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1章
冯渭说到这里,略停了停,脸上露出了紧张的神情,目光在厉秋风和戚九脸上掠过,口中说道:“两位可曾猜到那人是谁?”
厉秋风和戚九心下已然猜到了那个人是谁,只不过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没有说话。冯渭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其实前一晚在童贯大人府中,我隐约已然猜出赵良嗣大人说的那位朝廷重臣到底是谁。只不过此人权势太大,若是想弄死我,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般。我此前已经得罪过他,每日里惊恐无比,生怕家人遭了毒手。赵良嗣大人虽然已将话说得甚是明白,不过我还是不敢说出那个人的名字。
“赵良嗣大人见我一脸惊骇,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冯大人,你我已是一根线上的蚂蚱,有些话不妨明说。这位重臣,便是蔡京蔡大人。我听他说出蔡相的名字,虽然心中早已猜到,却还是吓得身子一抖,不由转头向门口望去。赵良嗣大人笑道,蔡相乃是大宋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不过冯大人也不必怕成如此模样。若论起势力,童贯大人未必会输给蔡相,否则蔡相早就无所顾忌,对童贯大人下手了。
“我听了赵良嗣大人说话,略略松了一口气,不过心下兀自惊疑不定,不晓得蔡京大人为何要与童贯大人为难。赵良嗣大人告诉我说,当年蔡京大人被赶出东京汴梁,全靠着童贯大人相助,这才回到朝廷,最后做了相臣。不过蔡京大人心胸狭窄,他能够重回朝廷,是因为走了童贯大人的门路。可是他明面上对童贯大人甚是感激,背地里却对童贯大人极为忌惮,更因为自己狼狈不堪的模样被童贯大人看到而引为生平之奇耻。是以他回到东京汴梁之后,便即纠集党羽,暗地里写折子诋毁童贯大人,想要置童贯大人于死地。只有害死童贯大人,蔡相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童贯大人是何等样人,岂能不知道蔡京大人在背后捣鬼?只不过蔡京大人阴险狡诈,虽然要坑害童贯大人,却只指使那些言官御史下手,自己置身于事外,绝对不给童贯大人留下把柄。童贯大人知道蔡京大人重回东京汴梁之后,在大臣之中广植势力,把持朝政,羽翼已成。而且蔡京大人又擅于丹青书法之道,自己虽然深得皇帝崇信,在朝廷中也绝对不是蔡京大人的对手。若是还留在宫中,非得被蔡京大人一伙害死不可。他再三思虑之下,恰好党项人在西北夺了陕右四州,朝廷准备在西北用兵,童贯大人暗想东京汴梁对自己来说已经成了危地,须得尽早脱身,免得被蔡京大人所害。不如暂时到西北军中,躲避蔡京大人一伙的围攻,等待时机一到,再回到朝廷也不迟。
“童贯大人打定了主意,便即暗地里向徽宗皇帝请求前往西北监军。徽宗皇帝拿不定主意,便向蔡京大人询问,由谁到西北做监军妥当。蔡京大人为了害死童贯大人,已指使言官御史写了数十道折子,可是徽宗皇帝对童贯大人甚是信任,不只没有将童贯大人下狱,还斥责言官御史无事生非,陷害忠良。蔡京大人知道童贯大人深得徽宗皇帝信任,在宫中又经营多年,想要一举将他扳倒绝非易事。正自彷徨无计之时,听徽宗皇帝说想要让童贯大人到西北去做监军,与王厚将军一起主持西北用兵,蔡京大人倒是一力赞成。童贯大人和我说过,蔡京大人之所以没有从中作梗,便是因为他以为童贯大人在宫中势力极大,要想扳倒他并不容易。若是童贯大人到西北做监军,可以说是调虎离山,蔡京大人可以趁童贯大人不在宫中之时,剪除童贯大人的亲信,削弱童贯大人在朝廷中的势力。而且西北用兵并不容易,童贯大人又不懂战阵之事,若是打不赢党项人,必定会被朝廷问罪。到了那时,蔡京大人尽可以在皇帝身边使出一些手段,劝说徽宗皇帝将童贯大人在军前正法,正遂了蔡京大人的心愿。
