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打过交道的
空间扭曲点内部又存在一个空间坐标点什么的,其实都不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事情,将东西藏进去虽然的确很显眼,不过只要做好一些更深入的隐藏工作的话,还是有办法在这里藏一些东西的。只不过这个位置的坐标点就没那么难发现了,相对来说更是依赖其对空间结构的加密手段。
不过空间加密这种东西,只要知道了破解的原理,剩下的就是拼计算力了,只要算过足够多的数据,就算是用算盘也能将这个空间结构破解……这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复杂的情况对吧。
实际情况下算盘的确可以在传感器获取足够的数据之后将这个加密坐标破解出来,但是这时间就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这个坐标点是否还有意义都是另一回事。并且坐标点完全可以做成一连串的连锁加密,破解一个都没用,得破解一连串的加密点,或者从多个加密点中找到正确的一个。
得到了探索母舰的计算设备支持,破解这个加密点的速度就变得飞快,仅仅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对这个加密点的破解工作。实际上这个时间也不是很长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已经说明是相当复杂的加密举动了。
坐标指向河系内的一个地点,探测舰直接跳到了坐标点的位置。坐标的误差范围有点大,然而这个位置上藏着的东西已经明显到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扫描就能够发现。
藏在坐标点的是一艘方舟,长度有五十多公里,整体呈现橄榄形状,表面全部覆盖着银光闪闪的反光涂层,生怕自己不够耀眼一样。而且这艘船还停在恒星系当中,那反光效果相当不错。
“说起来,这是我见到的第几艘方舟了?”王奇数了数,反正数量也是不少了“不过这艘也太张扬了吧?方舟不是为了生存才打造的么?”
方舟的设计目的是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保证文明的延续,不过这么招摇的外壳,除了说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光子武器之类的伤害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不过也可能是这个文明对自身极度自信,在设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方面?大多数文明的方舟都是在安全的环境中建造的,因为真到了危险的时候,并不一定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建造一艘庞大而功能全面的方舟舰船。这也是方舟的设计其实大多数稀奇古怪的原因,安全环境下设计出来的方舟虽然也会偏向于实用性设计,却总归会带有和平时期的一些特点。
也许设计这艘方舟的种族不是以视觉作为主要信息获取方式的?虽然比较少见,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漫长的探索工作当中,的确有发现不少以别的方式探索世界并且还取得了不少成就的种族。比如说以磁力为基础的,以引力变化为基础的,这些种族的感受器官都比较神奇,因此能够借助这两种方式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来替代单纯的视觉。在不感知光线的情况下,光学防护的性能要求一般会大于光学隐身的问题……反正这种反光方式也就是在直接观测的情况下才会比较显眼,只要距离够远的话,光线一发散也就没什么了。另外也侧面证实了这个文明至少掌握了超光速观测或者超光速打击能力。
探测舰结束航行之后距离那艘船距离并不远,再次校准之后直接航行到了那艘船旁边几公里的位置。
按照舰体大小来看,这个位置虽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按照舰体比例来看,这个距离都不到一个舰体长度,已经算是危险距离了。如果那艘船还能正常工作的话,现在应该立马产生反应。
“观测到方舟舰体表面能量提升,扫描到类似能量装甲的反应,没有护盾反应……检测到扫描信号,方舟舰体中部数个位置能级提高,疑似武器系统充能。”
武器并没有发射出来,探测舰首先接收到的是一段通讯请求。当然这个通讯请求还是花了点时间分析出来的。很显然这艘方舟上的文明跟其他文明打过交道,知道文明字典的重要性已经先发了一份过来,不过可能是接触数量少,因此这份字典并不是很全面。
将通讯方式分析的比较彻底之后,管家回了一份字典,让双方进入了能够正常交流的状态。
交流的内容倒是挺平常的,无非是你是谁,你为什么在这里,你想要干什么这几个关键性问题。
这艘船在这里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说法是在这里等待后续舰船,不过从管家的角度简单分析了一下就发现这是一个谎话。针对方舟的深度扫描已经完成了一部分,这艘船虽然看起来还蛮不错的,但是实际上已经严重损坏了,主要是空间航行系统需要修复,不然的话只能以常规动力航行,或者冒着被卷入空间乱流的危险强行航行。
具体的损坏情况还在扫描中,内层结构还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反正这艘方舟的内部生态圈维持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而针对这个种族?管家检查了一下目前已经收集到的种族信息,居然还真从中找到了一个符合条件的种族,能够正常匹配的。只不过不是一个重点研究的区域,因此只是简单登记了一下基本的种族信息。
花了点时间让智能核心派遣探测器进行深度检查了一下之后发现,这个看起来只是星系级别文明的结构,实际上是曾经有着相当不错的技术,只是受限于环境已经不足以离开星球了而已,资源匮乏外加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技术逐渐退步造成了当前的情况。虽然星球之间目前还有联系,但更多的局限于通信,除了一些非常必须的物资运输否则都根本不会让穿梭机升空的。
至于这艘船?应该是在过去某个时期建造出来的高端货,没准是在极端条件下尝试突破星系级文明所制造出来的结果,并且在实际技术上的确突破了一大截,只是不知道怎么来到这个河系当中的,也是挺有意思,之前的空间坐标点加密技术也是超过其发源地那边技术的。
不过空间加密这种东西,只要知道了破解的原理,剩下的就是拼计算力了,只要算过足够多的数据,就算是用算盘也能将这个空间结构破解……这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复杂的情况对吧。
实际情况下算盘的确可以在传感器获取足够的数据之后将这个加密坐标破解出来,但是这时间就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这个坐标点是否还有意义都是另一回事。并且坐标点完全可以做成一连串的连锁加密,破解一个都没用,得破解一连串的加密点,或者从多个加密点中找到正确的一个。
得到了探索母舰的计算设备支持,破解这个加密点的速度就变得飞快,仅仅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对这个加密点的破解工作。实际上这个时间也不是很长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已经说明是相当复杂的加密举动了。
坐标指向河系内的一个地点,探测舰直接跳到了坐标点的位置。坐标的误差范围有点大,然而这个位置上藏着的东西已经明显到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扫描就能够发现。
藏在坐标点的是一艘方舟,长度有五十多公里,整体呈现橄榄形状,表面全部覆盖着银光闪闪的反光涂层,生怕自己不够耀眼一样。而且这艘船还停在恒星系当中,那反光效果相当不错。
“说起来,这是我见到的第几艘方舟了?”王奇数了数,反正数量也是不少了“不过这艘也太张扬了吧?方舟不是为了生存才打造的么?”
