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虹日之所以能够做到大将军王的位置,是因为他有着堪称傲人的战绩,军队在他的统领下近乎无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到今天,人国军队的战斗力已然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无论是武器装备的进化,还是针对特战人员的培养,都已到达巅峰水平。
为了迎接上官虹日的到来,陛下一扫往日的阴郁在皇宫内大宴群臣,召开宴会的地方是帝都养心殿,养心殿是皇帝陛下每天用膳的地方,殿长三十五米,宽二十米,高十六米,是面积仅次于光明殿的宫殿。非是将军凯旋归来,或者帝国重要喜庆的日子不会开席。
至今为止,老皇帝拓跋珪在位三十二年,养心殿总共召开过五十六次宴会,其中有十八次是为了表彰上官虹日的功绩,上官虹日为帝国开疆拓土,立功无数,还能不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难得。
谁都知道上官虹日此时归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谁都不相信他用来开脱的鬼话,老皇帝只怕也不信,但凭借在正阳门下的精彩演技,这一次,已经病入膏肓的老皇帝决定再开酒宴表彰上官虹日的衷心。一时间,皇宫张灯结彩,自从王子之间的纷争愈演愈烈,已经许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鼓乐齐鸣,洪钟伴歌。老皇帝居中而坐,头戴凤冠,穿了一身明黄色凤袍的慕容皇后位于他的左手位;头戴鸾钿,穿了一身正紫色海棠袍的贵妃玲如意坐在陛下的右手位;按照惯例,负责陪侍陛下的正宫娘娘就算到齐了,但今天有所不同,在贵妃娘娘的旁边还放着一把椅子,立了一个偏位!年纪只有贵妃一半的荣妃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坐在那里。
贵妃的面色很不好看,皇后则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眼神中含有着嘲讽,时不时地看贵妃一眼,那意思好像在说:看到了吧,美色总有穷尽的时候,早晚会有人取代你得到陛下的宠爱,让你体会到被抛弃的痛苦!在这两个气势逼人的女人面前,荣妃则渺小的可怜,自己照顾着孩子低着头一言不发。
现如今后宫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女人都到齐了,她们共同出席此次宴请可见陛下的重视程度,可见陛下在借此机会表明的态度,大臣们的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一个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各打算盘,就是不说。
下首位,群臣的座次早已安排妥当,这些位置若干年来几乎没有变过,武将在右,文臣在左,文臣由拓跋子初领头位置距离陛下最近,武将由上官虹日领头,其他人按照官阶依次排列。
这场酒宴拓跋子初本来是想躲的,但被陛下驳回了请求,理由是“皇宫好不容易热闹一回,子初你不能扫兴!”于是拓跋子初再没有搪塞的理由只能入席,而他作为整个帝国的二把手,一旦入席坐的位置必然最靠近陛下的,包括右丞相慕容南在内,无论多么羡慕他都没办法改变如此的现实。
此外,除了老皇帝和三位娘娘,众臣无论地位如何都只允许矮坐,屁股底下垫一个坐垫坐在地上,面前平放着一张半尺来来高的桌子,桌子上有酒但没有菜,所有的菜肴都放在陛下面前的桌子上,这张桌子又长又宽,上面总共盛放着一百六十九道菜肴,全部用官窑瓷器盛放。按照帝国的规矩,用膳的时候陛下是唯一能正对着桌子的人,坐在桌子的正中间,想吃什么菜了陛下就用手指一指,大太监刘易便会端着一个瓷碗走过去,从跪在桌子旁边的御厨那里问出这道菜的名字朗声宣读,等到陛下说“好”,才能用手中的碗盛一些出来,以银针试毒,确认无毒后呈上来给陛下享用,废了这么多力气陛下顶多吃两三口,如果觉得好,就会与身边的三位娘娘分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皇帝是能够将不用的碗筷放在桌子上的,但是娘娘们不允许,她们的位置虽然与皇帝紧邻,但身下坐着的椅子全部是斜着的,椅子口是面向皇帝方向的,也就是说,无论何时她们都必须保持对皇帝的重视。她们要在陛下享用过了觉得好的时候才能分享到食物,如果陛下觉得味道不佳就不会分享给她们,只能在旁边看着干瞪眼。不仅如此,即便得到了宫女呈上来的食物,她们手中的碗筷也绝对不能接触到桌子,只能抱在自己手中或者再转交给宫女,反正是不能与桌子有接触,那张盛放着上百道菜肴的桌子看起来和寻常饭桌没什么区别,却象征着九五之尊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威仪,除了老皇帝之外,任何人用过的碗筷都不能与这张龙桌产生接触。
在老皇帝和妃子们全部享用过菜肴之后,如果皇帝觉得可以,那道菜色才会被盛在很多小碗里,分成很多份均等的赏赐给群臣。注意哦,这是赏赐,是恩宠的表现之一,众臣得到赏赐后需要饮下一杯烈酒,来表达心中的感谢。
如此,便是吃下一道菜的完整流程,繁琐的环节令人几乎品尝不到菜肴的美味,只能不断感受着空空如也的肚子带来的饥饿感,却必须表现出感恩戴德的样子,因为你不这样做,很可能被赐死。
若干年前,一位不胜酒力的臣子在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醉倒了,怎么叫都醒不过来,老皇帝直接命令禁卫军将他拖出去斩了,并且诛九族!