“只是蔡京大人没有料到西北战事竟然极为顺利,童贯大人巧妙设计,王厚将军用兵如神,没费什么力气便将党项人打得大败,夺回了陕右四州。徽宗皇帝大喜,重赏了王厚将军和童贯大人。从此之后,徽宗皇帝倚重童贯大人为朝廷柱石,每有兴兵之事,便即由童贯大人主持。童贯大人乐得避开蔡京大人的陷害,这些年时常率领大军出征,积攒了许多军功。徽宗皇帝赏功罚过,虽然其间受了蔡京大人的蛊惑,贬过童贯大人的官职,不过不久便将他官复原职。后来童贯大人一直做到了检校司空,领武康军节度使,手握军权,蔡京大人再想害他,已是极难之事。”
冯渭说到这里,略停了停,这才接着说道:“我听赵良嗣大人如此一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童贯大人不在京城享福,而是统率大军东征西讨,竟然是被蔡京大人逼迫。只不过蔡京大人没有想到童贯大人有如此才能,不只没有打败仗,还屡战屡胜,手握军权。如此一来,蔡京大人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宰相,却也不敢公然坑害童贯大人。想来蔡京大人心下一定后悔不迭,当年不应该放童贯大人离开东京汴梁前往西北,而是应该将他留在京城,想法子将他害死,方为上策。”
厉秋风听冯渭说到这里,心下暗想,童贯这个老贼阴险狡诈,丝毫不在蔡京之下。他告诉赵良嗣的这些事情只怕大半都是假的。蔡京走了他的门路重回朝廷,几年之内便做了宰相,地位在童贯之上,童贯岂能服气?这两个奸贼都不是能够容人之辈,必定互相攻讦,争权夺利。童贯知道自己文采远不及蔡京,为了与其对抗,这才想要将军权夺到手,与蔡京分庭抗礼。所谓受了蔡京逼迫,无奈之下才离开东京汴梁到西北监军云云,都是骗人的鬼话。赵良嗣被童贯老贼玩弄于股掌之上却不自知,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却也不足为奇。这位冯老先生若真是大宋官员,与赵良嗣一起参与了与金国缔结海上之盟这件大事,事成之后却能全身而退,倒真是一件奇事。
(本章完)
冯渭说到这里,略停了停,脸上露出了紧张的神情,目光在厉秋风和戚九脸上掠过,口中说道:“两位可曾猜到那人是谁?”
厉秋风和戚九心下已然猜到了那个人是谁,只不过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没有说话。冯渭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其实前一晚在童贯大人府中,我隐约已然猜出赵良嗣大人说的那位朝廷重臣到底是谁。只不过此人权势太大,若是想弄死我,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般。我此前已经得罪过他,每日里惊恐无比,生怕家人遭了毒手。赵良嗣大人虽然已将话说得甚是明白,不过我还是不敢说出那个人的名字。
“赵良嗣大人见我一脸惊骇,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冯大人,你我已是一根线上的蚂蚱,有些话不妨明说。这位重臣,便是蔡京蔡大人。我听他说出蔡相的名字,虽然心中早已猜到,却还是吓得身子一抖,不由转头向门口望去。赵良嗣大人笑道,蔡相乃是大宋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不过冯大人也不必怕成如此模样。若论起势力,童贯大人未必会输给蔡相,否则蔡相早就无所顾忌,对童贯大人下手了。
