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于帆嘿嘿一笑,道:“厉兄弟,这次你可猜错了。这笔赏银,是由修武县城内五家大户所出,只不过由知县大人亲自将赏银送到受赏之人手中罢了。”
厉秋风心中暗想,原来这笔银子还是盘剥那些大户商贾所得。黄崇官声虽好,却也不能免俗。
于帆接着说道:“一百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在修武县,这笔银子足以购买三座大宅院,若是在城外,更是能买到五百顷良田。厉兄弟,你以为这些大户为何会心甘情愿拿出这么多银子来作赏银?”
厉秋风摇了摇头,以示不知。
于帆道:“每年拔得头彩之人,必然是出钱的五家大户中的一家。百余年来一直如此。也就是说,这些大户虽然出了银子,但是这笔银子最后还是落入了他们的口袋。他们实际上分文未出,却得了衙门的赞扬,百姓的拥戴,这等好事,他们自然巴不得每年都要来上一场。若是能办上两场三场四五场,那更是再好不过了。是以灯节明面上是全城百姓要办,实际上是这些大户在办。何况举办灯节之时,修武县周边百余里的各府县都会有商人赶来做生意。而城内的酒馆、客栈、当铺、米铺、绸缎庄等,无一不是这些大户的产业。来的人越多,他们的生意就会越好。大户们联手举办灯节,自己不出一文钱,不只能赚得盆满钵满。在衙门能落得一个好名声,在民间也能受到百姓的称赞,这等无本万利的买卖,大户们岂能放过?”
厉秋风听到这里,隐隐猜到了于帆话中的深意。却听于帆接着说道:“是以灯节明面上说什么官民同乐,实际上是大户们在操纵。梁大人提议之后,黄大人权衡利弊,便答应了下来。这是因为他知道大户们一定巴不得提前办一次灯节,然后在正日子里再办一次。这样既能让上官喜欢,大户们又能多赚一笔银子,何乐而不为?其实此事与官场之事颇为相似。当官之人最喜欢生事,因为有事办就意味着有银子可捞。若是整日无事,那官员只能凭着俸禄过活,只怕连自己的家人都养活不了,又如何有银子请师爷、置办田产、奉迎上官、以求升官晋爵呢?”
厉秋风在锦衣卫当差,自然知道官场这些上不得台面的规矩,听了于帆之言,不由点了点头。
于帆道:“黄大人为官清廉,确是一位好官。不过他毕竟也是官场中人,自然知道就算自己不捞银子,或是不敢捞银子,或是少捞银子,也不能挡了别人的财路。否则大伙儿闹将起来,只怕他这知县的椅子也坐不稳。黄大人答应梁大人后,便派了张师爷赶回县衙来传话,要我马上派人到各处通报,今年灯节提前举办,要他们将灯尽快送到修武县城,以免误了大事。我在衙门中调集了四五十名捕快,让他们带了公文先去城外各处地主豪绅、里正三老那里通报此事,让他们赶紧准备好灯,三日内便要送入城中。但是我能抽出的人手已尽数派了出去,至于通报城中各处大户和全城百姓,就要有劳厉兄弟帮着办理此事。”
厉秋风一怔,道:“我?厉某到修武县不过数日,连城中的大街小巷都认不全,如何能将消息通报出去?”
