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皇上,燕军进城了!”
“啊,怎么会这么快?”
“皇上,李景隆和谷王叛变,献门了!”
“啊!朕并没有对不起他们,他们,他们为何要叛变?”
“......”
“来人,取鸩酒来,朕不能落在燕逆手中。”
“不,不行,皇上,还是逃吧!外面还有皇上的忠臣良将,还有恢复的机会。”
......
“柳儿,火已经起来了,快跟朕走吧。”
“不了,皇上。”一个端庄美貌的女子轻轻的推着他的手:“皇上,你走吧,臣妾不走,臣妾不能拖累你!带上文奎吧。臣妾去了......”
“啊,不,不!”
“皇上,走吧,走吧,快走!没有时间了!”
看着淹没在大火中的女子,朱允炆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被一群人拖拽着,在一片烟尘中,逐渐远去,背后,是熊熊燃烧的皇宫........
“皇上,皇上,你怎么了?做恶梦了?”
朱允炆猛的惊醒,看着眼前的丽人,恍惚了一下,四周看看,然后紧紧抱着马慧,喃喃道:“柳儿,你还在,真好,你还在,真好,我好高兴!”
马慧被朱允炆搂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她没有挣扎,而是轻轻的拍着朱允炆的后背:“皇上,柳儿一直都在啊,你怎么了?是不是做恶梦了啊?”
朱允炆的回应却只是紧紧的抱着她,一个字也没有说。
......
因为燕王谋反的确切消息还没有传到京师,所以只发布了调兵令,宋忠、谢贵的封赏以及对燕王的赏格的圣旨都还放在乾清宫,等待最后的消息。不过文渊阁、武英殿的群臣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十月初三,征虏大将军耿炳文、辽东都司耿璇、直沽总兵郭玥的奏折陆续到了京师。京师哗然。
朱允炆立刻下令,授耿炳文为平燕大将军,何福、顾成为平燕副将军,集兵三十万于真定,主持平燕。
追封宋忠忠贞侯,赐伯爵世袭铁劵,嫡子袭爵,老夫人一品诰命,夫人从一品诰命,其他赏赐有差。
追封谢贵正气侯,赐伯爵世袭铁劵,嫡子袭爵,夫人从一品诰命,其他赏赐有差。
令宗人府废除朱棣一脉宗籍,全部贬为庶人。斩杀朱棣者,无爵者封侯,有爵者封公,公爵选一子世袭侯爵。另外斩杀叛军大将者,依次封赏有差.....反正者无罪,立功者受奖......
朱允炆的诏令引起了轩然大波,朝臣都被朱允炆的杀气腾腾吓到了,平心而论,朝臣大多觉得朱棣造反不足为虑,因此集体反对追封宋忠、谢贵侯爵,另外也觉得皇帝待自己的叔叔过于无情。
朱允炆在乾清宫召见了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高官,全面的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听到皇帝将平燕等同于驱除元兵,大臣们都被雷的不轻,除了少数人若有所思之外,大部分人都反对。经过一个下午的辩论,武将们基本都被说服,但文臣们却还是固执己见的居多。
所以第二天,礼部给事中封驳了封赏诏书和对燕王的惩罚诏书。朱允炆大怒,再次发了圣旨,还附上一则手书:“逆贼人人得而诛之,燕贼谋反,杀戮重臣,北疆战乱,黎民涂炭,万死不足以恕其罪。”
给事中商量后,放过封赏诏书,还是封驳了燕王的悬赏诏书。
封驳回来的圣旨,放在乾清宫的龙书案上,朱允炆沉默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天慢慢黑了下来,乾清宫已经掌起了灯火。朱允炆回过神来,令刘振去请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卓敬、王度、解缙等人过来议事。
时间不长,齐泰等人陆续来到,朱允炆什么都不说,只是让他们看看被封驳回来的圣旨,每个人看了之后都若有所思。
当众人来齐之后,朱允炆指着诏书道:“这已经是给事中第二次封驳圣旨了,他们认为对朕应该以仁爱之心,感化燕王,而不应该斩尽杀绝。大家议一下,怎么办?”
