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去主持吏部,替朕整顿门荫及科举之制!朕无意彻底取消门荫,但官宦之子再想得到散阶,得给朕拿出些新面貌来。‘品子’入仕必经吏部简试,合格者才可任用。”
金城公主高兴地对晋王道,“四王兄,你也是正三品实职了!可不要令皇兄失望!”
李治起身,郑重应道,“臣弟定然按着皇兄吩咐,仔细将事做好!”
一顿饭的功夫,因为一件传言,金徽皇帝将礼、吏之要政尽委于两位兄弟。而惶恐不安的小妹金城公主,终于重现花样笑靥。
……
六月二十六日,己亥。
朝会在东宫明德殿举行,大臣们单从刚刚晋位重职的几个人身上,看到了新皇理政的气势。
濮王李泰任礼部尚书,晋王李治任吏部尚书,薛礼任兵部尚书,原礼部尚书于志宁,填实了自褚遂良离任后一直空缺的中书令,樊伯山出任门下侍中。
人们惊讶于李治还能位居吏部这样的重职,要知道,吏部尚书掌管天下职官的遴选、勋封、考课之政,以三铨之法为国选材,权力大得很。
也就是说,当初晋王、马王之间禅让储位这件事并不存在什么虚妄,新天子和晋王之间不但没有戒备与隔阂,反而互不相疑。不然,天子岂能随便将吏部尚书这样一个极其便于收拢门生、扩充党羽的差事交给晋王?
长孙无忌理性地看待了这件事,妹妹长孙皇后存世的三个儿子个个不孬,而自己不必再卷入他们之间的纷争、被动做出艰难的选择,这真是老天之幸!
早年在立晋王时,贞观皇帝对李治懦弱的性情忧虑不已,长孙无忌因为晋王是自己外甥当中最后能拿得出台面的,从而极力支持,最后晋王终成太子。
贞观皇帝最终放下忧虑、让赵国公如愿以偿,但赵国公对他总含着一丝亏欠之意,金徽皇帝的横空出世,终于让赵国公的这丝亏欠之意烟消云散了。
妹妹长孙皇后的这个失散多年的儿子,沦落于尘世、而未泯灭于尘世。
他现身于马厩,一路奋发,胜绩接连,以无可怀疑的实力、且不以手足相残为代价登上新君之位。难道这不算天意?难道这还不能说明、皇族与长孙氏血统之结合,乃是珠联璧合的绝选?
他的小儿子长孙润年纪轻轻,便已晋身为从三品的左千牛大将军,为皇帝守卫大内玄武门,如果不似薛礼那般得到皇帝的深度信赖,这是绝无可能的!
可以这么说,时常将这些事从头掂量一番、并暗自喜悦不已的不是别人,正是赵国公长孙无忌。
再看看组成新皇后宫的一后九妃,又像是老天爷特意给挑选出来似的。
皇后柳玉如与新皇荣辱与共走到现在,两人感情笃厚无人能及,柳玉如也没什么亲戚,唯一一个异母的妹妹崔嫣也在后宫,那么后宫也是安稳的。
她们的生父柳将军即便有再大的荣耀,那也是过世人了,赵国公同样不必担心有新的外戚出现、从而威胁到他这位元舅的地位。
只从这一点上来看,金徽皇帝就比李治更令长孙大人称心。
贵妃谢金莲、德妃思晴娘家已无人,婉妃在家是独女,父亲虽是凉州刺史,但不久将致仕,容妃和蓝妃是一对姐妹,她们除了田地城老实巴交的双亲之外,亦无另外的牵连。
殷妃的父亲、叔叔倒是同居刺史高位,但以台州刺史苏亶和均州刺史苏勖的为官之道,以及苏殷以往的挫折经历来看,这家人绝非惹事之人。
淑妃樊莺的叔叔樊伯山出任侍中,是目前看外戚当中唯一掌握重权的人,但樊伯山中正少谀,自出仕以来从未拉帮结党,这一点亦可放心。
别看金徽皇帝独出心裁地一下子封了九妃,但细思之下却不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后宫与外戚纷争,这也算是奇迹了。
皇帝在今日朝会上说,先皇遗妃们已经迁出太极宫、去大安宫居住了,从明日起,皇帝及后、妃们将由东宫移驾太极宫。每日朝会地点仍回太极殿。
长孙无忌听了有些意外,因为他推断皇帝一家是要搬入大明宫的。
