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她是陈见浚心目中最重要的人。被一国的太子,未来的君主这样依恋,让她无比自豪。她也倾尽所能地保护他,哪怕为他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发誓不会辜负他的信任。
那时候的岁月是那么美好。为什么不能回去到那时候的状态呢?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继续相依相偎?
是这些贱人!这一个又一个贱人!耍尽百宝,就是为了从她这里分一杯羹。有姿色的卖弄姿色,能生育的卖弄肚子,现在又来了一个卖弄道法的!
金贵妃想明白了,不管皇帝对那个道医是不是男女之情,这个人都必须尽快除去!
原本只知道太子和她有首尾的时候,金贵妃还想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弄死她,顺带遏制太子。
现在,她竟然敢把手伸到皇帝身上,金贵妃只想让她赶快死!越早越好!不管是投毒、暗杀还是什么别的,只要见效快就行。
恨只恨那个奸猾的丫头竟然唆使皇帝把西苑的留仙观交给她主掌。在那里,金贵妃行事就远远不如在紫禁城内方便。
要怎么除去她才好呢?金贵妃在心里翻来覆去地筹划。
张惟昭回到飞仙观,洗漱之后,坐在自己的卧房里用英文写治疗日志。
她对这一次的治疗基本满意。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卜卦、做法事、祭祀,甚至是跳大神、招魂,都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前的心理治疗形式。
用《易经》来卜卦,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就会成为一场精致的心灵对话。所以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多研究《易经》的心理学家和咨询师。不仅在东亚,在欧洲和北美的心理学界,《易经》也很受欢迎。
易经和卜卦是怎么会在心理治疗中产生作用的?
比较容易被接受的解释是:用《易经》卜卦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完型游戏。
很多时候,来访者只能看到自己内心的一些零散的内容,不能把它们拼贴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而《易经》包含的那些变化无穷的意象,就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卜卦就等于是从这个素材库中选择了一些元素来填补自己心灵结构中缺失的部分。然后内心的图景就会变得完整,从而看清楚自己当下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图景。
然而,除了这一个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解释,许多心理学家还坚信,在《易经》中,存在着一个玄妙的密码系统,如果你严格按照《易经》的要求去问卜,你就可以做到天人相通,窥视到命运的轨迹。
张惟昭从小是接受唯物主义教育长大的,刚开始的时候,她并不相信第二种解释,认为第一种解释就是《易经》问卜最核心的心理机制了。
等她读了更多的书,接触了更多的心理学大咖,发现,通往人的内心的通路有很多条,除了交谈、写作和绘画这些常规方法,催眠、禅定,甚至是追溯前生,都是可能的路径。这些路径从范畴上来讲并不属于科学,而属于现象学。人们现在还没有办法通过科学原理去解释,但这些现象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比如说曾经有人用意念治好了自己的小儿麻痹症,从瘫痪在床变成行走如常,甚至能到野外探险。这听起来很匪夷所思,很不科学,会有许多人把这当做谎言或者幻想。但这却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完成了这项奇迹的人是米尔顿·艾瑞克森,“现代催眠之父”,医疗催眠、心理治疗的顶尖权威,美国临床催眠学会的创立者。他认为人的心灵有极大的韧性和无限的潜能,他终身都在致力于开发这种潜能,并且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在了解了这些极具创造性的想法之后,张惟昭的眼光不再局限于肉眼可见的物质世界。开始尝试更多的心理治疗方法。
用《易经》卜卦在前世的时候她就曾经尝试过,实际上,当她严格按照《易经》的指示操作的时候,她所卜出的卦象确实与当事人的处境非常贴合,贴合得超出她的想象,给出的预示后来也都一一被验证。她也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这种情况会发生,但就是发生了。
当时,她的一位西班牙裔的老师说,是因为她的心灵没有向自然封闭,所以才会卜问出这样的结果。
正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张惟昭才敢以《易经》卜卦,作为对陈见浚的心理治疗的开端。
而且,在卜卦之前,张惟昭就对陈见浚的内心有着敏锐的洞察,尤其是对他最执着的那个问题——死亡焦虑。这也加大了张惟昭的胜算。
陈见浚因为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都死于三十八岁,所以有一种强烈恐惧:自己也会死于三十八岁。
但实际上,陈见浚的身体功能并不算太糟糕,并没有油尽灯枯的迹象,而且他的卦象上,确实展现出了更长的时间线,所以张惟昭做出了如上的解释。
陈见浚并没有立即信服,而是产生了很大的情绪反冲,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阻抗。张惟昭并不害怕阻抗。她相信陈见浚会说服自己信任这一卦,因为他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些支撑,来克服三十八岁带给他的极度焦虑。
陈见浚觉得自己也很有可能在三十八岁死去,这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和祖父,以及整个家族的忠诚。尽管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
但是他又并不想这么早结束生命,所以他需要一个更崇高的理由来给他提供心理支持。还有比天命更好的理由吗?
