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宴很快的结束了,朱允炆回到了祭酒的办公室,照常静坐,按照德暄法师的说法,要凝练精神,避免精神错乱,所以朱允炆更加坚持静坐了。
王度回到自己的住处,往床上一躺,浑身无力,像打了个仗一样,脑海里浮现出上午和皇太孙的对话,皇太孙虽然年轻,给他的压力却不小,自己今天说的话也很冒险,评价洪武皇帝可是要命的事情,但是为了前程,只能一搏了。虽然他是方孝孺举荐的,但据他的观察,皇太孙是不会重用方孝孺的,即使他很尊重方孝孺,如果自己没有入皇太孙的法眼,恐怕这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机会了,毕竟以皇太孙的年纪,当上三十年皇帝是寻常的事情。虽然皇太孙之前很器重自己,把参谋室交给自己,但是自己毕竟不是齐德、黄子澄那些心腹,所以自己首先必须获取皇太孙的信任,今天自己就是这么做的,而皇太孙的反应也让自己很满意,看来自己赌对了。下一步就是把参谋室建好,皇太孙虽说不懂军事,但是目光很敏锐,提出的方案也不错,自己努力将其完善才好。另外,武学里需要寻找可用的人,那个张辅倒是不错,可是他是燕王的人,到底用还是不用?如何使用都是需要好好考量的。
瞿能午宴过后,回到自己的居所,坐在椅子上,还有点振奋,自己能感觉到皇太孙很器重自己,虽然很自信自己的能力,但是能被储君看重,还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忽然,旁边传来一个声音:“父亲,您赴宴回来了啊?”瞿能不用睁眼睛,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瞿陶。瞿陶今天十三岁,但个子已经快赶上父亲瞿能了,和瞿能不同,瞿陶要瘦一些,算得上蜂腰猿臂,是一块练武的好材料,他也确实不负瞿能所望,年纪虽轻却武艺超群。不过瞿陶不是武学的学员,年龄太小,只是瞿能带过来见识的。
“恩,回来了,你上午干什么去了啊?”
“我练完武之后,去识字班听课了,我现在已经能认1000个字了。”
瞿能睁开眼睛,看了看儿子,道:“要好好读书啊,不读书就不知道文人那些弯弯绕绕,殿下还是很有雄心的,但是他喜欢读书的武将,所以你要努力啊,瞿家将来还要靠你啊。”
“这我知道,殿下是个书生嘛,当然......”
“放肆,殿下也是你能非议的?”瞿能在瞿陶的脑袋上一拍,瞿陶尖叫一声:“父亲,不能打头,听说会笨的。”
“你这小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瞿能苦笑道。
“父亲,别生气了,今天您见到殿下了,觉得殿下是怎么样的人?”瞿陶拉着瞿能的袖子问道。
“殿下啊,没什么架子,没有文官那些毛病,待人宽容而有主见,见识深远又能信重部下,思虑不到的也会坦率承认,确实是难得的仁君啊。”
“殿下有那么好?”瞿陶转了转眼珠:“要不,下次见殿下,父亲带我去吧。”
“净说傻话,殿下岂是想见就能见的啊。”
......
沐晟回到居所之后,皱了皱眉,这个皇太孙和自己的印象不一样啊,由于其父亲沐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义子,所以幼时经常进宫,在马皇后活着的时候,每一两月就会进宫一次,不过那时候自己还小,记得不是很清楚;先太子朱标在世时,也经常召见自己,那时候也常见朱允炆,感觉就是个文弱书生;但自皇太孙册封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皇太孙,发现殿下成熟了不少,对文臣武将一视同仁,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储君了啊。不过想到自己的任务,还是拿起笔来,开始写信......
