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知道,想劝说糜竺并没有那么容易,别看两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撑起了家族,是这世上最聪明之人,但两人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就好像糜竺在一些事情上,容易钻牛角尖,不碰南墙不死心,看起来是他不轻易妥协放弃,可说白了就是执拗,死要面子,就算是天大的错,他也要硬抗下来,绝不放弃。
这也是为何,这些年他和刘澜身边众人偶有矛盾,不管他们是否动怒,他都不肯妥协,除非是他自己想通了,又或者是刘澜动怒了,反观甄豫,他和糜竺同样是聪明人,但他就要比糜竺更审时度势。
不管是刘澜对他说什么,又或是找人暗示,他都会仔细琢磨考虑,最后虽然彻底告别了仕途,可在经商这一项上,却捞取了最大的好处,这完全就是因为他当初听了刘澜的劝告,而糜竺,如果不是他的存在,只怕在徐州,就没有一人能被他放在眼中。
这一点,糜竺还好,那糜芳做的才最过分,和关羽闹的不可开交,对此刘澜只能从中调解,他心中明白糜家的想法,无非就是居功自傲,虽然没大胆到说出什么靠糜家才入主徐州有今天,可他却无时无刻不在向他帐下所有人表露着,他糜家,在徐州才是刘澜之下,众人之上的存在,就算甄家也没有资格跟他糜家平起平坐。
刘澜闭着眼,糜家啊糜家,当真是让他有爱又狠,也难怪另一个时空里刘备会那般对大力支持他的糜家,甚至都没给糜箴一个名分,这里面的内情虽然不知道是否有他现在的为难,但说实话,让他煞是有些头疼啊。
刘澜沉默了下来,这就使得屋内有些诡异的气氛变得更为玄妙了,不过徐庶还是能够理解他的,之前徐州迁徙时,刘澜就把糜家打压的够呛,连带着徐州氏族算是都拾掇惨了,现在尤其是要用江东氏族的时候,刘澜又怎么可能继续打压徐州氏族,这个时候啊,他只可能重用徐州世家。
这就是刘澜的权衡之术,按照他那些天马行空的设计,徐州世家和江东世家都可以说在他的鼓掌之中,刘澜就是要用这两大世家,使得自己有争夺中原的可能,甚至在争夺中原时,不会受到他们的牵制。
说实话,这世上有传言说刘澜三头六臂,可他还真就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那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一些事情,可以说,每日里从各郡传来的消息,忙得他不可开交,虽然很多事情完全不需要刘澜亲力亲为,但在一些事情之上,还是需要他去掌握大方向,做出批示,对于这样的掌权环境,虽然有其魅力,可着实废人熬人,每一刻的休息时间。
这上了船,很多文书便无法传递过来,他算是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能够与徐庶好好喝上一杯,边上赵雨伺候着,对徐庶刘澜并没有刻意去让他回避,不过对于矮几之上的一些文书,刘澜可就有些忌讳。
只不过倒不是怕赵雨干政,而是他并不希望他去触及这些事情,现在的刘澜更像的是成立一个类似内阁的机制,当然可不是后世的内阁,而是类似明朝时期的内阁,虽然对明朝内阁的制度如何运行还不甚了解,可是完全可以在江东世家出仕之后,让他们组阁。
刘澜都已经想好人选了,张昭、徐庶、糜竺、步骘、国渊、孙邵,张纮或再从辽东氏族里挑选一人,由此七人组阁,权衡了各方势力,在军事上刘澜不给他们权利的前提下,在民生上他们应该会能完美处理,而刘澜也就不用再被那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杂物所扰。
不过这个想法,尚在考虑之中,具体是否施行,还不确定,他必须要评估丰县,是否能取得他想要的结果。
赵雨在边上为刘澜舀满了一樽酒,便候在了一边,完全就像个小丫鬟,虽然刘澜示意他也坐下,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毕竟屋内还有徐庶呢,她如果入座,不太好。
虽然刘澜拿徐庶当自己人,可对赵雨,却并不这样认为,在他认为的自己人中,除了二哥赵云,就是刘澜了,至于别人都算不上是什么自己人。
