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秦书淮立即召集众将,商讨对策。
商量到深夜,大家的意见基本达成一致。
其一,要想正面击溃他隆有很大风险,毕竟按照常规推断,拱卫京畿的禁军战斗力应当不弱,更何况对方有五万人。
其二,洞乌地形复杂,大多数地方草木茂盛,而且在大光附近就有一条山脉,所以明军有制造伏击战的条件。
一提起伏击,那就得找那几个洞乌本地人来参谋一下了。
白莲教洞乌分舵舵主马勃很快带着几个本地人进来,就着一张地图详细分析了一番,很快所有人都把视线落在了一个山脉上。
这处山脉从北到南延伸,大约有几十里地长,山上大多是原始森林。
而更好的是,山的西侧就是一条大道,大道直通大光,也就是说他隆要想找驻扎在大光的秦书淮决战,必然要经过这条路。
而这条路,最近的离山脚仅几十米远,最远的也才两三里路,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明军在山上架设红夷大炮,完全可以轰到经过的洞乌军。
而一旦明军开启炮轰,洞乌军势必大乱,到时候明军就有机会突袭了。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条山脉延绵几十里,明军在哪里都可以埋伏,而对方探子要想在茫茫几十里的原始森林里找到明军,概率小之又小。
没说的,明军立即将埋伏的地点放在了大光城北二十里外一处叫乌拉合的地方。那里离大道不远也不近,大约一里路左右,不太引人注意——要是离大道太近的地方,想必洞乌探子一定会重点搜索的,可别小瞧了洞乌人在丛林里的搜索能力。
主意打定,大军立即启程,几乎倾巢而出,仅在大光城放了约五百兵力,这五百兵力还是以攻城时的伤兵为主。
大军在夜间急行,仅花了一个时辰就到了乌拉合。
明军出发时带了两百门红夷大炮——战列舰上那么多红夷大炮,秦书淮可不打算让它们在船上做摆设。
这些大炮秦书淮要全部都放到山上去。
不过,这个时候魔教厚土旗提出来,山上土质松软,大炮如果推上山就会留下深深的辙印,这种辙印多了就很难完全掩盖,如果对方探子来这里探路,只要细心点就会发现异常。
所以,大炮必须抬上去。
一尊大炮重约两千斤,在正常情况下要想抬上山去非二三十个人不可,而且还很危险。不过武林联军中可不乏好手,只要十个玄通境以上的好手,他们抬起来能健步如飞。
于是,两百门炮全部被抬上了山,而其余一万多明军也紧跟其后,处在最后头的是魔教厚土旗,他们负责用树叶、灌木等掩盖大军经过的痕迹。
这群家伙有的是办法,被踩倒的植被能复原的复原,不能复原的干脆拔掉,然后从其他地方弄来相同的植被再“种”上去,几乎把所有痕迹全部抹得一干二净,让秦书淮看了都不得不打呼专业。
架好炮,藏好人,明军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而厚土旗还是不停地帮忙伪装,这群人似乎有强迫症,仿佛不把这一万多人匿得用放大镜都找不到晚上就睡不着觉似的。
到了子夜,东厂的探子来报,在前方二十里外发现洞乌大军准备扎营了。洞乌人似乎打算在那歇息,养足精神等到第二日再行军。
秦书淮一听就心痒了。
敌军大晚上的扎营休息,那要是不去搞点事都亏了。
想了想,找来了几个唐门的人。
和大多数武林门派一样,唐门的掌门唐三娘这次也没随军前来,来的只是唐门的之前的一个姓赵的管事和十几个唐门弟子,不过因为唐门被灭,这个留在联军中免遭一劫的管事已经升任为长老之一了。
秦书淮问赵长老,“赵长老,唐掌门回川前曾跟本座说,给本座这次出征备了点东西,以备不时之需。不知道这东西你们唐门弟子带来没?”
赵长老点了点头,“带了,不过不多。”
“不多是多少?”
“反正弄不死五万人那么多。这东西实在难配,很多原料要十年二十年才能采摘一次,上次对付魔教用的那批,把咱们的库存基本都用光了。”
秦书淮一脸阴影,心道我也没说要靠毒药弄死五万人啊!
