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明穿日子 作者:宁小钗

    第三百六十五章 新的时代

    平凡的明穿日子 作者:宁小钗

    第三百六十五章 新的时代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高炽的出现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不满,不满之人几乎尽是王族,问题是面对燕军手里的刀和枪,谁敢提出反对意见?

    相对应的则是发生了奇妙的化学fǎn yīng ,因推翻建文皇帝的罪魁祸首燕王朱棣也yì ;身死,似乎朝廷和燕王府之间的恩恩怨怨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朱高炽久居京城,其拥有着不亚于朱允炆的贤名,向来深得高皇帝的称许,在文臣心目中的印象良好。对大多数依然忠心于建文帝的臣子来说,燕王世子的政治理念应该会和建文朝一脉相承。

    总之最重要的还是燕军占领了京师,身家性命操之人手,也由不得谁来出言反对了。

    但毫无yí wèn 朱高炽很符合文官们的期许,因此也就少了很多麻烦,要不然换推出朱高煦来做皇帝,肯定会有很多人宁死也得抗拒一番,群情激奋之下,总不能学历史上的朱棣,大肆杀戮吧?

    不提文武百官们一个个喜上眉梢,之前的忐忑心情变成了一片欣然,为何爆发了靖难之役,不jiù shì 怕第二个朱元璋当皇帝吗?尤其是和朱高炽打过交道的官员们,都清楚世子有着堪比建文帝的仁义心肠。

    六月十七日,朱高炽首先护送燕王棺木前往宗庙寄放,与此同时北平开始要修建陵墓了,即使朱棣生前没有留下任何遗嘱,但谁也不敢把他安葬在太祖身边,不然这对父子在九泉之下非得打起来不可。北平乃燕王龙潜之地。更名为北京,暂时mò rèn 为陪都。

    朱高炽大哭一场后,前往孝陵进行祭拜,诸王和文武百官备好法架,奉上宝玺,军民迎立于道路两边,高呼万岁。

    返回京城后,朱高炽在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贺,正式即皇帝位。徐灏tí yì 尊朱棣为太宗皇帝,尊燕王妃为皇太后。按照历史提出改元洪熙。

    山呼万岁声中。朱高炽诚惶诚恐的坐在了龙椅上,心中激荡莫名,从这一刻起,他jiù shì 幅员辽阔的大明帝国之正统皇帝了。统治着数以千万的臣民。拥有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所有人都要匍匐在他的脚下。

    当此时朱高炽下意识的看了眼一脸微笑的xiōng dì 徐灏,他神色间满是欣喜和鼓励,心中不禁感激万千。能有今日,最大的功臣可谓jiù shì 自己的xiōng dì 了,多年来一直摆明车马的大力支持自己,放眼整个北平府只有他一人敢如此,而这份拥戴之功舍他之外,还有谁人?

    朱高炽朝着徐灏含笑微微点头,然后遥望远处的巍峨宫殿,遥想自从建文元年开始随着父王起兵,整整四年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攻城略地,转战千里,自己在后方矜矜业业一日不敢懈怠,费尽心机招募士卒筹办粮草,处理政务耗费心思,却往往不及二弟的一场战功,不及三弟承欢膝下的孝道。困守北平时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对了,那时候还是徐灏从始至终的陪在自己身边。

    朱高炽感慨的叹了口气,一丝因父王惨死猜忌徐灏的想法至此消失,暗道如果连徐灏都不能信任,那我还能相信谁去?这一刻他体会到了帝王高高在上的孤独滋味。

    就这样在阳光普照,风景明媚的盛夏七月,一个新的皇帝诞生了,而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徐徐开始。

    这一天是建文四年七月一日,朱高炽率领文武百官于南郊大祀天地后,返回奉天殿,正式即皇帝位,诏令改以往四年为永乐年,明年为洪熙元年。

    经过这些天来的商议,从小到大都有些怨恨父亲偏心的朱高炽,果然没有继承燕王的遗志。很有意思的是,似乎明朝历代帝王父子间都有些相克,下一代皇帝必将更改上一代皇帝的政策。朱元璋和朱允炆之间,朱允炆和朱棣之间,朱棣和朱高炽之间,朱高炽和未来的朱瞻基之间莫不如是。

