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将羊皮卷放到一旁,然后捻了捻胡须,抑制了一下略有有些兴奋的心情,就连面前的这样一个左衽的、浑身散发着羊膻味的家伙,似乎看起来都顺眼了很多。
尤其是在羊皮卷当中表示出来的态度,让王允感觉非常的好,作为境外之民,兽聚而鸟散之辈,却能从其中说出“仰慕天颜”,“愿闻圣言”之类的话,已经是非常的不错了……
“善!汝主之意,吾已知悉。”王允点了点头,让这一名匈奴人先行退下。
待匈奴人走了之后,王允背着手,在厅堂之内转了几个圈,然后吩咐道:“来人!请大司农至此,有事相商!”
“唯!”下人领命而退。
袁隗死后,大司农的位置便由士孙瑞担任。士孙瑞是京兆右扶风的人,在朝野当中,与山东士族比较起来,与王允这个并州人一样,是同属于少数的朝野当中的山西士族之一。
其实汉代朝野,或者说任何政体,永远都会有少数派、多数派和骑墙派……
原先汉灵帝时期,多数派便是山东士族,党魁便是袁杨二人,绝大多数的时候,只要这两个人决定了一些什么事情,便会在朝野之中推动形成法令,颁布到各个郡县当中去实施。在这个情况下,而王允这个少数派党魁基本上就是像木雕一般,就算是想插手都难,只能是勉强着维持着自己这一个党派的席位……
董卓进京之后,便用强有力的手段打击了多数派,导致袁杨甚至放下身段,在朝野当中寻求更多的支持,因此忽然之间,少数党党魁王允就抖起来了。
然后到了现在,少数党派党魁王允执政,但是忽然发现其实手底下可以用的人其实没有多少,而那些山东士族,王允现在还不敢重用……
士孙瑞很快的就赶来了。
士孙瑞年龄很大了,头发已经全白,而且稀疏,似乎是再过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还能不能簪住头冠……
王允哈哈笑着,亲自上前,扶着士孙瑞将其迎进了厅堂之内,然后将羊皮卷递给了士孙瑞,让其观看。
过了一小会儿,王允看士孙瑞似乎是看完了,便问道:“君荣,汝觉此事如何?”
士孙瑞脸上深深的镌刻着皱纹,每一条皱纹之下,都似乎潜藏着无穷无尽的黑暗,听到王允的话语,沉吟了一会儿,才说道:“利大于弊也。”
“愿闻其详。”王允说道。士孙瑞基本上算是王允的一个智囊,或者说是一个顾问,两个都是偏远学士贫乏的地区出来的人,先天上就有一种亲切感,因此多数时候,王允也会去询问一下士孙瑞的意见。
“有孚,维心,行有尚也。利多,王公亦知,不复赘言。”士孙瑞看了看王允,说道。好处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因此也不需要过于强调,大家心里都清楚。
王允缓缓的点点头,说道:“弊之何如?”
“已事遄往,曷之用簋,不宁方来,后夫凶之?”士孙瑞说道。
王允长长叹息一声,说道:“此亦吾所虑尔……”
士孙瑞的意思很明确,在举办祭祀的活动时候,急需加快速度进行推动,而此时南匈奴送来的这一份国书也好,请求也罢,就和在祭祀多增加了几簋的食物一样,是属于锦上添花的性质,但是同样也意味着,此举有逼迫着是要朝野当中的人表态站队的意思……
就连远方之前不服王教的人,现在都来表示臣服了,那么站在后面的这些人,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而一旦是强迫这些人进行表态站队,那么原本潜藏在下的矛盾就会提升出来,各项利益交换,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和重叠,就会比较的激化,而不像之前可以慢慢的进行磋商沟通和协调。
但是对于王允来说,他远远没有袁杨那么厚的底蕴,要和这些家伙们慢慢的耗,他是最耗不起的一个人,因此,快刀斩乱麻,或是是一个长痛不如短痛的选择。
关键是,自己的刀要硬……
显然王允认为自己现在的刀比较的硬,因此便用手指指节敲了敲桌案,斩钉截铁的说道:“此事就此定下,大祭之时一并行之。”
士孙瑞说道:“可否要召奉先知会此事?”
王允“嗯”了一声,然后又摇了摇头,说道:“武勇剑客,届时告知即可。”
士孙瑞无可无不可的点点头,脸上虽然不动声色,但是心里却有些叹息,便只好换了一个话题,说道:“关东关西,擅兴兵枪,扰民误农,损害国本。比之无首,宜用徽纆也……”
王允点点头,说道:“此言善尔。吾已遣使抚慰山东,令二袁罢兵。如今所虑者,唯董贼将校尔。”当然在王允观念里面,二袁就是为了反对董卓而起兵,现在董卓既然已经是被诛杀了,那么就没有什么必要再行刀枪了……
士孙瑞沉默了一小会儿,说道:“若二袁不肯罢兵……”虽然士孙瑞在内心当中认为二袁还不至于丧心病狂到如此地步,但是多少还是要问一下的。
王允愣了一下,随后便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二袁何胆?此乃天下之大不韪也,须知锡之鞶带,亦可褫之!”
士孙瑞点点头。
在汉代,出师有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若是二袁现在于董卓死后还拿枪弄棒的,也就等于是完全丧失了原先的所谓大义,剩下的便只有个人的野心,因此,不管是王允还是士孙瑞,都认为一向是注重名声的袁氏家族不至于如此下作……
王允捻了捻胡须,说道:“之前赵侍中言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就领关西其众,君荣汝意如何?”
