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三兄弟的家眷团,足足有两百多人,而他们的金银细软、日常用物,足足装了七八十辆马车。
这七八十辆马车上的财富,估计够朝廷用个一两年的——只要想想郑芝龙养得起八百艘战船,就知道他有多有钱了。
要不是现在大明境内的流寇已经基本被肃清了,秦书淮还真得考虑多带点人护送。
当然,这么多钱秦书淮也是很眼馋的,不过再眼馋他也不会动郑芝龙——因为朝廷以后还用得着他。
很明显,郑芝龙现在心里多少是有些慌的,慌的是现在他没了兵权和战船,会不会被朝廷翻旧帐。
而秦书淮要做的是就是让他安下心来,让他看到朝廷是真的会优待他。
等他意识到这点后,在扣押他的家眷的前提下,秦书淮认为,只要红衣大炮到位,是可以放心让郑芝龙回福建带旧部,去打荷兰人和刘香的。
要不然呢?朝廷中人还有谁比他更懂海战?这样的人才不用,难道要等郑成功长大再用?话说回来,要是郑成功的老爹没机会带兵,怕是郑成功也只能庸庸碌碌过一辈子吧?
长话短说,行了一个月,抵达京师。
此时已是十月下旬,京师都已经下起了雪。
秦书淮感慨,在古代时间是真的不禁花啊。要想办点事,大把时间都花在赶路上了,眨眼又到年底,想想这一年下来,也就办了两三件事。
在紫禁城外安顿好郑家三兄弟的家属后,秦书淮就立即带郑芝龙去面圣了。
没有让郑芝龙直接去浙江赴任,而是让他先面见崇祯,目的就是让他感觉到朝廷对他的重视。
太和殿中,郑芝龙第一次见到崇祯。
在他眼里,这是一个和国公爷一样年轻,一样意气风发的少年——丝毫没有大权旁落于他人之手的傀儡之君的感觉。
他不禁好奇,是这少年皇帝真的不知道如今天下已在秦书淮的股掌之间,还是秦书淮真的没有想过要改朝换代,君临天下?
另外,少年皇帝和国公爷见面以后,虽碍于君臣之礼没有那么多的寒暄之语,但从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确是如外界所传,亲如兄弟。
甚至,比兄弟更近几分。
郑芝龙跪下,口呼万岁,喊得震天响。
崇祯呵呵一笑,“郑爱卿快起来吧。朕闻爱卿大名多时,安国公每每提起你也是赞不绝口,如今终于见到你了。”
郑芝龙受宠若惊,忙道,“臣不过区区屠狗之辈,若无皇上隆恩,如今怕是仍在化外夷地漂泊,做些不入流的买卖罢了。却蒙皇上和国公爷谬赞,实在诚惶诚恐,诚惶诚恐!”
崇祯笑道,“郑爱卿不必过谦了。此番朕让安国公调你去浙江就任海关协理大臣,正是因你于海事、洋情稔熟哪。郑爱卿,你不会觉得委屈吧?”
崇祯的话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客气至极,这是秦书淮事先跟他商量好的。他们君臣二人一唱一和,要的就是让郑芝龙放心。
郑芝龙连忙说道,“回皇上,臣谢皇上隆恩还来不及,又怎会有什么委屈?臣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臣才疏学浅,若在任上有所偏失,有负君恩哪!”
“郑爱卿太谦虚了。”崇祯顿了顿,说道,“对了,郑爱卿从福建而来,想必在京师也没有安身之处。朕特意命人准备了一套大宅,赏于爱卿。如此,你在京师算是安家了。今后就算你去浙江履职,朕也可答应你每隔三月回京探亲一趟。”
郑芝龙微微一惊。
他当然知道,这是崇祯要扣自己家眷为人质。
这确实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因为他认为,自己在福建的私兵和战船现在已经完全交出来了,以国公爷的手段,朝廷掌控这些兵力是完全没问题的。
也就是说,假以时日就算他又跑回了福建,恐怕那些兵和船也都不会再听他的了。
再者,他现在去就任海关总署协理大臣,又不是什么封疆大吏,手中也无甚兵马,崇祯有什么必要扣押他的家眷呢?
但很快,他想明白了。
扣自己家眷,这代表朝廷以后还要重用自己啊!