皇帝道,“赵国公猜的不错,皇后正亲自主持着、操办大明宫中各处殿室清扫、宫人和内侍去留事宜,朕与皇后要移居那里,还须等些日子。”
御史大夫萧翼奏道,“陛下登基已有些日子了,那么按制,也该着手采选九嫔,及九嫔以下的世妇、御妻,将后宫充实起来,不然不成体统。”
皇帝没想到萧翼会提出这个问题,可这事他都没敢同柳玉如商量呢。
皇后自从提议九妃设置之后,绝口不再提什么嫔妇,那就是她不大愿意。想至此,皇帝说道,“这个不急,后宫以皇后为主,朕总要听听她的意思。”
萧翼道,“谨遵陛下之命,但微臣建议,九嫔之选,宜授本朝四品以上官员之女,二十七世妇,则应在六品以上官员之女中择优授予,而八十一御妻,则可海选民间良女充之……”
这个听起来倒是极具诱惑力,不过皇帝还是连忙打断道,“朕已说了,此事容后再议!但萧大人你不必盯在内宫这一件事上,难道今日朝会,御史台就没些正经事?”
江夏王李道宗坐在椅子上心中暗乐,皇帝定不了的事便是这一件,以皇后柳玉如的性格,当初贞观皇帝想塞一个苏殷到她家里去,又是口旨、又是“毒药”,都被她顶了不知多久,萧大人你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赵国公想帮衬萧翼几句,想想也算了,这种事连皇帝都不急,自己急什么,再惹到柳玉如不高兴的话,得不偿失。
再说了,九嫔如果真要按制、由四品以上官员家女中选取,世妇由六品以上官员女中选取,岂不是又要增不少的外戚,无论如何都是对长孙家的削弱。
长孙无忌打算,先由么儿媳高尧去透透皇后的口风,然后再定。
萧翼方才的提议属于无虞之谏,给皇帝找女人,皇帝不但不会对提议之人翻脸,反而常常因此搏得天子的欢心。没想到,萧翼的提议却让金徽皇帝略带生硬地给顶回来了。
萧大人在鹞国公身份一案中站得很稳,李士勣、褚遂良两位大员都跑到李治一边去了,而萧翼却一直没掺和进去,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与支持鹞国公没有区别。
萧翼认为,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自己年近七旬,而皇帝依然让自己位居御史大夫的高位上没动。
这与同样年纪不轻的刑部尚书刘德威不同,刘德威一向公正的出名,而自己早年智得“兰亭序”一事,直到现在也是负面影响多于正面。
今天这样的无虞之谏得了陛下如此的回答,不说几句萧翼实在没面子。他清了清嗓子,又斟酌了一下,这才固执地道:
“陛下,凡人无不感物而动,这是性情及欲念使然啊!欲望如果没有极限的话,那么祸乱便滋生了。圣人惧怕人们因此而邪秽放纵,于是作乐以舒和其性,制礼以检察其情,使人们举止行事都有个规矩。因而,朝堂觐见之礼使朝廷尊崇,郊庙祭拜之礼使人情肃穆,加冠大婚之礼使长幼有序,丧葬祭祀之礼使孝慈显著;田狩之礼使军旅振奋;享宴之礼使君臣情笃。因而礼者,品质之衡量、人伦之绳墨,失礼者辱,得礼者荣,一刻也不可放松啊。尧、舜修五礼,才使时代淳朴,周公助成王制定六乐,才使天下大治。周幽王失礼烽火戏诸侯,才使诸侯欺侮王法。男女失去了加冠、婚配的礼节,才使男子年至十六岁仍抱母索娇、啼饥求乳,女子因欲忘节、掩面承欢。君臣如若荒废了礼制,则连贱士也会讥讽,丧葬则奢靡无算,军阵则狡诈不仁,数百年间礼仪大坏。虽然孔仲尼从卫国返回鲁国倡导礼制,但他所处的世道礼制已亡,因而也救不了鲁国乱政……”
萧翼说的口吐白沫,无非就是说,陛下身为天子,你不依礼制采纳九嫔、世妇、御妻,便是破坏礼制了。
皇帝不等萧大人说完便问道,“凡人无不感物而动……朕是凡人吗?”