所以,这绝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饭局,更是对于皇室权威的宣扬,是对皇权至高无上印象的又一次加深。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君是君,臣是臣,君臣之间需以礼标明界限,不可僭越!由此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各尽本分,帝国运转才能有序。
儒教的思想作为君主统治世人的重要思想之一,一直为历朝历代宣扬,直到拓跋珪谋朝篡位建立了北魏国,才将儒教废黜,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儒全部不支持他的做法,甚至鼓动天下儒生上书请奏还位于司马氏,由此拓跋珪废掉了儒教,只将儒教之礼保存了下来,是极端聪明的做法。
与佛教和道教不同,儒教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起就与皇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儒教压根就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而生的。从汉武帝开始,后世的所有君主全部将儒教奉为国教,与佛教并列,入朝为官的先决条件是通过儒法的考试,而所谓儒法便是“君为君纲,臣为臣纲,万物顺序渐进,不可越轨而动”的这一套维护皇权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皇权的延续很有益处,由此儒生虽然不具有力量却是人间第一大教派,放眼天下儒生不再少数。
拓跋珪出于自己的原因废掉了儒教,将佛教设立为唯一国教,改用九品中正制推举人才,由此平民向上的通道几乎断绝,民间积苦,百姓积怨,在佛宗教化下不能爆发,使得矛盾日益尖锐,沈飞便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毅然站起决定扳倒佛教的。
一场酒宴,将君臣之间的地位差距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鼓乐声达到高亢,第一道菜烤全羊被分发下去,上官虹日端起酒杯朗声道:“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众臣随声附和,与上官虹日一道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老皇帝端起酒杯,哈哈笑道:“有你们的支持,帝国才能兴盛,帝业才可永存,朕干了!”这杯酒下肚,预示着之前的不愉快一扫而过,预示着君臣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预示着拓跋真的处境越来越不妙,同时预示着拓跋烈对老皇帝的作用有所减弱。
一杯酒下肚,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实在耐人寻味!
紧接着,老皇帝拍拍手道:“歌舞助兴!”
在他手掌拍起的时候,鼓乐之音蓦然转至高亢,一队十三名身材苗条、穿着轻薄的年轻舞女如同翩翩而舞的彩蝶飞入养心殿中,左六人、右六人的分开,领舞面对陛下,细而有力的腰肢像水蛇那样摇曳起来,美丽不可方物。
宫中长期圈养着舞女,但表演的机会并不多,这是因为老皇帝不是特别热衷于享受,每日里多数时间都在御书房中度过,有了闲暇时光也是听戏居多。
舞女长期被圈养着,却无处施展本领自然憋得难受,要知道,似她们这等美丽漂亮的女人怎会甘心当个平凡无奇舞女,都是希望借着跳舞的机会被陛下看重纳为嫔妃的。由此一旦有了上场的机会,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想尽办法展示曼妙身材和玲珑的曲线,展示身上的美。
老皇帝这人很有讲究,除了肉体之外更加欣赏女人的才艺,对于舞女们的歌舞从小见惯了,没有特别大的反应,神色始终没有太大波澜,这让施展浑身解数博取陛下眼球的领舞很是受挫。
等到鼓乐声停止,她们的歌舞表演也就结束了,领舞的目光在陛下身上流连忘返,眼中如有一汪春水含情脉脉而又**连连,希望在离开大殿之前被陛下叫住,坚定地命令今晚侍寝,可惜没能得偿所愿,陛下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她们。
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虽然年迈,却拥有着坚定不移的目光,仿佛只有宏图大业能够挑起他的兴趣,与大臣们的猥琐下作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这就是上位者和下位者的区别吗。
领舞没有得到陛下的关注,反而更加欣赏陛下,感觉自己就是为了陛下而生的,若能为对方诞下一子,哪怕死了也值得。
年过花甲还有如此魅力,都说“权力如同春药”着实不假。
领舞走下去了,老皇帝发下第二道菜,群臣敬出第二杯酒,一饮而尽之后,上官虹日主动说道:“陛下,让臣的爱将助助兴如何。”
“让爱将助兴?”此言一出,众皆哗然,谁都听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上官虹日手下都是武人,力荐爱将助兴是什么意思?
