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716
闺门秀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716
道了。
送走了这一拨客人,下一拨也到了。这回来的则是奉贤一地士绅人家的女眷,其中也有亲友。张氏客客气气地与人寒暄了一番,把人送走了,客人还没出大门,又有新客人到了。这回来的却是奉贤本地的父母官——陶县令的妻女。
陶县令之妻卞氏是个温和妇人,其女陶灼华与赵琇亦是交情不错的闺中朋友。分别两年,陶灼华长高了许多,眉眼也长开了,比往日更显清丽,举手投足、说话行事,都比从前大方了不少,显然经过父母两年的调理,已经跟初来时的拘谨大不相同了。
赵琇这两年见过京中世家闺秀,已经习惯了她们说话那种弯弯绕绕的方式,如今乍一见回陶灼华这样的天真少女,顿时觉得轻松许多。再回想过去,还真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觉。
陶灼华的天真,并不是不知世事的天真,只是少女心思直率纯净,有一句说一句,不需要旁人仔细思考,她话语中是否饱含深意罢了。更妙的是,陶灼华也是熟读诗书,也精通典故,言之有物,谈吐不俗。赵琇与她交谈,并不觉得粗俗无趣,反而兴致勃勃,心情大好。这让赵琇对久别多时的朋友又多了几分好感。
陶灼华不知道赵琇心里的想法,她还对京中闺秀十分好奇呢。听闻赵琇结交了众多公侯皇亲之女、高官名门千金,心中很是向往。她从未见过这样的闺秀,只觉得她们个个高贵神秘,自己远不能及。
赵琇笑道:“你这是没见过她们,所以觉得她们很了不起。其实真的见着人了,你就会知道,其实她们也没什么稀奇。当中固然有惊才绝艳的,但也有俗不可耐的,别因为她们是京城里的闺秀,你就把人想得太好了。别的不说,你只看我如何?我如今也是京城里勋贵高门的千金呢,难道我就长了三头六臂不成?还不一样是当年与你交好的那个人吗?”
陶灼华想了想,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
卞氏一边跟张氏说话,一边留意女儿这边的动静,见状便对张氏笑道:“这两年我用心教养孩子,她好不容易才大方些了,不象先前在宝应老家那样,缩手缩脚的。可惜府上大姑娘不在老家,我们灼华不曾与她多相处,没法学了她的大方,因此总差些什么。我一位姐妹嫁入广德米家,妹夫现如今在杭州为官。她有一个女儿,教养得极好,我见了就喜欢,恨不得是我自己生的。平日里我就常让灼华跟她写信,若能学到她那位表姐妹几分好处,我也能安心了。”
她这话不过是有感而发,但听在赵琇耳中,却令她心头大震:“陶太太,你方才说什么来着?你的姐妹嫁进了谁家?”461
☆、第四百六十二章 省之
卞氏愣了一愣,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是,是我叔叔家的女儿,我的堂妹,她嫁进了广德世族米家。赵姑娘兴许没听说过,但这米家在广德也算是有来头的……”
她还未说完,赵琇就打断了她的话:“伯母不必说这个,先母便是广德米家的女儿,我对米家的来历并不陌生。”
卞氏吃了一惊,她还真不知道赵玮赵琇的母亲姓米。自打陶县令上任以来,她在奉贤一地还算混得开,平日里也没少跟士绅富商人家的女眷打交道。人人提起赵家兄妹的母亲,不是称为郡公夫人的儿媳,就是赵家先二太太,又或是赵家哥儿的生母,哪个会以“米氏”来称呼这位命薄的妇人?因此卞氏还真不知道,原来近在咫尺的赵家,跟她还是姻亲。
事情一旦开了头,后面就好办了。赵琇是最近才知道了米家的内情,却不清楚除去亡母米氏娘家这一支外,其他米氏族人的近况。卞氏提供的消息非常及时地弥补了这一缺失。
卞氏的堂妹所嫁的米氏子弟,名讳是上省下之,正好与米大舅的姓名“米度之”是一辈的。米省之比后者年长两岁,在兄弟中行二。他是戊辰年的同进士出身,才名不显,也没考中庶吉士,直接补的外官。初时是在福建做个七品小县令,因他于实务上十分有天赋,政绩蜚然,也很注意团结上司、同事和下属,没跟什么要紧人物闹不和,所以一路官运亨通。三年县令任满,就升了六品通判;三年通判任满,又直接升了五品的同知。都是两级两级地往上跳。竟没遇上半点阻力。象他这样地方小世家子弟,又只是同进士出身,本身性格方正,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的,能这般顺顺利利一路往上升官,也算是难得的幸运了。他最大的幸运,兴许就是他一直在福建为官。而福建巡抚恰恰是个爱惜人才的老好人。对米省之非常欣赏,便一路保驾护航。
