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镇南王现在只是游击将军而已,虽然是管着京营,可是却并没有太大的权柄。他怎么可能是左右军田的罪魁祸首?
连三老爷这个文官也敏锐的察觉到了事情不对,神情严肃的看着管家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哪里抓的人?”
并没有听说朝廷有整治中京营的风声啊。
如果有的话,卫阳清便是兵部左侍郎,他怎么可能听不见半点消息?
管家磕了个头,老老实实的跟三老爷说:“是刑部来抓的人,我们王爷连丹书铁券都拿出来了,可是竟也没用......”
三老爷的脸色便又难看上了几分。
丹书铁券,是当年太祖赏赐给从龙之功的少数封爵的人家,大周立国到现在,总共也就是在太祖时期有十七家王爵侯爵有这东西。
而后每代皇帝发放这东西的次数也都屈指可数。
因此数一数,这盛京有这东西的,传到如今没犯事,这东西还在,算一算,基本也不超过十户了,镇南王府就是其中一户。
丹书铁券一出,命是必定能保住的。
毕竟哪个皇帝都不敢不孝,不把太祖的东西放在眼里。
可是现在把丹书铁券都拿出来了,竟也没有用处。
镇南王究竟是犯了什么事了?
三老爷不敢耽误,立即让人去后头通知了卫老太太,听见说里头卫老太太请镇南王府的管家进去之后,便亲自领着镇南王府的田管家一同进了后院。
卫老太太正在摘星楼看着丫头们卸上元节时四处挂的彩灯,得了消息便知道是出了事,片刻也没有犹豫,便让刚回来不久的卫瑞去请五老爷。
自己在摘星楼第一层的敞厅里等着三老爷和田管家,等田管家进来正要行礼,她便立即让免了,神情严肃的摇头:“有什么事直接便说吧,不必行那些虚礼了,时间紧张,你选那些要紧的说。”
虽然最近两家关系有所回暖,可是田管家来找卫家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发怵的,总担心卫老太太不会管自家的闲事。
现在见卫老太太是这个态度,他心里的大石头瞬间便落下了,哽咽着大声喊了一声是,便跟卫老太太说了事情的原委。
末了又道:“我们王爷实在不是那等做得出插手军田,催促缴税又占为己有的人......那些军户们之前更没有谁闹出事来说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他皱着眉头,仔细的斟酌着措辞,尽量把自己知道的和听见的消息都告诉卫老太太和三老爷,让他们自己分辨:“可是不知道怎么,前几天忽然就开始出事了,听说这回出事的是保定的一个卫所,那里的军户都已经被逼得无路可走了,家里从军的死了儿子,上有老下有小,可朝廷说好的抚恤银子却一文没有......从前这些事是没闹出来,现在都闹出来了,一股脑儿的全都压在了我们王爷头上,我们王爷如今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卫老太太的眉头越皱越紧,面色也很不好看。
她当然知道扯进这样的事里头有多严重。
隆庆帝最忌讳的事除了通敌卖国和谋反以外,便是贪污军饷了。
碰上这根高压线的就没有全须全尾的全身而退的。
三老爷也觉得为难,想要插嘴又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摇了摇头。
田管家便擦着眼泪:“亲家老太太,我们老王妃原本身体就不大好,听说了这事儿,当场几乎被气的就要晕过去,好容易才稳住了,让我们来这里求见您跟姑爷和小姐......”
这个时候,卫家是镇南王府最靠得住的姻亲了。
卫老太太嗯了一声,让他不要着急:“现在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你让老王妃先不要心中发慌,我们总不会袖手不管的。”
都是姻亲,且五老爷是镇南王的妹夫,又是兵部的人,说的难听点,这事儿若是不管的话,迟早可能会烧到他们自己身上。
田管家当即便不断的要给卫老太太磕头。
卫老太太连忙让免了,听外头报说卫安来了,便急忙让卫安进来。
卫安是去郑王府了,郑王妃虽才新婚不久,可是竟便已经有了身孕,虽然日子还极浅,可是毕竟是孔供奉亲自看的,十之八九便是真的喜脉了,卫安便时常过去陪着郑王妃说话。
她一回来便听说镇南王府来人了,跟卫玠对视了一眼,都以为老王妃身子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急忙赶过来。
谁知道一进门便看见田管家在下跪磕头。
卫老太太伸手叫了她在身边,又看了卫玠一眼,顾不上问郑王妃的事,西安把镇南王被刑部抓了的事情告诉她,又皱眉:“吞军田,强征暴敛,哪一个都不是什么轻易能脱身的罪名,要是真的被定罪,恐怕丹书铁券都救不了王爷的性命。”
镇南王向来是个忠厚的人。
他跟镇南王妃不一样,从来都没有对老王妃动过什么不好的心思,就算是对她也一直都是宽容和善的。
卫安也知道他的为人,他从来就不是不择手段的人,绝不会冒着风险去做这样的事。
而且他还不是五军都督府的首脑,更不是京营的首脑,从上一次镇南王府的事情过后,他便只是管着京营的操练罢了,其他的事根本轮不到他来管。
他就算是想要有这么大的能量,也没这么大的本事。
分明就是有人故意想要整治他,找他的麻烦定他的罪名,所以才给他栽赃上一个贪污军饷,中饱私囊,逼死手下的罪名。
卫安挑了挑眉,问田管家:“现在王爷那里有什么消息没有?”
田管家便连连摇头:“不准人看,我们去刑部衙门许多次了,也托了关系,可是上头都没有几个敢插嘴的,都一问摇头三不知,我们现在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才心里发慌,老王妃便让我们找过来了。”
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了,老王妃是不愿意来麻烦卫家的,这一点在座的大家都心里有数。
连三老爷这个文官也敏锐的察觉到了事情不对,神情严肃的看着管家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哪里抓的人?”
