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教营地中,方圆三公里内都有无数巡逻兵出没。这些巡逻兵出现的时间、人数都没有规律,要是一般探子必然会被发现。
考虑到魔教阵中高手众多,防守又如此严密,所以秦书淮让唐三娘现在外边等着,他和智仁先行进去查探。唐三娘的修为虽然不错,已经达到了小成境四等,但是自知在魔教高手面前不算什么,若是因为自己而导致整个行动失败,那唐门就脸面无光了,所以一点都不勉强,听了秦书淮的安排。
秦书淮和智仁立即潜入了魔教营地,以他们的修为,在不缺障碍物的山地中,自然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两人偷偷潜入魔教营地,在营地里先摸了一圈,很快搞清楚了状况。
首先,他们在此地发现了一条小溪,这条小溪直接从魔教营地的北边贯穿而过,溪流不大,但水质清澈。
原先的地图上没有这条河,想必是绘图的人疏忽,或者后来此地发生过地震、山崩等地质变化,因而忽然多出了这么一条河。
既然有这条溪,那营地北边的魔教士兵喝水、盥洗的水源肯定会在这取。
接着,他们又在魔教营地的西南、东南位置,分别发现了两个清澈的池塘,毫无疑问,这两个池塘会成为营地南边的魔教主要水源。
除此之外,他们在村落里也发现了几口水井,但是考虑到魔教一般不会去骚扰百姓,所以秦书淮推测他们宁可去池塘取水也不会去用井水,所以这几口井可以不投毒,这也可以减少误伤百姓。此外,山间还分布着不少小水潭,不过他们的毒药有限,不能一一投毒,就权当喝水潭里的水的魔教走运了。
投毒的地点定了,不过投毒的时间还得商议一下。
为什么呢?因为那条贯穿魔教营地北部的小溪是流动的。如果下毒下得太早的话,一会儿就流走了。还有,池塘里可能会有鱼,鱼的耐药力肯定比人差,人吃了六个时辰后才发作,鱼吃了会不会半个时辰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发作?到时候一池塘死鱼,魔教能再喝那里的水才怪。
所以,得精准地把握好下毒的时间。
除了时间问题,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小河下游还有多少百姓?要是多的话,那就不能这条河上投毒了,否则这个后果他可担不起。
从魔教营地出来之后,秦书淮和智仁先沿着小溪查探了一下,发现小溪在几里路之后是汇入到一个山谷里的。山谷里应该没什么人,这才放心了一点。
两人回去后,找到唐三娘。
秦书淮问道,“三娘,这‘千毒万蛊玄钟’的毒如果投到水里,鱼吃了会不会马上死?”
三娘回答道,“祖师爷在设计这款毒药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个因素了,所以他在药中加了些特别的草药,导致鱼吃了不会马上死。不过,也就能让鱼多活一个时辰吧。”
秦书淮想了想,说道,“一个时辰应该差不多了。这样的话,那我们可以在魔教即将做饭前,先把那两个池塘给投了。然后去北边那条小河的上游投。”
智仁表示同意。
秦书淮就看向唐三娘,说道,“三娘,这样的话,怕是要劳烦你与我们同行一趟了。一会儿我们两个在前面开道,待确定安全后,你再跟上。”
唐三娘却是淡淡一笑,说道,“毒药又不看主人,谁去投都一样。三娘莫非还怕你们拿走这药去研究么?那也太不把盟主当盟主了吧。”
秦书淮和智仁两人都面露钦佩之色。唐门的毒药向来不送与外人,虽然一般人就算拿去毒药也配置不出来,但是既然这是唐门的镇门之宝,自然不能随便给人,老话说以防万一不是?