看着他在一旁占着,刘澜苦笑摇头,道:“既然这样,那你就退下吧,我和元直小酌几杯。“
赵雨嗯了一声告退。
直等赵雨离去,刘澜才笑了一声,道:“实话说,如果不是甄姜,赵雨也不可能随我而来,说是贴身照顾我,说白了就是来监督我的,酒要少喝,甚至连战场都不能上。”
刘澜现在喝酒也只是偶尔,虽然号称戒酒,可有时候还是会助助兴,当然瘾最大的还是上战场,不过自从有了赵雨跟在身边,这样的机会算是彻底失去了,照理说,只要他发话,赵雨也拗不过他,可偏生在这一点上,他却是怎么说都不松口。
“那是主母们不放心主公您啊,毕竟战场之上,刀剑无眼。”
“我一个靠着真刀真枪杀出来的武夫,难不成临了临了还怕了战场?”刘澜嘴上虽然这么说着,可现实却是他现在和战场已经是泾渭分明了,可以说,这是大势所趋,若不是他下来,也不会有今时今日的关羽。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放下,别人才能成长,不然的话,似关羽等人始终都没有机会独自领兵,更不会得到成长,虽然初期也许会出现一些问题,可随着时间,他们已经表现出了超过刘澜的实力。
这一点刘澜必须得承认,比起他们来说,他的‘才学’确实要浅陋,根本就无法和这个时代的人相提并论,毕竟人家就生在这个时代,掌握着先天的优势,而刘澜只是靠着自己的眼界和胆量,虽然每一次都笑道最后,但每一次都险象环生,尤其是在讨董时,遇到了徐荣,他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是何等侥幸,因为他并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但是在与徐荣交手过后他明白了,靠他自己,难以为继,只有关羽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大将,才是他最终走向成功的基石。
自此之后,关羽才逐渐取代了刘澜,成为独领军队的中军大将,甚至包括张飞和赵云,刘澜退居二线,与其说是给他们机会,倒不如说是当机立断,与其自己继续坐着茅坑不拉屎,等着最后像刘备一样完败在曹操手中,就必须要把他们提前培植出来,可不能像刘备用关羽,到了水淹七军之时,才终于名震华夏。
好在,关羽也争气,撑起了徐州,当然这背后有着徐庶的功劳,如果是他,会累死,早败给曹操了,而关羽在这些年中,也渐渐从一个习惯了杀伐的武夫,转变成一名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这个弯子一绕过来,那就是如虎添翼了,所遇对手,自然是所向披靡。
这些年,关羽就一直顺风顺水,几乎就没遇到什么对手,看着他百战百胜,最高兴的莫过于刘澜了,他之所以腾出指挥部队的权利,不就是盼着这一天么。
现在关羽把张勋耍了一个团团转,安全撤出了浔县,可以说,这对那曹操绝对是噩耗,虽然不清楚他大举入侵徐州的原因,可看起来完全是押在了张勋能拖住他们在徐州这件事情上,曾几何时,刘澜是真的害怕,不过看起来他是多虑了,也是当初之所以选中了关羽而不是赵云,他何尝不是把徐州的一切都交给了关羽,何尝不是与曹操一样把希望都押倒了关羽身上,关键时刻,确实不该对他有所怀疑,一看情形不对,就立马胡思乱想。
说实话,这是刘澜的一大缺点,想的太多,徐庶曾经对刘澜会有这样的想法提出过他的一些建议,因为刘澜太喜欢用奇了,而使用阴谋过多,必然会使得他整个人都显得有些阴沉,甚至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不过好在,每次在关键时刻,刘澜都没有越走越远,而是能守住本心,不然的话稍微出现偏差,可能就要万劫不复。
不得不说,刘澜的运气很好,这么多年,能有今天,他确实有着超出常人的气运,如果换了他人,恐怕别说货到今日,早就在千难万险之中死去了。
而且,刘澜最大的缺点和最大的优点都很明白,他虽然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怀疑,不然也不会搞一个内卫,可是他有极为愿意听取意见,也正因为这一点,刘澜才会被他身边的谋士们认为能够扶得起,反观袁术,多少人离他而去,愿意就是因为扶不起他。
这是刘澜的厉害之处,徐庶看得透,所有人也看得真,当初他愿意投在刘澜身边,何尝不是这样的原因?
