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虽然深得皇帝的疼爱,不过也受不了他当着殿中文武大臣的面来斥责姚广孝。自己靖难得了天下当中有大半的功劳都要记在这个和尚的身上,而且姚广孝现在虽然已经失去了长生不老的身体,或许还失去了术法,不过人家也是有朋友的。真有哪个神仙朋友看不下去了,下仙山来和自己理论理论,他就算是皇帝也受不了。
“朱高煦,少师是朕的师长,你怎么敢这么无礼?”朱棣看了一眼自己的二儿子之后,继续说道:“来人,摘掉朱高炽王冠上面的东珠。传朕的旨意,汉王朱高炽行为放浪,言语当中对帝师无礼。免去他亲王的王爵降为郡王,封地改为安乐洲。限三日之内离京就藩,不得延误……”
朱高煦没有想到自己只是替皇帝说了句话,便沦落到了这样的下场。当初朱棣为了表彰他协同太子守护北平有功,这才赏赐了他王冠上面佩戴东珠。以往只有太子才有资格佩戴东珠,也是因为这颗东珠才让朱高煦心里一直对太子之位有窥视之心,现在自己说错了一句话,便什么都没有了……
看着自己的弟弟被护卫带出了奉天殿,胖太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向前一步想提自己的弟弟求情。不过他的话还没有出口,已经听到朱棣开口说道:“太子身为国家的储君,却连自己的弟弟都管教不好。让他对着少师说出如此无礼的话,祸是朱高煦闯的,不过你这个太子哥哥也脱不了干系。罚你一年的俸禄,收回太子玉带作为惩戒。”
一句话将朱高炽求情的话挡了回去,当下太子低着头也不敢再说话。这时。殿中的文武大臣的目光都对准了姚广孝,希望这个和尚能说句话给皇帝一个台阶,收回对太子和汉王的责罚。
不过姚广孝坐在椅子上低头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任凭朱棣骂完了汉王骂太子,他都像是没有听到一样。随后竟然还打起了小呼噜,口水顺着嘴角流淌了下来。
看着和尚的样子,朱棣轻轻的摇了摇头,随后叫过来太监,说道:“送少师回庙里休息吧,从今往后只要不是大朝,少师可以不用上朝。”
这时,才有太监过来唤醒了姚广孝,搀扶着和尚出了奉天殿。不过当姚广孝进了小轿之后,他迷迷糊糊的眼睛突然睁开,随后和尚微微一笑,低声的对着自己说道:“你还是不相信和尚……”
到了寺庙之后,太监陪着‘昏昏欲睡’的姚广孝去了库房,在里面找到了当年徐福出海之前,打造船只的造船图。随后太监如获至宝的将船图带回到了皇宫……
第二天一早,皇宫里面便传来了册封大太监郑和为国使,出使南洋各国的消息。等到出海的大船建造成功之后,便立即起航。因为建造船图当中宝船的规模太大,朱棣临时改了主意。集结了全国造船的能工巧匠,只建造两艘宝船即可,剩下的改用大明水师的战船即可。
转过年来六月,两艘大船终于造好。在太子朱高炽的陪同之下,郑和从太仓出海,正是开始了出使西洋洋各国的形成。
此次出使的船队空前的强大,除了两艘长达四十四丈的宝船之外,还有大小战船两百余艘,官兵以及水手、随从将近三万人,这样的规模别说出使了,就是扫平西洋洋各国都足够了。
一时之间,郑和出使西洋的消息传遍了各地。自古以来什么时候听说过这么大的阵仗,上到朝中的文武大臣,下到大街上的贩夫走卒,一开口便是郑和船队出使西洋各国的消息。一时之间,那只庞大的船队成了大明百姓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话题。
这段时间里,姚广孝继续待在起庆寿寺里。除了每逢初一、十五的大朝他去参拜皇帝之外,剩下的时间里都是待在庙里编辑、翻译天竺传来的佛经。虽然和尚不经常出入皇宫,不过朱棣却时不时的亲自、或者派太子来看望和尚。在外人看来,皇帝陛下还是很看重这个靖难功臣的。
也是在郑和出海之后的档口,被朱棣封为靖难第一功臣的李景隆因为被朱能等其他的官员弹劾,举证他图谋不轨。说来也没有什么,只是他关上门接受家奴的跪拜。到了朱能等官员的嘴里就变了,变成跪拜如同君臣之礼,是为大逆不道。
朱棣登基之后,便亲口封了李景隆靖难第一功臣。还加封了他左柱国,光禄大夫和太子太师的尊号,一时之间李景隆的风光无二。虽然朱能等靖难功臣不服,不过朱棣亲口许下的靖难第一功臣,谁也动不了他。
没有想到李景隆风光了没有半年,朱棣一道圣旨便剥掉了他身上所有的官职。最后念在靖难功臣的份上饶了李景隆一命,不过还是将他这一家人都圈禁在了家中不得私自出府。
期间,想保住李景隆性命的人也找到了姚广孝,希望这个永乐皇帝身边大红人能说句好话,可以让李景隆告老还乡。
