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好一广阔无垠的宏幅画卷
丑儿回想起,自己后来甘心跟比自己年龄大十多岁的苏武——这样一个做马鞍、射猎工具的匠人结婚,为的就是能长相守的。可是如今……她不敢想下去了。丑儿在心里默默的祷告:他会回来的,会很快会来的!他少则四个月就回来,多则半年一定会回来的……
她拉开门奔出来,对着黎明前明亮的北斗星,双手合十,跪在院子里。仰望着勺子般的北斗,口中不住地祈祷:“北斗啊北斗,请你为我夫君指道,保佑我夫君苏武,此行顺利归来!如今是天汉元年初夏,保佑我夫君在初冬,天气冷了一定归来……
晨曦中未央宫外,皇上率领百官前来给苏武送行。隆重的军鼓乐声中,身着崭新中郎将袍服威武的苏武,从武帝手中接过旌节杖,接过用牦牛尾制作的,象征着国家荣耀的旌节杖。
苏武给皇帝和官员们行了礼,带着副将张胜,随员常会等人上马,率领百位兵士和辎重,护送着匈奴使节的车队,一路向西北,浩荡出发了。
出了长安城,阳光下,城外道路两边金灿灿的麦田一望无际。麦子刚黄了,心急了的人家,已经开始下镰收割了。
中午烈日高照,他们一行赶不到驿站,人困马乏地坐在道旁的白杨树下休息,喝水、打尖吃东西。
苏武问身边二十五岁的随员常会:“常随,你家里有几口人?”
“父母亲,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常会回答。
“你是老大。那就是说,你父母亲年龄还不大?”
“不到五十岁。”
“那,你就不用为家事操心了!”他瞧着远处感慨地。
常会没吭气,他知道老爷家里的情况,知道他放不下家人。
三天后,他们路过凤岗山(现属陕西武功县境),苏武拜祭了父亲。他跪在父亲墓前,回想起父亲多年前跟随卫青征战匈奴,立功受奖后,又为国家管理屯垦边疆。
父亲坚守在代郡(如今河北蔚北),在那里囤积粮食,训练士兵……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命陨任上,得到皇上和国家的首肯,才有了一家人和后輩的荣华富贵……
他满目含泪,对父亲说:“父亲,儿子要向您一样,不负皇恩,不负大汉重托,为我大汉建立功勋!父亲,请您在天之灵,保佑一家人的平安,保佑儿子这次出使,顺利归来!”
他给父亲叩响头后,带着一行沿着北上的官家驿道,晓行夜宿,节节北上。虽然一路上不时翻山越岭,但是只要有川道,河坝能种庄稼的地方,麦子跟着一路金灿灿的成熟,一处处的农人们在收割打场,欢声笑语不断。
一月后,他们一行来到河南郡(黄河南)的驿站,人们还在收割忙碌,处处呈现着丰收的景象,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苏武回想起,小时候听父亲说过,过去的河南,还没到庄稼成熟季节,经常出现匈奴铁骑过黄河来此烧杀抢掠,抢夺粮食和人质,还不时地深入到距长安四五百里的地方进行抢掠,严重的威胁到国人和国都的安全。
后来,在当今皇上的运筹帷幄下,组织父辈门对匈奴进行多次,多方面出击围剿,三十年来,通往西域的道路开通了,国家失地收复了,把北方的匈奴赶出了河南,赶出了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如今北漠无匈奴王庭。
现在国家在河北(黄河北)设了五原、云中几郡、屯兵、移民,进行坚守治理,以防匈奴进犯骚扰。他们到了驿站,要休整两天才能渡河北上。
夕阳下,苏武抽时间带着常会,打马赶到仰慕已久的黄河边。黄河在这里变得宽阔,柔顺多了,虽然在夕阳下还是泛着金色,可很是柔顺。没有了那年跟随皇上东游时,看到的那种震天动地、怒吼着一路狂奔的景象。
苏武站在河岸边的高处,瞧着来的地方和将要去的对岸,真是天工巧成。沿黄河两岸,南北一马平川,一眼望不到边。即将成熟泛着金黄的麦田中,镶嵌着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镶嵌着成片油绿——正在成长着的稻子和谷子,包谷等等秋苗。
“好一广阔无垠的宏幅画卷!”苏武不禁脱口而出。
不错,这就是路大人介绍的黄河河套,真是个富庶的地方,宽宏美丽的地方!
