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闻蓟王宫,群芳争艳,从未听闻群妃争锋吃醋。只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上下皆饱食,又无前后之忧。三百余城,子嗣均分。为妻为母,又何必去争。
    洛阳朝堂与右丞贾诩来函,一并送达蓟国。先朝后国。朝事为重。刘备遂开朝议,论及少帝册立事宜。
    “今汉政令,皆出于尚书台。三公九卿,多不副实。故才有‘权重秩卑’之说。”上庠令郑玄起身奏道:“正因公卿尸位素餐,才放任外戚与内宦,争权夺利,互相杀伐。乃至二宫流血,朝堂板荡。老臣以为,正可借此良机,‘还政于朝’。”
    郑玄谓“还政于朝”,便是指恢复以三公九卿为首的,朝官的权利和职能。如此一来,百官势强,即便不结党,亦可与外戚、内官,分庭抗礼。成“三足鼎立”之势。
    门下祭酒司马徽,起身奏道:“先帝初继位时,年纪尚幼。时由嫡母窦太后垂帘监国。恰逢汉羌之战,百官皆以为,连年征伐,乃至民生凋敝,无以为继,需罢兵生息。唯段太尉上疏力谏,不可半途而废。窦太后纳其言,力排众议,战而胜之,荡平羌患。若非前大将军窦武,‘都亭之变’。仍由窦太后监国,朝政许不会沦落至此。”
    刘备深以为然。
    窦太后出身名门,耳濡目染,远见卓识。远非一般妇人可比。且窦氏权盛时,先帝与董太后,皆谨小慎微,日夜夹紧尾巴做人。灵帝铸中兴剑以自勉。董太后大义灭亲,杀“矫永乐太后属请(假称董太后请托)”之执金吾董宠。待大将军窦武身死族灭,窦太后被禁锢云台,董太后干预朝政,指使灵帝卖官求货,犹不知足,又自纳金钱,堆满堂室。
    灵帝尝到甜头,遂大肆卖官,兴建西园。整日与万余年十四至年十八宫女嬉戏,通宵达旦,再无中兴之念。
    事实上,董氏并非策封太后。只尊“孝仁皇后”。然待灵帝亲政,立宋氏为后。董太后自然升辈,又因居于永乐宫,故称“永乐太后”。如今新帝被废,先帝太子继位。于是,何后升辈为“灵思皇太后”。窦太后与董太后亦尊升为“太皇太后”。
    《汉书·外戚传》:“汉兴,与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帝之)祖母称太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用,亦省作“太皇”。
    窦太后,称“太皇窦太后”。董太后,称“太皇董太后”。
    右相耿雍,起身奏曰:“窦太后身后无人(言指无外戚),又是太子嫡祖母。垂帘监国,虽是利好。然正因无窦氏外戚相助,势单力薄。以大将军何进并骠骑将军董重为首的二家外戚,如何能甘心。若胁以兵锋,窦太后危矣。”
    左相崔钧,亦进言道:“右相所虑,不无道理。若要窦太后监国,则需主公鼎力相助。然若如此,势必得罪‘何与董’。当慎重。”
    崔钧言下之意。若以函园一万幕府精兵为后盾,窦太后自当稳坐帘后。称制监国。如此一来,必与何进、董重,势如水火。万一引火烧身,惹何进与董重嫉恨。于(蓟)国无益。然此举,于(汉)朝却大有裨益。
    原因不复杂。俗语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论个人修养及治国之能,太皇窦太后远比太皇董太后、何太后,贤良淑德太多。
    刘备欣然点头:“如此,二位国相且拟表奏。言,孤请太皇窦太后,辅保幼主,垂帘监国。举永乐少府杨彪为太傅。”
    “臣等,遵命。”二人同声下拜。
    今汉治政,讲求经术。太子宫官,以太傅为首。太傅可借“近水楼台”之便,向太子灌输治政理念。太子继位后,往往以太傅“录尚书事”,成为事实上的丞相。太傅死,本朝即除此官,以示崇重。唯有下任皇帝登基,才会新设。
    杨彪为“永乐三卿”之一。乃董太后心腹重臣。又出身名门“弘农杨氏”。保举杨彪为太傅,便是举杨彪为下任尚书令。曹节时日无多。一旦亡故,少帝便可命太傅杨彪,录尚书事。如此一来,董氏外戚自当心安。
    至于何氏,少帝便出何后,大将军何进自会权倾朝野,稳坐钓鱼台。且窦太后身后无人,何与董,皆可安心。待少帝元服亲政,窦太后自当退位。长远来看,何氏乃最大受益者。
    当然,趋利避害,人之常情。和稀泥亦可。若行无为而治,三家皆不得罪。刘备大可上表,“三后临朝”。然此举,必造对立。三家明争暗斗,合纵连横。百官随之分立,政令难出。《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家国天下。蓟王当以大局为重。
    朝政毕,国政始。
    “阿阁兵乱,死伤惨重。洛阳城中,家家闻哭声,户户俱缟素。右丞来函。言,背后还有黄巾余孽行借刀杀人。”环视群臣,蓟王居高下问:“先帝已崩,新帝继位。与太平道并无仇怨,因何一再行刺。”
    上庠令郑玄起身奏对:“《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验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只‘始皇帝死而地分’一句,已道尽天下黔首(百姓)之所愿。”
    皇帝死而地分。封建时代,田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因桓灵以来,天灾不断,人祸更烈。自耕农纷纷破产。典妻鬻子,沦为佃户。更有甚者,流徙千里。走投无路,逼而造反。正是黄巾逆乱之根源。
    黄巾蛾贼,自太平道始,便以覆灭大汉为己任。“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仅此一句,改朝换代之心,昭然若揭。大贤良师与神上宗师,虽手段各异,却殊途同归。先前蛾贼势大,故八州举事,豪取天下。被剿灭之后,化整为零,暗集优势力量,行斩首行动。荼毒更烈。
    刘备叹道:“饥寒起盗心。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主公明见。”群臣下拜。
    洛阳北宫,永巷,蚕室。
    蚕室乃“宫刑”之所。又称“腐刑”。“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女人幽闭,次死之刑”。换言之,宫刑之重,犹在死刑之上。
    时下,施以宫刑的场所称为“蚕室“。“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又谓:“宫刑者畏风,须暖,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
    受刑之人,面如枯槁,忍痛卧榻。
    须臾,忽见黄门令左丰,引一人入室。正是右丞贾诩。
    “右丞,此人便是黄纲。”

章节目录

刘备的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熏香如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熏香如风并收藏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