国公爷说要让大明的海商遍布世界,那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船队,而且到时必然会与海上各国的战船有所交战。
远的不说,就说大明家门口的刘香和荷兰人,朝廷能容得下?
而论海战,还有谁比自己更懂?
所以,朝廷以后必然还要用自己!
好,好事!
只要自己还有用就好,就怕自己对朝廷没用了,这才是大麻烦!
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嘭”地磕了个响头,大呼道,“皇上隆恩,臣万死不足报其一也!臣,叩谢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郑芝龙欢欢喜喜地回去了,殿中就剩下了秦书淮、崇祯及太监、大汉将军等。
崇祯可不喜欢在太和殿中端着架子跟秦书淮说话,于是起身,对秦书淮说道,“秦爱卿,随朕去书房吧。”
王德化高喊一声“摆驾!”
秦书淮自是坐不了龙撵的,就先行告退,出了太和殿。
走了没几步,却见郑芝龙在一处屋檐下垂手而立,不住地哈着白气。
秦书淮上去奇道,“咦,郑大人,你怎么还没回去?这大冷天的,站这里也不怕冻着!”
郑芝龙见到秦书淮,欢欢喜喜地上来说道,“国公爷,我在等您哪。”
“郑大人何事等本公?”
郑芝龙东张西望了一下,然后凑到秦书淮跟前,说道,“国公爷此行一路送我们郑家老小回京,劳心劳累,在下至今尚未好好言谢,委实心中难安。故而出来后在这等国公爷,斗胆想请国公爷吃顿薄酒,聊表心意。”
秦书淮心道,这郑芝龙还真是会做人哪,难怪能成一代枭雄。
不过还是说道,“郑大人客气了,本公本来也是要回京的,顺道罢了。再说,郑大人是朝廷重臣,护送你安全到京师也是应有之意,你就不必挂怀啦。”
郑芝龙连连摆手,说道,“这可不成。就算撇下此事不谈,那下官之所以能升任海关协理大臣,全凭国公爷在皇上面前大力举荐,下官若不懂说个谢字,那与猪朋狗辈有何区别?”
秦书淮见郑芝龙如此坚决,就呵呵一笑,“郑大人当真是客气了。这样吧,眼下本公还要去御书房面圣,不知何时能出来。如若郑大人方便,那我们晚上再叙。”
本来他的计划是见完崇祯赶紧回家的,毕竟可是有小半年没见着媳妇了,怎么可能不急?
不过转念一想,郑芝龙说要谢谢自己,那回头肯定少不得给自己塞银子,跟谁过不去都不能跟银子过不去不是?
而且还有一点,郑芝龙离开老巢来到京师,眼下心神未定,老想着朝廷要搞他。自己要是不理郑芝龙,回头他心里一定会有疙瘩。
郑芝龙见秦书淮答应了,顿时呵呵笑道,“是下官唐突了,还以为国公爷可以回去了呢。那这样,下官在东华门外恭迎国公爷,多晚都成。”
秦书淮道,“郑大人不如先回客栈,回头本公去找你就是了。东华门外那可不是等人的地儿,冻人哪!”
郑芝龙连声道,“不不不,岂有让国公爷来拜访的道理。国公爷快去御书房吧,回头皇上该等急了。至于下官,国公爷就勿要挂怀啦。”
秦书淮见状,只好冲郑芝龙拱拱手说道,“郑大人,那本公就先去御书房了,咱们回见。”
“哎,回见,回见。”
郑芝龙看着秦书淮远去的背影,松了口气。
从今往后,郑家人可就要在京城扎根了。京城可不比安海,这儿玄机处处,人生地不熟迟早要吃亏。他早已想好了,带来的家产,至少三分之一要散出去,这样才能广结善缘,与京官交好,到时家里人才能平平安安地在这里生活。
而与国公爷交好,必然是重中之重。只要结交了国公爷,就算京里有人想找茬,都让他找不出来!
甚至可以说,自己未来的仕途甚至命运,都掌握在国公爷手里。现在不趁此机会打点好他,更待何时?