老皇帝却仿佛能够理解他,点点头道:“那好啊,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便在那铜雀台上表演吧。”光明殿正对着的平台叫做云台,养心殿正对着的平台叫做铜雀台,老皇帝让他们在铜雀台上表演,潜意思就是不允许他们进入宫殿。
这点道理谁都听得出来,上官虹日马上跟刘易太监交流,点出几个人的姓名请刘易将他们请过来,刘易听明白了命令手下的小太监着手去做。
等待人员到达的过程中,群臣不禁会想,上官虹日此举究竟是什么意思。能够想到的无非有三点,一是向老皇帝和殿内的臣子宣扬自己武力的强悍;二是以此举荐手下之名推举贤德希望得到陛下的重用;三是借此机会痛下杀手谋朝篡位。
从陛下并不抗拒他如此的表现来看,应该是知道接下来的表演内容,那么谋朝篡位之说肯定不成立,换句话说第三点理由就被排除了,只剩下一二两点理由,究竟是两者中的哪一点呢,还是两者兼有呢,不得而知。
在帝都生活久了,任何事情都会向复杂的方向考虑,这是因为小心驶得万年船,无论你获得过多少的功绩,只要做错一件事情,在帝都这片特殊的土地上就可能丢掉性命,所以遇见任何事情,必须三思而后行。
不一刻工夫,几个被上官虹日点过名的手下便被唤入宫了,他们在养心殿外向着陛下行叩拜之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皇帝挥挥手道:“爱卿随上官将军南征北战都是有功之臣,此次的表演纯属助兴,尔等如有异议可以提出来,朕不会怪罪。”
“捍卫边疆领土是臣等应尽的本分,为陛下分忧,博取陛下一笑是身为臣子的义务,臣等乐意之极。”
“那便好,开始吧。”随着老皇帝挥手,鼓乐声达到高亢,几个人全部站起,整理衣裳、调整身姿、准备就绪。
到今天,人国军队的战斗力已然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无论是武器装备的进化,还是针对特战人员的培养,都已到达巅峰水平。
为了迎接上官虹日的到来,陛下一扫往日的阴郁在皇宫内大宴群臣,召开宴会的地方是帝都养心殿,养心殿是皇帝陛下每天用膳的地方,殿长三十五米,宽二十米,高十六米,是面积仅次于光明殿的宫殿。非是将军凯旋归来,或者帝国重要喜庆的日子不会开席。
至今为止,老皇帝拓跋珪在位三十二年,养心殿总共召开过五十六次宴会,其中有十八次是为了表彰上官虹日的功绩,上官虹日为帝国开疆拓土,立功无数,还能不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难得。
谁都知道上官虹日此时归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谁都不相信他用来开脱的鬼话,老皇帝只怕也不信,但凭借在正阳门下的精彩演技,这一次,已经病入膏肓的老皇帝决定再开酒宴表彰上官虹日的衷心。一时间,皇宫张灯结彩,自从王子之间的纷争愈演愈烈,已经许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鼓乐齐鸣,洪钟伴歌。老皇帝居中而坐,头戴凤冠,穿了一身明黄色凤袍的慕容皇后位于他的左手位;头戴鸾钿,穿了一身正紫色海棠袍的贵妃玲如意坐在陛下的右手位;按照惯例,负责陪侍陛下的正宫娘娘就算到齐了,但今天有所不同,在贵妃娘娘的旁边还放着一把椅子,立了一个偏位!年纪只有贵妃一半的荣妃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坐在那里。
贵妃的面色很不好看,皇后则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眼神中含有着嘲讽,时不时地看贵妃一眼,那意思好像在说:看到了吧,美色总有穷尽的时候,早晚会有人取代你得到陛下的宠爱,让你体会到被抛弃的痛苦!在这两个气势逼人的女人面前,荣妃则渺小的可怜,自己照顾着孩子低着头一言不发。
现如今后宫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女人都到齐了,她们共同出席此次宴请可见陛下的重视程度,可见陛下在借此机会表明的态度,大臣们的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一个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各打算盘,就是不说。
下首位,群臣的座次早已安排妥当,这些位置若干年来几乎没有变过,武将在右,文臣在左,文臣由拓跋子初领头位置距离陛下最近,武将由上官虹日领头,其他人按照官阶依次排列。
这场酒宴拓跋子初本来是想躲的,但被陛下驳回了请求,理由是“皇宫好不容易热闹一回,子初你不能扫兴!”于是拓跋子初再没有搪塞的理由只能入席,而他作为整个帝国的二把手,一旦入席坐的位置必然最靠近陛下的,包括右丞相慕容南在内,无论多么羡慕他都没办法改变如此的现实。
