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是年五月,厉秋风离开青城山北上汉中,走陈仓古道入陕西,一路奔波不停。待他到了西安府,已是六月中旬。他在西安府滞留了数日,这才买了一匹好马,过潼关入河南,一直向东而行。
这半年间,他随师父隐居蜀山,静下心来修习刀法和内功。不过四五个月,武功已然大进。
随厉秋风师徒一同前往蜀山的老者名叫黄宗传,是昔年刘备帐下大将黄权的后人。当年刘备起倾国之兵大举攻吴,黄权苦苦劝谏,刘备只是不听。黄权无奈之下,只好给刘备出了个主意,称自己情愿带兵渡至江北,与刘备夹江东进,互为犄角。其后刘备在夷陵被吴国都督陆逊击败,全军溃散,残军向白帝城退去。黄权一支孤军悬于江北,被吴国大军围攻。黄权宁死不肯降吴,只是退回蜀中的道路已被吴军切断,他只得向魏国请降。而刘备在大将赵云的接应之下退入白帝城后,有大臣说黄权降魏,背叛汉主,须得诛杀黄权满门,以示惩戒。刘备摇头不许,只说夷陵大败,黄权宁死不肯降吴,投降曹魏,也是无奈之举。过在自己,不在黄权。是以不但不诛杀黄权的妻子儿女,反倒对他的家人照顾有加。
黄权降魏之后,魏文帝曹丕对黄权甚为看重。后来有从蜀中逃到魏国的降将告诉黄权,刘备诛杀了黄权满门。曹丕特意找来黄权,加以慰问。黄权则摇头说道,我深知汉主和诸葛亮的为人,他们知道我的困窘,不会屠戮我的家人。后来的情形果然如黄权所说,魏国君臣因此对黄权十分佩服。
黄权在魏国得到曹氏重用,被封为镇南将军,领育阳侯,加侍中。以职位而论,远远高过他在汉国时的官职。后来刘备病逝,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曹丕为了试探黄权的气量,故意派使者紧急召黄权。黄权还在路上,前来催促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在道路上交错奔驰。黄权的下属官员和侍从以为曹丕想要诛杀黄权,个个吓得魂飞魄散,而黄权却举止自若,并无丝毫忧惧。曹丕因此对黄权更加敬重。
后来黄权的官越做越大,领益州刺史,迁进河南。魏国权臣司马懿十分器重他,曾问黄权说,蜀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多少?黄权微微一笑,岔开了话头,只说没想到被您如此看重。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说,黄公衡是个爽快人,虽然身在魏国,却时常从坐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您,这种谈论总不离口。
司马懿掌握大权之后,将黄权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自秦汉以来,开府仪同三司之名始于黄权。黄权去世之后,他在魏国娶妻所生的儿子黄邕袭封爵位。而他留在蜀中的儿子黄崇官至尚书郎,蜀汉灭亡时随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于绵竹。黄宗传的先祖便是黄崇。当年黄家得了马公的大恩,建了马公祠,在每一代子孙中挑选一人看守马公祠,一直延续了千余年。
厉秋风的师父姓刘名峻,是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刘谌的后代。刘禅登基之后,封刘谌为北地王。后来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克绵竹,直逼成都城下。刘禅受了大臣谯周的劝说,决意向魏国投降。北地王刘谌听到消息,急忙赶到宫中,先是怒斥谯周误国,却被刘禅喝止。刘谌怒发冲冠,对刘禅说道,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正是父子、君臣不惜生死,为大汉江山死节之时。即便见先帝于地下,也不会有丝毫愧色。刘禅不听其言,执意向邓艾投降。刘谌悲愤之极,先是到昭烈庙中痛哭拜祭,随后赶回府中,杀死妻儿,随后自杀身亡。