但是唐门这次为了打魔教,甘心把本门的宝贝拿出来,也是情深义重了。
唐三娘把身上一个厚重的包袱拿下来递给秦书淮,说道,“盟主,这里有一百包‘千毒万蛊玄钟’,每一包至少能毒倒一百多人,照你们刚刚描述的池塘大小,每个池塘只需要投二十包就好了。而那条小溪,你们要算好从上游流下去的时间,然后一包一包慢慢地撒,让它们均匀地飘在水面上就可以了,到时自会溶解。在下的轻功没你们高,进去反而多有不便,恐误大事,便在外头等你们回来吧。”
秦书淮接过了包袱,然后说道,“如此,请三娘就在此静候佳音吧。”
唐三娘又想起了什么,说道,“盟主稍等。”
说着,从怀里又掏出一个小瓷瓶,塞到秦书淮手里,说道,“下毒之时,切记要站在上风口,并且屏息凝神,切不可闻此毒,切不可用手触碰此毒,更不可吸入此毒。这是此毒解药,万一发生意外,立即服下一粒,当可平安无事。”
碰一下、吸一口、闻一口都要中毒,果然是天下第一奇毒。
秦书淮又接过解药,说道,“多谢三娘!”
说罢,带着智仁又悄悄潜入了魔教的营地。
两人先来到了魔教营地东南处的一个池塘。这个池塘呈一个不规则的圆形,直径大概在十六七米左右。池塘在一个山丘上的林子之中,魔教自然也派了人来看水源,保护水源本来就是兵家常识。
这个池塘,约有三十名魔教兵组成的小队把守。不过,这三十人中有二十个人在打盹休息,只有十人在岗,估计他们是在轮班。
这就有点麻烦了。
要是杀了他们或者打昏他们,魔教肯定会知道水源出事了,明天还能喝这里的水才怪!
唯一的办法,就是只能引开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快速投毒。
秦书淮正想问问智仁有什么办法,没想到智仁先说道,“嘿嘿,老弟看好了,哥哥给你来出好戏。”
说完,马上冲进了林子里。
秦书淮无奈,只好躲在一颗树上等。
大约等了一两柱香的功夫,智仁悄无声息地就回来了,而且肩上还扛着一头百来斤重的野猪。野猪安安静静地躺在他的肩头,不过肚子还是一起一伏的,显然只是昏迷过去了。
秦书淮一看就明白了,赞道,“老哥使的好手段。”
考虑到魔教阵中高手众多,防守又如此严密,所以秦书淮让唐三娘现在外边等着,他和智仁先行进去查探。唐三娘的修为虽然不错,已经达到了小成境四等,但是自知在魔教高手面前不算什么,若是因为自己而导致整个行动失败,那唐门就脸面无光了,所以一点都不勉强,听了秦书淮的安排。
秦书淮和智仁立即潜入了魔教营地,以他们的修为,在不缺障碍物的山地中,自然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两人偷偷潜入魔教营地,在营地里先摸了一圈,很快搞清楚了状况。
首先,他们在此地发现了一条小溪,这条小溪直接从魔教营地的北边贯穿而过,溪流不大,但水质清澈。
原先的地图上没有这条河,想必是绘图的人疏忽,或者后来此地发生过地震、山崩等地质变化,因而忽然多出了这么一条河。
既然有这条溪,那营地北边的魔教士兵喝水、盥洗的水源肯定会在这取。
接着,他们又在魔教营地的西南、东南位置,分别发现了两个清澈的池塘,毫无疑问,这两个池塘会成为营地南边的魔教主要水源。
除此之外,他们在村落里也发现了几口水井,但是考虑到魔教一般不会去骚扰百姓,所以秦书淮推测他们宁可去池塘取水也不会去用井水,所以这几口井可以不投毒,这也可以减少误伤百姓。此外,山间还分布着不少小水潭,不过他们的毒药有限,不能一一投毒,就权当喝水潭里的水的魔教走运了。
投毒的地点定了,不过投毒的时间还得商议一下。
为什么呢?因为那条贯穿魔教营地北部的小溪是流动的。如果下毒下得太早的话,一会儿就流走了。还有,池塘里可能会有鱼,鱼的耐药力肯定比人差,人吃了六个时辰后才发作,鱼吃了会不会半个时辰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发作?到时候一池塘死鱼,魔教能再喝那里的水才怪。
所以,得精准地把握好下毒的时间。
除了时间问题,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小河下游还有多少百姓?要是多的话,那就不能这条河上投毒了,否则这个后果他可担不起。
从魔教营地出来之后,秦书淮和智仁先沿着小溪查探了一下,发现小溪在几里路之后是汇入到一个山谷里的。山谷里应该没什么人,这才放心了一点。
两人回去后,找到唐三娘。
秦书淮问道,“三娘,这‘千毒万蛊玄钟’的毒如果投到水里,鱼吃了会不会马上死?”