“那大概能弄倒多少?”
“万把人吧,如果投放好的话。”
秦书淮微微一笑,“那就够了。”
两人商量的“东西”,自然是在对付魔教时用过的,大名鼎鼎的“千毒万蛊玄钟”了。
于是秦书淮又叫来了李大梁,把自己的计划如此这般地和他说了一下,李大梁当即点了点头。
说道,“督公,此事交给我们就行。”
秦书淮摇头道,“不,我跟你两个人去。另外,此事不宜声张,悄悄地做就好了。”
之所以不想让更多人知道,其实是不想让魔教的人知道。
毕竟自己当初就用这毒毒杀了近万魔教兵,虽然魔教现在放下旧仇跟自己干,但让他们联想起以前总归是不好的。
于是两人背上千毒万蛊玄钟毒,悄悄地下山了。
用轻功一路狂奔,趁着黑夜很快来到敌营。
此时洞乌兵大多数营地已经扎下,一层层的巡逻兵到处皆是,显示这支军队不错的军事素养。
扎营之后,自然是要埋锅做饭了。
秦书淮和李大梁对视了一下,彼此都庆幸来得正是时候。
在夜间,以秦书淮和李大梁的修为,在洞乌营地来去自如是完全没问题的。
他们先是到处观察了下,找到了洞乌伙夫兵取水最密集的水源,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湖,在湖边至少有两百洞乌兵守卫。
保护水源,这是任何有经验的将领都会做的事情。
两百洞乌兵有的定点守卫,有的巡逻守卫,尤其是主要的取水处,更是守地密不透风,很难下手。
秦书淮和李大梁一合计,想到了个办法。
两人先摸清取水伙夫兵的行走路线,然后在某处暗中埋伏。
没多久,三个伙夫兵结伴走了过来,他们的手里都提着水桶。
秦书淮和李大梁立即出手,将那三人悄无声息地打晕。
随后将三人拖到旁边的树林,扒下其中两人的衣服穿上,冒充伙夫兵提着水桶大摇大摆地去往湖边取水。
当然,在离开前,李大梁把那三人的脖子都拧断了。
两人提着水桶来到湖边后,趁打水的功夫,偷偷将千毒万蛊玄钟全都倒进了湖里。
其实他们取水的时候,身边十步开外就有十来个的洞乌兵,但是因为黑夜,这些洞乌兵凭着微弱的火把,也根本看不清他们的动作。
另外,因为里头不少洞乌兵是阿赫木旦,平时都是各村归各村训练,互相不认识,所以虽然李大梁和秦书淮有点面生,但也没引起岸边那些洞乌兵的警觉。
搞定一切,秦书淮和李大梁就回来了。
至于洞乌人会不会发现三个伙夫兵失踪了,其实秦书淮不担心。
因为一方面当他们发现伙夫兵失踪后,很可能都已经吃完饭了,这样他们发现了也没用,千毒万蛊玄钟的解药连魔教都配不出来,更别提洞乌人了。
另一方面,即便他们在吃饭前发现伙夫兵失踪了,大概率会认为他们是逃跑了。
而仅仅因为三个伙夫兵失踪,就警觉到马上放弃食用做好的饭,秦书淮觉得这种可能性高也比较小——甚至,为了逃避责罚,负责统领这三个伙夫兵的将领都不见得会将此事往上报。
秦书淮和李大梁深藏功与名地回到埋伏地,跟谁都没说去干什么了,只有唐门赵长老知道,可他也不会说。
且说当晚,洞乌营地内一夜无事,极为太平。
千毒万蛊玄钟的毒要六个时辰才会发作,所以见证奇迹的时刻还没到。
第二天天蒙蒙亮,急于寻找秦书淮主力进行决战的洞乌大军在用过早膳后立刻启程,直奔大光城而去。
雄心壮志的他隆坚定地看着远方,正如当初他率领手下精锐征服洞乌境内各民族地方武装一样,他没理由认为这次自己会失败。
洞乌王朝,正是从他的祖辈莽应龙、良渊王、阿纳必隆这么一代代打下来的,到他这里已经成就了最强盛的时期,他没理由认为自己会失败。
而在乌拉合,虎视眈眈的明军正埋伏以待。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商量到深夜,大家的意见基本达成一致。
其一,要想正面击溃他隆有很大风险,毕竟按照常规推断,拱卫京畿的禁军战斗力应当不弱,更何况对方有五万人。