正如路大人所说:站在黄河岸上的高处,四下里眺望,感到,国家真正强大了!心胸一下子豁然开朗,自我也变得伟岸起来!
“常会,要记住我们的黄河!”苏武对常会说,“咱们明天找这里的管理人,了解下情况。要把这里的庄稼面积多少,收入多少,标在地图上。”
“好!”常会想想问,“大人,过了云中,咱还要走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常会在家读过三年私塾,再加上服役后五年来的锻炼,已经成为一名,文、能看图绘图;武,能擒拿射箭,文武双全的人才。这次经过比武胜出,作为使节的随员出使匈奴。
“按路大人的计算,咱们到这黄河岸边,才走了一半的路程。”他吩咐说,“回去和张大人商量一下,两天休整后,一过黄河,匈奴人归心似箭,咱要给咱们的人多多的鼓舞士气!”
“记下了!”
两天后的一早,队伍在驿站吃了早饭,在向导的带领下,到黄河岸边一码头,分乘十多只羊皮筏子出发过河。皮筏子在浪中上下颠簸,斜行而下,向斜对面隐隐约约的码头划去。
人站在岸上感觉不到浪大,可坐上皮筏子行驶起来,却在浪尖和浪谷中不停地颠簸着。不久,这些出生在内地,没有乘过船的人,五脏六腑在腹腔中咣当开来。
皮筏子上,一个人忍不住哇地一声吐了,大家都跟着呕吐起来……两个多时辰后到了对岸,个个人的脸都绿了,他们把早上吃的东西都倒光了不说,许多人连胃液都吐出来。个个东倒西歪地下了皮筏子,头昏脑涨地坐在码头上起不来。
苏武也和大家一样的难受,可想起自己的责任,他让张胜照看着队伍,带着常会,挣扎着走进不远处的码头,联系管理码头的军人,搞来两桶热水及简单的食物,让大家吃点后,休息会儿继续上路。
丑儿回想起,自己后来甘心跟比自己年龄大十多岁的苏武——这样一个做马鞍、射猎工具的匠人结婚,为的就是能长相守的。可是如今……她不敢想下去了。丑儿在心里默默的祷告:他会回来的,会很快会来的!他少则四个月就回来,多则半年一定会回来的……
她拉开门奔出来,对着黎明前明亮的北斗星,双手合十,跪在院子里。仰望着勺子般的北斗,口中不住地祈祷:“北斗啊北斗,请你为我夫君指道,保佑我夫君苏武,此行顺利归来!如今是天汉元年初夏,保佑我夫君在初冬,天气冷了一定归来……
晨曦中未央宫外,皇上率领百官前来给苏武送行。隆重的军鼓乐声中,身着崭新中郎将袍服威武的苏武,从武帝手中接过旌节杖,接过用牦牛尾制作的,象征着国家荣耀的旌节杖。
苏武给皇帝和官员们行了礼,带着副将张胜,随员常会等人上马,率领百位兵士和辎重,护送着匈奴使节的车队,一路向西北,浩荡出发了。
出了长安城,阳光下,城外道路两边金灿灿的麦田一望无际。麦子刚黄了,心急了的人家,已经开始下镰收割了。
中午烈日高照,他们一行赶不到驿站,人困马乏地坐在道旁的白杨树下休息,喝水、打尖吃东西。
苏武问身边二十五岁的随员常会:“常随,你家里有几口人?”
“父母亲,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常会回答。
“你是老大。那就是说,你父母亲年龄还不大?”
“不到五十岁。”
“那,你就不用为家事操心了!”他瞧着远处感慨地。
常会没吭气,他知道老爷家里的情况,知道他放不下家人。
三天后,他们路过凤岗山(现属陕西武功县境),苏武拜祭了父亲。他跪在父亲墓前,回想起父亲多年前跟随卫青征战匈奴,立功受奖后,又为国家管理屯垦边疆。
父亲坚守在代郡(如今河北蔚北),在那里囤积粮食,训练士兵……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命陨任上,得到皇上和国家的首肯,才有了一家人和后輩的荣华富贵……
他满目含泪,对父亲说:“父亲,儿子要向您一样,不负皇恩,不负大汉重托,为我大汉建立功勋!父亲,请您在天之灵,保佑一家人的平安,保佑儿子这次出使,顺利归来!”