颖王谋逆,在江南设圈套暗害当时还是储君的今上。江南一地不少官员都被卷了进去,事后丢官的丢官,流放的流放,处死的处死。时任杭州知府非常倒霉地受了池鱼之灾。被开革了,不过能保得性命。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米省之当时在福州任同知,因为连续七年的考评都是优异,引来邻省侧目,就被吏部调到杭州去暂代知府之职。原本等新知府上任后。他就可以回福州继续做同知了,可他上任后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已经显出与前任大不相同的能力来。杭州官民舍不得换人,上报吏部。吏部便索性把他头上的“代”字取消掉,让他做了正牌的杭州知府。
瞧这运气,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张氏听了,歪着头回忆:“省之……省之……对了,他是我那儿媳妇叔祖家的后人,大约是二房又或是三房的儿子,应该是嫡出。我记得小时候在松江,曾亲眼瞧见米太夫人吩咐人备礼,贺小叔子家的二孙子周岁。周岁宴上,那孩子的祖父亲自给他取了名字,就叫省之。米太夫人还夸说这名字取得好,命人送了好些上品细棉布过去,给孩子裁衣裳穿呢。”
照这么算来,米省之与米氏是隔房的堂兄妹,是一个曾祖父的后人,还没出五服呢,血缘也不算远了。
从时间上来看,米省之中同进士是在戊辰年,那时赵琇有三四岁大了,早已回到了奉贤老家。米省之这时候去京城参加会试,正好是小二房远离京城,而赵玦在辽东为官,小长房家眷在京中低调度日的时候。他本不知道米氏嫁进了赵家,自然也不会上门寻亲去,更不会有什么人看他不顺眼,就拦了他的功名路。只是可惜他们祖孙三人待在老家,没有发现这么一位亲戚的存在。至于当时留京的卢妈一家,他们又怎会想到要打探参加会试的举子中,是否有米氏的娘家人呢?
米省之娶妻卞氏,膝下只有一女,今年十四岁了,听闻也是才貌双全之辈。因他没有儿子,便将女儿充作男儿教养,故而米省之之女与
分卷阅读716
分卷阅读716
-
分卷阅读716
闺门秀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716
道了。
送走了这一拨客人,下一拨也到了。这回来的则是奉贤一地士绅人家的女眷,其中也有亲友。张氏客客气气地与人寒暄了一番,把人送走了,客人还没出大门,又有新客人到了。这回来的却是奉贤本地的父母官——陶县令的妻女。
陶县令之妻卞氏是个温和妇人,其女陶灼华与赵琇亦是交情不错的闺中朋友。分别两年,陶灼华长高了许多,眉眼也长开了,比往日更显清丽,举手投足、说话行事,都比从前大方了不少,显然经过父母两年的调理,已经跟初来时的拘谨大不相同了。
赵琇这两年见过京中世家闺秀,已经习惯了她们说话那种弯弯绕绕的方式,如今乍一见回陶灼华这样的天真少女,顿时觉得轻松许多。再回想过去,还真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觉。
陶灼华的天真,并不是不知世事的天真,只是少女心思直率纯净,有一句说一句,不需要旁人仔细思考,她话语中是否饱含深意罢了。更妙的是,陶灼华也是熟读诗书,也精通典故,言之有物,谈吐不俗。赵琇与她交谈,并不觉得粗俗无趣,反而兴致勃勃,心情大好。这让赵琇对久别多时的朋友又多了几分好感。
陶灼华不知道赵琇心里的想法,她还对京中闺秀十分好奇呢。听闻赵琇结交了众多公侯皇亲之女、高官名门千金,心中很是向往。她从未见过这样的闺秀,只觉得她们个个高贵神秘,自己远不能及。
赵琇笑道:“你这是没见过她们,所以觉得她们很了不起。其实真的见着人了,你就会知道,其实她们也没什么稀奇。当中固然有惊才绝艳的,但也有俗不可耐的,别因为她们是京城里的闺秀,你就把人想得太好了。别的不说,你只看我如何?我如今也是京城里勋贵高门的千金呢,难道我就长了三头六臂不成?还不一样是当年与你交好的那个人吗?”
