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 作者:夏夜鸣蝉
分卷阅读82
爷爷,岱儿可是给您捎回来不少好吃的东西,都岱儿亲自挑选的。”柴永岱也笑着凑上去,安抚道。
“行了行了,别在这儿撒娇了,赶紧说说,这一回长了哪些见识?”
“大部分好东西儿臣在信中已经都提过了,”柴宗训说,“不过有两件事还是值得一说的。”
“什么事?”
“第一,千里传音术可制起来比较难,可在数十里的战阵上进行信息传递却不难。”
“哦,那也很有用了。”柴荣点点头,很感兴趣地微微向前倾身,“第二件事呢?”
“咱们想找的,收拢读书人心思的方法已经有了。”
“真的?”柴荣一下子坐直了身子,这是他很感兴趣的话题,他自己本身算是商人,又是武将出身,手中极为缺少治理地方的能吏。如今门阀士族已经被唐末的割据混战打伤了元气,想要治理地方,只能依靠寒门士子,收拢读书人的心思,让他们为我所用,是柴荣一直想做的事。
“一种是文吏招募,另一种是教育普及……”柴宗训将崔瑛在六安做的整顿吏治的事娓娓道来,“开封的吏员比六安要多得多,多一个可靠的吏员,咱们就多省一份心。”
“也是,那等节后开笔,你就拟个教令下去,让各部统计一下吏员的人数,然后咱们先试录一批,然后再调整录取方法就是。”
“是,父皇,不过父皇,咱们是不是叫崔瑛帮着出点主意?毕竟他对这事比较熟悉。”
“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柴荣转头问内侍,“崔德华进京了吗?”
“回官家的话,崔郎君数日前便已经递了折子进吏部了。”
“怎么不陛见?”柴荣皱眉。
“丁忧之官非特召不见。”内侍说得心惊胆战。
柴荣张张嘴,他又不能说一个养孙子给不靠谱的干爷爷守什么孝,丁什么忧,只能恨恨地嘟囔道:“这吕龟图死的真不是时候!”
第61章 文官变武将
皇帝说什么,不是旁人能置喙的,那内侍装作什么也没听见,默默地退了下去,心里只觉得一个大臣,死都要被皇帝说死得不是时候,也是惨。
“陛下,臣到有个主意,”在一旁看他父子俩父慈子孝了半天的赵匡胤摸摸自己颏下了两绺胡须,笑呵呵地说。
“赵卿家有什么好主意?”柴荣颇感兴趣地看向他。
“官家,这文官丁忧是祖制,可这个既管不到平头百姓身上,也管不到武将头上啊?我看崔德华治军也是一把好手,先让他去整治一下禁军如何?殿下招募书吏时可以到军营里去商讨,保证不会泄密。”
柴荣一想,理还真是这个理,唐朝的文武官员还没有分化的太厉害,大周能领兵打仗的文人也还是有几个的,文官转武将,对柴荣来说一点压力也没有。
父母去世,文官可以丁忧守孝,换其他人去继续任职,武将则只给假百日,毕竟大部分武将都是将门出身,手上的兵别人可指挥不动。
崔瑛作为吕龟图的义孙,作为文官守上一年孝,就属于孝顺到可以刷名声的了,若转了武官,那么做完丧仪之后就完全可以回军中做事了,没有任何名声上的负担。更别说吕龟图的为人,士林不耻,崔瑛做为义孙,便是不守孝,也不会有人真说什么。崔瑛上折子丁忧一年,至少大半看得是皇帝也是太祖养子的面子。
柴荣将事情在心底一盘算,“宗训,你年后正式出知开封府,朕命赵普权知开封府,为你辅弼。授崔瑛权任禁军教头一职,主抓军容军纪,等禁军练好了,再招募书吏。”他转头对柴宗训说,“崔德华胆子小,做事就老成,这个做法你回去琢磨琢磨,想不明白,为父再与你讲。”
事情就这样确定了,朝廷已经封笔了,自然不会为小小的崔瑛破这个例,一无所知的崔瑛此时还在吕家过着悠哉悠哉的小日子。
“父皇,那天的事我还没太想明白,”一过了正月十五,关于崔瑛的任命已经发下,柴宗训想起当天晚上父子俩讨论的,关于先训练禁军,再招募书吏的事情,有些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将禁军训练好才能招募书吏呢?”
“你想没想过,崔瑛如果只想澄清吏治的话,其实夏税之前他就能招到一批合用的人手?但他却盯了一整个夏税,然后训练衙役,最后才招收文吏?如果倒过来会怎么样?”
“倒过来,先换文吏,再训练衙役,最后收税?”柴宗训结合他一路上所见到的,听六安行脚的商人听到的事情,心中隐隐有些感觉,“可能会出问题?”