随着天气日渐炎热,宫里的主子们出紫禁城到西苑泛舟乘凉的次数多了起来。太后娘娘近几日也兴致颇高,准备去太液湖泛舟,还想顺便到飞仙观上香。
太后以往要上香都是往灵济宫或者朝天宫去,不曾涉足飞仙观。这次想到这个小地方来,主要是想看看张惟昭在这里过得怎么样。
一听说太后娘娘要来,把孤云和冷窗几个唬了一跳。
其实前几天知道皇上大晚上召见张惟昭,她们就已经受到惊吓了。像灵济宫的孙真人和朝天宫的武真人,皇帝等闲也不会召见他们,除非是有重大庆典的时候请他们前去主掌典仪。而张惟昭刚刚到飞仙观没几天,就获得陛下召见。
而太后娘娘,则三天两头召张惟昭去长乐宫伴驾,这会儿又说要到飞仙观来上香。
孤云不由得后悔不叠,暗骂自己在这个小地方待久了眼皮子也变得浅了,有眼不识金镶玉,对张惟昭太过冷淡傲慢。此前她不愿意奉承张惟昭是因为觉得自己年龄大,资历深,对晚辈弯腰低头太难堪。现在看来,人家年纪轻轻能成为真人是因为人家真的有本事,同时得到宫里两个主子的青睐,那是多大的盛宠。早知道张惟昭这样能耐,别说让她对张惟昭弯腰低头了,磕头她都愿意。
孤云的病立马好利索了。
她的三徒弟冷泉,早就开始跟着张惟昭读经、整理药材。开始的时候孤云还骂她势利眼儿,现在却连夸这个徒弟有见识。
孤云带着另外两个徒弟冷窗和冷月也往西跨院去,自请要帮张惟昭碾药、晒药。
张惟昭客客气气招待她,给她把了把脉,告诉她,她气血太虚,不适合操劳,还是静养为好。又叮嘱冷窗和冷月好好照顾师父,客客气气把师徒三人送走了。
孤云又难堪,又羞愧,却不好发作。羞愧之余又有一丝安慰,起码张惟昭对她挺客气的,只要没有撕破脸,以后自己好好奉承着她,总能把她劝拢过来。若是张惟昭能把这份盛宠维持个两三年,飞仙观上下众人,都能跟着落很多实惠。
孤云所料不错,实惠果然马上就到了。因太后要到飞仙观上香,而飞仙观又多年不曾翻新过,神像暗淡,瓦缝里长了杂草,院墙上也被雨水渍出了痕迹,所以在太后到来之前,观中各处都先要好好整修一番才行。
内官监立马派了人手,用了上好的材料来修补屋顶,刷墙,重绘三清像,神殿的幔帐都换了新的,院中原有的花草精心修剪过,另又搬来了许多新鲜别致的盆栽。
神宫监拨了上好的香烛来,还送来了许多部新印制的经书。种罄铙钹也都换了新的。
连日来分拨到飞仙观的蔬菜瓜果都比之前好了不止一个等级。无论是负责洒扫的宫人,还是周遭其他道观里的道人,见了飞仙观的人都非常客气有礼,飞仙观原来的这些坤道一下子觉得日子好过了许多。
太后要前来上香的头一天,太子殿下驾临飞仙观。太子此来是为了查看内官监和神宫监对飞仙观的修整是否合格,务必使太后娘娘来上香的时候感到舒心畅意。
太子在昭明真人的陪同下,在飞仙观院中转了好几圈,各处都事无巨细地查看过。又到大殿中在神前上了香,默默祷念了许久。
那时候的岁月是那么美好。为什么不能回去到那时候的状态呢?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继续相依相偎?