王度等人互相看了一眼,心道:大晚上的把我们叫过来,就为了对付几个给事中啊。不过对于朱允炆没有蛮横的罢免给事中的做法感到满意。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君王胡作非为是不好的,限制限制也不错。
方孝孺许久没有参加此类会议,但他毫不怯场,第一个发言道:“皇上,微臣以为此事是皇上错了,给事中没有错。系辞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燕王虽然谋逆,但贵为亲王,为高皇帝亲子,如何能以斧钺加之,死于鄙人小卒之手?况自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大夫尚不可加刑,何况亲王,皇上此旨宣布到军中,则将士必奋勇争先,以杀燕王一脉为乐。如此则天家血脉的尊荣何在?皇上也是高皇帝骨血,孝康帝嫡子,难道不怕乱臣贼子之心,从此不息?臣恐国家将无宁日耳。”
方孝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说的黄子澄等人面面相觑,脸有愧色。他们当初被朱允炆描绘的情况吓住了,而且从没有见过皇上那么大的杀气,所以就没有敢反驳。今日见了给事中的封驳,以及方孝孺的不屈,不由得愧疚难当。
黄子澄站起来,双膝跪倒,郑重行礼道:“皇上,臣有愧,请皇上责罚!”
看着黄子澄的样子,朱允炆连忙站起来,去搀扶黄子澄:“黄师傅,你这是为何?有什么事情,起来说便是,何至于如此?”
黄子澄却不起来,坚持道:“皇上,臣冒死进一言,方祭酒所言甚是,高皇帝子嗣如果成为封侯之赏,臣恐诸王恐惧,还会有更多的人造反。”
朱允炆一向很敬重黄子澄,自己能成为储君,黄子澄出力甚大,所以他一直铭记于心,每次都以“黄师傅”称呼之,此刻看到他如此坚持,不由的踌躇了一下,但最后还是断然道:“黄师傅,朕别无选择,如今燕逆已经起兵,他不仅是高皇帝的血脉,还英勇善战,喜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如果不给将士们解除束缚,一旦战场上相遇怎么办?难道要用千万大明将士的鲜血来染红其战刀,成就其战神威名吗?”
黄子澄和方孝孺都有些哑然,不知道如何接话。可是朱允炆却没有停下来,而是站了起来,朗声道:“燕逆之事,让朕痛心疾首,朕让宋忠、谢贵去北平,调开其心腹,但并没有限制其出入,其实只是预防万一,朕不希望他铤而走险。朕本意是将其迁移南方或者西北,因此朕并没有调军北上,只给了宋忠两万人,也没有给他们抓捕燕逆的诏令,就是怕刺激燕逆,可惜结果呢?宋忠、谢贵等大明的忠勇将士都惨死在燕逆的屠刀下。是,朕是给了他们追封,但是人死了,有什么用吗?这些人的惨死其实都是朕造成的,朕的姑息养奸造成了今天的后果。朕好恨啊!”说到这里,朱允炆不由的扬起了脖子,眼泪从脸颊流了下来。
众人大惊,连忙跪地劝说:“皇上请节哀!”
刘振也赶紧上来递过来手帕,朱允炆接过来抹了抹眼泪,抽了抽鼻涕,接着道:“其实朕很清楚,北平发生的事情,就在于燕逆的亲王头衔,在他动手前,没有人敢拿他怎么样。宋忠、谢贵等人只能防守,而不能出击。可是从来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只要一个疏忽,二人就死于非命。北平周边如此轻易的落在他的手中,其实也与这个有关。”
“所以朕不能给燕逆第二次机会,朕要让将士们明白,逆贼人人得而诛之。从他叛乱的那天起,他就自绝于高皇帝、自绝于朕、自绝于大明,朕与他势不两立,难道朕还要束缚手脚与他对决吗?你们觉得他真的是要靖难吗?他如果打到京师,还会听从朝廷的诏令回去吗?”
“你们说!”
朱允炆的严厉质问,让众人大惊,陆续跪倒在地,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事情很明显,如果燕王真的能够打到京师,他肯定是不会回去的。力量超过帝王还居于臣位的,只有儒家经典中的所谓的周文王了,至于真相是怎么样,周文王当时是否有那么大的力量,恐怕已经没人知道了。至于这个燕王,似乎和周文王也不太像。
朱允炆看了跪在面前的这些人,道:“朕找你们来,不是要收回这道圣旨的,而是让你们出主意,如何不被再次封驳,如果再次被封驳,朕会撤换给事中,强制通过诏书,你们明白吗?”
“不可,皇上,不可,不可撤换给事中,此例一开,则给事中将形同虚设,实非国家、百姓之福啊。”方孝孺、卓敬等人大惊,连声恳求。
朱允炆叹了口气,挥手道:“大家都起来吧,朕不想走到这一步,所以才要和你们商议,你们去偏殿,商议一下,给朕想个法子,想不出来,今天晚上就在宫中留宿吧!”
说到这里,朱允炆朝刘振一使眼色,刘振站了出来,拱手道:“各位大人,请吧。”
众人无奈,只好站起来,在刘振的引导下,走入偏殿。刘振吩咐为众人上了茶水、瓜果点心,然后施礼告退。
“啊,怎么会这么快?”