“我听了赵良嗣大人说话,略略松了一口气,不过心下兀自惊疑不定,不晓得蔡京大人为何要与童贯大人为难。赵良嗣大人告诉我说,当年蔡京大人被赶出东京汴梁,全靠着童贯大人相助,这才回到朝廷,最后做了相臣。不过蔡京大人心胸狭窄,他能够重回朝廷,是因为走了童贯大人的门路。可是他明面上对童贯大人甚是感激,背地里却对童贯大人极为忌惮,更因为自己狼狈不堪的模样被童贯大人看到而引为生平之奇耻。是以他回到东京汴梁之后,便即纠集党羽,暗地里写折子诋毁童贯大人,想要置童贯大人于死地。只有害死童贯大人,蔡相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童贯大人是何等样人,岂能不知道蔡京大人在背后捣鬼?只不过蔡京大人阴险狡诈,虽然要坑害童贯大人,却只指使那些言官御史下手,自己置身于事外,绝对不给童贯大人留下把柄。童贯大人知道蔡京大人重回东京汴梁之后,在大臣之中广植势力,把持朝政,羽翼已成。而且蔡京大人又擅于丹青书法之道,自己虽然深得皇帝崇信,在朝廷中也绝对不是蔡京大人的对手。若是还留在宫中,非得被蔡京大人一伙害死不可。他再三思虑之下,恰好党项人在西北夺了陕右四州,朝廷准备在西北用兵,童贯大人暗想东京汴梁对自己来说已经成了危地,须得尽早脱身,免得被蔡京大人所害。不如暂时到西北军中,躲避蔡京大人一伙的围攻,等待时机一到,再回到朝廷也不迟。
“童贯大人打定了主意,便即暗地里向徽宗皇帝请求前往西北监军。徽宗皇帝拿不定主意,便向蔡京大人询问,由谁到西北做监军妥当。蔡京大人为了害死童贯大人,已指使言官御史写了数十道折子,可是徽宗皇帝对童贯大人甚是信任,不只没有将童贯大人下狱,还斥责言官御史无事生非,陷害忠良。蔡京大人知道童贯大人深得徽宗皇帝信任,在宫中又经营多年,想要一举将他扳倒绝非易事。正自彷徨无计之时,听徽宗皇帝说想要让童贯大人到西北去做监军,与王厚将军一起主持西北用兵,蔡京大人倒是一力赞成。童贯大人和我说过,蔡京大人之所以没有从中作梗,便是因为他以为童贯大人在宫中势力极大,要想扳倒他并不容易。若是童贯大人到西北做监军,可以说是调虎离山,蔡京大人可以趁童贯大人不在宫中之时,剪除童贯大人的亲信,削弱童贯大人在朝廷中的势力。而且西北用兵并不容易,童贯大人又不懂战阵之事,若是打不赢党项人,必定会被朝廷问罪。到了那时,蔡京大人尽可以在皇帝身边使出一些手段,劝说徽宗皇帝将童贯大人在军前正法,正遂了蔡京大人的心愿。
“只是蔡京大人没有料到西北战事竟然极为顺利,童贯大人巧妙设计,王厚将军用兵如神,没费什么力气便将党项人打得大败,夺回了陕右四州。徽宗皇帝大喜,重赏了王厚将军和童贯大人。从此之后,徽宗皇帝倚重童贯大人为朝廷柱石,每有兴兵之事,便即由童贯大人主持。童贯大人乐得避开蔡京大人的陷害,这些年时常率领大军出征,积攒了许多军功。徽宗皇帝赏功罚过,虽然其间受了蔡京大人的蛊惑,贬过童贯大人的官职,不过不久便将他官复原职。后来童贯大人一直做到了检校司空,领武康军节度使,手握军权,蔡京大人再想害他,已是极难之事。”
冯渭说到这里,略停了停,这才接着说道:“我听赵良嗣大人如此一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童贯大人不在京城享福,而是统率大军东征西讨,竟然是被蔡京大人逼迫。只不过蔡京大人没有想到童贯大人有如此才能,不只没有打败仗,还屡战屡胜,手握军权。如此一来,蔡京大人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宰相,却也不敢公然坑害童贯大人。想来蔡京大人心下一定后悔不迭,当年不应该放童贯大人离开东京汴梁前往西北,而是应该将他留在京城,想法子将他害死,方为上策。”
厉秋风听冯渭说到这里,心下暗想,童贯这个老贼阴险狡诈,丝毫不在蔡京之下。他告诉赵良嗣的这些事情只怕大半都是假的。蔡京走了他的门路重回朝廷,几年之内便做了宰相,地位在童贯之上,童贯岂能服气?这两个奸贼都不是能够容人之辈,必定互相攻讦,争权夺利。童贯知道自己文采远不及蔡京,为了与其对抗,这才想要将军权夺到手,与蔡京分庭抗礼。所谓受了蔡京逼迫,无奈之下才离开东京汴梁到西北监军云云,都是骗人的鬼话。赵良嗣被童贯老贼玩弄于股掌之上却不自知,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却也不足为奇。这位冯老先生若真是大宋官员,与赵良嗣一起参与了与金国缔结海上之盟这件大事,事成之后却能全身而退,倒真是一件奇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