跟着我家老四,踏遍北方九省。所走路途,又何止万里。所立下的功勋,一个太学祭酒难酬其功!”
“徒步行走九省,为我大明探寻修筑铁路,一个太学祭酒有些拿不出手了。”孙承宗叹息一声。
“此子尚年青,在此历练几年之后,再行重用也不迟。”
“这些都是后话,六年了!好不容易等到这一批学生毕业,一个个懵懂幼童,现在都成了能写会算的小先生。现在这一场考试,将决定他们之中谁能继续学业。
如果考中,他们之中好多孩子将会在太学再学习三年。三年之后又是一场大考,考过之后的孩子,将会再按照自己的兴趣,再学习三年。
他们将是我大明未来的国之栋梁,只有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人才,才能够让我大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呵呵!好!如果老头子能活这么久,倒是要看看,我大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以前枭哥儿你说铁能漂浮在海面上,我们已经有了铁甲舰。你还说铁能够在天上飞,老夫等着那一天。”孙承宗笑呵呵的看着一队队考生鱼贯而入,眼中满是慈爱。
“会的!只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我们大明会有那一天。”
熊赐履发现了这边站着的三个人,立刻一路小跑的跑过来,刚要施礼却被李枭拦住。
“看看你的太学!三十万银币,可不能光有样子。为了这笔钱,孙先生手指都快把艾虎生的脑门儿戳漏了。”李枭挥挥手,今天三人就是来看太学的。京城太学,算是高等学府。全京城的适龄孩子,都想进入的地方。
“可惜啊!先生不够用,真想在济南、锦州乃至全国都办上这样的学堂。刚入学的孩子叫小学,现在可以叫中学。将来,还会有大学。学无止境,研究也无止境。今后国家要专门拨钱,用于各种学科的发展和研究。”
“你小子别异想天开,钱不是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变出来的。”
“变不出来,我就带着兵去海外抢。”
“你小子就是个活土匪!”
李枭搀扶着孙承宗,张煌言跟随在身后。熊赐履小心翼翼的在前边引路!这三位可算是如今大明朝廷的灵魂人物,一言可以让你飞黄腾达,也可以一言让你堕入地狱。
可不敢得罪了!
“让这些孩子赶快成长起来吧,现在到处都向老夫要人。可老夫也变不出人来!前些天,李永芳突然间抓了一大票人。老夫找他理论,结果他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这些人里通外国,把大明的情报卖给吴三桂。甚至,好多人不拿钱也愿意把情报透露给英国人。
哎……!实在不明白,也都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就不明白家国一体,无国便无家的道理。”孙承宗看着一个个专心答题的考生,不由得心生感慨。
“读圣贤书,也就未必知道家国一体的道理。相对于国家,他们更加喜欢效忠自己的座师或者是党派。不管是崇祯年还是隆武年,哪一年不是朝中有党,党中有派,派中还有系。
朝廷出台一项政令,他们才不管政令是不是急国家之所需。他们只管政令是不是出自哪个党中人只手!只要是同党,不管多么荒诞不经的条陈也要支持。只要是敌对的党提出的,那必然会是党同伐异一致对外。
这些年,朝廷废了科举。又在城市和乡村,到处设立小学堂,教授孩子们读书识字。过去的那些八股文被摒弃了,靠着一篇八股文混事情,准备吃一辈子的人当然不愿意。”张煌言捋着胡子,当年他也是被打击的那一波,他太知道党同伐异是怎么回事儿了。
“我看他们就是恨国党!大明好不好他们才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难怪他们总是说家国天下,在利益面前他们总是把家放在前面。实际上,他们是把自己放在最前边。
熟读了四书五经,却只是养出了这么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今后咱们要在中小学里面,多多宣扬国家民族的东西。要让孩子们知道,报效祖国,振兴民族才是最光荣的事情。”
“对对对!必须搞好爱国教育,让孩子们爱这个国家。这样,大明才会变得更好。”
几个人行走在校园里面,这一次来太学考试的。都是各个小学经过初考过后的佼佼者,总人数达到了一千三百多人。他们之中只有一半人能够留在这里上学,剩下的孩子只能回家自谋出路。
不过孩子们都识文断字,经过几年的教育之后又精通算学。出路自然好找,更不用说他们中的好多人,还会留在学校里面当老师,教授自己的学问。
学校里面栽种了不少树木,不过这些树木都是小树苗。看到这样的情景,张煌言无奈苦笑:“树小房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
底蕴这东西,装是装不出来的,也不是拿钱能砸出来的。
“呵呵!这顺口溜倒是有趣,不过说的道理却不差。熊赐履,你可不要把这里变成内务府。如果是这样,我们这几个人都饶不得你。”孙承宗盯着熊赐履,目光灼灼像只老虎。
“孙先生,这些年我与四爷可算是走遍了北方九省。小子深知黎民的疾苦和愚昧,好多人生病愚昧的去问神汉巫婆,结果耽误了病症痛苦死去。不是他们不想看医生,而是因为那些地方就没有医生。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神佛而已!
朝廷办这样一座学校,就是为了给各行各业输送人才。让修路的会修路,让造桥的人会造桥,让会给人治病的人给人治病。
如今的时局,朝廷可谓处处需要人才,处处急需人才。小子一定会专心为国家培养人才,只是……小子有一个不情之请。”熊赐履顿了一下说道。
“哦!还讲起条件来了,说。今天只要你有道理,我们都听你的。”孙承宗来了兴致,他很想听听这个有见地的小子说些啥。
“培养人才需要经年累月的投入与付出,绝对搞不得拔苗助长。小子恳请几位,即便需要人才,也要等这些学生学满三年之后,再行调动。不然……,孩子们在最适合学习的年纪没有打好基础,将会遗憾终生。”
李枭、孙承宗和张煌言互相看了一眼。
“有意思的小子,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