“可能会把六安治理得一塌糊涂,”柴荣道,“崔瑛先用夏税安定人心,虽然他自己累点,但书吏知道他不好惹,老百姓也知道他有手段了。再后面才是关键,”柴荣将声音放低,“你娘以前说过一句世上最透彻的话。”
“什么话?”柴宗训对自己娘亲的孺慕之情极深,听到父亲提及母亲,连忙站起身来追问道。
“你们下去吧,”柴荣将内侍都打发掉,才将声音压得极低,“你母亲道,‘王朝衰落的原因有很多,胡人入侵或者百姓食不充肠,但一个王朝能立起来的原因是唯一的,那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一句道尽千古兴亡之事。”
看着柴宗训震惊地睁开了双眼,柴荣嗤笑一声,“我恋着你娘可不是后宫那起子眼皮浅的所说的,你娘漂亮贤惠什么的,我那时天天战场拼杀,朝堂争胜,要个漂亮贤惠的婆娘做什么?我最爱她那股子透彻,什么事都看得明白,抓得住关键,她一句话便能点醒了我。”
“孩儿知道娘渊博,能干。”柴宗训喃喃地说,“孩儿也知道娘有见识,但没想到……”
“你想明白了?”
“嗯,想明白了,只要武力在手且不倒行逆施,些许文吏翻不起风浪。”
“六安地方小,崔德华又有民心在手,尚且三思而后行事,所以他在六安半年,再无一星半点行差踏错,谨慎故也。在六安,他谨慎得过了,但你知开封府,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是,孩儿谨遵父皇教诲。”
与此同时,每天尽情地向吕蒙正讨教文坛掌故,偶尔去义母刘月英那里帮忙画点绣样的崔瑛一头雾水地接到了关于他的任命。
“禁军教头?”崔瑛目前的知识体系基本上还是文官系的,他也没想过要从军,对于这个职位有些迷糊,他对此唯一的认知就是《水浒传》里有一位八十万禁军总教头了。
“教头啊,其实就是帮着练兵的,”吕蒙亨知道崔瑛对世事不是很熟悉,直接解释道,“大周的禁军教头是平时负责练兵的,带军队上战场的将军平时是不去军营的。”
“王侍郎请留步,”崔瑛搞清楚这个职位就是一个教官之后,
分卷阅读82
-
分卷阅读82
爷爷,岱儿可是给您捎回来不少好吃的东西,都岱儿亲自挑选的。”柴永岱也笑着凑上去,安抚道。
“行了行了,别在这儿撒娇了,赶紧说说,这一回长了哪些见识?”
“大部分好东西儿臣在信中已经都提过了,”柴宗训说,“不过有两件事还是值得一说的。”
“什么事?”
“第一,千里传音术可制起来比较难,可在数十里的战阵上进行信息传递却不难。”
“哦,那也很有用了。”柴荣点点头,很感兴趣地微微向前倾身,“第二件事呢?”
“咱们想找的,收拢读书人心思的方法已经有了。”
“真的?”柴荣一下子坐直了身子,这是他很感兴趣的话题,他自己本身算是商人,又是武将出身,手中极为缺少治理地方的能吏。如今门阀士族已经被唐末的割据混战打伤了元气,想要治理地方,只能依靠寒门士子,收拢读书人的心思,让他们为我所用,是柴荣一直想做的事。
“一种是文吏招募,另一种是教育普及……”柴宗训将崔瑛在六安做的整顿吏治的事娓娓道来,“开封的吏员比六安要多得多,多一个可靠的吏员,咱们就多省一份心。”
“也是,那等节后开笔,你就拟个教令下去,让各部统计一下吏员的人数,然后咱们先试录一批,然后再调整录取方法就是。”
“是,父皇,不过父皇,咱们是不是叫崔瑛帮着出点主意?毕竟他对这事比较熟悉。”
“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柴荣转头问内侍,“崔德华进京了吗?”
“回官家的话,崔郎君数日前便已经递了折子进吏部了。”
“怎么不陛见?”柴荣皱眉。
“丁忧之官非特召不见。”内侍说得心惊胆战。
柴荣张张嘴,他又不能说一个养孙子给不靠谱的干爷爷守什么孝,丁什么忧,只能恨恨地嘟囔道:“这吕龟图死的真不是时候!”