一边想一边走,他很快来到了东华门外,然后在小雪中停了下来。
东华门不远处其实有茶馆,可以歇息,但是他并没去。
就在这等。
程门立雪,说的就是一个心诚。
跟牢国公爷,今后郑家方能平平安安,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七八十辆马车上的财富,估计够朝廷用个一两年的——只要想想郑芝龙养得起八百艘战船,就知道他有多有钱了。
要不是现在大明境内的流寇已经基本被肃清了,秦书淮还真得考虑多带点人护送。
当然,这么多钱秦书淮也是很眼馋的,不过再眼馋他也不会动郑芝龙——因为朝廷以后还用得着他。
很明显,郑芝龙现在心里多少是有些慌的,慌的是现在他没了兵权和战船,会不会被朝廷翻旧帐。
而秦书淮要做的是就是让他安下心来,让他看到朝廷是真的会优待他。
等他意识到这点后,在扣押他的家眷的前提下,秦书淮认为,只要红衣大炮到位,是可以放心让郑芝龙回福建带旧部,去打荷兰人和刘香的。
要不然呢?朝廷中人还有谁比他更懂海战?这样的人才不用,难道要等郑成功长大再用?话说回来,要是郑成功的老爹没机会带兵,怕是郑成功也只能庸庸碌碌过一辈子吧?
长话短说,行了一个月,抵达京师。
此时已是十月下旬,京师都已经下起了雪。
秦书淮感慨,在古代时间是真的不禁花啊。要想办点事,大把时间都花在赶路上了,眨眼又到年底,想想这一年下来,也就办了两三件事。
在紫禁城外安顿好郑家三兄弟的家属后,秦书淮就立即带郑芝龙去面圣了。
没有让郑芝龙直接去浙江赴任,而是让他先面见崇祯,目的就是让他感觉到朝廷对他的重视。
太和殿中,郑芝龙第一次见到崇祯。
在他眼里,这是一个和国公爷一样年轻,一样意气风发的少年——丝毫没有大权旁落于他人之手的傀儡之君的感觉。
他不禁好奇,是这少年皇帝真的不知道如今天下已在秦书淮的股掌之间,还是秦书淮真的没有想过要改朝换代,君临天下?
另外,少年皇帝和国公爷见面以后,虽碍于君臣之礼没有那么多的寒暄之语,但从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确是如外界所传,亲如兄弟。
甚至,比兄弟更近几分。
郑芝龙跪下,口呼万岁,喊得震天响。
崇祯呵呵一笑,“郑爱卿快起来吧。朕闻爱卿大名多时,安国公每每提起你也是赞不绝口,如今终于见到你了。”
郑芝龙受宠若惊,忙道,“臣不过区区屠狗之辈,若无皇上隆恩,如今怕是仍在化外夷地漂泊,做些不入流的买卖罢了。却蒙皇上和国公爷谬赞,实在诚惶诚恐,诚惶诚恐!”
崇祯笑道,“郑爱卿不必过谦了。此番朕让安国公调你去浙江就任海关协理大臣,正是因你于海事、洋情稔熟哪。郑爱卿,你不会觉得委屈吧?”
崇祯的话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客气至极,这是秦书淮事先跟他商量好的。他们君臣二人一唱一和,要的就是让郑芝龙放心。
郑芝龙连忙说道,“回皇上,臣谢皇上隆恩还来不及,又怎会有什么委屈?臣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臣才疏学浅,若在任上有所偏失,有负君恩哪!”
“郑爱卿太谦虚了。”崇祯顿了顿,说道,“对了,郑爱卿从福建而来,想必在京师也没有安身之处。朕特意命人准备了一套大宅,赏于爱卿。如此,你在京师算是安家了。今后就算你去浙江履职,朕也可答应你每隔三月回京探亲一趟。”
郑芝龙微微一惊。
他当然知道,这是崇祯要扣自己家眷为人质。
这确实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因为他认为,自己在福建的私兵和战船现在已经完全交出来了,以国公爷的手段,朝廷掌控这些兵力是完全没问题的。
也就是说,假以时日就算他又跑回了福建,恐怕那些兵和船也都不会再听他的了。
再者,他现在去就任海关总署协理大臣,又不是什么封疆大吏,手中也无甚兵马,崇祯有什么必要扣押他的家眷呢?
但很快,他想明白了。
扣自己家眷,这代表朝廷以后还要重用自己啊!