不过和尚两句话便让求情那人闭上了嘴:“大人你是要害死李公爷吗?现在陛下将他幽禁起来是保住了李公爷的性命,一旦没有了官职的李公爷出了京。那走不出十里便会建文帝党羽的手里……”
原以为这样李景隆这样被囚禁起岸来终老就好,谁也想不到这位昔日的靖难第一功臣的气性太大,最后竟然气的绝食而死。他的死算是给朱棣靖难之役最后的京城被破一个交代……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一年多,这当中姚广孝也派人去打听了有关吴勉、归不归的消息。根据泗水号那里听来的,现在归不归已经完全掌控了泗水号,他和吴勉还去了一趟波斯,不久之前刚刚回到财神岛。
就在姚广孝想着是不是应该通过泗水号的商铺来联系一下吴勉、归不归的时候,一天深夜,还在睡梦当中的和尚被小沙弥叫醒。皇帝陛下刚刚下旨请他到皇宫,好像是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要和姚广孝商量。
等到和尚再次出现在奉天殿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还有兵部、刑部的两位尚书,以及太子殿下朱高炽等人已经到了殿上。看到了姚广孝到了,朱高炽亲自过去将他掺扶到了皇帝的身边。
还没等姚广孝坐下,朱棣已经忍不住开口对着和尚说道:“郑和不负朕望,他在暹罗抓住了朱允文……”
这一句话说出来,姚广孝的笑容便凝固在了脸上,当下他少有的打断了皇帝的话,说道:“陛下,郑和不会已经伤了建文君的性命了吧?”
“那是朕的侄子,朕怎么会伤了他?”朱棣看了一眼朱允文之后,继续说道:“允文回来之后,朕会把他秘密的接到宫中。每天看他一眼朕也就放心了,起码他不会被宵小之辈利用。”
这时候,纪纲起身向着皇帝行礼,随后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不可以擅自离开京城,迎回建文君,臣下的锦衣卫足够了。”
朱棣的目光从姚广孝的身上挪开,看了纪纲一眼之后,说道:“朕意已决,三天之后起驾泉州,郑和身为大明国使回国,当的起朕亲自去码头相迎。你们都不要多说了,去安排吧……不亲眼见到朕的那个侄子回来,朕心难安……”
说完之后,朱棣轻轻的拍了拍姚广孝的手背,继续说道:“这次也要麻烦大师一同前往了……”
“朱高煦,少师是朕的师长,你怎么敢这么无礼?”朱棣看了一眼自己的二儿子之后,继续说道:“来人,摘掉朱高炽王冠上面的东珠。传朕的旨意,汉王朱高炽行为放浪,言语当中对帝师无礼。免去他亲王的王爵降为郡王,封地改为安乐洲。限三日之内离京就藩,不得延误……”
朱高煦没有想到自己只是替皇帝说了句话,便沦落到了这样的下场。当初朱棣为了表彰他协同太子守护北平有功,这才赏赐了他王冠上面佩戴东珠。以往只有太子才有资格佩戴东珠,也是因为这颗东珠才让朱高煦心里一直对太子之位有窥视之心,现在自己说错了一句话,便什么都没有了……
看着自己的弟弟被护卫带出了奉天殿,胖太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向前一步想提自己的弟弟求情。不过他的话还没有出口,已经听到朱棣开口说道:“太子身为国家的储君,却连自己的弟弟都管教不好。让他对着少师说出如此无礼的话,祸是朱高煦闯的,不过你这个太子哥哥也脱不了干系。罚你一年的俸禄,收回太子玉带作为惩戒。”
一句话将朱高炽求情的话挡了回去,当下太子低着头也不敢再说话。这时。殿中的文武大臣的目光都对准了姚广孝,希望这个和尚能说句话给皇帝一个台阶,收回对太子和汉王的责罚。
不过姚广孝坐在椅子上低头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任凭朱棣骂完了汉王骂太子,他都像是没有听到一样。随后竟然还打起了小呼噜,口水顺着嘴角流淌了下来。
看着和尚的样子,朱棣轻轻的摇了摇头,随后叫过来太监,说道:“送少师回庙里休息吧,从今往后只要不是大朝,少师可以不用上朝。”
这时,才有太监过来唤醒了姚广孝,搀扶着和尚出了奉天殿。不过当姚广孝进了小轿之后,他迷迷糊糊的眼睛突然睁开,随后和尚微微一笑,低声的对着自己说道:“你还是不相信和尚……”
到了寺庙之后,太监陪着‘昏昏欲睡’的姚广孝去了库房,在里面找到了当年徐福出海之前,打造船只的造船图。随后太监如获至宝的将船图带回到了皇宫……