萧翼一下子愣在那里,他刚才这一大段,头一句所说的“凡人”只是个泛指,没想到被皇帝抓了小辫子,皇帝是天子,哪里是凡人!萧大人若敢说皇帝是凡人,无疑是轻君,若说皇帝不是凡人,那这一大套说辞不适用于皇帝。
萧翼一下子竟然有些吱唔,答不上来。
皇帝笑道,“萧大人你莫难为情,再说你所说的还是有些道理,朕也没有怪你的意思。不过内外有别,后宫之事朕早说过了,须征求皇后的主意。你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谏议,没有的话散朝吧。”
萧翼的拧脾气也上来,奏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
“萧大人你请讲。”
萧翼道,“陛下,微臣要弹劾一个人。”
“哦?不知萧大人你要弹劾哪个呢?”
御史大夫奏道,“此人是洛苑使徐韧,徐韧纵容府中部曲强夺民田,与田主起了争执,部曲伤了人命,逃入守卫洛阳宫的禁军营里,当地官吏不敢入营抓捕,影响极坏。”
长孙无忌心说,这个萧翼今日定然要找回些面子的,他这项弹劾仍然还属于内宫之事,不知皇帝听了是什么反应。
东都洛阳西控突厥、东抚齐鲁、北定辽东、南接淮扬,又是大运河的交通枢纽,建于大业元年,是隋后期都城,城内有本朝面积最大的皇宫洛阳宫。
本朝在内外宫园均设有宫苑监加以管理,其中内宫苑监由宦官出任,外宫苑监的官员则由宗正寺委派皇族的远支人员出任。
洛阳同样置有宫苑总监机构,掌管苑囿、池沼、殿台的修葺、园艺事务。后来又以洛苑使取代了洛阳宫苑总监,全责洛阳诸宫苑的管理,而这个洛苑使正应是个太监。
皇帝听了,明明知道萧翼这是在找补面子,但已顾不得再计较了,太监纵容恶奴打死人命,这可是大事。金徽皇帝当时就把眼睛瞪了起来:
“徐韧……什么来历?”
此事赵国公知情,起身回道,“陛下,这个徐韧是徐太嫔的娘家兄弟。徐太嫔名叫徐惠,是先皇的充容,这个徐韧正是她异母弟弟。”
充容属于九嫔之列,正二品,是九嫔中倒数第二位。
徐惠入宫后并未给贞观皇帝生养皇子,但宗正卿说,此次出放宫人,徐太嫔虽然没有皇子,但并没有走,而是也随着太妃们搬去大安宫居住了。
充容的弟弟做了太监,这是个例外,而徐惠无子却没有被放出宫,这件事也不正常。皇帝暗暗记下徐惠这个名字,吩咐道:
“不管他是谁、是什么来路,只要犯了事,便给朕捉起来细审,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按律惩处不得姑息!”
等第二天庚子日,朝会迁回太极殿后,徐韧的案子已然有了详报。
洛苑使徐韧,在洛阳城内道光坊有府第,道光坊紧贴着洛阳宫城,在宫城的东墙脚下。
徐韧府中的部曲数十人,以洛阳县某民的永业田靠近皇家禁苑为由,强行圈占该地,与户主引发纠纷。十几名徐府部曲当场动手,将该地的户主打死。
得了金徽皇的旨意以后,洛阳宫皇城禁卫再也不敢藏匿凶手,乖乖将之绑送洛阳县衙。
此案的难点只在于人犯不好捉拿归案,但案情却极其简单。朝臣们无不试目以待,要看一看新皇帝到底要如何处置这件案子。
贞观皇帝驾崩之后,金徽皇帝还是很念及先皇情面的,因为他对这些太妃和太嫔们都很照顾。
那么,徐太嫔的娘家兄弟会不会因此获罪,可能会定个什么罪名,人们由此也就能看出、新皇帝对律法执行是个什么态度了。
皇帝大致听了案情,拍案怒道,“真是岂有此理!一个太监!居然在洛阳城中有了府第、豢养着恶奴,打着维护皇家禁苑的名义伤害人命、圈占了民间土地却又放到了私人名下,此案如不严办,难平朕心头之恨!”