于帆笑道:“厉兄弟想错了。以厉兄弟的身份,我怎么敢让你去做信使?只是厉兄弟现在是义民的统领,像万从云、梅大力、巴玉岩之类,都是修武县城内的地头蛇。这几人手下吃闲饭的又多,你尽可以将此事交给他们去办。有这些人帮忙,不出一日,全城百姓都会知道灯节提前的消息。”
厉秋风这才明白于帆的意思,虽然他不屑于帆的为人,不过这等公事还是要办的。是以他点了点头,对于帆说道:“厉某这就去找万从云等人,要他们通报城内百姓,要各家备好灯。只是事情太过仓促,或许有不尽完备之处,还请于大人不要怪罪。”
于帆摇了摇头,道:“我虽然调任到修武县不足两个月,却也知道灯节乃是修武县城内年终岁尾的头等大事。百姓家中都备有灯,只须稍加修整便可挂出来使用。虽然平民百姓不敢奢望了中了彩头,不过灯节之日全城热闹非常,那些小商小贩也能小赚一笔,百姓们对灯节并无恶感,自然会全力支持。是以事情只会办得更好,而不会有什么不尽完备之处,厉兄弟放心便是。”
厉秋风心下暗想,于帆不愧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官吏,对于官员和百姓的心思猜得清清楚楚。自己与他相比,差得实在太远了。
于帆见厉秋风默然不语,问道:“厉兄弟还有什么不便之处吗?”
厉秋风摇了摇头,口中说道:“厉某佩服于大人心思缜密,自愧不如。”
于帆道:“惭愧。厉兄弟,你这是往我脸上贴金了。以厉兄弟的智计和身手,将来必能做出一番事业。到时我求厉兄弟相助之处甚多,还请厉兄弟不要忘了于某。”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厉秋风便要告辞。于帆从怀中掏出几张纸递给厉秋风,口中说道:“这是有关灯节提前办理的告示,你拿去给万从云他们每人一张。要他们找人抄写之后,在城内四处张贴。”
厉秋风接过告示,这才与于帆告辞,自行回转城隍庙。只不过他刚刚向西走了半里地,却见街上的百姓突然乱了起来,纷纷向街道两旁闪避。紧接着一群公差捕快奔了过来,手中挥舞着皮鞭铁尺,四处驱赶喝骂路人。厉秋风知道梁欢在城隍庙进香之后,正在回转县衙。这些捕快奉命再次净街,驱赶路人。他心下忿忿不平,却又不能与这些捕快冲突,便即转入南侧一条小巷,远远绕了一个圈子,这才回到城隍庙中。
此时守在城隍庙内外的公差捕快已经走得干干净净,香客们挤在正殿城隍娘娘的神像前烧香祈祷。厉秋风穿过前院角门回到厢房之中,先是洗了一把脸,却见桌上的碗盘早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又摆了一壶香茶。他倒了一杯茶,一边喝茶一边思忖如何找到万从云等人,将告示贴出去。便在此时,庙祝却又来了。只见他忙得满头是汗,脸色兀自兴奋不已,将方才梁欢等人进香的情形又添油加醋吹嘘了一通。
厉秋风耐着性子听他说完,这才请他将万从云、梅大力、巴玉岩三人请来。庙祝满口答应,便即出门安排。也不晓得他用了什么法子,只一顿饭工夫,万从云等人已经到了厉秋风面前。
厉秋风将于帆所托之事说了一遍,万从云等人脸上登时露出了惊喜之色。厉秋风见三人如此兴奋,心下倒有些不解,却又不好询问。他将告示给了每人一份,又掏出了十几两散碎银子分给三人,要他们请人抄写告示,然后贴于全城各处,务必要保证全城百姓都知道此事。至于城内各家大户,因为万从云是刘大户家的护院武师,对于其它大户也极为熟悉,是以使由万从云负责通报。
万从云等三人接过银子,个个将胸脯拍得山响,要厉秋风放心,保证在今日黄昏之前,全城百姓都能知晓此事。
万从云等人离开之后,庙祝不知道从哪里又钻了出来,一脸兴奋地对厉秋风道:“厉大爷,小人听说今年灯节要办两次,不知道是真是假?”
厉秋风点了点头,道:“我也是听衙门通报说的。找万从云他们过来,便是要他们将告示在各处张贴,晓谕全城百姓做好准备。”
庙祝一拍大腿,惊喜之极,口中说道:“谢天谢地!当真是城隍娘娘显灵啊,活该咱们城隍庙在省城来的大官面前露脸!”
