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羡慕
相比起椒房殿里的温馨热闹,萧语晗母女的寝宫略显冷清。
萧语晗守寡多年,性子沉静,也习惯了这份寂寥。
晚膳后,萧语晗和芙姐儿母女两人在寝宫里转了一圈,母女两人走得微微出汗了,才回了寝室里。
芙姐儿白皙秀雅的脸孔泛着红晕,一双美目如春水,闪着不为人知的喜悦。
萧语晗也是自年少时过来的,焉能看不出芙姐儿的心思,轻声笑问:“芙姐儿,你今年已有十六岁。到明年春日,娘便给你定下亲事如何?”
芙姐儿红晕布满脸颊,小声说道:“娘,我不急着成亲,我要多陪你两年。”
她若出宫开府,娘亲就只剩一个人,也太寂寞了。
萧语晗笑了笑,伸手轻抚女儿的发丝,柔声道:“傻丫头,只要你过的好,娘心里就高兴。”
顿了顿,又道:“如我所料不错,明年春闱过后,你方姨就要请皇后娘娘保媒了。”
提起李钦,芙姐儿的脸热腾腾的。
萧语晗含笑看着羞答答的女儿,脑海中忽地闪过十余年前的自己。
年少的她,在上元节时对三皇子一见钟情。赐婚的凤旨到了萧家,她心里是何等的激动惊喜。刚成亲时,他们也曾有过恩爱的时光。可惜,随着三皇子坐上龙椅成了天子,夫妻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明显。直至那一日,她惊觉丈夫心中另有他人……
陈旧的往事,现在想来,没了鲜血淋漓的痛苦,只余苍凉和心酸。
萧语晗目中掠过一丝苦涩,不愿在芙姐儿面前流露半分,打起精神笑问:“若李家来提亲,你可愿意?”
芙姐儿也没过分羞臊忸怩,很快点了点头。
萧语晗欣慰地笑道:“你和钦哥儿自小相识,颇有情意。比起盲婚哑嫁强的多。你愿意就好。”
芙姐儿咬咬嘴唇,抬起眼说道:“娘,待我成亲开府,就去求七叔七婶娘,接你出宫到我的公主府里住下。”
萧语晗温柔地凝望着女儿:“你这般贴心孝顺,我心里自是欢喜。只是,此事你万万不可张口。鲁王妃闽王妃皆住在宫中,我若随你出宫,你七婶娘还有什么理由将她们留在宫中?”
“宫中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暗涌。我帮不了什么忙,也不能给你七婶娘添乱。”
芙姐儿不是不解事的孩童了。宫中复杂又微妙的情势,芙姐儿自然也知晓。
芙姐儿沉默了片刻,才低声道:“七叔七婶娘想让阿萝堂妹做储君。二伯母和霁哥儿不甘心,怕是要争上一争的。五婶娘倒无相争之心,只怕立储的时候,霖堂弟霆堂弟免不了都要被卷入其中。”
萧语晗轻叹一声:“你心中有数就好。总之,这些纷乱,和你无关。你招了驸马后,就好生过自己的日子。有你七叔七婶在,少不得你一世平安富贵。”
芙姐儿又沉默片刻,然后张口:“娘,你不必担心,我心中从无怨怼不甘。阿萝是阿萝,我是我。我有自知之明,阿萝能做的事,我是做不到的。”
“别说父皇已去世多年。哪怕父皇一直在世,立储时也绝不会考虑我……若换了父皇,定会选一个侄儿过继,立为储君。”
总之,储君什么的,和她没什么关系。
她对阿萝堂妹从无半分嫉妒,只是很羡慕而已。她羡慕阿萝堂妹聪慧自信勇敢坚定,羡慕阿萝堂妹有这样一双全心全意为女儿谋划的爹娘。
萧语晗伸手,将芙姐儿搂进怀中。
母女两个依偎在一起。
这些年,她们互为支柱互为依靠,熬过漫长的岁月。只盼着日子永远平静宁和。
……
另一处寝宫里,赵长卿也在和蓉姐儿说话。
蓉姐儿和芙姐儿一样,自从莲池书院结业后,便整日待在宫里,陪伴在亲娘身边。
堂姐妹三人中,阿萝毫无疑问是最聪慧最出色的那一个。芙姐儿颇有几分灵动慧黠。蓉姐儿则是最温柔最内敛最沉静的那一个。
亲娘赵长卿绝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兄长身上,对她这个女儿的关切不免少了许多。她也习惯了凡事听亲娘和兄长的。
赵长卿问了白日之事,对李钰李钦兄弟两人,问得格外仔细。
蓉姐儿心里如小鹿乱撞,忍不住暗暗浮想联翩。
论年龄,她比芙姐儿还要大了数月。过了这个年,她就十七岁了。娘亲问得这般仔细,一定是在考虑她的亲事了。
蓉姐儿忍着羞怯,悄声说道:“娘,李二公子和芙堂妹更熟络些。”
你可千万别乱点鸳鸯谱啊!