朱允炆静坐结束之后,召刘振过来,让他去请沐晟、何福和瞿能过来,自己要见一下他们。刘振点头应是,就去安排了。
沐晟很快就来了,刘振禀报之后,让他进去。沐晟进去发现皇太孙一身便装,坐在主位上,赶紧见礼,朱允炆赶紧扶起他来,让他坐下,道:“沐将军,故黔宁王本为今上义子,所以你我二人有通家之好,沐将军不用多礼,今天只是随便聊聊,允炆仓促创建武学,问题很多,还请沐将军能畅所欲言。”
沐晟赶紧道:“岂敢,岂敢。沐晟才疏学浅,不敢妄言。”
“没关系了,孤和你算是家人了,没什么不能说的。”
“好的,回殿下,武学本身来说,没什么问题,沐家也是武将世家,所以也希望武学能办下去,但是这次末将发现了不少问题。”
“说来听听。”
“末将看殿下的意思是要培养下层和中层的军事将领,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但并不容易,一个原因是底层军官的大多识字不多,一个原因是教员难寻,末将认为教员最好都有实际的作战经验,这样讲课才能有针对性,但高级将领多出身贫寒,读书同样不多。”
“那你觉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才好?”
“末将认为这个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需要长期兴办武学才能慢慢充实教员和学员,只是末将怕很难坚持下去,末将能感觉到礼部派来的秀才挺看不起学员的的。”
“沐将军所说正和孤意,虽然武学有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总能解决的,孤可以承诺,只要孤在位,武学就会一直办下去,将来成为大明军队的基石。”
“如此沐晟代大明将士感谢殿下,末将愿誓死效忠殿下。”
“好的,另外,秀才的事情,孤会和黄师傅说明,制定奖惩制度,督促秀才们好好教学。”
“谢殿下。”
......
两人聊了一会儿家常,朱允炆就让沐晟回去了。
然后何福进来了,也是赶紧向皇太孙见礼,朱允炆等他见完了礼,才扶他坐下:“老将军,你是大明的功臣,无需行此大礼。”
何福赶紧道:“礼不可废,君臣有别,末将自会守本分。”
朱允炆苦笑,心说经过皇爷爷的屠杀,虽然残忍,但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唉。
朱允炆在主位上坐下:“武学创建已有两月,肯定存在一些问题,希望何老将军能指点一二。”
“不敢,武学乃殿下创建,一应制度都是殿下所定,末将岂敢妄言。”
“呵呵,何老将军过虑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将军身经百战,久经沙场,孤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肯定问题多多,请老将军明言。”
“如此,老臣就胡言几句,望殿下莫要见怪。”
“无妨。”
“殿下,参谋室的事情,末将感觉像是纸上谈兵,虽有作用,但怕流于空谈,所以参谋室出来的人不经历练,不可领兵。”
“恩,此议甚佳。还有呢?”
“还有就是殿下的队列练习虽然没有经过实战,但末将认为确实可以训练出精兵。但是这种做法,代价太大。”
“恩?怎么说?”
“殿下,我朝军制,兵力来自卫所,卫所军户乃是世袭,我朝开拓疆土经常将军队就地屯田,建立卫所,然后在原来的土地上新建卫所,召集新兵,所以卫所的士兵战斗力是越来越差,边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这都是打出来的精兵,根本没有这么严格的训练,如果都按照殿下这种训练法,耗费钱粮太多了。”
呃?朱允炆忽然发现老将的智慧真是可怕啊,一眼就看出了差别,确实如此,朱允炆是按照职业军队的模式来创建武学,但是这和大明的军制是有冲突的。不过军队职业化的道路是一定要走的,现在只是试点,慢慢来吧。
“老将军,你说的很对,但是孤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才创建武学的,要将京军按照这种方式训练,才能保证其战力不逊色于边军,才能保持大明的稳定。”
何福身经百战,久立朝堂,一下子就明白了朱允炆言语所指,登时脸色煞白,不敢说话。
朱允炆也看出来了,但并没有逼何福表态,这种老将逼是没有用的,只要自己处于优势,他自然会听命,但是如果处于劣势,背叛的人要多少有多少。
“老将军,还有什么建议啊?”
“末将没有建议了,能想到的就是这两条。”何福似乎还没有缓过来,不想再说了。
“好吧,老将军辛苦了,谢谢您的建议,孤受教了,希望老将军还能这样对孤畅所欲言。”
“一定一定,末将誓死效忠殿下。”
“恩,老将军回去吧,多注意身体。”
何福告罪转身离去,然后刘振把瞿能领了进来。见礼之后,朱允炆让瞿能坐下,道:“瞿将军,从四川到这里来,还适应吗?”