此外,除了老皇帝和三位娘娘,众臣无论地位如何都只允许矮坐,屁股底下垫一个坐垫坐在地上,面前平放着一张半尺来来高的桌子,桌子上有酒但没有菜,所有的菜肴都放在陛下面前的桌子上,这张桌子又长又宽,上面总共盛放着一百六十九道菜肴,全部用官窑瓷器盛放。按照帝国的规矩,用膳的时候陛下是唯一能正对着桌子的人,坐在桌子的正中间,想吃什么菜了陛下就用手指一指,大太监刘易便会端着一个瓷碗走过去,从跪在桌子旁边的御厨那里问出这道菜的名字朗声宣读,等到陛下说“好”,才能用手中的碗盛一些出来,以银针试毒,确认无毒后呈上来给陛下享用,废了这么多力气陛下顶多吃两三口,如果觉得好,就会与身边的三位娘娘分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皇帝是能够将不用的碗筷放在桌子上的,但是娘娘们不允许,她们的位置虽然与皇帝紧邻,但身下坐着的椅子全部是斜着的,椅子口是面向皇帝方向的,也就是说,无论何时她们都必须保持对皇帝的重视。她们要在陛下享用过了觉得好的时候才能分享到食物,如果陛下觉得味道不佳就不会分享给她们,只能在旁边看着干瞪眼。不仅如此,即便得到了宫女呈上来的食物,她们手中的碗筷也绝对不能接触到桌子,只能抱在自己手中或者再转交给宫女,反正是不能与桌子有接触,那张盛放着上百道菜肴的桌子看起来和寻常饭桌没什么区别,却象征着九五之尊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威仪,除了老皇帝之外,任何人用过的碗筷都不能与这张龙桌产生接触。
在老皇帝和妃子们全部享用过菜肴之后,如果皇帝觉得可以,那道菜色才会被盛在很多小碗里,分成很多份均等的赏赐给群臣。注意哦,这是赏赐,是恩宠的表现之一,众臣得到赏赐后需要饮下一杯烈酒,来表达心中的感谢。
如此,便是吃下一道菜的完整流程,繁琐的环节令人几乎品尝不到菜肴的美味,只能不断感受着空空如也的肚子带来的饥饿感,却必须表现出感恩戴德的样子,因为你不这样做,很可能被赐死。
若干年前,一位不胜酒力的臣子在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醉倒了,怎么叫都醒不过来,老皇帝直接命令禁卫军将他拖出去斩了,并且诛九族!
所以,这绝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饭局,更是对于皇室权威的宣扬,是对皇权至高无上印象的又一次加深。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君是君,臣是臣,君臣之间需以礼标明界限,不可僭越!由此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各尽本分,帝国运转才能有序。
儒教的思想作为君主统治世人的重要思想之一,一直为历朝历代宣扬,直到拓跋珪谋朝篡位建立了北魏国,才将儒教废黜,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儒全部不支持他的做法,甚至鼓动天下儒生上书请奏还位于司马氏,由此拓跋珪废掉了儒教,只将儒教之礼保存了下来,是极端聪明的做法。
与佛教和道教不同,儒教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起就与皇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儒教压根就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而生的。从汉武帝开始,后世的所有君主全部将儒教奉为国教,与佛教并列,入朝为官的先决条件是通过儒法的考试,而所谓儒法便是“君为君纲,臣为臣纲,万物顺序渐进,不可越轨而动”的这一套维护皇权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皇权的延续很有益处,由此儒生虽然不具有力量却是人间第一大教派,放眼天下儒生不再少数。
拓跋珪出于自己的原因废掉了儒教,将佛教设立为唯一国教,改用九品中正制推举人才,由此平民向上的通道几乎断绝,民间积苦,百姓积怨,在佛宗教化下不能爆发,使得矛盾日益尖锐,沈飞便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毅然站起决定扳倒佛教的。
一场酒宴,将君臣之间的地位差距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鼓乐声达到高亢,第一道菜烤全羊被分发下去,上官虹日端起酒杯朗声道:“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众臣随声附和,与上官虹日一道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老皇帝端起酒杯,哈哈笑道:“有你们的支持,帝国才能兴盛,帝业才可永存,朕干了!”这杯酒下肚,预示着之前的不愉快一扫而过,预示着君臣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预示着拓跋真的处境越来越不妙,同时预示着拓跋烈对老皇帝的作用有所减弱。
一杯酒下肚,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实在耐人寻味!