金城公主高兴地对晋王道,“四王兄,你也是正三品实职了!可不要令皇兄失望!”
李治起身,郑重应道,“臣弟定然按着皇兄吩咐,仔细将事做好!”
一顿饭的功夫,因为一件传言,金徽皇帝将礼、吏之要政尽委于两位兄弟。而惶恐不安的小妹金城公主,终于重现花样笑靥。
……
六月二十六日,己亥。
朝会在东宫明德殿举行,大臣们单从刚刚晋位重职的几个人身上,看到了新皇理政的气势。
濮王李泰任礼部尚书,晋王李治任吏部尚书,薛礼任兵部尚书,原礼部尚书于志宁,填实了自褚遂良离任后一直空缺的中书令,樊伯山出任门下侍中。
人们惊讶于李治还能位居吏部这样的重职,要知道,吏部尚书掌管天下职官的遴选、勋封、考课之政,以三铨之法为国选材,权力大得很。
也就是说,当初晋王、马王之间禅让储位这件事并不存在什么虚妄,新天子和晋王之间不但没有戒备与隔阂,反而互不相疑。不然,天子岂能随便将吏部尚书这样一个极其便于收拢门生、扩充党羽的差事交给晋王?
长孙无忌理性地看待了这件事,妹妹长孙皇后存世的三个儿子个个不孬,而自己不必再卷入他们之间的纷争、被动做出艰难的选择,这真是老天之幸!
早年在立晋王时,贞观皇帝对李治懦弱的性情忧虑不已,长孙无忌因为晋王是自己外甥当中最后能拿得出台面的,从而极力支持,最后晋王终成太子。
贞观皇帝最终放下忧虑、让赵国公如愿以偿,但赵国公对他总含着一丝亏欠之意,金徽皇帝的横空出世,终于让赵国公的这丝亏欠之意烟消云散了。
妹妹长孙皇后的这个失散多年的儿子,沦落于尘世、而未泯灭于尘世。
他现身于马厩,一路奋发,胜绩接连,以无可怀疑的实力、且不以手足相残为代价登上新君之位。难道这不算天意?难道这还不能说明、皇族与长孙氏血统之结合,乃是珠联璧合的绝选?
他的小儿子长孙润年纪轻轻,便已晋身为从三品的左千牛大将军,为皇帝守卫大内玄武门,如果不似薛礼那般得到皇帝的深度信赖,这是绝无可能的!
可以这么说,时常将这些事从头掂量一番、并暗自喜悦不已的不是别人,正是赵国公长孙无忌。
再看看组成新皇后宫的一后九妃,又像是老天爷特意给挑选出来似的。
皇后柳玉如与新皇荣辱与共走到现在,两人感情笃厚无人能及,柳玉如也没什么亲戚,唯一一个异母的妹妹崔嫣也在后宫,那么后宫也是安稳的。
她们的生父柳将军即便有再大的荣耀,那也是过世人了,赵国公同样不必担心有新的外戚出现、从而威胁到他这位元舅的地位。
只从这一点上来看,金徽皇帝就比李治更令长孙大人称心。
贵妃谢金莲、德妃思晴娘家已无人,婉妃在家是独女,父亲虽是凉州刺史,但不久将致仕,容妃和蓝妃是一对姐妹,她们除了田地城老实巴交的双亲之外,亦无另外的牵连。
殷妃的父亲、叔叔倒是同居刺史高位,但以台州刺史苏亶和均州刺史苏勖的为官之道,以及苏殷以往的挫折经历来看,这家人绝非惹事之人。
淑妃樊莺的叔叔樊伯山出任侍中,是目前看外戚当中唯一掌握重权的人,但樊伯山中正少谀,自出仕以来从未拉帮结党,这一点亦可放心。
别看金徽皇帝独出心裁地一下子封了九妃,但细思之下却不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后宫与外戚纷争,这也算是奇迹了。
皇帝在今日朝会上说,先皇遗妃们已经迁出太极宫、去大安宫居住了,从明日起,皇帝及后、妃们将由东宫移驾太极宫。每日朝会地点仍回太极殿。
长孙无忌听了有些意外,因为他推断皇帝一家是要搬入大明宫的。
皇帝道,“赵国公猜的不错,皇后正亲自主持着、操办大明宫中各处殿室清扫、宫人和内侍去留事宜,朕与皇后要移居那里,还须等些日子。”
御史大夫萧翼奏道,“陛下登基已有些日子了,那么按制,也该着手采选九嫔,及九嫔以下的世妇、御妻,将后宫充实起来,不然不成体统。”
皇帝没想到萧翼会提出这个问题,可这事他都没敢同柳玉如商量呢。
皇后自从提议九妃设置之后,绝口不再提什么嫔妇,那就是她不大愿意。想至此,皇帝说道,“这个不急,后宫以皇后为主,朕总要听听她的意思。”
萧翼道,“谨遵陛下之命,但微臣建议,九嫔之选,宜授本朝四品以上官员之女,二十七世妇,则应在六品以上官员之女中择优授予,而八十一御妻,则可海选民间良女充之……”
这个听起来倒是极具诱惑力,不过皇帝还是连忙打断道,“朕已说了,此事容后再议!但萧大人你不必盯在内宫这一件事上,难道今日朝会,御史台就没些正经事?”