陶灼华想了想,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
卞氏一边跟张氏说话,一边留意女儿这边的动静,见状便对张氏笑道:“这两年我用心教养孩子,她好不容易才大方些了,不象先前在宝应老家那样,缩手缩脚的。可惜府上大姑娘不在老家,我们灼华不曾与她多相处,没法学了她的大方,因此总差些什么。我一位姐妹嫁入广德米家,妹夫现如今在杭州为官。她有一个女儿,教养得极好,我见了就喜欢,恨不得是我自己生的。平日里我就常让灼华跟她写信,若能学到她那位表姐妹几分好处,我也能安心了。”
她这话不过是有感而发,但听在赵琇耳中,却令她心头大震:“陶太太,你方才说什么来着?你的姐妹嫁进了谁家?”461
☆、第四百六十二章 省之
卞氏愣了一愣,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是,是我叔叔家的女儿,我的堂妹,她嫁进了广德世族米家。赵姑娘兴许没听说过,但这米家在广德也算是有来头的……”
她还未说完,赵琇就打断了她的话:“伯母不必说这个,先母便是广德米家的女儿,我对米家的来历并不陌生。”
卞氏吃了一惊,她还真不知道赵玮赵琇的母亲姓米。自打陶县令上任以来,她在奉贤一地还算混得开,平日里也没少跟士绅富商人家的女眷打交道。人人提起赵家兄妹的母亲,不是称为郡公夫人的儿媳,就是赵家先二太太,又或是赵家哥儿的生母,哪个会以“米氏”来称呼这位命薄的妇人?因此卞氏还真不知道,原来近在咫尺的赵家,跟她还是姻亲。
事情一旦开了头,后面就好办了。赵琇是最近才知道了米家的内情,却不清楚除去亡母米氏娘家这一支外,其他米氏族人的近况。卞氏提供的消息非常及时地弥补了这一缺失。
卞氏的堂妹所嫁的米氏子弟,名讳是上省下之,正好与米大舅的姓名“米度之”是一辈的。米省之比后者年长两岁,在兄弟中行二。他是戊辰年的同进士出身,才名不显,也没考中庶吉士,直接补的外官。初时是在福建做个七品小县令,因他于实务上十分有天赋,政绩蜚然,也很注意团结上司、同事和下属,没跟什么要紧人物闹不和,所以一路官运亨通。三年县令任满,就升了六品通判;三年通判任满,又直接升了五品的同知。都是两级两级地往上跳。竟没遇上半点阻力。象他这样地方小世家子弟,又只是同进士出身,本身性格方正,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的,能这般顺顺利利一路往上升官,也算是难得的幸运了。他最大的幸运,兴许就是他一直在福建为官。而福建巡抚恰恰是个爱惜人才的老好人。对米省之非常欣赏,便一路保驾护航。
颖王谋逆,在江南设圈套暗害当时还是储君的今上。江南一地不少官员都被卷了进去,事后丢官的丢官,流放的流放,处死的处死。时任杭州知府非常倒霉地受了池鱼之灾。被开革了,不过能保得性命。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米省之当时在福州任同知,因为连续七年的考评都是优异,引来邻省侧目,就被吏部调到杭州去暂代知府之职。原本等新知府上任后。他就可以回福州继续做同知了,可他上任后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已经显出与前任大不相同的能力来。杭州官民舍不得换人,上报吏部。吏部便索性把他头上的“代”字取消掉,让他做了正牌的杭州知府。
瞧这运气,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张氏听了,歪着头回忆:“省之……省之……对了,他是我那儿媳妇叔祖家的后人,大约是二房又或是三房的儿子,应该是嫡出。我记得小时候在松江,曾亲眼瞧见米太夫人吩咐人备礼,贺小叔子家的二孙子周岁。周岁宴上,那孩子的祖父亲自给他取了名字,就叫省之。米太夫人还夸说这名字取得好,命人送了好些上品细棉布过去,给孩子裁衣裳穿呢。”
照这么算来,米省之与米氏是隔房的堂兄妹,是一个曾祖父的后人,还没出五服呢,血缘也不算远了。
从时间上来看,米省之中同进士是在戊辰年,那时赵琇有三四岁大了,早已回到了奉贤老家。米省之这时候去京城参加会试,正好是小二房远离京城,而赵玦在辽东为官,小长房家眷在京中低调度日的时候。他本不知道米氏嫁进了赵家,自然也不会上门寻亲去,更不会有什么人看他不顺眼,就拦了他的功名路。只是可惜他们祖孙三人待在老家,没有发现这么一位亲戚的存在。至于当时留京的卢妈一家,他们又怎会想到要打探参加会试的举子中,是否有米氏的娘家人呢?
米省之娶妻卞氏,膝下只有一女,今年十四岁了,听闻也是才貌双全之辈。因他没有儿子,便将女儿充作男儿教养,故而米省之之女与
分卷阅读716
分卷阅读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