紧接着,老皇帝拍拍手道:“歌舞助兴!”
在他手掌拍起的时候,鼓乐之音蓦然转至高亢,一队十三名身材苗条、穿着轻薄的年轻舞女如同翩翩而舞的彩蝶飞入养心殿中,左六人、右六人的分开,领舞面对陛下,细而有力的腰肢像水蛇那样摇曳起来,美丽不可方物。
宫中长期圈养着舞女,但表演的机会并不多,这是因为老皇帝不是特别热衷于享受,每日里多数时间都在御书房中度过,有了闲暇时光也是听戏居多。
舞女长期被圈养着,却无处施展本领自然憋得难受,要知道,似她们这等美丽漂亮的女人怎会甘心当个平凡无奇舞女,都是希望借着跳舞的机会被陛下看重纳为嫔妃的。由此一旦有了上场的机会,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想尽办法展示曼妙身材和玲珑的曲线,展示身上的美。
老皇帝这人很有讲究,除了肉体之外更加欣赏女人的才艺,对于舞女们的歌舞从小见惯了,没有特别大的反应,神色始终没有太大波澜,这让施展浑身解数博取陛下眼球的领舞很是受挫。
等到鼓乐声停止,她们的歌舞表演也就结束了,领舞的目光在陛下身上流连忘返,眼中如有一汪春水含情脉脉而又**连连,希望在离开大殿之前被陛下叫住,坚定地命令今晚侍寝,可惜没能得偿所愿,陛下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她们。
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虽然年迈,却拥有着坚定不移的目光,仿佛只有宏图大业能够挑起他的兴趣,与大臣们的猥琐下作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这就是上位者和下位者的区别吗。
领舞没有得到陛下的关注,反而更加欣赏陛下,感觉自己就是为了陛下而生的,若能为对方诞下一子,哪怕死了也值得。
年过花甲还有如此魅力,都说“权力如同春药”着实不假。
领舞走下去了,老皇帝发下第二道菜,群臣敬出第二杯酒,一饮而尽之后,上官虹日主动说道:“陛下,让臣的爱将助助兴如何。”
“让爱将助兴?”此言一出,众皆哗然,谁都听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上官虹日手下都是武人,力荐爱将助兴是什么意思?
老皇帝却仿佛能够理解他,点点头道:“那好啊,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便在那铜雀台上表演吧。”光明殿正对着的平台叫做云台,养心殿正对着的平台叫做铜雀台,老皇帝让他们在铜雀台上表演,潜意思就是不允许他们进入宫殿。
这点道理谁都听得出来,上官虹日马上跟刘易太监交流,点出几个人的姓名请刘易将他们请过来,刘易听明白了命令手下的小太监着手去做。
等待人员到达的过程中,群臣不禁会想,上官虹日此举究竟是什么意思。能够想到的无非有三点,一是向老皇帝和殿内的臣子宣扬自己武力的强悍;二是以此举荐手下之名推举贤德希望得到陛下的重用;三是借此机会痛下杀手谋朝篡位。
从陛下并不抗拒他如此的表现来看,应该是知道接下来的表演内容,那么谋朝篡位之说肯定不成立,换句话说第三点理由就被排除了,只剩下一二两点理由,究竟是两者中的哪一点呢,还是两者兼有呢,不得而知。
在帝都生活久了,任何事情都会向复杂的方向考虑,这是因为小心驶得万年船,无论你获得过多少的功绩,只要做错一件事情,在帝都这片特殊的土地上就可能丢掉性命,所以遇见任何事情,必须三思而后行。
不一刻工夫,几个被上官虹日点过名的手下便被唤入宫了,他们在养心殿外向着陛下行叩拜之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皇帝挥挥手道:“爱卿随上官将军南征北战都是有功之臣,此次的表演纯属助兴,尔等如有异议可以提出来,朕不会怪罪。”
“捍卫边疆领土是臣等应尽的本分,为陛下分忧,博取陛下一笑是身为臣子的义务,臣等乐意之极。”
“那便好,开始吧。”随着老皇帝挥手,鼓乐声达到高亢,几个人全部站起,整理衣裳、调整身姿、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