并没有听说朝廷有整治中京营的风声啊。
如果有的话,卫阳清便是兵部左侍郎,他怎么可能听不见半点消息?
管家磕了个头,老老实实的跟三老爷说:“是刑部来抓的人,我们王爷连丹书铁券都拿出来了,可是竟也没用......”
三老爷的脸色便又难看上了几分。
丹书铁券,是当年太祖赏赐给从龙之功的少数封爵的人家,大周立国到现在,总共也就是在太祖时期有十七家王爵侯爵有这东西。
而后每代皇帝发放这东西的次数也都屈指可数。
因此数一数,这盛京有这东西的,传到如今没犯事,这东西还在,算一算,基本也不超过十户了,镇南王府就是其中一户。
丹书铁券一出,命是必定能保住的。
毕竟哪个皇帝都不敢不孝,不把太祖的东西放在眼里。
可是现在把丹书铁券都拿出来了,竟也没有用处。
镇南王究竟是犯了什么事了?
三老爷不敢耽误,立即让人去后头通知了卫老太太,听见说里头卫老太太请镇南王府的管家进去之后,便亲自领着镇南王府的田管家一同进了后院。
卫老太太正在摘星楼看着丫头们卸上元节时四处挂的彩灯,得了消息便知道是出了事,片刻也没有犹豫,便让刚回来不久的卫瑞去请五老爷。
自己在摘星楼第一层的敞厅里等着三老爷和田管家,等田管家进来正要行礼,她便立即让免了,神情严肃的摇头:“有什么事直接便说吧,不必行那些虚礼了,时间紧张,你选那些要紧的说。”
虽然最近两家关系有所回暖,可是田管家来找卫家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发怵的,总担心卫老太太不会管自家的闲事。
现在见卫老太太是这个态度,他心里的大石头瞬间便落下了,哽咽着大声喊了一声是,便跟卫老太太说了事情的原委。
末了又道:“我们王爷实在不是那等做得出插手军田,催促缴税又占为己有的人......那些军户们之前更没有谁闹出事来说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他皱着眉头,仔细的斟酌着措辞,尽量把自己知道的和听见的消息都告诉卫老太太和三老爷,让他们自己分辨:“可是不知道怎么,前几天忽然就开始出事了,听说这回出事的是保定的一个卫所,那里的军户都已经被逼得无路可走了,家里从军的死了儿子,上有老下有小,可朝廷说好的抚恤银子却一文没有......从前这些事是没闹出来,现在都闹出来了,一股脑儿的全都压在了我们王爷头上,我们王爷如今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卫老太太的眉头越皱越紧,面色也很不好看。
她当然知道扯进这样的事里头有多严重。
隆庆帝最忌讳的事除了通敌卖国和谋反以外,便是贪污军饷了。
碰上这根高压线的就没有全须全尾的全身而退的。
三老爷也觉得为难,想要插嘴又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摇了摇头。
田管家便擦着眼泪:“亲家老太太,我们老王妃原本身体就不大好,听说了这事儿,当场几乎被气的就要晕过去,好容易才稳住了,让我们来这里求见您跟姑爷和小姐......”
这个时候,卫家是镇南王府最靠得住的姻亲了。
卫老太太嗯了一声,让他不要着急:“现在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你让老王妃先不要心中发慌,我们总不会袖手不管的。”
都是姻亲,且五老爷是镇南王的妹夫,又是兵部的人,说的难听点,这事儿若是不管的话,迟早可能会烧到他们自己身上。
田管家当即便不断的要给卫老太太磕头。
卫老太太连忙让免了,听外头报说卫安来了,便急忙让卫安进来。
卫安是去郑王府了,郑王妃虽才新婚不久,可是竟便已经有了身孕,虽然日子还极浅,可是毕竟是孔供奉亲自看的,十之八九便是真的喜脉了,卫安便时常过去陪着郑王妃说话。
她一回来便听说镇南王府来人了,跟卫玠对视了一眼,都以为老王妃身子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急忙赶过来。
谁知道一进门便看见田管家在下跪磕头。
卫老太太伸手叫了她在身边,又看了卫玠一眼,顾不上问郑王妃的事,西安把镇南王被刑部抓了的事情告诉她,又皱眉:“吞军田,强征暴敛,哪一个都不是什么轻易能脱身的罪名,要是真的被定罪,恐怕丹书铁券都救不了王爷的性命。”
镇南王向来是个忠厚的人。
他跟镇南王妃不一样,从来都没有对老王妃动过什么不好的心思,就算是对她也一直都是宽容和善的。
卫安也知道他的为人,他从来就不是不择手段的人,绝不会冒着风险去做这样的事。
而且他还不是五军都督府的首脑,更不是京营的首脑,从上一次镇南王府的事情过后,他便只是管着京营的操练罢了,其他的事根本轮不到他来管。
他就算是想要有这么大的能量,也没这么大的本事。
分明就是有人故意想要整治他,找他的麻烦定他的罪名,所以才给他栽赃上一个贪污军饷,中饱私囊,逼死手下的罪名。
卫安挑了挑眉,问田管家:“现在王爷那里有什么消息没有?”
田管家便连连摇头:“不准人看,我们去刑部衙门许多次了,也托了关系,可是上头都没有几个敢插嘴的,都一问摇头三不知,我们现在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才心里发慌,老王妃便让我们找过来了。”
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了,老王妃是不愿意来麻烦卫家的,这一点在座的大家都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