只是刘谌杀死妻儿之时,心下悲痛不已。待到挥剑砍向幼子,心下却是软了。一剑砍下,虽然斩中了幼子的脖颈,鲜血迸射,却并未将人头斩下。待刘谌离开之后,一名侍卫发觉幼子并未死去,便即抱着受了重伤的孩童趁乱逃出了皇宫。后来魏军进入成都,姜维设计,使得钟会与邓艾反目,魏军自相残杀,成都大乱,军民死伤无数。那名侍卫拼死带着刘谌的幼子逃出了成都,隐居于蜀山之中。
十余年后,蜀中大乱平息。一些逃脱大难的汉国名臣大将找到了刘谌的幼子,感叹刘谌的气节,悉心教授刘谌幼子文学武功。一些世外高人敬佩汉昭烈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为人,对于刘备的后人也是照顾有加。刘谌的幼子得了这些名臣大将和世外高人的倾心教诲,文才武功一日千里,终成一代武学大师。虽然许多人劝说他在蜀中树起义旗,重振汉昭烈帝的大业。他却摇头不许,只说天下已定,不能再兴刀兵,祸害百姓。待他离世之前,给子孙留下遗言,要他们牢记当年对刘家有恩的汉国名臣大将,每三年都要到这些人的陵墓扫墓祭拜,并且照顾这些人的子孙后代。
待传到刘峻这一代,他共有兄弟六人。老大刘康走了仕途,一直做到了内阁大学士,并且提携其他几位兄弟都入了仕途。而年纪最小的刘峻则继承了父亲的衣钵,隐居蜀中,每三年走遍各地,祭扫诸葛亮、庞统、法正等文臣和关、张、赵、马、黄等武将的陵墓。有一年他前往锦屏山祭扫赵云墓,途中遇到一伙盗贼抢掠村寨,屠戮百姓。刘峻自然不许盗贼横行,便即出手杀散群盗,救下了百姓。其中有一名少年父亲死在盗贼刀下,已成了孤儿。刘峻见少年可怜,无人照顾,便带着他回到蜀山。
这少年姓厉,父亲只是一名农户,不识文字,随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厉小四。刘峻嫌这名字难听,为这少年起名之时,恰好眼前起了一阵秋风,卷起枯叶四处飞舞。刘峻感叹少年的遭遇,便以“秋风”二字做了少年的名字。
师徒二人隐居蜀山,每日勤练武艺,读书写字,倒也逍遥自在。忽有一日,早已致仕的刘康竟然到了蜀中。他找到刘峻,只说朝廷党愈演愈烈,刘氏有倾巢覆灭之危,要刘峻出山相助。刘峻反倒劝说刘康既然已经致仕,不如及早抽身,不再参与朝廷之事。刘康却说刘氏子孙在朝廷和各地做官的有数十人,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政敌得手,刘氏数千名族人定然下场凄惨无比,不会比昔年建文帝驾前的大臣好多少。刘峻无奈之下,只得让厉秋风离开蜀中,到京城助刘康一臂之力。
待厉秋风重返蜀山之后,师徒二人先是助黄宗传在蜀山一处隐秘之处重建了马公祠,除了祭祀马公之外,又将十几位名声不显的汉国大臣的灵位请入祠中。此后厉秋风又去了沙夫人和沙中玉隐居的寨子探望沙家堡诸人。沙夫人见他到来,又惊又喜,向他打听慕容丹砚的消息。厉秋风却也所知不多,只得安慰沙夫人说,以慕容秋水之能,定能护得慕容丹砚周全。他在寨子中停留了几日,指点了沙中玉的剑术武功,这才返回蜀山。
回山之后,厉秋风心下有事,说话做事便有些漫不经心。刘峻瞧出了端倪,询问他到底有何心事。厉秋风便将柳宗岩经过云台山一役,伤心欲绝,远赴万里海外的事情说了一遍。厉秋风对刘峻说道,柳宗岩隐居扶桑,结果被扶桑人暗害,死在了大雪山峰顶。扶桑人习得柳宗岩的剑术武功,为首的头目冒充柳宗岩,带领族人潜入中原,妄图颠覆大明江山。十余年前,朝廷大佬利用柳生一族,谋害正德皇帝,使得兴献王入主北京。柳生一族白白忙活了一场,却没有得到半点好处,自然不肯甘心。是以这十几年间,柳生宗岩又与朝廷中几股势力勾结在一起,想要改朝换代。只不过双方尔虞我诈,这才给了锦衣卫反击之机,挫败了柳生宗岩的阴谋。柳生一族这一年间死伤惨重,实力大损,不得不与东南沿海的倭寇联手。不消灭柳生宗岩,迟早还有大祸发生。