“皇上,李景隆和谷王叛变,献门了!”
“啊!朕并没有对不起他们,他们,他们为何要叛变?”
“......”
“来人,取鸩酒来,朕不能落在燕逆手中。”
“不,不行,皇上,还是逃吧!外面还有皇上的忠臣良将,还有恢复的机会。”
......
“柳儿,火已经起来了,快跟朕走吧。”
“不了,皇上。”一个端庄美貌的女子轻轻的推着他的手:“皇上,你走吧,臣妾不走,臣妾不能拖累你!带上文奎吧。臣妾去了......”
“啊,不,不!”
“皇上,走吧,走吧,快走!没有时间了!”
看着淹没在大火中的女子,朱允炆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被一群人拖拽着,在一片烟尘中,逐渐远去,背后,是熊熊燃烧的皇宫........
“皇上,皇上,你怎么了?做恶梦了?”
朱允炆猛的惊醒,看着眼前的丽人,恍惚了一下,四周看看,然后紧紧抱着马慧,喃喃道:“柳儿,你还在,真好,你还在,真好,我好高兴!”
马慧被朱允炆搂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她没有挣扎,而是轻轻的拍着朱允炆的后背:“皇上,柳儿一直都在啊,你怎么了?是不是做恶梦了啊?”
朱允炆的回应却只是紧紧的抱着她,一个字也没有说。
......
因为燕王谋反的确切消息还没有传到京师,所以只发布了调兵令,宋忠、谢贵的封赏以及对燕王的赏格的圣旨都还放在乾清宫,等待最后的消息。不过文渊阁、武英殿的群臣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十月初三,征虏大将军耿炳文、辽东都司耿璇、直沽总兵郭玥的奏折陆续到了京师。京师哗然。
朱允炆立刻下令,授耿炳文为平燕大将军,何福、顾成为平燕副将军,集兵三十万于真定,主持平燕。
追封宋忠忠贞侯,赐伯爵世袭铁劵,嫡子袭爵,老夫人一品诰命,夫人从一品诰命,其他赏赐有差。
追封谢贵正气侯,赐伯爵世袭铁劵,嫡子袭爵,夫人从一品诰命,其他赏赐有差。
令宗人府废除朱棣一脉宗籍,全部贬为庶人。斩杀朱棣者,无爵者封侯,有爵者封公,公爵选一子世袭侯爵。另外斩杀叛军大将者,依次封赏有差.....反正者无罪,立功者受奖......
朱允炆的诏令引起了轩然大波,朝臣都被朱允炆的杀气腾腾吓到了,平心而论,朝臣大多觉得朱棣造反不足为虑,因此集体反对追封宋忠、谢贵侯爵,另外也觉得皇帝待自己的叔叔过于无情。
朱允炆在乾清宫召见了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高官,全面的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听到皇帝将平燕等同于驱除元兵,大臣们都被雷的不轻,除了少数人若有所思之外,大部分人都反对。经过一个下午的辩论,武将们基本都被说服,但文臣们却还是固执己见的居多。
所以第二天,礼部给事中封驳了封赏诏书和对燕王的惩罚诏书。朱允炆大怒,再次发了圣旨,还附上一则手书:“逆贼人人得而诛之,燕贼谋反,杀戮重臣,北疆战乱,黎民涂炭,万死不足以恕其罪。”
给事中商量后,放过封赏诏书,还是封驳了燕王的悬赏诏书。
封驳回来的圣旨,放在乾清宫的龙书案上,朱允炆沉默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天慢慢黑了下来,乾清宫已经掌起了灯火。朱允炆回过神来,令刘振去请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卓敬、王度、解缙等人过来议事。
时间不长,齐泰等人陆续来到,朱允炆什么都不说,只是让他们看看被封驳回来的圣旨,每个人看了之后都若有所思。
当众人来齐之后,朱允炆指着诏书道:“这已经是给事中第二次封驳圣旨了,他们认为对朕应该以仁爱之心,感化燕王,而不应该斩尽杀绝。大家议一下,怎么办?”