赵长卿不动声色地哦了一声,瞄了面颊泛红的蓉姐儿一眼。忽地说道:“廉家这一辈倒是有个出色儿郎,廉四公子今年十七岁,是廉将军嫡亲的侄儿。如今在周统领麾下任职。”
蓉姐儿一愣,反射性地抬头看着赵长卿:“娘……”
娘亲怎么忽然提起廉家儿郎来了?
这个廉公子好与不好,和她有什么关系!
赵长卿又说了下去:“楚家也有适龄的少年郎,楚将军的嫡孙有八个,和你年龄合适的,是楚家四房的长子,在楚家排行第六,和你同龄。去岁楚六公子也进了御林军。现在虽官职不高,不过,有楚将军提携,日后定有好前程。”
蓉姐儿:“……”
蓉姐儿终于听懂了。
她不敢置信地看着面容平静的亲娘,俏脸上的红晕褪得干干净净,显出异样的苍白和惊惶。整个人颤抖不已。
赵长卿狠下心肠,继续说道:“廉四公子和楚六公子,皆出身将门。也都是京城里颇为出色的少年郎。你年龄不小了,也到了谈婚论嫁之龄。我在宫中,不便为你操持亲事。便让你长嫂为你暗中相看……”
蓉姐儿用力咬着嘴唇,眼眶里泪水滚动,迟迟未落。
是,她到了成亲之龄。
李钰当然好。他是李阁老的曾长孙,才学出众,品性俱佳。她和他相识数年,彼此心意暗许。这本是一门好亲事。
可是,娘更愿她嫁入廉家或楚家。
萧语晗守寡多年,性子沉静,也习惯了这份寂寥。
晚膳后,萧语晗和芙姐儿母女两人在寝宫里转了一圈,母女两人走得微微出汗了,才回了寝室里。
芙姐儿白皙秀雅的脸孔泛着红晕,一双美目如春水,闪着不为人知的喜悦。
萧语晗也是自年少时过来的,焉能看不出芙姐儿的心思,轻声笑问:“芙姐儿,你今年已有十六岁。到明年春日,娘便给你定下亲事如何?”
芙姐儿红晕布满脸颊,小声说道:“娘,我不急着成亲,我要多陪你两年。”
她若出宫开府,娘亲就只剩一个人,也太寂寞了。
萧语晗笑了笑,伸手轻抚女儿的发丝,柔声道:“傻丫头,只要你过的好,娘心里就高兴。”
顿了顿,又道:“如我所料不错,明年春闱过后,你方姨就要请皇后娘娘保媒了。”
提起李钦,芙姐儿的脸热腾腾的。
萧语晗含笑看着羞答答的女儿,脑海中忽地闪过十余年前的自己。
年少的她,在上元节时对三皇子一见钟情。赐婚的凤旨到了萧家,她心里是何等的激动惊喜。刚成亲时,他们也曾有过恩爱的时光。可惜,随着三皇子坐上龙椅成了天子,夫妻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明显。直至那一日,她惊觉丈夫心中另有他人……
陈旧的往事,现在想来,没了鲜血淋漓的痛苦,只余苍凉和心酸。
萧语晗目中掠过一丝苦涩,不愿在芙姐儿面前流露半分,打起精神笑问:“若李家来提亲,你可愿意?”
芙姐儿也没过分羞臊忸怩,很快点了点头。
萧语晗欣慰地笑道:“你和钦哥儿自小相识,颇有情意。比起盲婚哑嫁强的多。你愿意就好。”
芙姐儿咬咬嘴唇,抬起眼说道:“娘,待我成亲开府,就去求七叔七婶娘,接你出宫到我的公主府里住下。”
萧语晗温柔地凝望着女儿:“你这般贴心孝顺,我心里自是欢喜。只是,此事你万万不可张口。鲁王妃闽王妃皆住在宫中,我若随你出宫,你七婶娘还有什么理由将她们留在宫中?”