(本章完)
是年五月,厉秋风离开青城山北上汉中,走陈仓古道入陕西,一路奔波不停。待他到了西安府,已是六月中旬。他在西安府滞留了数日,这才买了一匹好马,过潼关入河南,一直向东而行。
这半年间,他随师父隐居蜀山,静下心来修习刀法和内功。不过四五个月,武功已然大进。
随厉秋风师徒一同前往蜀山的老者名叫黄宗传,是昔年刘备帐下大将黄权的后人。当年刘备起倾国之兵大举攻吴,黄权苦苦劝谏,刘备只是不听。黄权无奈之下,只好给刘备出了个主意,称自己情愿带兵渡至江北,与刘备夹江东进,互为犄角。其后刘备在夷陵被吴国都督陆逊击败,全军溃散,残军向白帝城退去。黄权一支孤军悬于江北,被吴国大军围攻。黄权宁死不肯降吴,只是退回蜀中的道路已被吴军切断,他只得向魏国请降。而刘备在大将赵云的接应之下退入白帝城后,有大臣说黄权降魏,背叛汉主,须得诛杀黄权满门,以示惩戒。刘备摇头不许,只说夷陵大败,黄权宁死不肯降吴,投降曹魏,也是无奈之举。过在自己,不在黄权。是以不但不诛杀黄权的妻子儿女,反倒对他的家人照顾有加。
黄权降魏之后,魏文帝曹丕对黄权甚为看重。后来有从蜀中逃到魏国的降将告诉黄权,刘备诛杀了黄权满门。曹丕特意找来黄权,加以慰问。黄权则摇头说道,我深知汉主和诸葛亮的为人,他们知道我的困窘,不会屠戮我的家人。后来的情形果然如黄权所说,魏国君臣因此对黄权十分佩服。
黄权在魏国得到曹氏重用,被封为镇南将军,领育阳侯,加侍中。以职位而论,远远高过他在汉国时的官职。后来刘备病逝,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曹丕为了试探黄权的气量,故意派使者紧急召黄权。黄权还在路上,前来催促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在道路上交错奔驰。黄权的下属官员和侍从以为曹丕想要诛杀黄权,个个吓得魂飞魄散,而黄权却举止自若,并无丝毫忧惧。曹丕因此对黄权更加敬重。
后来黄权的官越做越大,领益州刺史,迁进河南。魏国权臣司马懿十分器重他,曾问黄权说,蜀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多少?黄权微微一笑,岔开了话头,只说没想到被您如此看重。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说,黄公衡是个爽快人,虽然身在魏国,却时常从坐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您,这种谈论总不离口。
司马懿掌握大权之后,将黄权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自秦汉以来,开府仪同三司之名始于黄权。黄权去世之后,他在魏国娶妻所生的儿子黄邕袭封爵位。而他留在蜀中的儿子黄崇官至尚书郎,蜀汉灭亡时随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于绵竹。黄宗传的先祖便是黄崇。当年黄家得了马公的大恩,建了马公祠,在每一代子孙中挑选一人看守马公祠,一直延续了千余年。
厉秋风的师父姓刘名峻,是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刘谌的后代。刘禅登基之后,封刘谌为北地王。后来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克绵竹,直逼成都城下。刘禅受了大臣谯周的劝说,决意向魏国投降。北地王刘谌听到消息,急忙赶到宫中,先是怒斥谯周误国,却被刘禅喝止。刘谌怒发冲冠,对刘禅说道,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正是父子、君臣不惜生死,为大汉江山死节之时。即便见先帝于地下,也不会有丝毫愧色。刘禅不听其言,执意向邓艾投降。刘谌悲愤之极,先是到昭烈庙中痛哭拜祭,随后赶回府中,杀死妻儿,随后自杀身亡。
