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开始发展,虽然因情况特殊,难以像辽东沛县那样全方位的改革,但在众人的智慧下,还是找到了一条较为合理的办法。
先是张昭上表带头鼓励劝农桑兴工商,正所谓容容熙熙,皆为利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善为国者,天下下则我高,天下轻则我重,天下多则我寡,沛县之兴,商也,而商之本,农,农也,农兴,则百物蕃而利源可浚也。
而在张昭上表后,孔融、张纮诸人陆续上表支持,尤其是国渊,更是洋洋洒洒写就一篇上均田令:
臣闻量人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理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人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窃见州郡之人,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代……
国渊均田令通篇只有一个宗旨,就是井田制难以恢复,又无法像沛县土地改革,经过他在徐州几年的劝农,认为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均田,为日后全面实施沛县土改做准备,而要实施均田,就应该再次丈量土地,(以前虽然丈量,却并没有包含广陵,后来收复广陵,又从广陵抽调人口补充徐州各郡,所以土地使用的真实情况并不太清楚,至于有没有官吏以公谋私更是不明)所以要实施均田,就必须要调查清楚每家人丁数量与土地到底有多少,使给他们分多少种多少能有个标准,要使劳力和田业相一致,这样徐州平民就能够获得养活自己的能力,而豪门大家也不能从多余的土地中得到盈利。至于主公(原本属于天子)的沼泽湖泊,则与沛县一样,可以平均地分散给亿万百姓;大山小山,每家每户都能得到一点了。
沛县土改之所以最终成功,甄豫的建议至关重要,以为他本身就是富户,明白限田鼓励工商的关键是与大户没有直接的厉害关系,很简单一点,官逼民反,却从未有富户逼反百姓,关键在于,富户就算在扒皮,他都需要百姓替他创造财富,所以他不会真的去逼死百姓,至少会给他们一点希望,哪怕是终身为佃农,可徐州真要施行均田的话,所有百姓都得到了田地,那么富户家所掌握的大量田产便没了百姓耕种,到时必然要出乱子。
虽然徐州大户糜、陈、张三家已经支持,但别忘了,汉朝本身就是一个豪族的时代,就刘澜自身还有大背景下,他并不想也没必要赶尽杀绝,从后世的经验来看,打倒土豪劣绅并没有真正的长治久安,反之由‘无赖’取代乡老管理乡里农村带来的负面效果更甚,最少乡老为自己的利益不会将百姓逼死,而无赖却会因自己的利益喝血吃肉。
刘澜将张昭、张纮、陈群、国渊糜竺、甚至是简雍与陈登都招到了徐州城,将自己的一点看法说了出来,立时引起了屋内众人的热议,简雍头一个发言,那就是将沛县的改革全部在徐州施行,在他看来,徐州的彻底平定,也是该加快对徐州的彻底改革了。
简雍资格老,就他来讲,刘澜帐下除了东莱太守阎柔与辽东郡丞田畴外,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号人物,当然这一观点有他自己吹嘘的原因,毕竟他是追随刘澜最早的几人之一,只不过这在张昭陈登这些人看来,刘澜帐下虽然有论资排辈的传统,但那只是军队里的一套,而且就徐盛选贤与能后,这样的风气正在改变,所以就才干来说,简雍排第一确实没有这个资格。
陈群第一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句话,不同意,沛县试验是成功的,但刘澜入主徐州时同样也说过沛县的改革还需要时间检验,最少三年,若有成,则在徐州推广,而他现在依然是这个想法,或者说更支持国渊,先在徐州展开均田更稳一点。”
“徐州施行新政时不我待,卑职赞成简郡守之意,新政刻不容缓!”说话者乃治中从事萧建,东海人,臧霸投降后接替其为琅邪相,治莒,后为徐方所替,因才能而入郡守府为治中从事,主州府文书案卷,掌府内事物。在另一时空,他在吕布入主徐州后依附吕布,但被臧霸所破。
别驾糜竺起身,道:“萧治中所言不错,既为良法,就当尽早实施,惠利徐州。”糜竺的算盘打的很响,在徐州,新政推行成功,那自然有他的一份功劳,可如果出现偏差,就和他没多大关系了,先说新政,他在百姓中有另一个称呼,叫做子尼之政,而子尼便是国渊的字,可事实呢,新政却是以刘澜牵头,国渊说白了和简雍同为实行者,可国渊这傻小子却获取了本应该属于刘澜的功绩,当然这是因为国渊在沛县典农校尉却是干得出色,受民爱戴,自然刘澜也就极其大度不去计较,可是别忘了,你受到多少的荣耀,就要承担事后成倍的风险,现在国渊是风光,可是一旦再徐州推广新政出现任何一点差池,哪怕只是些许弊端,引起百姓不满,那这个责任可不会是刘澜这位真正的改革者去替你承担,而是子尼之政的本人国渊要承担的责任。