国公爷说要让大明的海商遍布世界,那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船队,而且到时必然会与海上各国的战船有所交战。
远的不说,就说大明家门口的刘香和荷兰人,朝廷能容得下?
而论海战,还有谁比自己更懂?
所以,朝廷以后必然还要用自己!
好,好事!
只要自己还有用就好,就怕自己对朝廷没用了,这才是大麻烦!
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嘭”地磕了个响头,大呼道,“皇上隆恩,臣万死不足报其一也!臣,叩谢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郑芝龙欢欢喜喜地回去了,殿中就剩下了秦书淮、崇祯及太监、大汉将军等。
崇祯可不喜欢在太和殿中端着架子跟秦书淮说话,于是起身,对秦书淮说道,“秦爱卿,随朕去书房吧。”
王德化高喊一声“摆驾!”
秦书淮自是坐不了龙撵的,就先行告退,出了太和殿。
走了没几步,却见郑芝龙在一处屋檐下垂手而立,不住地哈着白气。
秦书淮上去奇道,“咦,郑大人,你怎么还没回去?这大冷天的,站这里也不怕冻着!”
郑芝龙见到秦书淮,欢欢喜喜地上来说道,“国公爷,我在等您哪。”
“郑大人何事等本公?”
郑芝龙东张西望了一下,然后凑到秦书淮跟前,说道,“国公爷此行一路送我们郑家老小回京,劳心劳累,在下至今尚未好好言谢,委实心中难安。故而出来后在这等国公爷,斗胆想请国公爷吃顿薄酒,聊表心意。”
秦书淮心道,这郑芝龙还真是会做人哪,难怪能成一代枭雄。
不过还是说道,“郑大人客气了,本公本来也是要回京的,顺道罢了。再说,郑大人是朝廷重臣,护送你安全到京师也是应有之意,你就不必挂怀啦。”
郑芝龙连连摆手,说道,“这可不成。就算撇下此事不谈,那下官之所以能升任海关协理大臣,全凭国公爷在皇上面前大力举荐,下官若不懂说个谢字,那与猪朋狗辈有何区别?”
秦书淮见郑芝龙如此坚决,就呵呵一笑,“郑大人当真是客气了。这样吧,眼下本公还要去御书房面圣,不知何时能出来。如若郑大人方便,那我们晚上再叙。”
本来他的计划是见完崇祯赶紧回家的,毕竟可是有小半年没见着媳妇了,怎么可能不急?
不过转念一想,郑芝龙说要谢谢自己,那回头肯定少不得给自己塞银子,跟谁过不去都不能跟银子过不去不是?
而且还有一点,郑芝龙离开老巢来到京师,眼下心神未定,老想着朝廷要搞他。自己要是不理郑芝龙,回头他心里一定会有疙瘩。
郑芝龙见秦书淮答应了,顿时呵呵笑道,“是下官唐突了,还以为国公爷可以回去了呢。那这样,下官在东华门外恭迎国公爷,多晚都成。”
秦书淮道,“郑大人不如先回客栈,回头本公去找你就是了。东华门外那可不是等人的地儿,冻人哪!”
郑芝龙连声道,“不不不,岂有让国公爷来拜访的道理。国公爷快去御书房吧,回头皇上该等急了。至于下官,国公爷就勿要挂怀啦。”
秦书淮见状,只好冲郑芝龙拱拱手说道,“郑大人,那本公就先去御书房了,咱们回见。”
“哎,回见,回见。”
郑芝龙看着秦书淮远去的背影,松了口气。
从今往后,郑家人可就要在京城扎根了。京城可不比安海,这儿玄机处处,人生地不熟迟早要吃亏。他早已想好了,带来的家产,至少三分之一要散出去,这样才能广结善缘,与京官交好,到时家里人才能平平安安地在这里生活。
而与国公爷交好,必然是重中之重。只要结交了国公爷,就算京里有人想找茬,都让他找不出来!
甚至可以说,自己未来的仕途甚至命运,都掌握在国公爷手里。现在不趁此机会打点好他,更待何时?
一边想一边走,他很快来到了东华门外,然后在小雪中停了下来。
东华门不远处其实有茶馆,可以歇息,但是他并没去。
就在这等。
程门立雪,说的就是一个心诚。
跟牢国公爷,今后郑家方能平平安安,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