其二,洞乌地形复杂,大多数地方草木茂盛,而且在大光附近就有一条山脉,所以明军有制造伏击战的条件。
一提起伏击,那就得找那几个洞乌本地人来参谋一下了。
白莲教洞乌分舵舵主马勃很快带着几个本地人进来,就着一张地图详细分析了一番,很快所有人都把视线落在了一个山脉上。
这处山脉从北到南延伸,大约有几十里地长,山上大多是原始森林。
而更好的是,山的西侧就是一条大道,大道直通大光,也就是说他隆要想找驻扎在大光的秦书淮决战,必然要经过这条路。
而这条路,最近的离山脚仅几十米远,最远的也才两三里路,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明军在山上架设红夷大炮,完全可以轰到经过的洞乌军。
而一旦明军开启炮轰,洞乌军势必大乱,到时候明军就有机会突袭了。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条山脉延绵几十里,明军在哪里都可以埋伏,而对方探子要想在茫茫几十里的原始森林里找到明军,概率小之又小。
没说的,明军立即将埋伏的地点放在了大光城北二十里外一处叫乌拉合的地方。那里离大道不远也不近,大约一里路左右,不太引人注意——要是离大道太近的地方,想必洞乌探子一定会重点搜索的,可别小瞧了洞乌人在丛林里的搜索能力。
主意打定,大军立即启程,几乎倾巢而出,仅在大光城放了约五百兵力,这五百兵力还是以攻城时的伤兵为主。
大军在夜间急行,仅花了一个时辰就到了乌拉合。
明军出发时带了两百门红夷大炮——战列舰上那么多红夷大炮,秦书淮可不打算让它们在船上做摆设。
这些大炮秦书淮要全部都放到山上去。
不过,这个时候魔教厚土旗提出来,山上土质松软,大炮如果推上山就会留下深深的辙印,这种辙印多了就很难完全掩盖,如果对方探子来这里探路,只要细心点就会发现异常。
所以,大炮必须抬上去。
一尊大炮重约两千斤,在正常情况下要想抬上山去非二三十个人不可,而且还很危险。不过武林联军中可不乏好手,只要十个玄通境以上的好手,他们抬起来能健步如飞。
于是,两百门炮全部被抬上了山,而其余一万多明军也紧跟其后,处在最后头的是魔教厚土旗,他们负责用树叶、灌木等掩盖大军经过的痕迹。
这群家伙有的是办法,被踩倒的植被能复原的复原,不能复原的干脆拔掉,然后从其他地方弄来相同的植被再“种”上去,几乎把所有痕迹全部抹得一干二净,让秦书淮看了都不得不打呼专业。
架好炮,藏好人,明军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而厚土旗还是不停地帮忙伪装,这群人似乎有强迫症,仿佛不把这一万多人匿得用放大镜都找不到晚上就睡不着觉似的。
到了子夜,东厂的探子来报,在前方二十里外发现洞乌大军准备扎营了。洞乌人似乎打算在那歇息,养足精神等到第二日再行军。
秦书淮一听就心痒了。
敌军大晚上的扎营休息,那要是不去搞点事都亏了。
想了想,找来了几个唐门的人。
和大多数武林门派一样,唐门的掌门唐三娘这次也没随军前来,来的只是唐门的之前的一个姓赵的管事和十几个唐门弟子,不过因为唐门被灭,这个留在联军中免遭一劫的管事已经升任为长老之一了。
秦书淮问赵长老,“赵长老,唐掌门回川前曾跟本座说,给本座这次出征备了点东西,以备不时之需。不知道这东西你们唐门弟子带来没?”
赵长老点了点头,“带了,不过不多。”
“不多是多少?”
“反正弄不死五万人那么多。这东西实在难配,很多原料要十年二十年才能采摘一次,上次对付魔教用的那批,把咱们的库存基本都用光了。”
秦书淮一脸阴影,心道我也没说要靠毒药弄死五万人啊!
“那大概能弄倒多少?”