而糜竺之所以会有这些私心,却是因为他与陈群的关系不太好,两人一个是徐州第二人,在官职上,糜竺是别驾从事,州牧府内官位最高的属官,仅次于刘澜,总理着一州政务,而陈群则是徐州城的县令,掌管着徐州一县的政务。
可想而知,一个是徐州二号人物,在徐州城想事事说了算,一个是徐州城真正的一把手,有自己的立场与想法,在面对糜竺这位二号人物时难免就固执一些,甚至与他意见相驳,可偏生糜竺又没有罢免他的权利,矛盾一点点激化,而陈群与国渊呢,同为大儒郑玄弟子,相互支持,这个时候打压国渊就等同于打压陈群,他怎能放过这一隔山打牛的机会,不好好坑他一回。
“臣也同意简郡守,尽快在徐州推行新政。”说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崔琰,其人正直,绝不因私废公,所以刘澜任命其为功曹从事一职,主人事选拔官员考核,正是看重了他的一身浩然正气,而他此时出面支持简雍,而不是支持同窗均田令,便可见一斑,可话又说回来了,这两个选项,不管是选了哪一个,都是在支持国渊,只不过选项的观点不同罢了。
正因为这一点,他在心中又不得不承认国渊还当真是奇材,虽然大致方针都出自刘澜之手,比如说改良市集,原来的坊臣从最初管卖一体变为了彻彻底底的监督,一切交易都由民间商旅自主交易,坊臣治下的交易所之从中抽取税额,坐收其利,可是抛开这些,在田间地垄,容易发生问题弊端之处,反而要远比市集发生的情况更少,这就是国渊的能耐了,也正因为他的能力受到崔琰的认可,所以他认为新政施行完全不用均田令过度,大可尽早施行,让百姓及早获利。”
刘澜算是看出来了,这一辩论大体分成了两大派,以国渊、张昭为首支持暂缓执行新政,以糜竺、简雍为首支持及早执行新政,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徐州内部,陶谦时期留下的原因,可真正使得及早改革派呼声更高的原因,更多的却还是沛县改革的成果确实备受瞩目,同时,均田令对徐州大族造成的影响又是巨大的,所以不论于公于私,都会支持新政。这一点上糜竺可以说是在场诸人之中最无奈的一个,两项新政对他的家族来说,无疑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不仅要交出大半田产,还要解除众多人契,偏偏如此不合理的要求他却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再说两家早已联姻,休戚与共,而且刘澜也做出了补偿,让他与官府合立钱庄,淡化田产农庄收益,如果没有甄家在沛县的成功,这一新鲜的获利模式他还真会持怀疑程度,但现在这么一大块肥肉送到嘴里,他自然比任何人都要及早支持,只是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徐州是要建立最少四家钱庄的,这可与甄家在沛县独门买卖不同,虽然到时沛县也会引入新成立的几家钱庄,可是一人吃独食与五人分食,这效益会比他交出去的万亩良田的效益更大么?这一点确实让他极为困扰。
而在这一点上,更懂得官场生存之道的陈家无疑表现出了成熟政治家的风范,父子二人一同出席,却一直没有表态,不表态,不等于赞成,但也不等于反对,只是处在了一个更为灵活的立场,可以去观察每一个人的态度,而这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权谋之术。
父子二人可以通过几方的辩论,从而判断他们所处立场,而他们呢,也能更好的观察刘澜的会最终取决于何种方案,来探出他真正的想法与立场,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家很难有大功,但同样,不会出大错。
而就陈家来说,站在刘澜的角度,应该支持新政,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也应该支持角度,可是站在百姓的角度,新政虽在沛县很好,但是是否能与徐州相匹合,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出于谨慎的态度,国渊、陈群的态度是一个好主意,成熟政治家的选择,潜移默化的改变,就算出现问题也不会使徐州出现大动荡,仅仅这一个原因,他就应该支持了,更何况,还能顺便打击一下支持改革的糜竺,可是关键的问题却没这么简单。
如果刘澜真打算逐步实施新政,那么均田令他就会通过,而不是把他们叫到郡守府议事厅来商议,出阶,道:“臣也支持简郡守之议,新政当尽快实施。”
刘澜环视了一下众人,见多数人都赞成了新政,便说道:“既然大家都支持新政,那么徐州新政便要尽早提上日程,不过国渊与陈群二人的顾虑也要考虑进来,我的意思就是工商要及早,同时要尽快丈量清徐州各郡县田亩户数,待一切完成之后,再施行土地改革,这件事情上,依然交由国渊来负责。”
刘澜拍板,国渊只好出列领令:“诺!”