方舟的设计目的是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保证文明的延续,不过这么招摇的外壳,除了说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光子武器之类的伤害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不过也可能是这个文明对自身极度自信,在设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方面?大多数文明的方舟都是在安全的环境中建造的,因为真到了危险的时候,并不一定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建造一艘庞大而功能全面的方舟舰船。这也是方舟的设计其实大多数稀奇古怪的原因,安全环境下设计出来的方舟虽然也会偏向于实用性设计,却总归会带有和平时期的一些特点。
也许设计这艘方舟的种族不是以视觉作为主要信息获取方式的?虽然比较少见,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漫长的探索工作当中,的确有发现不少以别的方式探索世界并且还取得了不少成就的种族。比如说以磁力为基础的,以引力变化为基础的,这些种族的感受器官都比较神奇,因此能够借助这两种方式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来替代单纯的视觉。在不感知光线的情况下,光学防护的性能要求一般会大于光学隐身的问题……反正这种反光方式也就是在直接观测的情况下才会比较显眼,只要距离够远的话,光线一发散也就没什么了。另外也侧面证实了这个文明至少掌握了超光速观测或者超光速打击能力。
探测舰结束航行之后距离那艘船距离并不远,再次校准之后直接航行到了那艘船旁边几公里的位置。
按照舰体大小来看,这个位置虽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按照舰体比例来看,这个距离都不到一个舰体长度,已经算是危险距离了。如果那艘船还能正常工作的话,现在应该立马产生反应。
“观测到方舟舰体表面能量提升,扫描到类似能量装甲的反应,没有护盾反应……检测到扫描信号,方舟舰体中部数个位置能级提高,疑似武器系统充能。”
武器并没有发射出来,探测舰首先接收到的是一段通讯请求。当然这个通讯请求还是花了点时间分析出来的。很显然这艘方舟上的文明跟其他文明打过交道,知道文明字典的重要性已经先发了一份过来,不过可能是接触数量少,因此这份字典并不是很全面。
将通讯方式分析的比较彻底之后,管家回了一份字典,让双方进入了能够正常交流的状态。
交流的内容倒是挺平常的,无非是你是谁,你为什么在这里,你想要干什么这几个关键性问题。
这艘船在这里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说法是在这里等待后续舰船,不过从管家的角度简单分析了一下就发现这是一个谎话。针对方舟的深度扫描已经完成了一部分,这艘船虽然看起来还蛮不错的,但是实际上已经严重损坏了,主要是空间航行系统需要修复,不然的话只能以常规动力航行,或者冒着被卷入空间乱流的危险强行航行。
具体的损坏情况还在扫描中,内层结构还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反正这艘方舟的内部生态圈维持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而针对这个种族?管家检查了一下目前已经收集到的种族信息,居然还真从中找到了一个符合条件的种族,能够正常匹配的。只不过不是一个重点研究的区域,因此只是简单登记了一下基本的种族信息。
花了点时间让智能核心派遣探测器进行深度检查了一下之后发现,这个看起来只是星系级别文明的结构,实际上是曾经有着相当不错的技术,只是受限于环境已经不足以离开星球了而已,资源匮乏外加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技术逐渐退步造成了当前的情况。虽然星球之间目前还有联系,但更多的局限于通信,除了一些非常必须的物资运输否则都根本不会让穿梭机升空的。
至于这艘船?应该是在过去某个时期建造出来的高端货,没准是在极端条件下尝试突破星系级文明所制造出来的结果,并且在实际技术上的确突破了一大截,只是不知道怎么来到这个河系当中的,也是挺有意思,之前的空间坐标点加密技术也是超过其发源地那边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