说实话,当年的徐庶,何尝不是一个犟种,与刘澜初见面,他想问自己的名字,他都以不会再见面婉拒,现在想想,当初还真有些不近人情,可是当时的自己,最后还是在第二次与刘澜见面之后就答应出仕,其实那个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或许是因为刘澜送他的那一瓶冻伤药,或许是因为刘澜的折节下交,时间太久了,徐庶都已经想不起来当时为何会一口答应了,也许这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他不愿意承认而已。
但这就是真实的,是他真的不记得了,因为当时的他头脑完全空空入也,一片空洞,可以说是糊里糊涂就答应了下来,或许连他潜意识里,也想着和刘澜去尝试一下,又或者是想证明自己这几年的奋发图强,是否有所成效。
徐庶就这样加入了刘澜,从开始的慌手慌脚,到手足无措,再到现在智计百出,这感觉,真的说不出,道不明,他感激刘澜,没有刘澜绝不会有现在的自己,没有刘澜,他在这个世上是盲目的,无所事事的,可以说就是在混吃等死,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
可是自从加入刘澜帐下,他开始从刘澜身上取学,从兵书战册之中学习,那时候的徐庶,每天都有着无穷的精力,不管是发生过的战事,还是别人的战事,他都会去找关羽复盘,实话说,当时的关羽那叫一个骄傲,哪里能瞧得上他,他只好腆着脸去见刘澜,好在刘澜很耐心的帮助他,才有了他今日的地位。
说实话,按道理当时如此对他的关羽,他两人应该不会成为知己,直到后来,他才从刘澜口中得知,最初他到来,刘澜就对徐庶十分看重,这对关羽和张飞来说都是极为愤愤不平的,可是在对付管亥之后,关羽可能说才认可了他,渐渐的随着他展现出来的才华,才彻底受到了关羽的肯定,而只此以后,他们两人才算是彻底变成了知己,而日后的战棋推演,徐庶所找的那个人也就从刘澜变成了关羽。
当然这些事情徐庶都是后来才知道的,不过他也没有记恨,毕竟当时的他,更像是混吃混喝的片子,也难怪关羽和张飞的反应那么大,毕竟当时他说展现出来的才干,确实难以服众,这在他们看来,就是刘澜的胡闹,他们劝不了刘澜,就只能拿自己撒气。
这再正常不过,后来,他们不就不胡闹了?
所以说,徐庶如果连这都想不明白,那他也就不用留在徐州了,这智商,回家种地,都没收成。
“元直,我敢说,今时今日的你,是真的让我欣慰,你呢,当年在龙凑,当听到我说要任命你为我的军师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一天?”
“想过,不过不敢想。”徐庶看起来很平淡,可内心却破套如海,浪花重重,刘澜这句话,如果不是他说出来,徐庶还真忘记了,他终于想了起来,是什么吸引了他,就是因为刘澜这一句疯话,吸引了他,决定了他和刘澜疯狂一把。
这也是为何,这些年他和刘澜身边众人偶有矛盾,不管他们是否动怒,他都不肯妥协,除非是他自己想通了,又或者是刘澜动怒了,反观甄豫,他和糜竺同样是聪明人,但他就要比糜竺更审时度势。
不管是刘澜对他说什么,又或是找人暗示,他都会仔细琢磨考虑,最后虽然彻底告别了仕途,可在经商这一项上,却捞取了最大的好处,这完全就是因为他当初听了刘澜的劝告,而糜竺,如果不是他的存在,只怕在徐州,就没有一人能被他放在眼中。
这一点,糜竺还好,那糜芳做的才最过分,和关羽闹的不可开交,对此刘澜只能从中调解,他心中明白糜家的想法,无非就是居功自傲,虽然没大胆到说出什么靠糜家才入主徐州有今天,可他却无时无刻不在向他帐下所有人表露着,他糜家,在徐州才是刘澜之下,众人之上的存在,就算甄家也没有资格跟他糜家平起平坐。
刘澜闭着眼,糜家啊糜家,当真是让他有爱又狠,也难怪另一个时空里刘备会那般对大力支持他的糜家,甚至都没给糜箴一个名分,这里面的内情虽然不知道是否有他现在的为难,但说实话,让他煞是有些头疼啊。
刘澜沉默了下来,这就使得屋内有些诡异的气氛变得更为玄妙了,不过徐庶还是能够理解他的,之前徐州迁徙时,刘澜就把糜家打压的够呛,连带着徐州氏族算是都拾掇惨了,现在尤其是要用江东氏族的时候,刘澜又怎么可能继续打压徐州氏族,这个时候啊,他只可能重用徐州世家。
这就是刘澜的权衡之术,按照他那些天马行空的设计,徐州世家和江东世家都可以说在他的鼓掌之中,刘澜就是要用这两大世家,使得自己有争夺中原的可能,甚至在争夺中原时,不会受到他们的牵制。