只是刘谌杀死妻儿之时,心下悲痛不已。待到挥剑砍向幼子,心下却是软了。一剑砍下,虽然斩中了幼子的脖颈,鲜血迸射,却并未将人头斩下。待刘谌离开之后,一名侍卫发觉幼子并未死去,便即抱着受了重伤的孩童趁乱逃出了皇宫。后来魏军进入成都,姜维设计,使得钟会与邓艾反目,魏军自相残杀,成都大乱,军民死伤无数。那名侍卫拼死带着刘谌的幼子逃出了成都,隐居于蜀山之中。
十余年后,蜀中大乱平息。一些逃脱大难的汉国名臣大将找到了刘谌的幼子,感叹刘谌的气节,悉心教授刘谌幼子文学武功。一些世外高人敬佩汉昭烈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为人,对于刘备的后人也是照顾有加。刘谌的幼子得了这些名臣大将和世外高人的倾心教诲,文才武功一日千里,终成一代武学大师。虽然许多人劝说他在蜀中树起义旗,重振汉昭烈帝的大业。他却摇头不许,只说天下已定,不能再兴刀兵,祸害百姓。待他离世之前,给子孙留下遗言,要他们牢记当年对刘家有恩的汉国名臣大将,每三年都要到这些人的陵墓扫墓祭拜,并且照顾这些人的子孙后代。
待传到刘峻这一代,他共有兄弟六人。老大刘康走了仕途,一直做到了内阁大学士,并且提携其他几位兄弟都入了仕途。而年纪最小的刘峻则继承了父亲的衣钵,隐居蜀中,每三年走遍各地,祭扫诸葛亮、庞统、法正等文臣和关、张、赵、马、黄等武将的陵墓。有一年他前往锦屏山祭扫赵云墓,途中遇到一伙盗贼抢掠村寨,屠戮百姓。刘峻自然不许盗贼横行,便即出手杀散群盗,救下了百姓。其中有一名少年父亲死在盗贼刀下,已成了孤儿。刘峻见少年可怜,无人照顾,便带着他回到蜀山。
这少年姓厉,父亲只是一名农户,不识文字,随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厉小四。刘峻嫌这名字难听,为这少年起名之时,恰好眼前起了一阵秋风,卷起枯叶四处飞舞。刘峻感叹少年的遭遇,便以“秋风”二字做了少年的名字。
师徒二人隐居蜀山,每日勤练武艺,读书写字,倒也逍遥自在。忽有一日,早已致仕的刘康竟然到了蜀中。他找到刘峻,只说朝廷党愈演愈烈,刘氏有倾巢覆灭之危,要刘峻出山相助。刘峻反倒劝说刘康既然已经致仕,不如及早抽身,不再参与朝廷之事。刘康却说刘氏子孙在朝廷和各地做官的有数十人,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政敌得手,刘氏数千名族人定然下场凄惨无比,不会比昔年建文帝驾前的大臣好多少。刘峻无奈之下,只得让厉秋风离开蜀中,到京城助刘康一臂之力。
待厉秋风重返蜀山之后,师徒二人先是助黄宗传在蜀山一处隐秘之处重建了马公祠,除了祭祀马公之外,又将十几位名声不显的汉国大臣的灵位请入祠中。此后厉秋风又去了沙夫人和沙中玉隐居的寨子探望沙家堡诸人。沙夫人见他到来,又惊又喜,向他打听慕容丹砚的消息。厉秋风却也所知不多,只得安慰沙夫人说,以慕容秋水之能,定能护得慕容丹砚周全。他在寨子中停留了几日,指点了沙中玉的剑术武功,这才返回蜀山。
回山之后,厉秋风心下有事,说话做事便有些漫不经心。刘峻瞧出了端倪,询问他到底有何心事。厉秋风便将柳宗岩经过云台山一役,伤心欲绝,远赴万里海外的事情说了一遍。厉秋风对刘峻说道,柳宗岩隐居扶桑,结果被扶桑人暗害,死在了大雪山峰顶。扶桑人习得柳宗岩的剑术武功,为首的头目冒充柳宗岩,带领族人潜入中原,妄图颠覆大明江山。十余年前,朝廷大佬利用柳生一族,谋害正德皇帝,使得兴献王入主北京。柳生一族白白忙活了一场,却没有得到半点好处,自然不肯甘心。是以这十几年间,柳生宗岩又与朝廷中几股势力勾结在一起,想要改朝换代。只不过双方尔虞我诈,这才给了锦衣卫反击之机,挫败了柳生宗岩的阴谋。柳生一族这一年间死伤惨重,实力大损,不得不与东南沿海的倭寇联手。不消灭柳生宗岩,迟早还有大祸发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