第二天一早,皇宫里面便传来了册封大太监郑和为国使,出使南洋各国的消息。等到出海的大船建造成功之后,便立即起航。因为建造船图当中宝船的规模太大,朱棣临时改了主意。集结了全国造船的能工巧匠,只建造两艘宝船即可,剩下的改用大明水师的战船即可。
转过年来六月,两艘大船终于造好。在太子朱高炽的陪同之下,郑和从太仓出海,正是开始了出使西洋洋各国的形成。
此次出使的船队空前的强大,除了两艘长达四十四丈的宝船之外,还有大小战船两百余艘,官兵以及水手、随从将近三万人,这样的规模别说出使了,就是扫平西洋洋各国都足够了。
一时之间,郑和出使西洋的消息传遍了各地。自古以来什么时候听说过这么大的阵仗,上到朝中的文武大臣,下到大街上的贩夫走卒,一开口便是郑和船队出使西洋各国的消息。一时之间,那只庞大的船队成了大明百姓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话题。
这段时间里,姚广孝继续待在起庆寿寺里。除了每逢初一、十五的大朝他去参拜皇帝之外,剩下的时间里都是待在庙里编辑、翻译天竺传来的佛经。虽然和尚不经常出入皇宫,不过朱棣却时不时的亲自、或者派太子来看望和尚。在外人看来,皇帝陛下还是很看重这个靖难功臣的。
也是在郑和出海之后的档口,被朱棣封为靖难第一功臣的李景隆因为被朱能等其他的官员弹劾,举证他图谋不轨。说来也没有什么,只是他关上门接受家奴的跪拜。到了朱能等官员的嘴里就变了,变成跪拜如同君臣之礼,是为大逆不道。
朱棣登基之后,便亲口封了李景隆靖难第一功臣。还加封了他左柱国,光禄大夫和太子太师的尊号,一时之间李景隆的风光无二。虽然朱能等靖难功臣不服,不过朱棣亲口许下的靖难第一功臣,谁也动不了他。
没有想到李景隆风光了没有半年,朱棣一道圣旨便剥掉了他身上所有的官职。最后念在靖难功臣的份上饶了李景隆一命,不过还是将他这一家人都圈禁在了家中不得私自出府。
期间,想保住李景隆性命的人也找到了姚广孝,希望这个永乐皇帝身边大红人能说句好话,可以让李景隆告老还乡。
不过和尚两句话便让求情那人闭上了嘴:“大人你是要害死李公爷吗?现在陛下将他幽禁起来是保住了李公爷的性命,一旦没有了官职的李公爷出了京。那走不出十里便会建文帝党羽的手里……”
原以为这样李景隆这样被囚禁起岸来终老就好,谁也想不到这位昔日的靖难第一功臣的气性太大,最后竟然气的绝食而死。他的死算是给朱棣靖难之役最后的京城被破一个交代……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一年多,这当中姚广孝也派人去打听了有关吴勉、归不归的消息。根据泗水号那里听来的,现在归不归已经完全掌控了泗水号,他和吴勉还去了一趟波斯,不久之前刚刚回到财神岛。
就在姚广孝想着是不是应该通过泗水号的商铺来联系一下吴勉、归不归的时候,一天深夜,还在睡梦当中的和尚被小沙弥叫醒。皇帝陛下刚刚下旨请他到皇宫,好像是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要和姚广孝商量。
等到和尚再次出现在奉天殿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还有兵部、刑部的两位尚书,以及太子殿下朱高炽等人已经到了殿上。看到了姚广孝到了,朱高炽亲自过去将他掺扶到了皇帝的身边。
还没等姚广孝坐下,朱棣已经忍不住开口对着和尚说道:“郑和不负朕望,他在暹罗抓住了朱允文……”
这一句话说出来,姚广孝的笑容便凝固在了脸上,当下他少有的打断了皇帝的话,说道:“陛下,郑和不会已经伤了建文君的性命了吧?”
“那是朕的侄子,朕怎么会伤了他?”朱棣看了一眼朱允文之后,继续说道:“允文回来之后,朕会把他秘密的接到宫中。每天看他一眼朕也就放心了,起码他不会被宵小之辈利用。”
这时候,纪纲起身向着皇帝行礼,随后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不可以擅自离开京城,迎回建文君,臣下的锦衣卫足够了。”
朱棣的目光从姚广孝的身上挪开,看了纪纲一眼之后,说道:“朕意已决,三天之后起驾泉州,郑和身为大明国使回国,当的起朕亲自去码头相迎。你们都不要多说了,去安排吧……不亲眼见到朕的那个侄子回来,朕心难安……”
说完之后,朱棣轻轻的拍了拍姚广孝的手背,继续说道:“这次也要麻烦大师一同前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