    因此朱高炽大胆当众承诺建文朝所易改的祖宗成法将根据朝会群臣商议后,再予以革除或承认,郑重承诺不会完全huī fù 洪武朝旧制,尊重建文皇帝的功绩和失德之举,一字不删史书。此举令方孝孺等人莫不痛哭流涕,一些宁死不降的大臣态度渐渐软化下来。

    弃官不做的四百多位京官听说此事后,纷纷进京叩见洪熙皇帝,朱高炽一概赦免其罪,宽仁风气大有继承建文朝时期的趋势,如此能jì xù 保持下去的话,洪熙皇帝很快就将赢得天下士林的衷心拥戴。

    但是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文华殿内,陈瑛恭声道:“陛下,宫内女官太监以及所有宫人乃是祸患,不得不除之。”

    端坐龙椅上的朱高炽微微皱眉,陈瑛又说道:“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铁铉盛庸等人皆是逆臣,罪该万死,请陛下下旨诛杀其满门,以此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并警示天下臣民不得怀有二心,其妻女应发配教司坊世代为娼。”

    徐灏皱眉道:“大肆杀戮有伤天和,不妥!还望陛下以宽和为本,说句不该说的话,诛杀其族岂不是令忠臣无遗种矣?”

    “都督此言差矣。”陈瑛面带冷笑,“朱允炆得位不正,满朝皆是逆臣,不杀之怎能取信于天下?”

    徐灏笑了笑没言语,站在他下首的朱能立即大怒道:“滚!靖难以来你有何功?敢在御前大放厥词?教唆陛下大开杀戒,岂不是令陛下背负暴君之名?”

    张玉也沉声道:“先帝多次警告我等不可杀俘,要善待敌军,如此才赢得了军心民心。”

    茹瑺李景隆等建文旧臣焉能任由陈瑛诛杀同僚?不然算起旧账岂不是牵连到自己头上?是以纷纷出言反对,徐灏立在一边衷心笑了。没了能压制一切乾纲独断的朱棣,文武官员自然勇于和威望还不足的朱高炽据理力争。

    站在朱高炽的角度上,他没有朱棣一力起兵推翻了侄儿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得位不正所带来的疑心病。朱棣是通过抢班夺权,而朱高炽却是坐享其成隔了一辈,没有朱棣永远无法摆脱篡位的嫌疑阴影,无需百般粉饰处心积虑即能光明正大的做皇帝。

    当然朱允炆的影响力得jìn kuài 消除干净,住在紫禁城里也太过危险,朱高炽不想被稀里糊涂的暗杀掉。

    姚广孝扫了眼脸色铁青的陈晖,没有说话,道衍和尚的志向和他完全相反。一个立誓辅佐明主起兵改朝换代。为此不惜血战四年杀人盈野的壮志,成功之后即回归世外。一个则是靠替主子杀戮无辜人的性命,换取自身的荣华富贵,要做满手血腥的权臣。

    徐灏本来不想乱发言。但有些事必须要说出来。不然良心难安。因此开口道:“宫人也是陛下臣民,服侍高皇帝和嫔妃这么些年,岂能当做牛马说杀就杀?愿意回家者应发给盘缠晓谕各地官府予以妥善安置。不愿回家者安置于皇庄让其自食其力。

    值此战乱jié shù 之日,还望陛下能厉行节俭,规定宫人人数上限,禁止奢靡,尤其是要减少宦官的数量,宫女则许以进宫当差的年限,满十年即可放回家去,因纵观历朝历代,紫禁城内的阴暗事可谓是不胜枚举,禁锢宫女一生冤魂不计其数,陛下既然有三宫六院,又何必非要占有所谓的三千宫女呢?”

    朱高炽看似缓缓点头很赞同,实则心里有些小小的不悦,因为他很好色,历史上做太子的二十年里,哪怕不敢明目张胆的广纳美女,但嫔妃数量也超过太子朱标和朱允炆加在一起了,历史上当皇帝短短十个月里,被册封的嫔妃人数达到十二人,没有名分的就不知多少了。

    再说是个男人就不乐意属于自己的女人投入他人怀抱,除非主动送人另当别论,即使是低贱的宫娥。

    一些文臣见状为了迎合圣意,提出反对设置宫女年限,理由是涉及到皇宫隐秘,不能外泄。

    徐灏冷冷的道:“那臣建议今后担任女官者必须是官员之女,想必作为臣子会心甘情愿,干脆就从今次开始吧,míng rì 六品京官家中适龄闺女一律送到储秀宫待选。”

    这下官员们的脸都绿了,茹瑺忙说道:“此事还得容后再议。”

    徐灏随即翻脸怒斥道:“无耻!你等儿女身娇肉贵,不想进宫受苦一生,那bǎi xìng 家的女儿jiù shì 贱命一条?”