那么接下来就是工商的事情了,以前只有沛县一郡,这件事便一直由宪和处置,可毕竟他这个郡守事物繁忙,很多事都照应不过来,他虽然屡次提及,可是碍于当前局势便一直拖了下来,如今徐州改革,那么有些事情就需要提前部署了。”
刘澜并没有打算卖关子,顿了下,道:“我打算新设一职商曹从事,在兵曹从事之下,郡国从事之上,将商业从簿曹从事处划分,伺候簿曹从事主要负责农事,主钱粮,而商曹从事主要负责商业,收取商户赋税,颁发经商工业资格。同时将仓曹从事,主仓谷事。金曹从事,主货币盐铁事。计曹从事,主上计之事。市曹主市政。市署:令一人;主市集;丞二人,一人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一人负责颁发经商工业资格。交易所交易监,监一人,丞一人,掌商旅交易之事。
刘澜几句话,一名新的官吏便诞生了,而这位商曹的职位,居然在兵曹之下,要知道兵曹当初是曹豹现在是关羽,那都是一顶一的人物,可想刘澜对这商曹的重视程度,一时间谁人不打着小算盘,想着能捞到这一职务,但可惜,刘澜早已经有了安排。
徐宣,这个名字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可见此人有着多大的名声。
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因徐州之战远避丹阳,在丹阳之战时被刘澜发现,礼聘至徐州,一直闲置,就是为了今日重用,而以他的才能,刘澜甚至觉得都是委屈了他,以他的才干,就算是入朝堂列三公都不为过,而刘澜真正看重他的,选他为商曹的原因只有一点,就是他清廉自守,刚正不阿,处商曹之位,必能秉直持正,所以与其是刘澜设立了这个职位,倒不如说是因为徐宣而特意为她设置了这个职缺,所以这个位置非他莫属。(未完待续。)
先是张昭上表带头鼓励劝农桑兴工商,正所谓容容熙熙,皆为利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善为国者,天下下则我高,天下轻则我重,天下多则我寡,沛县之兴,商也,而商之本,农,农也,农兴,则百物蕃而利源可浚也。
而在张昭上表后,孔融、张纮诸人陆续上表支持,尤其是国渊,更是洋洋洒洒写就一篇上均田令:
臣闻量人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理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人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窃见州郡之人,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代……
国渊均田令通篇只有一个宗旨,就是井田制难以恢复,又无法像沛县土地改革,经过他在徐州几年的劝农,认为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均田,为日后全面实施沛县土改做准备,而要实施均田,就应该再次丈量土地,(以前虽然丈量,却并没有包含广陵,后来收复广陵,又从广陵抽调人口补充徐州各郡,所以土地使用的真实情况并不太清楚,至于有没有官吏以公谋私更是不明)所以要实施均田,就必须要调查清楚每家人丁数量与土地到底有多少,使给他们分多少种多少能有个标准,要使劳力和田业相一致,这样徐州平民就能够获得养活自己的能力,而豪门大家也不能从多余的土地中得到盈利。至于主公(原本属于天子)的沼泽湖泊,则与沛县一样,可以平均地分散给亿万百姓;大山小山,每家每户都能得到一点了。
沛县土改之所以最终成功,甄豫的建议至关重要,以为他本身就是富户,明白限田鼓励工商的关键是与大户没有直接的厉害关系,很简单一点,官逼民反,却从未有富户逼反百姓,关键在于,富户就算在扒皮,他都需要百姓替他创造财富,所以他不会真的去逼死百姓,至少会给他们一点希望,哪怕是终身为佃农,可徐州真要施行均田的话,所有百姓都得到了田地,那么富户家所掌握的大量田产便没了百姓耕种,到时必然要出乱子。
虽然徐州大户糜、陈、张三家已经支持,但别忘了,汉朝本身就是一个豪族的时代,就刘澜自身还有大背景下,他并不想也没必要赶尽杀绝,从后世的经验来看,打倒土豪劣绅并没有真正的长治久安,反之由‘无赖’取代乡老管理乡里农村带来的负面效果更甚,最少乡老为自己的利益不会将百姓逼死,而无赖却会因自己的利益喝血吃肉。