“谢殿下关心,末将半生戎马,没有什么不适应的。”
“瞿将军家里几口人啊?”
“回殿下,家父母都已经去世,妻子李氏,长子瞿陶,十三岁,带在身边,次子瞿郁,十二岁,在家侍奉拙荆。”
“哦,瞿陶没有入武学?”
“没有,年纪太小。”
“这样吧,孤特批让瞿陶入武学,希望将来也是一员虎将。”
“谢殿下隆恩。”瞿能赶紧跪地磕头谢恩。
“没什么,孤希望武学能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增强我大明的军事力量。对了,瞿将军,来武学已近两月,可有什么心得体会?”
“殿下,末将认为创建武学是利在千秋的大事,如果所有的军官、士兵都在这里训练过,那么其向心力可想而知。末将久处西陲,蛮兵经常叛乱,降服也很难使用,但是如果能在武学走一遭,再调离原籍,末将认为会增加很多精兵。”
“恩,这是个办法,但是现在还做不到,武学的规模太小。不过孤会记得的,等条件合适,会采用瞿将军的方法的。还有呢?”
“还有就是教员太少,学员的识字不多,很难教授复杂的军事内容。”
“这个孤也知道,需要慢慢来,增加有战斗经验的教员,提高学员的识字水平,需要时间,一两天也解决不了。”
“殿下所言甚是,末将心急了。”
朱允炆站起来,走到墙边,指着墙上的大明舆图说道:“瞿将军,你过来,孤想考较你一个问题。”
“是,殿下。”
朱允炆拿起教鞭,道:“大明京师在这里,如果北疆出现问题,比如长城防线被攻破,北平、大同均已失守,元军会采取什么策略?大明采取什么策略?”
“末将想想。”
过了一会儿,瞿能道:“这个时候,元军采取的策略应该是夺取太原,全力占领黄河以北,再进军陕西,两面夹击河南,进而进攻京师。”
“有没有可能,攻占山东,进而长驱直入呢?”
“这很难,长驱直入本就是险招,还有淮河天险也是一道坚固防线,即使元军突破,也会受到河南和京师的两面打击,此法不可取。”
“那我朝的应对呢?”
“固守山东、河南,增援太原,只要太原在我手,然后收复大同,就会威胁元军后路,他们在北平也呆不久,必然会放弃北去。”
“恩,孤知道了。”朱允炆想了一会儿,放下教鞭,让瞿能坐下。
“瞿将军,待武学上了轨道,孤会把你调去北方,或者山西,或者辽东,你意如何?”
“末将听从殿下调遣,没有二话。”瞿能跪地道。
“很好,孤没有看错人。瞿将军,好好干,封侯封公不是妄想。”
“谢殿下,末将誓死效忠殿下。”
王度回到自己的住处,往床上一躺,浑身无力,像打了个仗一样,脑海里浮现出上午和皇太孙的对话,皇太孙虽然年轻,给他的压力却不小,自己今天说的话也很冒险,评价洪武皇帝可是要命的事情,但是为了前程,只能一搏了。虽然他是方孝孺举荐的,但据他的观察,皇太孙是不会重用方孝孺的,即使他很尊重方孝孺,如果自己没有入皇太孙的法眼,恐怕这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机会了,毕竟以皇太孙的年纪,当上三十年皇帝是寻常的事情。虽然皇太孙之前很器重自己,把参谋室交给自己,但是自己毕竟不是齐德、黄子澄那些心腹,所以自己首先必须获取皇太孙的信任,今天自己就是这么做的,而皇太孙的反应也让自己很满意,看来自己赌对了。下一步就是把参谋室建好,皇太孙虽说不懂军事,但是目光很敏锐,提出的方案也不错,自己努力将其完善才好。另外,武学里需要寻找可用的人,那个张辅倒是不错,可是他是燕王的人,到底用还是不用?如何使用都是需要好好考量的。
瞿能午宴过后,回到自己的居所,坐在椅子上,还有点振奋,自己能感觉到皇太孙很器重自己,虽然很自信自己的能力,但是能被储君看重,还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忽然,旁边传来一个声音:“父亲,您赴宴回来了啊?”瞿能不用睁眼睛,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瞿陶。瞿陶今天十三岁,但个子已经快赶上父亲瞿能了,和瞿能不同,瞿陶要瘦一些,算得上蜂腰猿臂,是一块练武的好材料,他也确实不负瞿能所望,年纪虽轻却武艺超群。不过瞿陶不是武学的学员,年龄太小,只是瞿能带过来见识的。
“恩,回来了,你上午干什么去了啊?”