江夏王李道宗坐在椅子上心中暗乐,皇帝定不了的事便是这一件,以皇后柳玉如的性格,当初贞观皇帝想塞一个苏殷到她家里去,又是口旨、又是“毒药”,都被她顶了不知多久,萧大人你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赵国公想帮衬萧翼几句,想想也算了,这种事连皇帝都不急,自己急什么,再惹到柳玉如不高兴的话,得不偿失。
再说了,九嫔如果真要按制、由四品以上官员家女中选取,世妇由六品以上官员女中选取,岂不是又要增不少的外戚,无论如何都是对长孙家的削弱。
长孙无忌打算,先由么儿媳高尧去透透皇后的口风,然后再定。
萧翼方才的提议属于无虞之谏,给皇帝找女人,皇帝不但不会对提议之人翻脸,反而常常因此搏得天子的欢心。没想到,萧翼的提议却让金徽皇帝略带生硬地给顶回来了。
萧大人在鹞国公身份一案中站得很稳,李士勣、褚遂良两位大员都跑到李治一边去了,而萧翼却一直没掺和进去,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与支持鹞国公没有区别。
萧翼认为,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自己年近七旬,而皇帝依然让自己位居御史大夫的高位上没动。
这与同样年纪不轻的刑部尚书刘德威不同,刘德威一向公正的出名,而自己早年智得“兰亭序”一事,直到现在也是负面影响多于正面。
今天这样的无虞之谏得了陛下如此的回答,不说几句萧翼实在没面子。他清了清嗓子,又斟酌了一下,这才固执地道:
“陛下,凡人无不感物而动,这是性情及欲念使然啊!欲望如果没有极限的话,那么祸乱便滋生了。圣人惧怕人们因此而邪秽放纵,于是作乐以舒和其性,制礼以检察其情,使人们举止行事都有个规矩。因而,朝堂觐见之礼使朝廷尊崇,郊庙祭拜之礼使人情肃穆,加冠大婚之礼使长幼有序,丧葬祭祀之礼使孝慈显著;田狩之礼使军旅振奋;享宴之礼使君臣情笃。因而礼者,品质之衡量、人伦之绳墨,失礼者辱,得礼者荣,一刻也不可放松啊。尧、舜修五礼,才使时代淳朴,周公助成王制定六乐,才使天下大治。周幽王失礼烽火戏诸侯,才使诸侯欺侮王法。男女失去了加冠、婚配的礼节,才使男子年至十六岁仍抱母索娇、啼饥求乳,女子因欲忘节、掩面承欢。君臣如若荒废了礼制,则连贱士也会讥讽,丧葬则奢靡无算,军阵则狡诈不仁,数百年间礼仪大坏。虽然孔仲尼从卫国返回鲁国倡导礼制,但他所处的世道礼制已亡,因而也救不了鲁国乱政……”
萧翼说的口吐白沫,无非就是说,陛下身为天子,你不依礼制采纳九嫔、世妇、御妻,便是破坏礼制了。
皇帝不等萧大人说完便问道,“凡人无不感物而动……朕是凡人吗?”