刘澜将张昭、张纮、陈群、国渊糜竺、甚至是简雍与陈登都招到了徐州城,将自己的一点看法说了出来,立时引起了屋内众人的热议,简雍头一个发言,那就是将沛县的改革全部在徐州施行,在他看来,徐州的彻底平定,也是该加快对徐州的彻底改革了。
简雍资格老,就他来讲,刘澜帐下除了东莱太守阎柔与辽东郡丞田畴外,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号人物,当然这一观点有他自己吹嘘的原因,毕竟他是追随刘澜最早的几人之一,只不过这在张昭陈登这些人看来,刘澜帐下虽然有论资排辈的传统,但那只是军队里的一套,而且就徐盛选贤与能后,这样的风气正在改变,所以就才干来说,简雍排第一确实没有这个资格。
陈群第一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句话,不同意,沛县试验是成功的,但刘澜入主徐州时同样也说过沛县的改革还需要时间检验,最少三年,若有成,则在徐州推广,而他现在依然是这个想法,或者说更支持国渊,先在徐州展开均田更稳一点。”
“徐州施行新政时不我待,卑职赞成简郡守之意,新政刻不容缓!”说话者乃治中从事萧建,东海人,臧霸投降后接替其为琅邪相,治莒,后为徐方所替,因才能而入郡守府为治中从事,主州府文书案卷,掌府内事物。在另一时空,他在吕布入主徐州后依附吕布,但被臧霸所破。
别驾糜竺起身,道:“萧治中所言不错,既为良法,就当尽早实施,惠利徐州。”糜竺的算盘打的很响,在徐州,新政推行成功,那自然有他的一份功劳,可如果出现偏差,就和他没多大关系了,先说新政,他在百姓中有另一个称呼,叫做子尼之政,而子尼便是国渊的字,可事实呢,新政却是以刘澜牵头,国渊说白了和简雍同为实行者,可国渊这傻小子却获取了本应该属于刘澜的功绩,当然这是因为国渊在沛县典农校尉却是干得出色,受民爱戴,自然刘澜也就极其大度不去计较,可是别忘了,你受到多少的荣耀,就要承担事后成倍的风险,现在国渊是风光,可是一旦再徐州推广新政出现任何一点差池,哪怕只是些许弊端,引起百姓不满,那这个责任可不会是刘澜这位真正的改革者去替你承担,而是子尼之政的本人国渊要承担的责任。
而糜竺之所以会有这些私心,却是因为他与陈群的关系不太好,两人一个是徐州第二人,在官职上,糜竺是别驾从事,州牧府内官位最高的属官,仅次于刘澜,总理着一州政务,而陈群则是徐州城的县令,掌管着徐州一县的政务。
可想而知,一个是徐州二号人物,在徐州城想事事说了算,一个是徐州城真正的一把手,有自己的立场与想法,在面对糜竺这位二号人物时难免就固执一些,甚至与他意见相驳,可偏生糜竺又没有罢免他的权利,矛盾一点点激化,而陈群与国渊呢,同为大儒郑玄弟子,相互支持,这个时候打压国渊就等同于打压陈群,他怎能放过这一隔山打牛的机会,不好好坑他一回。
“臣也同意简郡守,尽快在徐州推行新政。”说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崔琰,其人正直,绝不因私废公,所以刘澜任命其为功曹从事一职,主人事选拔官员考核,正是看重了他的一身浩然正气,而他此时出面支持简雍,而不是支持同窗均田令,便可见一斑,可话又说回来了,这两个选项,不管是选了哪一个,都是在支持国渊,只不过选项的观点不同罢了。
正因为这一点,他在心中又不得不承认国渊还当真是奇材,虽然大致方针都出自刘澜之手,比如说改良市集,原来的坊臣从最初管卖一体变为了彻彻底底的监督,一切交易都由民间商旅自主交易,坊臣治下的交易所之从中抽取税额,坐收其利,可是抛开这些,在田间地垄,容易发生问题弊端之处,反而要远比市集发生的情况更少,这就是国渊的能耐了,也正因为他的能力受到崔琰的认可,所以他认为新政施行完全不用均田令过度,大可尽早施行,让百姓及早获利。”
刘澜算是看出来了,这一辩论大体分成了两大派,以国渊、张昭为首支持暂缓执行新政,以糜竺、简雍为首支持及早执行新政,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徐州内部,陶谦时期留下的原因,可真正使得及早改革派呼声更高的原因,更多的却还是沛县改革的成果确实备受瞩目,同时,均田令对徐州大族造成的影响又是巨大的,所以不论于公于私,都会支持新政。