他给父亲叩响头后,带着一行沿着北上的官家驿道,晓行夜宿,节节北上。虽然一路上不时翻山越岭,但是只要有川道,河坝能种庄稼的地方,麦子跟着一路金灿灿的成熟,一处处的农人们在收割打场,欢声笑语不断。
一月后,他们一行来到河南郡(黄河南)的驿站,人们还在收割忙碌,处处呈现着丰收的景象,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苏武回想起,小时候听父亲说过,过去的河南,还没到庄稼成熟季节,经常出现匈奴铁骑过黄河来此烧杀抢掠,抢夺粮食和人质,还不时地深入到距长安四五百里的地方进行抢掠,严重的威胁到国人和国都的安全。
后来,在当今皇上的运筹帷幄下,组织父辈门对匈奴进行多次,多方面出击围剿,三十年来,通往西域的道路开通了,国家失地收复了,把北方的匈奴赶出了河南,赶出了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如今北漠无匈奴王庭。
现在国家在河北(黄河北)设了五原、云中几郡、屯兵、移民,进行坚守治理,以防匈奴进犯骚扰。他们到了驿站,要休整两天才能渡河北上。
夕阳下,苏武抽时间带着常会,打马赶到仰慕已久的黄河边。黄河在这里变得宽阔,柔顺多了,虽然在夕阳下还是泛着金色,可很是柔顺。没有了那年跟随皇上东游时,看到的那种震天动地、怒吼着一路狂奔的景象。
苏武站在河岸边的高处,瞧着来的地方和将要去的对岸,真是天工巧成。沿黄河两岸,南北一马平川,一眼望不到边。即将成熟泛着金黄的麦田中,镶嵌着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镶嵌着成片油绿——正在成长着的稻子和谷子,包谷等等秋苗。
“好一广阔无垠的宏幅画卷!”苏武不禁脱口而出。
不错,这就是路大人介绍的黄河河套,真是个富庶的地方,宽宏美丽的地方!
正如路大人所说:站在黄河岸上的高处,四下里眺望,感到,国家真正强大了!心胸一下子豁然开朗,自我也变得伟岸起来!
“常会,要记住我们的黄河!”苏武对常会说,“咱们明天找这里的管理人,了解下情况。要把这里的庄稼面积多少,收入多少,标在地图上。”
“好!”常会想想问,“大人,过了云中,咱还要走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常会在家读过三年私塾,再加上服役后五年来的锻炼,已经成为一名,文、能看图绘图;武,能擒拿射箭,文武双全的人才。这次经过比武胜出,作为使节的随员出使匈奴。
“按路大人的计算,咱们到这黄河岸边,才走了一半的路程。”他吩咐说,“回去和张大人商量一下,两天休整后,一过黄河,匈奴人归心似箭,咱要给咱们的人多多的鼓舞士气!”
“记下了!”
两天后的一早,队伍在驿站吃了早饭,在向导的带领下,到黄河岸边一码头,分乘十多只羊皮筏子出发过河。皮筏子在浪中上下颠簸,斜行而下,向斜对面隐隐约约的码头划去。
人站在岸上感觉不到浪大,可坐上皮筏子行驶起来,却在浪尖和浪谷中不停地颠簸着。不久,这些出生在内地,没有乘过船的人,五脏六腑在腹腔中咣当开来。
皮筏子上,一个人忍不住哇地一声吐了,大家都跟着呕吐起来……两个多时辰后到了对岸,个个人的脸都绿了,他们把早上吃的东西都倒光了不说,许多人连胃液都吐出来。个个东倒西歪地下了皮筏子,头昏脑涨地坐在码头上起不来。
苏武也和大家一样的难受,可想起自己的责任,他让张胜照看着队伍,带着常会,挣扎着走进不远处的码头,联系管理码头的军人,搞来两桶热水及简单的食物,让大家吃点后,休息会儿继续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