朝野当中大将级别的就剩一个皇甫嵩了,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士孙瑞低下头,似乎是有些疲惫,低沉的说道:“义真,凉人也……”
凉人。
一语双关。
王允皱着眉头,沉默了好久,最后叹息了一声,说道:“若得子干在,焉有如此烦忧……”
尤其是在羊皮卷当中表示出来的态度,让王允感觉非常的好,作为境外之民,兽聚而鸟散之辈,却能从其中说出“仰慕天颜”,“愿闻圣言”之类的话,已经是非常的不错了……
“善!汝主之意,吾已知悉。”王允点了点头,让这一名匈奴人先行退下。
待匈奴人走了之后,王允背着手,在厅堂之内转了几个圈,然后吩咐道:“来人!请大司农至此,有事相商!”
“唯!”下人领命而退。
袁隗死后,大司农的位置便由士孙瑞担任。士孙瑞是京兆右扶风的人,在朝野当中,与山东士族比较起来,与王允这个并州人一样,是同属于少数的朝野当中的山西士族之一。
其实汉代朝野,或者说任何政体,永远都会有少数派、多数派和骑墙派……
原先汉灵帝时期,多数派便是山东士族,党魁便是袁杨二人,绝大多数的时候,只要这两个人决定了一些什么事情,便会在朝野之中推动形成法令,颁布到各个郡县当中去实施。在这个情况下,而王允这个少数派党魁基本上就是像木雕一般,就算是想插手都难,只能是勉强着维持着自己这一个党派的席位……
董卓进京之后,便用强有力的手段打击了多数派,导致袁杨甚至放下身段,在朝野当中寻求更多的支持,因此忽然之间,少数党党魁王允就抖起来了。
然后到了现在,少数党派党魁王允执政,但是忽然发现其实手底下可以用的人其实没有多少,而那些山东士族,王允现在还不敢重用……
士孙瑞很快的就赶来了。
士孙瑞年龄很大了,头发已经全白,而且稀疏,似乎是再过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还能不能簪住头冠……
王允哈哈笑着,亲自上前,扶着士孙瑞将其迎进了厅堂之内,然后将羊皮卷递给了士孙瑞,让其观看。
过了一小会儿,王允看士孙瑞似乎是看完了,便问道:“君荣,汝觉此事如何?”
士孙瑞脸上深深的镌刻着皱纹,每一条皱纹之下,都似乎潜藏着无穷无尽的黑暗,听到王允的话语,沉吟了一会儿,才说道:“利大于弊也。”
“愿闻其详。”王允说道。士孙瑞基本上算是王允的一个智囊,或者说是一个顾问,两个都是偏远学士贫乏的地区出来的人,先天上就有一种亲切感,因此多数时候,王允也会去询问一下士孙瑞的意见。
“有孚,维心,行有尚也。利多,王公亦知,不复赘言。”士孙瑞看了看王允,说道。好处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因此也不需要过于强调,大家心里都清楚。
王允缓缓的点点头,说道:“弊之何如?”
“已事遄往,曷之用簋,不宁方来,后夫凶之?”士孙瑞说道。
王允长长叹息一声,说道:“此亦吾所虑尔……”
士孙瑞的意思很明确,在举办祭祀的活动时候,急需加快速度进行推动,而此时南匈奴送来的这一份国书也好,请求也罢,就和在祭祀多增加了几簋的食物一样,是属于锦上添花的性质,但是同样也意味着,此举有逼迫着是要朝野当中的人表态站队的意思……
就连远方之前不服王教的人,现在都来表示臣服了,那么站在后面的这些人,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而一旦是强迫这些人进行表态站队,那么原本潜藏在下的矛盾就会提升出来,各项利益交换,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和重叠,就会比较的激化,而不像之前可以慢慢的进行磋商沟通和协调。
但是对于王允来说,他远远没有袁杨那么厚的底蕴,要和这些家伙们慢慢的耗,他是最耗不起的一个人,因此,快刀斩乱麻,或是是一个长痛不如短痛的选择。
关键是,自己的刀要硬……
显然王允认为自己现在的刀比较的硬,因此便用手指指节敲了敲桌案,斩钉截铁的说道:“此事就此定下,大祭之时一并行之。”
士孙瑞说道:“可否要召奉先知会此事?”
王允“嗯”了一声,然后又摇了摇头,说道:“武勇剑客,届时告知即可。”
士孙瑞无可无不可的点点头,脸上虽然不动声色,但是心里却有些叹息,便只好换了一个话题,说道:“关东关西,擅兴兵枪,扰民误农,损害国本。比之无首,宜用徽纆也……”
王允点点头,说道:“此言善尔。吾已遣使抚慰山东,令二袁罢兵。如今所虑者,唯董贼将校尔。”当然在王允观念里面,二袁就是为了反对董卓而起兵,现在董卓既然已经是被诛杀了,那么就没有什么必要再行刀枪了……
士孙瑞沉默了一小会儿,说道:“若二袁不肯罢兵……”虽然士孙瑞在内心当中认为二袁还不至于丧心病狂到如此地步,但是多少还是要问一下的。
王允愣了一下,随后便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二袁何胆?此乃天下之大不韪也,须知锡之鞶带,亦可褫之!”
士孙瑞点点头。
在汉代,出师有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若是二袁现在于董卓死后还拿枪弄棒的,也就等于是完全丧失了原先的所谓大义,剩下的便只有个人的野心,因此,不管是王允还是士孙瑞,都认为一向是注重名声的袁氏家族不至于如此下作……
王允捻了捻胡须,说道:“之前赵侍中言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就领关西其众,君荣汝意如何?”
朝野当中大将级别的就剩一个皇甫嵩了,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士孙瑞低下头,似乎是有些疲惫,低沉的说道:“义真,凉人也……”
凉人。
一语双关。
王允皱着眉头,沉默了好久,最后叹息了一声,说道:“若得子干在,焉有如此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