这一点上糜竺可以说是在场诸人之中最无奈的一个,两项新政对他的家族来说,无疑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不仅要交出大半田产,还要解除众多人契,偏偏如此不合理的要求他却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再说两家早已联姻,休戚与共,而且刘澜也做出了补偿,让他与官府合立钱庄,淡化田产农庄收益,如果没有甄家在沛县的成功,这一新鲜的获利模式他还真会持怀疑程度,但现在这么一大块肥肉送到嘴里,他自然比任何人都要及早支持,只是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徐州是要建立最少四家钱庄的,这可与甄家在沛县独门买卖不同,虽然到时沛县也会引入新成立的几家钱庄,可是一人吃独食与五人分食,这效益会比他交出去的万亩良田的效益更大么?这一点确实让他极为困扰。
而在这一点上,更懂得官场生存之道的陈家无疑表现出了成熟政治家的风范,父子二人一同出席,却一直没有表态,不表态,不等于赞成,但也不等于反对,只是处在了一个更为灵活的立场,可以去观察每一个人的态度,而这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权谋之术。
父子二人可以通过几方的辩论,从而判断他们所处立场,而他们呢,也能更好的观察刘澜的会最终取决于何种方案,来探出他真正的想法与立场,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家很难有大功,但同样,不会出大错。
而就陈家来说,站在刘澜的角度,应该支持新政,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也应该支持角度,可是站在百姓的角度,新政虽在沛县很好,但是是否能与徐州相匹合,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出于谨慎的态度,国渊、陈群的态度是一个好主意,成熟政治家的选择,潜移默化的改变,就算出现问题也不会使徐州出现大动荡,仅仅这一个原因,他就应该支持了,更何况,还能顺便打击一下支持改革的糜竺,可是关键的问题却没这么简单。
如果刘澜真打算逐步实施新政,那么均田令他就会通过,而不是把他们叫到郡守府议事厅来商议,出阶,道:“臣也支持简郡守之议,新政当尽快实施。”
刘澜环视了一下众人,见多数人都赞成了新政,便说道:“既然大家都支持新政,那么徐州新政便要尽早提上日程,不过国渊与陈群二人的顾虑也要考虑进来,我的意思就是工商要及早,同时要尽快丈量清徐州各郡县田亩户数,待一切完成之后,再施行土地改革,这件事情上,依然交由国渊来负责。”
刘澜拍板,国渊只好出列领令:“诺!”
那么接下来就是工商的事情了,以前只有沛县一郡,这件事便一直由宪和处置,可毕竟他这个郡守事物繁忙,很多事都照应不过来,他虽然屡次提及,可是碍于当前局势便一直拖了下来,如今徐州改革,那么有些事情就需要提前部署了。”
刘澜并没有打算卖关子,顿了下,道:“我打算新设一职商曹从事,在兵曹从事之下,郡国从事之上,将商业从簿曹从事处划分,伺候簿曹从事主要负责农事,主钱粮,而商曹从事主要负责商业,收取商户赋税,颁发经商工业资格。同时将仓曹从事,主仓谷事。金曹从事,主货币盐铁事。计曹从事,主上计之事。市曹主市政。市署:令一人;主市集;丞二人,一人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一人负责颁发经商工业资格。交易所交易监,监一人,丞一人,掌商旅交易之事。
刘澜几句话,一名新的官吏便诞生了,而这位商曹的职位,居然在兵曹之下,要知道兵曹当初是曹豹现在是关羽,那都是一顶一的人物,可想刘澜对这商曹的重视程度,一时间谁人不打着小算盘,想着能捞到这一职务,但可惜,刘澜早已经有了安排。
徐宣,这个名字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可见此人有着多大的名声。
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因徐州之战远避丹阳,在丹阳之战时被刘澜发现,礼聘至徐州,一直闲置,就是为了今日重用,而以他的才能,刘澜甚至觉得都是委屈了他,以他的才干,就算是入朝堂列三公都不为过,而刘澜真正看重他的,选他为商曹的原因只有一点,就是他清廉自守,刚正不阿,处商曹之位,必能秉直持正,所以与其是刘澜设立了这个职位,倒不如说是因为徐宣而特意为她设置了这个职缺,所以这个位置非他莫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