“万把人吧,如果投放好的话。”
秦书淮微微一笑,“那就够了。”
两人商量的“东西”,自然是在对付魔教时用过的,大名鼎鼎的“千毒万蛊玄钟”了。
于是秦书淮又叫来了李大梁,把自己的计划如此这般地和他说了一下,李大梁当即点了点头。
说道,“督公,此事交给我们就行。”
秦书淮摇头道,“不,我跟你两个人去。另外,此事不宜声张,悄悄地做就好了。”
之所以不想让更多人知道,其实是不想让魔教的人知道。
毕竟自己当初就用这毒毒杀了近万魔教兵,虽然魔教现在放下旧仇跟自己干,但让他们联想起以前总归是不好的。
于是两人背上千毒万蛊玄钟毒,悄悄地下山了。
用轻功一路狂奔,趁着黑夜很快来到敌营。
此时洞乌兵大多数营地已经扎下,一层层的巡逻兵到处皆是,显示这支军队不错的军事素养。
扎营之后,自然是要埋锅做饭了。
秦书淮和李大梁对视了一下,彼此都庆幸来得正是时候。
在夜间,以秦书淮和李大梁的修为,在洞乌营地来去自如是完全没问题的。
他们先是到处观察了下,找到了洞乌伙夫兵取水最密集的水源,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湖,在湖边至少有两百洞乌兵守卫。
保护水源,这是任何有经验的将领都会做的事情。
两百洞乌兵有的定点守卫,有的巡逻守卫,尤其是主要的取水处,更是守地密不透风,很难下手。
秦书淮和李大梁一合计,想到了个办法。
两人先摸清取水伙夫兵的行走路线,然后在某处暗中埋伏。
没多久,三个伙夫兵结伴走了过来,他们的手里都提着水桶。
秦书淮和李大梁立即出手,将那三人悄无声息地打晕。
随后将三人拖到旁边的树林,扒下其中两人的衣服穿上,冒充伙夫兵提着水桶大摇大摆地去往湖边取水。
当然,在离开前,李大梁把那三人的脖子都拧断了。
两人提着水桶来到湖边后,趁打水的功夫,偷偷将千毒万蛊玄钟全都倒进了湖里。
其实他们取水的时候,身边十步开外就有十来个的洞乌兵,但是因为黑夜,这些洞乌兵凭着微弱的火把,也根本看不清他们的动作。
另外,因为里头不少洞乌兵是阿赫木旦,平时都是各村归各村训练,互相不认识,所以虽然李大梁和秦书淮有点面生,但也没引起岸边那些洞乌兵的警觉。
搞定一切,秦书淮和李大梁就回来了。
至于洞乌人会不会发现三个伙夫兵失踪了,其实秦书淮不担心。
因为一方面当他们发现伙夫兵失踪后,很可能都已经吃完饭了,这样他们发现了也没用,千毒万蛊玄钟的解药连魔教都配不出来,更别提洞乌人了。
另一方面,即便他们在吃饭前发现伙夫兵失踪了,大概率会认为他们是逃跑了。
而仅仅因为三个伙夫兵失踪,就警觉到马上放弃食用做好的饭,秦书淮觉得这种可能性高也比较小——甚至,为了逃避责罚,负责统领这三个伙夫兵的将领都不见得会将此事往上报。
秦书淮和李大梁深藏功与名地回到埋伏地,跟谁都没说去干什么了,只有唐门赵长老知道,可他也不会说。
且说当晚,洞乌营地内一夜无事,极为太平。
千毒万蛊玄钟的毒要六个时辰才会发作,所以见证奇迹的时刻还没到。
第二天天蒙蒙亮,急于寻找秦书淮主力进行决战的洞乌大军在用过早膳后立刻启程,直奔大光城而去。
雄心壮志的他隆坚定地看着远方,正如当初他率领手下精锐征服洞乌境内各民族地方武装一样,他没理由认为这次自己会失败。
洞乌王朝,正是从他的祖辈莽应龙、良渊王、阿纳必隆这么一代代打下来的,到他这里已经成就了最强盛的时期,他没理由认为自己会失败。
而在乌拉合,虎视眈眈的明军正埋伏以待。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