三娘回答道,“祖师爷在设计这款毒药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个因素了,所以他在药中加了些特别的草药,导致鱼吃了不会马上死。不过,也就能让鱼多活一个时辰吧。”
秦书淮想了想,说道,“一个时辰应该差不多了。这样的话,那我们可以在魔教即将做饭前,先把那两个池塘给投了。然后去北边那条小河的上游投。”
智仁表示同意。
秦书淮就看向唐三娘,说道,“三娘,这样的话,怕是要劳烦你与我们同行一趟了。一会儿我们两个在前面开道,待确定安全后,你再跟上。”
唐三娘却是淡淡一笑,说道,“毒药又不看主人,谁去投都一样。三娘莫非还怕你们拿走这药去研究么?那也太不把盟主当盟主了吧。”
秦书淮和智仁两人都面露钦佩之色。唐门的毒药向来不送与外人,虽然一般人就算拿去毒药也配置不出来,但是既然这是唐门的镇门之宝,自然不能随便给人,老话说以防万一不是?
但是唐门这次为了打魔教,甘心把本门的宝贝拿出来,也是情深义重了。
唐三娘把身上一个厚重的包袱拿下来递给秦书淮,说道,“盟主,这里有一百包‘千毒万蛊玄钟’,每一包至少能毒倒一百多人,照你们刚刚描述的池塘大小,每个池塘只需要投二十包就好了。而那条小溪,你们要算好从上游流下去的时间,然后一包一包慢慢地撒,让它们均匀地飘在水面上就可以了,到时自会溶解。在下的轻功没你们高,进去反而多有不便,恐误大事,便在外头等你们回来吧。”
秦书淮接过了包袱,然后说道,“如此,请三娘就在此静候佳音吧。”
唐三娘又想起了什么,说道,“盟主稍等。”
说着,从怀里又掏出一个小瓷瓶,塞到秦书淮手里,说道,“下毒之时,切记要站在上风口,并且屏息凝神,切不可闻此毒,切不可用手触碰此毒,更不可吸入此毒。这是此毒解药,万一发生意外,立即服下一粒,当可平安无事。”
碰一下、吸一口、闻一口都要中毒,果然是天下第一奇毒。
秦书淮又接过解药,说道,“多谢三娘!”
说罢,带着智仁又悄悄潜入了魔教的营地。
两人先来到了魔教营地东南处的一个池塘。这个池塘呈一个不规则的圆形,直径大概在十六七米左右。池塘在一个山丘上的林子之中,魔教自然也派了人来看水源,保护水源本来就是兵家常识。
这个池塘,约有三十名魔教兵组成的小队把守。不过,这三十人中有二十个人在打盹休息,只有十人在岗,估计他们是在轮班。
这就有点麻烦了。
要是杀了他们或者打昏他们,魔教肯定会知道水源出事了,明天还能喝这里的水才怪!
唯一的办法,就是只能引开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快速投毒。
秦书淮正想问问智仁有什么办法,没想到智仁先说道,“嘿嘿,老弟看好了,哥哥给你来出好戏。”
说完,马上冲进了林子里。
秦书淮无奈,只好躲在一颗树上等。
大约等了一两柱香的功夫,智仁悄无声息地就回来了,而且肩上还扛着一头百来斤重的野猪。野猪安安静静地躺在他的肩头,不过肚子还是一起一伏的,显然只是昏迷过去了。
秦书淮一看就明白了,赞道,“老哥使的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