说实话,这世上有传言说刘澜三头六臂,可他还真就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那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一些事情,可以说,每日里从各郡传来的消息,忙得他不可开交,虽然很多事情完全不需要刘澜亲力亲为,但在一些事情之上,还是需要他去掌握大方向,做出批示,对于这样的掌权环境,虽然有其魅力,可着实废人熬人,每一刻的休息时间。
这上了船,很多文书便无法传递过来,他算是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能够与徐庶好好喝上一杯,边上赵雨伺候着,对徐庶刘澜并没有刻意去让他回避,不过对于矮几之上的一些文书,刘澜可就有些忌讳。
只不过倒不是怕赵雨干政,而是他并不希望他去触及这些事情,现在的刘澜更像的是成立一个类似内阁的机制,当然可不是后世的内阁,而是类似明朝时期的内阁,虽然对明朝内阁的制度如何运行还不甚了解,可是完全可以在江东世家出仕之后,让他们组阁。
刘澜都已经想好人选了,张昭、徐庶、糜竺、步骘、国渊、孙邵,张纮或再从辽东氏族里挑选一人,由此七人组阁,权衡了各方势力,在军事上刘澜不给他们权利的前提下,在民生上他们应该会能完美处理,而刘澜也就不用再被那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杂物所扰。
不过这个想法,尚在考虑之中,具体是否施行,还不确定,他必须要评估丰县,是否能取得他想要的结果。
赵雨在边上为刘澜舀满了一樽酒,便候在了一边,完全就像个小丫鬟,虽然刘澜示意他也坐下,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毕竟屋内还有徐庶呢,她如果入座,不太好。
虽然刘澜拿徐庶当自己人,可对赵雨,却并不这样认为,在他认为的自己人中,除了二哥赵云,就是刘澜了,至于别人都算不上是什么自己人。
看着他在一旁占着,刘澜苦笑摇头,道:“既然这样,那你就退下吧,我和元直小酌几杯。“
赵雨嗯了一声告退。
直等赵雨离去,刘澜才笑了一声,道:“实话说,如果不是甄姜,赵雨也不可能随我而来,说是贴身照顾我,说白了就是来监督我的,酒要少喝,甚至连战场都不能上。”
刘澜现在喝酒也只是偶尔,虽然号称戒酒,可有时候还是会助助兴,当然瘾最大的还是上战场,不过自从有了赵雨跟在身边,这样的机会算是彻底失去了,照理说,只要他发话,赵雨也拗不过他,可偏生在这一点上,他却是怎么说都不松口。
“那是主母们不放心主公您啊,毕竟战场之上,刀剑无眼。”
“我一个靠着真刀真枪杀出来的武夫,难不成临了临了还怕了战场?”刘澜嘴上虽然这么说着,可现实却是他现在和战场已经是泾渭分明了,可以说,这是大势所趋,若不是他下来,也不会有今时今日的关羽。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放下,别人才能成长,不然的话,似关羽等人始终都没有机会独自领兵,更不会得到成长,虽然初期也许会出现一些问题,可随着时间,他们已经表现出了超过刘澜的实力。
这一点刘澜必须得承认,比起他们来说,他的‘才学’确实要浅陋,根本就无法和这个时代的人相提并论,毕竟人家就生在这个时代,掌握着先天的优势,而刘澜只是靠着自己的眼界和胆量,虽然每一次都笑道最后,但每一次都险象环生,尤其是在讨董时,遇到了徐荣,他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是何等侥幸,因为他并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但是在与徐荣交手过后他明白了,靠他自己,难以为继,只有关羽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大将,才是他最终走向成功的基石。
自此之后,关羽才逐渐取代了刘澜,成为独领军队的中军大将,甚至包括张飞和赵云,刘澜退居二线,与其说是给他们机会,倒不如说是当机立断,与其自己继续坐着茅坑不拉屎,等着最后像刘备一样完败在曹操手中,就必须要把他们提前培植出来,可不能像刘备用关羽,到了水淹七军之时,才终于名震华夏。
好在,关羽也争气,撑起了徐州,当然这背后有着徐庶的功劳,如果是他,会累死,早败给曹操了,而关羽在这些年中,也渐渐从一个习惯了杀伐的武夫,转变成一名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这个弯子一绕过来,那就是如虎添翼了,所遇对手,自然是所向披靡。
这些年,关羽就一直顺风顺水,几乎就没遇到什么对手,看着他百战百胜,最高兴的莫过于刘澜了,他之所以腾出指挥部队的权利,不就是盼着这一天么。