“宫中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暗涌。我帮不了什么忙,也不能给你七婶娘添乱。”
芙姐儿不是不解事的孩童了。宫中复杂又微妙的情势,芙姐儿自然也知晓。
芙姐儿沉默了片刻,才低声道:“七叔七婶娘想让阿萝堂妹做储君。二伯母和霁哥儿不甘心,怕是要争上一争的。五婶娘倒无相争之心,只怕立储的时候,霖堂弟霆堂弟免不了都要被卷入其中。”
萧语晗轻叹一声:“你心中有数就好。总之,这些纷乱,和你无关。你招了驸马后,就好生过自己的日子。有你七叔七婶在,少不得你一世平安富贵。”
芙姐儿又沉默片刻,然后张口:“娘,你不必担心,我心中从无怨怼不甘。阿萝是阿萝,我是我。我有自知之明,阿萝能做的事,我是做不到的。”
“别说父皇已去世多年。哪怕父皇一直在世,立储时也绝不会考虑我……若换了父皇,定会选一个侄儿过继,立为储君。”
总之,储君什么的,和她没什么关系。
她对阿萝堂妹从无半分嫉妒,只是很羡慕而已。她羡慕阿萝堂妹聪慧自信勇敢坚定,羡慕阿萝堂妹有这样一双全心全意为女儿谋划的爹娘。
萧语晗伸手,将芙姐儿搂进怀中。
母女两个依偎在一起。
这些年,她们互为支柱互为依靠,熬过漫长的岁月。只盼着日子永远平静宁和。
……
另一处寝宫里,赵长卿也在和蓉姐儿说话。
蓉姐儿和芙姐儿一样,自从莲池书院结业后,便整日待在宫里,陪伴在亲娘身边。
堂姐妹三人中,阿萝毫无疑问是最聪慧最出色的那一个。芙姐儿颇有几分灵动慧黠。蓉姐儿则是最温柔最内敛最沉静的那一个。
亲娘赵长卿绝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兄长身上,对她这个女儿的关切不免少了许多。她也习惯了凡事听亲娘和兄长的。
赵长卿问了白日之事,对李钰李钦兄弟两人,问得格外仔细。
蓉姐儿心里如小鹿乱撞,忍不住暗暗浮想联翩。
论年龄,她比芙姐儿还要大了数月。过了这个年,她就十七岁了。娘亲问得这般仔细,一定是在考虑她的亲事了。
蓉姐儿忍着羞怯,悄声说道:“娘,李二公子和芙堂妹更熟络些。”
你可千万别乱点鸳鸯谱啊!
赵长卿不动声色地哦了一声,瞄了面颊泛红的蓉姐儿一眼。忽地说道:“廉家这一辈倒是有个出色儿郎,廉四公子今年十七岁,是廉将军嫡亲的侄儿。如今在周统领麾下任职。”
蓉姐儿一愣,反射性地抬头看着赵长卿:“娘……”
娘亲怎么忽然提起廉家儿郎来了?
这个廉公子好与不好,和她有什么关系!
赵长卿又说了下去:“楚家也有适龄的少年郎,楚将军的嫡孙有八个,和你年龄合适的,是楚家四房的长子,在楚家排行第六,和你同龄。去岁楚六公子也进了御林军。现在虽官职不高,不过,有楚将军提携,日后定有好前程。”
蓉姐儿:“……”
蓉姐儿终于听懂了。
她不敢置信地看着面容平静的亲娘,俏脸上的红晕褪得干干净净,显出异样的苍白和惊惶。整个人颤抖不已。
赵长卿狠下心肠,继续说道:“廉四公子和楚六公子,皆出身将门。也都是京城里颇为出色的少年郎。你年龄不小了,也到了谈婚论嫁之龄。我在宫中,不便为你操持亲事。便让你长嫂为你暗中相看……”
蓉姐儿用力咬着嘴唇,眼眶里泪水滚动,迟迟未落。
是,她到了成亲之龄。
李钰当然好。他是李阁老的曾长孙,才学出众,品性俱佳。她和他相识数年,彼此心意暗许。这本是一门好亲事。
可是,娘更愿她嫁入廉家或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