萧翼一下子愣在那里,他刚才这一大段,头一句所说的“凡人”只是个泛指,没想到被皇帝抓了小辫子,皇帝是天子,哪里是凡人!萧大人若敢说皇帝是凡人,无疑是轻君,若说皇帝不是凡人,那这一大套说辞不适用于皇帝。
萧翼一下子竟然有些吱唔,答不上来。
皇帝笑道,“萧大人你莫难为情,再说你所说的还是有些道理,朕也没有怪你的意思。不过内外有别,后宫之事朕早说过了,须征求皇后的主意。你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谏议,没有的话散朝吧。”
萧翼的拧脾气也上来,奏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
“萧大人你请讲。”
萧翼道,“陛下,微臣要弹劾一个人。”
“哦?不知萧大人你要弹劾哪个呢?”
御史大夫奏道,“此人是洛苑使徐韧,徐韧纵容府中部曲强夺民田,与田主起了争执,部曲伤了人命,逃入守卫洛阳宫的禁军营里,当地官吏不敢入营抓捕,影响极坏。”
长孙无忌心说,这个萧翼今日定然要找回些面子的,他这项弹劾仍然还属于内宫之事,不知皇帝听了是什么反应。
东都洛阳西控突厥、东抚齐鲁、北定辽东、南接淮扬,又是大运河的交通枢纽,建于大业元年,是隋后期都城,城内有本朝面积最大的皇宫洛阳宫。
本朝在内外宫园均设有宫苑监加以管理,其中内宫苑监由宦官出任,外宫苑监的官员则由宗正寺委派皇族的远支人员出任。
洛阳同样置有宫苑总监机构,掌管苑囿、池沼、殿台的修葺、园艺事务。后来又以洛苑使取代了洛阳宫苑总监,全责洛阳诸宫苑的管理,而这个洛苑使正应是个太监。
皇帝听了,明明知道萧翼这是在找补面子,但已顾不得再计较了,太监纵容恶奴打死人命,这可是大事。金徽皇帝当时就把眼睛瞪了起来:
“徐韧……什么来历?”
此事赵国公知情,起身回道,“陛下,这个徐韧是徐太嫔的娘家兄弟。徐太嫔名叫徐惠,是先皇的充容,这个徐韧正是她异母弟弟。”
充容属于九嫔之列,正二品,是九嫔中倒数第二位。
徐惠入宫后并未给贞观皇帝生养皇子,但宗正卿说,此次出放宫人,徐太嫔虽然没有皇子,但并没有走,而是也随着太妃们搬去大安宫居住了。
充容的弟弟做了太监,这是个例外,而徐惠无子却没有被放出宫,这件事也不正常。皇帝暗暗记下徐惠这个名字,吩咐道:
“不管他是谁、是什么来路,只要犯了事,便给朕捉起来细审,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按律惩处不得姑息!”
等第二天庚子日,朝会迁回太极殿后,徐韧的案子已然有了详报。
洛苑使徐韧,在洛阳城内道光坊有府第,道光坊紧贴着洛阳宫城,在宫城的东墙脚下。
徐韧府中的部曲数十人,以洛阳县某民的永业田靠近皇家禁苑为由,强行圈占该地,与户主引发纠纷。十几名徐府部曲当场动手,将该地的户主打死。
得了金徽皇的旨意以后,洛阳宫皇城禁卫再也不敢藏匿凶手,乖乖将之绑送洛阳县衙。
此案的难点只在于人犯不好捉拿归案,但案情却极其简单。朝臣们无不试目以待,要看一看新皇帝到底要如何处置这件案子。
贞观皇帝驾崩之后,金徽皇帝还是很念及先皇情面的,因为他对这些太妃和太嫔们都很照顾。
那么,徐太嫔的娘家兄弟会不会因此获罪,可能会定个什么罪名,人们由此也就能看出、新皇帝对律法执行是个什么态度了。
皇帝大致听了案情,拍案怒道,“真是岂有此理!一个太监!居然在洛阳城中有了府第、豢养着恶奴,打着维护皇家禁苑的名义伤害人命、圈占了民间土地却又放到了私人名下,此案如不严办,难平朕心头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