(本章完)
于帆嘿嘿一笑,道:“厉兄弟,这次你可猜错了。这笔赏银,是由修武县城内五家大户所出,只不过由知县大人亲自将赏银送到受赏之人手中罢了。”
厉秋风心中暗想,原来这笔银子还是盘剥那些大户商贾所得。黄崇官声虽好,却也不能免俗。
于帆接着说道:“一百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在修武县,这笔银子足以购买三座大宅院,若是在城外,更是能买到五百顷良田。厉兄弟,你以为这些大户为何会心甘情愿拿出这么多银子来作赏银?”
厉秋风摇了摇头,以示不知。
于帆道:“每年拔得头彩之人,必然是出钱的五家大户中的一家。百余年来一直如此。也就是说,这些大户虽然出了银子,但是这笔银子最后还是落入了他们的口袋。他们实际上分文未出,却得了衙门的赞扬,百姓的拥戴,这等好事,他们自然巴不得每年都要来上一场。若是能办上两场三场四五场,那更是再好不过了。是以灯节明面上是全城百姓要办,实际上是这些大户在办。何况举办灯节之时,修武县周边百余里的各府县都会有商人赶来做生意。而城内的酒馆、客栈、当铺、米铺、绸缎庄等,无一不是这些大户的产业。来的人越多,他们的生意就会越好。大户们联手举办灯节,自己不出一文钱,不只能赚得盆满钵满。在衙门能落得一个好名声,在民间也能受到百姓的称赞,这等无本万利的买卖,大户们岂能放过?”
厉秋风听到这里,隐隐猜到了于帆话中的深意。却听于帆接着说道:“是以灯节明面上说什么官民同乐,实际上是大户们在操纵。梁大人提议之后,黄大人权衡利弊,便答应了下来。这是因为他知道大户们一定巴不得提前办一次灯节,然后在正日子里再办一次。这样既能让上官喜欢,大户们又能多赚一笔银子,何乐而不为?其实此事与官场之事颇为相似。当官之人最喜欢生事,因为有事办就意味着有银子可捞。若是整日无事,那官员只能凭着俸禄过活,只怕连自己的家人都养活不了,又如何有银子请师爷、置办田产、奉迎上官、以求升官晋爵呢?”
厉秋风在锦衣卫当差,自然知道官场这些上不得台面的规矩,听了于帆之言,不由点了点头。
于帆道:“黄大人为官清廉,确是一位好官。不过他毕竟也是官场中人,自然知道就算自己不捞银子,或是不敢捞银子,或是少捞银子,也不能挡了别人的财路。否则大伙儿闹将起来,只怕他这知县的椅子也坐不稳。黄大人答应梁大人后,便派了张师爷赶回县衙来传话,要我马上派人到各处通报,今年灯节提前举办,要他们将灯尽快送到修武县城,以免误了大事。我在衙门中调集了四五十名捕快,让他们带了公文先去城外各处地主豪绅、里正三老那里通报此事,让他们赶紧准备好灯,三日内便要送入城中。但是我能抽出的人手已尽数派了出去,至于通报城中各处大户和全城百姓,就要有劳厉兄弟帮着办理此事。”
厉秋风一怔,道:“我?厉某到修武县不过数日,连城中的大街小巷都认不全,如何能将消息通报出去?”