    “罢了罢了!”朱高炽没想到刚刚登基为帝商议国事,竟扯到了宫女身上,不由得啼笑皆非,再说初做皇帝怎能不想建立一番功业?女色反倒是其次了,是以沉吟道:“朕无意广纳嫔妃,宫女人数不得超过二千,分为秀女及舍女,舍女年满二十五岁可归家,秀女,zhè gè !”

    徐灏赶紧说道:“秀女可以依照祖制,人数最多三百不能再多了,不然陛下的名声恐怕?嗯,临幸者由陛下定夺名分,其余每逢大赦可酌情放还年迈者归家,以为圣恩,再来宦官为祸历朝历代,还请陛下立下铁律,不许参政不许离京半步,人数不得超过三千,十二监的劳役不足可雇佣bǎi xìng ,不然阉党早晚必是我大明心腹之患。”

    此言一出,立时得到了所有官员的一致赞同,自古以来喜欢太监的官员不是天生的贱骨头jiù shì 为了内外勾结把持朝政,既然徐灏挺身而出对太监开炮,拥护他的建议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洪武之初,朱元璋设置宦官不及百人,到了末年扩编为十二监及各司局,因儿女和嫔妃的增多,使得有品级的宦官人数渐渐扩大到了近千人。不过朱元璋同时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官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干预政事处斩。

    到了建文帝时期,对待宦官更加严厉,出外稍行不法,当地官员有权逮捕并治罪,是以使得太监们集体投奔燕王,徐灏这次可谓是公开得罪了最不能得罪的群体。

    正是因为历史上朱棣大行封赏,单单在即位之初的永乐元年,派遣有谋略的宦官随顾成等人出镇贵州等地,竟然赐予了公爵服,地位还在诸将之上,后来置三大营,又命宦官提督监军营军,实开明代宦官专权之祸端。

    而朱高炽身为帝王自然有他的立场,为何太监干政屡禁不止?帝王才是其源头,控制无根无凭的太监远比控制臣子要容易多了。

    眼下立足未稳,朱高炽自然不会公然和群臣作对,尤其建议人还是最依赖的徐灏,当即含笑点头,至于今后会不会照章办事,那就只有老天才晓得了。

    徐灏很清楚最终都是无用功,但好歹让可怜宫人的数量能减少了一半多,至于太监们会不会报复?他相信大多数宦官都是安分守己的老实人。

    接下来是关于如何处置一干‘奸臣’了,为了维护洪熙朝的统治和威严,也为了震慑住其他官员使得各衙门能早日huī fù 正常运转,杀人是必须的,这方面任何在位的帝王都不会手软。

    不过相比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永乐朝,朱高炽下旨只诛杀首恶,齐泰黄子澄全家被处斩,十多位宁死不降的大臣被斩首示众,其余从犯都被革职,全族发往辽东。

    这已经是徐灏所梦想的最好结果,受株连者不过千人而已。而且他一早就派兵趁乱把教司坊数百逼良为娼的老鸨以及丧尽天良的龟奴等人尽数杀戮殆尽,使得教司坊已经无人可用了。

    这一点朱高炽和徐灏的想法相同,顺势下旨huī fù 立国以来所有罪臣女眷的平民身份,争取民心。

    在对待王族方面,朱高炽身为子侄自然不能让靖难之役重现,无需徐灏等臣子建言,huī fù 诸位王叔王爵的同时,没有huī fù 其护卫,也一并huī fù 了锦衣卫暗中监视,zhǔn bèi 随时寻找藉口再次削藩。

    张玉父子等将领率兵离京,李景隆等人也派往各地藩王府,防止任何藩王有所异动。

    徐灏力保方孝孺不死,原因是方孝孺提倡:“天立之君所以为民,非使其民奉乎君”,虽说不正确也总比朱棣生前认为的“帝王为生民之主”要qián jìn 一大步。

    处罚完罪臣,稳定了京城局势后,接下来就轮到人人翘首以盼的论功行赏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五章 新的时代

    第三百六十五章 新的时代

    -

章节目录

平凡的明穿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宁小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宁小钗并收藏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