是这些贱人!这一个又一个贱人!耍尽百宝,就是为了从她这里分一杯羹。有姿色的卖弄姿色,能生育的卖弄肚子,现在又来了一个卖弄道法的!
金贵妃想明白了,不管皇帝对那个道医是不是男女之情,这个人都必须尽快除去!
原本只知道太子和她有首尾的时候,金贵妃还想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弄死她,顺带遏制太子。
现在,她竟然敢把手伸到皇帝身上,金贵妃只想让她赶快死!越早越好!不管是投毒、暗杀还是什么别的,只要见效快就行。
恨只恨那个奸猾的丫头竟然唆使皇帝把西苑的留仙观交给她主掌。在那里,金贵妃行事就远远不如在紫禁城内方便。
要怎么除去她才好呢?金贵妃在心里翻来覆去地筹划。
张惟昭回到飞仙观,洗漱之后,坐在自己的卧房里用英文写治疗日志。
她对这一次的治疗基本满意。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卜卦、做法事、祭祀,甚至是跳大神、招魂,都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前的心理治疗形式。
用《易经》来卜卦,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就会成为一场精致的心灵对话。所以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多研究《易经》的心理学家和咨询师。不仅在东亚,在欧洲和北美的心理学界,《易经》也很受欢迎。
易经和卜卦是怎么会在心理治疗中产生作用的?
比较容易被接受的解释是:用《易经》卜卦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完型游戏。
很多时候,来访者只能看到自己内心的一些零散的内容,不能把它们拼贴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而《易经》包含的那些变化无穷的意象,就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卜卦就等于是从这个素材库中选择了一些元素来填补自己心灵结构中缺失的部分。然后内心的图景就会变得完整,从而看清楚自己当下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图景。
然而,除了这一个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解释,许多心理学家还坚信,在《易经》中,存在着一个玄妙的密码系统,如果你严格按照《易经》的要求去问卜,你就可以做到天人相通,窥视到命运的轨迹。
张惟昭从小是接受唯物主义教育长大的,刚开始的时候,她并不相信第二种解释,认为第一种解释就是《易经》问卜最核心的心理机制了。
等她读了更多的书,接触了更多的心理学大咖,发现,通往人的内心的通路有很多条,除了交谈、写作和绘画这些常规方法,催眠、禅定,甚至是追溯前生,都是可能的路径。这些路径从范畴上来讲并不属于科学,而属于现象学。人们现在还没有办法通过科学原理去解释,但这些现象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比如说曾经有人用意念治好了自己的小儿麻痹症,从瘫痪在床变成行走如常,甚至能到野外探险。这听起来很匪夷所思,很不科学,会有许多人把这当做谎言或者幻想。但这却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完成了这项奇迹的人是米尔顿·艾瑞克森,“现代催眠之父”,医疗催眠、心理治疗的顶尖权威,美国临床催眠学会的创立者。他认为人的心灵有极大的韧性和无限的潜能,他终身都在致力于开发这种潜能,并且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在了解了这些极具创造性的想法之后,张惟昭的眼光不再局限于肉眼可见的物质世界。开始尝试更多的心理治疗方法。
用《易经》卜卦在前世的时候她就曾经尝试过,实际上,当她严格按照《易经》的指示操作的时候,她所卜出的卦象确实与当事人的处境非常贴合,贴合得超出她的想象,给出的预示后来也都一一被验证。她也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这种情况会发生,但就是发生了。
当时,她的一位西班牙裔的老师说,是因为她的心灵没有向自然封闭,所以才会卜问出这样的结果。
正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张惟昭才敢以《易经》卜卦,作为对陈见浚的心理治疗的开端。
而且,在卜卦之前,张惟昭就对陈见浚的内心有着敏锐的洞察,尤其是对他最执着的那个问题——死亡焦虑。这也加大了张惟昭的胜算。
陈见浚因为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都死于三十八岁,所以有一种强烈恐惧:自己也会死于三十八岁。
但实际上,陈见浚的身体功能并不算太糟糕,并没有油尽灯枯的迹象,而且他的卦象上,确实展现出了更长的时间线,所以张惟昭做出了如上的解释。
陈见浚并没有立即信服,而是产生了很大的情绪反冲,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阻抗。张惟昭并不害怕阻抗。她相信陈见浚会说服自己信任这一卦,因为他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些支撑,来克服三十八岁带给他的极度焦虑。
陈见浚觉得自己也很有可能在三十八岁死去,这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和祖父,以及整个家族的忠诚。尽管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
但是他又并不想这么早结束生命,所以他需要一个更崇高的理由来给他提供心理支持。还有比天命更好的理由吗?