于帆笑道:“厉兄弟想错了。以厉兄弟的身份,我怎么敢让你去做信使?只是厉兄弟现在是义民的统领,像万从云、梅大力、巴玉岩之类,都是修武县城内的地头蛇。这几人手下吃闲饭的又多,你尽可以将此事交给他们去办。有这些人帮忙,不出一日,全城百姓都会知道灯节提前的消息。”
厉秋风这才明白于帆的意思,虽然他不屑于帆的为人,不过这等公事还是要办的。是以他点了点头,对于帆说道:“厉某这就去找万从云等人,要他们通报城内百姓,要各家备好灯。只是事情太过仓促,或许有不尽完备之处,还请于大人不要怪罪。”
于帆摇了摇头,道:“我虽然调任到修武县不足两个月,却也知道灯节乃是修武县城内年终岁尾的头等大事。百姓家中都备有灯,只须稍加修整便可挂出来使用。虽然平民百姓不敢奢望了中了彩头,不过灯节之日全城热闹非常,那些小商小贩也能小赚一笔,百姓们对灯节并无恶感,自然会全力支持。是以事情只会办得更好,而不会有什么不尽完备之处,厉兄弟放心便是。”
厉秋风心下暗想,于帆不愧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官吏,对于官员和百姓的心思猜得清清楚楚。自己与他相比,差得实在太远了。
于帆见厉秋风默然不语,问道:“厉兄弟还有什么不便之处吗?”
厉秋风摇了摇头,口中说道:“厉某佩服于大人心思缜密,自愧不如。”
于帆道:“惭愧。厉兄弟,你这是往我脸上贴金了。以厉兄弟的智计和身手,将来必能做出一番事业。到时我求厉兄弟相助之处甚多,还请厉兄弟不要忘了于某。”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厉秋风便要告辞。于帆从怀中掏出几张纸递给厉秋风,口中说道:“这是有关灯节提前办理的告示,你拿去给万从云他们每人一张。要他们找人抄写之后,在城内四处张贴。”
厉秋风接过告示,这才与于帆告辞,自行回转城隍庙。只不过他刚刚向西走了半里地,却见街上的百姓突然乱了起来,纷纷向街道两旁闪避。紧接着一群公差捕快奔了过来,手中挥舞着皮鞭铁尺,四处驱赶喝骂路人。厉秋风知道梁欢在城隍庙进香之后,正在回转县衙。这些捕快奉命再次净街,驱赶路人。他心下忿忿不平,却又不能与这些捕快冲突,便即转入南侧一条小巷,远远绕了一个圈子,这才回到城隍庙中。
此时守在城隍庙内外的公差捕快已经走得干干净净,香客们挤在正殿城隍娘娘的神像前烧香祈祷。厉秋风穿过前院角门回到厢房之中,先是洗了一把脸,却见桌上的碗盘早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又摆了一壶香茶。他倒了一杯茶,一边喝茶一边思忖如何找到万从云等人,将告示贴出去。便在此时,庙祝却又来了。只见他忙得满头是汗,脸色兀自兴奋不已,将方才梁欢等人进香的情形又添油加醋吹嘘了一通。
厉秋风耐着性子听他说完,这才请他将万从云、梅大力、巴玉岩三人请来。庙祝满口答应,便即出门安排。也不晓得他用了什么法子,只一顿饭工夫,万从云等人已经到了厉秋风面前。
厉秋风将于帆所托之事说了一遍,万从云等人脸上登时露出了惊喜之色。厉秋风见三人如此兴奋,心下倒有些不解,却又不好询问。他将告示给了每人一份,又掏出了十几两散碎银子分给三人,要他们请人抄写告示,然后贴于全城各处,务必要保证全城百姓都知道此事。至于城内各家大户,因为万从云是刘大户家的护院武师,对于其它大户也极为熟悉,是以使由万从云负责通报。
万从云等三人接过银子,个个将胸脯拍得山响,要厉秋风放心,保证在今日黄昏之前,全城百姓都能知晓此事。
万从云等人离开之后,庙祝不知道从哪里又钻了出来,一脸兴奋地对厉秋风道:“厉大爷,小人听说今年灯节要办两次,不知道是真是假?”
厉秋风点了点头,道:“我也是听衙门通报说的。找万从云他们过来,便是要他们将告示在各处张贴,晓谕全城百姓做好准备。”
庙祝一拍大腿,惊喜之极,口中说道:“谢天谢地!当真是城隍娘娘显灵啊,活该咱们城隍庙在省城来的大官面前露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