现在关羽把张勋耍了一个团团转,安全撤出了浔县,可以说,这对那曹操绝对是噩耗,虽然不清楚他大举入侵徐州的原因,可看起来完全是押在了张勋能拖住他们在徐州这件事情上,曾几何时,刘澜是真的害怕,不过看起来他是多虑了,也是当初之所以选中了关羽而不是赵云,他何尝不是把徐州的一切都交给了关羽,何尝不是与曹操一样把希望都押倒了关羽身上,关键时刻,确实不该对他有所怀疑,一看情形不对,就立马胡思乱想。
说实话,这是刘澜的一大缺点,想的太多,徐庶曾经对刘澜会有这样的想法提出过他的一些建议,因为刘澜太喜欢用奇了,而使用阴谋过多,必然会使得他整个人都显得有些阴沉,甚至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不过好在,每次在关键时刻,刘澜都没有越走越远,而是能守住本心,不然的话稍微出现偏差,可能就要万劫不复。
不得不说,刘澜的运气很好,这么多年,能有今天,他确实有着超出常人的气运,如果换了他人,恐怕别说货到今日,早就在千难万险之中死去了。
而且,刘澜最大的缺点和最大的优点都很明白,他虽然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怀疑,不然也不会搞一个内卫,可是他有极为愿意听取意见,也正因为这一点,刘澜才会被他身边的谋士们认为能够扶得起,反观袁术,多少人离他而去,愿意就是因为扶不起他。
这是刘澜的厉害之处,徐庶看得透,所有人也看得真,当初他愿意投在刘澜身边,何尝不是这样的原因?
说实话,当年的徐庶,何尝不是一个犟种,与刘澜初见面,他想问自己的名字,他都以不会再见面婉拒,现在想想,当初还真有些不近人情,可是当时的自己,最后还是在第二次与刘澜见面之后就答应出仕,其实那个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或许是因为刘澜送他的那一瓶冻伤药,或许是因为刘澜的折节下交,时间太久了,徐庶都已经想不起来当时为何会一口答应了,也许这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他不愿意承认而已。
但这就是真实的,是他真的不记得了,因为当时的他头脑完全空空入也,一片空洞,可以说是糊里糊涂就答应了下来,或许连他潜意识里,也想着和刘澜去尝试一下,又或者是想证明自己这几年的奋发图强,是否有所成效。
徐庶就这样加入了刘澜,从开始的慌手慌脚,到手足无措,再到现在智计百出,这感觉,真的说不出,道不明,他感激刘澜,没有刘澜绝不会有现在的自己,没有刘澜,他在这个世上是盲目的,无所事事的,可以说就是在混吃等死,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
可是自从加入刘澜帐下,他开始从刘澜身上取学,从兵书战册之中学习,那时候的徐庶,每天都有着无穷的精力,不管是发生过的战事,还是别人的战事,他都会去找关羽复盘,实话说,当时的关羽那叫一个骄傲,哪里能瞧得上他,他只好腆着脸去见刘澜,好在刘澜很耐心的帮助他,才有了他今日的地位。
说实话,按道理当时如此对他的关羽,他两人应该不会成为知己,直到后来,他才从刘澜口中得知,最初他到来,刘澜就对徐庶十分看重,这对关羽和张飞来说都是极为愤愤不平的,可是在对付管亥之后,关羽可能说才认可了他,渐渐的随着他展现出来的才华,才彻底受到了关羽的肯定,而只此以后,他们两人才算是彻底变成了知己,而日后的战棋推演,徐庶所找的那个人也就从刘澜变成了关羽。
当然这些事情徐庶都是后来才知道的,不过他也没有记恨,毕竟当时的他,更像是混吃混喝的片子,也难怪关羽和张飞的反应那么大,毕竟当时他说展现出来的才干,确实难以服众,这在他们看来,就是刘澜的胡闹,他们劝不了刘澜,就只能拿自己撒气。
这再正常不过,后来,他们不就不胡闹了?
所以说,徐庶如果连这都想不明白,那他也就不用留在徐州了,这智商,回家种地,都没收成。
“元直,我敢说,今时今日的你,是真的让我欣慰,你呢,当年在龙凑,当听到我说要任命你为我的军师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一天?”
“想过,不过不敢想。”徐庶看起来很平淡,可内心却破套如海,浪花重重,刘澜这句话,如果不是他说出来,徐庶还真忘记了,他终于想了起来,是什么吸引了他,就是因为刘澜这一句疯话,吸引了他,决定了他和刘澜疯狂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