王度等人互相看了一眼,心道:大晚上的把我们叫过来,就为了对付几个给事中啊。不过对于朱允炆没有蛮横的罢免给事中的做法感到满意。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君王胡作非为是不好的,限制限制也不错。
方孝孺许久没有参加此类会议,但他毫不怯场,第一个发言道:“皇上,微臣以为此事是皇上错了,给事中没有错。系辞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燕王虽然谋逆,但贵为亲王,为高皇帝亲子,如何能以斧钺加之,死于鄙人小卒之手?况自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大夫尚不可加刑,何况亲王,皇上此旨宣布到军中,则将士必奋勇争先,以杀燕王一脉为乐。如此则天家血脉的尊荣何在?皇上也是高皇帝骨血,孝康帝嫡子,难道不怕乱臣贼子之心,从此不息?臣恐国家将无宁日耳。”
方孝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说的黄子澄等人面面相觑,脸有愧色。他们当初被朱允炆描绘的情况吓住了,而且从没有见过皇上那么大的杀气,所以就没有敢反驳。今日见了给事中的封驳,以及方孝孺的不屈,不由得愧疚难当。
黄子澄站起来,双膝跪倒,郑重行礼道:“皇上,臣有愧,请皇上责罚!”
看着黄子澄的样子,朱允炆连忙站起来,去搀扶黄子澄:“黄师傅,你这是为何?有什么事情,起来说便是,何至于如此?”
黄子澄却不起来,坚持道:“皇上,臣冒死进一言,方祭酒所言甚是,高皇帝子嗣如果成为封侯之赏,臣恐诸王恐惧,还会有更多的人造反。”
朱允炆一向很敬重黄子澄,自己能成为储君,黄子澄出力甚大,所以他一直铭记于心,每次都以“黄师傅”称呼之,此刻看到他如此坚持,不由的踌躇了一下,但最后还是断然道:“黄师傅,朕别无选择,如今燕逆已经起兵,他不仅是高皇帝的血脉,还英勇善战,喜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如果不给将士们解除束缚,一旦战场上相遇怎么办?难道要用千万大明将士的鲜血来染红其战刀,成就其战神威名吗?”
黄子澄和方孝孺都有些哑然,不知道如何接话。可是朱允炆却没有停下来,而是站了起来,朗声道:“燕逆之事,让朕痛心疾首,朕让宋忠、谢贵去北平,调开其心腹,但并没有限制其出入,其实只是预防万一,朕不希望他铤而走险。朕本意是将其迁移南方或者西北,因此朕并没有调军北上,只给了宋忠两万人,也没有给他们抓捕燕逆的诏令,就是怕刺激燕逆,可惜结果呢?宋忠、谢贵等大明的忠勇将士都惨死在燕逆的屠刀下。是,朕是给了他们追封,但是人死了,有什么用吗?这些人的惨死其实都是朕造成的,朕的姑息养奸造成了今天的后果。朕好恨啊!”说到这里,朱允炆不由的扬起了脖子,眼泪从脸颊流了下来。
众人大惊,连忙跪地劝说:“皇上请节哀!”
刘振也赶紧上来递过来手帕,朱允炆接过来抹了抹眼泪,抽了抽鼻涕,接着道:“其实朕很清楚,北平发生的事情,就在于燕逆的亲王头衔,在他动手前,没有人敢拿他怎么样。宋忠、谢贵等人只能防守,而不能出击。可是从来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只要一个疏忽,二人就死于非命。北平周边如此轻易的落在他的手中,其实也与这个有关。”
“所以朕不能给燕逆第二次机会,朕要让将士们明白,逆贼人人得而诛之。从他叛乱的那天起,他就自绝于高皇帝、自绝于朕、自绝于大明,朕与他势不两立,难道朕还要束缚手脚与他对决吗?你们觉得他真的是要靖难吗?他如果打到京师,还会听从朝廷的诏令回去吗?”
“你们说!”
朱允炆的严厉质问,让众人大惊,陆续跪倒在地,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事情很明显,如果燕王真的能够打到京师,他肯定是不会回去的。力量超过帝王还居于臣位的,只有儒家经典中的所谓的周文王了,至于真相是怎么样,周文王当时是否有那么大的力量,恐怕已经没人知道了。至于这个燕王,似乎和周文王也不太像。
朱允炆看了跪在面前的这些人,道:“朕找你们来,不是要收回这道圣旨的,而是让你们出主意,如何不被再次封驳,如果再次被封驳,朕会撤换给事中,强制通过诏书,你们明白吗?”
“不可,皇上,不可,不可撤换给事中,此例一开,则给事中将形同虚设,实非国家、百姓之福啊。”方孝孺、卓敬等人大惊,连声恳求。
朱允炆叹了口气,挥手道:“大家都起来吧,朕不想走到这一步,所以才要和你们商议,你们去偏殿,商议一下,给朕想个法子,想不出来,今天晚上就在宫中留宿吧!”
说到这里,朱允炆朝刘振一使眼色,刘振站了出来,拱手道:“各位大人,请吧。”
众人无奈,只好站起来,在刘振的引导下,走入偏殿。刘振吩咐为众人上了茶水、瓜果点心,然后施礼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