随着天气日渐炎热,宫里的主子们出紫禁城到西苑泛舟乘凉的次数多了起来。太后娘娘近几日也兴致颇高,准备去太液湖泛舟,还想顺便到飞仙观上香。
太后以往要上香都是往灵济宫或者朝天宫去,不曾涉足飞仙观。这次想到这个小地方来,主要是想看看张惟昭在这里过得怎么样。
一听说太后娘娘要来,把孤云和冷窗几个唬了一跳。
其实前几天知道皇上大晚上召见张惟昭,她们就已经受到惊吓了。像灵济宫的孙真人和朝天宫的武真人,皇帝等闲也不会召见他们,除非是有重大庆典的时候请他们前去主掌典仪。而张惟昭刚刚到飞仙观没几天,就获得陛下召见。
而太后娘娘,则三天两头召张惟昭去长乐宫伴驾,这会儿又说要到飞仙观来上香。
孤云不由得后悔不叠,暗骂自己在这个小地方待久了眼皮子也变得浅了,有眼不识金镶玉,对张惟昭太过冷淡傲慢。此前她不愿意奉承张惟昭是因为觉得自己年龄大,资历深,对晚辈弯腰低头太难堪。现在看来,人家年纪轻轻能成为真人是因为人家真的有本事,同时得到宫里两个主子的青睐,那是多大的盛宠。早知道张惟昭这样能耐,别说让她对张惟昭弯腰低头了,磕头她都愿意。
孤云的病立马好利索了。
她的三徒弟冷泉,早就开始跟着张惟昭读经、整理药材。开始的时候孤云还骂她势利眼儿,现在却连夸这个徒弟有见识。
孤云带着另外两个徒弟冷窗和冷月也往西跨院去,自请要帮张惟昭碾药、晒药。
张惟昭客客气气招待她,给她把了把脉,告诉她,她气血太虚,不适合操劳,还是静养为好。又叮嘱冷窗和冷月好好照顾师父,客客气气把师徒三人送走了。
孤云又难堪,又羞愧,却不好发作。羞愧之余又有一丝安慰,起码张惟昭对她挺客气的,只要没有撕破脸,以后自己好好奉承着她,总能把她劝拢过来。若是张惟昭能把这份盛宠维持个两三年,飞仙观上下众人,都能跟着落很多实惠。
孤云所料不错,实惠果然马上就到了。因太后要到飞仙观上香,而飞仙观又多年不曾翻新过,神像暗淡,瓦缝里长了杂草,院墙上也被雨水渍出了痕迹,所以在太后到来之前,观中各处都先要好好整修一番才行。
内官监立马派了人手,用了上好的材料来修补屋顶,刷墙,重绘三清像,神殿的幔帐都换了新的,院中原有的花草精心修剪过,另又搬来了许多新鲜别致的盆栽。
神宫监拨了上好的香烛来,还送来了许多部新印制的经书。种罄铙钹也都换了新的。
连日来分拨到飞仙观的蔬菜瓜果都比之前好了不止一个等级。无论是负责洒扫的宫人,还是周遭其他道观里的道人,见了飞仙观的人都非常客气有礼,飞仙观原来的这些坤道一下子觉得日子好过了许多。
太后要前来上香的头一天,太子殿下驾临飞仙观。太子此来是为了查看内官监和神宫监对飞仙观的修整是否合格,务必使太后娘娘来上香的时候感到舒心畅意。
太子在昭明真人的陪同下,在飞仙观院中转了好几圈,各处都事无巨细地查看过。又到大殿中在神前上了香,默默祷念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