第61章 文官变武将
皇帝说什么,不是旁人能置喙的,那内侍装作什么也没听见,默默地退了下去,心里只觉得一个大臣,死都要被皇帝说死得不是时候,也是惨。
“陛下,臣到有个主意,”在一旁看他父子俩父慈子孝了半天的赵匡胤摸摸自己颏下了两绺胡须,笑呵呵地说。
“赵卿家有什么好主意?”柴荣颇感兴趣地看向他。
“官家,这文官丁忧是祖制,可这个既管不到平头百姓身上,也管不到武将头上啊?我看崔德华治军也是一把好手,先让他去整治一下禁军如何?殿下招募书吏时可以到军营里去商讨,保证不会泄密。”
柴荣一想,理还真是这个理,唐朝的文武官员还没有分化的太厉害,大周能领兵打仗的文人也还是有几个的,文官转武将,对柴荣来说一点压力也没有。
父母去世,文官可以丁忧守孝,换其他人去继续任职,武将则只给假百日,毕竟大部分武将都是将门出身,手上的兵别人可指挥不动。
崔瑛作为吕龟图的义孙,作为文官守上一年孝,就属于孝顺到可以刷名声的了,若转了武官,那么做完丧仪之后就完全可以回军中做事了,没有任何名声上的负担。更别说吕龟图的为人,士林不耻,崔瑛做为义孙,便是不守孝,也不会有人真说什么。崔瑛上折子丁忧一年,至少大半看得是皇帝也是太祖养子的面子。
柴荣将事情在心底一盘算,“宗训,你年后正式出知开封府,朕命赵普权知开封府,为你辅弼。授崔瑛权任禁军教头一职,主抓军容军纪,等禁军练好了,再招募书吏。”他转头对柴宗训说,“崔德华胆子小,做事就老成,这个做法你回去琢磨琢磨,想不明白,为父再与你讲。”
事情就这样确定了,朝廷已经封笔了,自然不会为小小的崔瑛破这个例,一无所知的崔瑛此时还在吕家过着悠哉悠哉的小日子。
“父皇,那天的事我还没太想明白,”一过了正月十五,关于崔瑛的任命已经发下,柴宗训想起当天晚上父子俩讨论的,关于先训练禁军,再招募书吏的事情,有些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将禁军训练好才能招募书吏呢?”
“你想没想过,崔瑛如果只想澄清吏治的话,其实夏税之前他就能招到一批合用的人手?但他却盯了一整个夏税,然后训练衙役,最后才招收文吏?如果倒过来会怎么样?”
“倒过来,先换文吏,再训练衙役,最后收税?”柴宗训结合他一路上所见到的,听六安行脚的商人听到的事情,心中隐隐有些感觉,“可能会出问题?”
“可能会把六安治理得一塌糊涂,”柴荣道,“崔瑛先用夏税安定人心,虽然他自己累点,但书吏知道他不好惹,老百姓也知道他有手段了。再后面才是关键,”柴荣将声音放低,“你娘以前说过一句世上最透彻的话。”
“什么话?”柴宗训对自己娘亲的孺慕之情极深,听到父亲提及母亲,连忙站起身来追问道。
“你们下去吧,”柴荣将内侍都打发掉,才将声音压得极低,“你母亲道,‘王朝衰落的原因有很多,胡人入侵或者百姓食不充肠,但一个王朝能立起来的原因是唯一的,那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一句道尽千古兴亡之事。”
看着柴宗训震惊地睁开了双眼,柴荣嗤笑一声,“我恋着你娘可不是后宫那起子眼皮浅的所说的,你娘漂亮贤惠什么的,我那时天天战场拼杀,朝堂争胜,要个漂亮贤惠的婆娘做什么?我最爱她那股子透彻,什么事都看得明白,抓得住关键,她一句话便能点醒了我。”
“孩儿知道娘渊博,能干。”柴宗训喃喃地说,“孩儿也知道娘有见识,但没想到……”
“你想明白了?”
“嗯,想明白了,只要武力在手且不倒行逆施,些许文吏翻不起风浪。”
“六安地方小,崔德华又有民心在手,尚且三思而后行事,所以他在六安半年,再无一星半点行差踏错,谨慎故也。在六安,他谨慎得过了,但你知开封府,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是,孩儿谨遵父皇教诲。”
与此同时,每天尽情地向吕蒙正讨教文坛掌故,偶尔去义母刘月英那里帮忙画点绣样的崔瑛一头雾水地接到了关于他的任命。
“禁军教头?”崔瑛目前的知识体系基本上还是文官系的,他也没想过要从军,对于这个职位有些迷糊,他对此唯一的认知就是《水浒传》里有一位八十万禁军总教头了。
“教头啊,其实就是帮着练兵的,”吕蒙亨知道崔瑛对世事不是很熟悉,直接解释道,“大周的禁军教头是平时负责练兵的,带军队上战场的将军平时是不去军营的。”
“王侍郎请留步,”崔瑛搞清楚这个职位就是一个教官之后,
分卷阅读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