“我练完武之后,去识字班听课了,我现在已经能认1000个字了。”
瞿能睁开眼睛,看了看儿子,道:“要好好读书啊,不读书就不知道文人那些弯弯绕绕,殿下还是很有雄心的,但是他喜欢读书的武将,所以你要努力啊,瞿家将来还要靠你啊。”
“这我知道,殿下是个书生嘛,当然......”
“放肆,殿下也是你能非议的?”瞿能在瞿陶的脑袋上一拍,瞿陶尖叫一声:“父亲,不能打头,听说会笨的。”
“你这小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瞿能苦笑道。
“父亲,别生气了,今天您见到殿下了,觉得殿下是怎么样的人?”瞿陶拉着瞿能的袖子问道。
“殿下啊,没什么架子,没有文官那些毛病,待人宽容而有主见,见识深远又能信重部下,思虑不到的也会坦率承认,确实是难得的仁君啊。”
“殿下有那么好?”瞿陶转了转眼珠:“要不,下次见殿下,父亲带我去吧。”
“净说傻话,殿下岂是想见就能见的啊。”
......
沐晟回到居所之后,皱了皱眉,这个皇太孙和自己的印象不一样啊,由于其父亲沐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义子,所以幼时经常进宫,在马皇后活着的时候,每一两月就会进宫一次,不过那时候自己还小,记得不是很清楚;先太子朱标在世时,也经常召见自己,那时候也常见朱允炆,感觉就是个文弱书生;但自皇太孙册封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皇太孙,发现殿下成熟了不少,对文臣武将一视同仁,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储君了啊。不过想到自己的任务,还是拿起笔来,开始写信......
朱允炆静坐结束之后,召刘振过来,让他去请沐晟、何福和瞿能过来,自己要见一下他们。刘振点头应是,就去安排了。
沐晟很快就来了,刘振禀报之后,让他进去。沐晟进去发现皇太孙一身便装,坐在主位上,赶紧见礼,朱允炆赶紧扶起他来,让他坐下,道:“沐将军,故黔宁王本为今上义子,所以你我二人有通家之好,沐将军不用多礼,今天只是随便聊聊,允炆仓促创建武学,问题很多,还请沐将军能畅所欲言。”
沐晟赶紧道:“岂敢,岂敢。沐晟才疏学浅,不敢妄言。”
“没关系了,孤和你算是家人了,没什么不能说的。”
“好的,回殿下,武学本身来说,没什么问题,沐家也是武将世家,所以也希望武学能办下去,但是这次末将发现了不少问题。”
“说来听听。”
“末将看殿下的意思是要培养下层和中层的军事将领,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但并不容易,一个原因是底层军官的大多识字不多,一个原因是教员难寻,末将认为教员最好都有实际的作战经验,这样讲课才能有针对性,但高级将领多出身贫寒,读书同样不多。”
“那你觉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才好?”
“末将认为这个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需要长期兴办武学才能慢慢充实教员和学员,只是末将怕很难坚持下去,末将能感觉到礼部派来的秀才挺看不起学员的的。”
“沐将军所说正和孤意,虽然武学有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总能解决的,孤可以承诺,只要孤在位,武学就会一直办下去,将来成为大明军队的基石。”
“如此沐晟代大明将士感谢殿下,末将愿誓死效忠殿下。”
“好的,另外,秀才的事情,孤会和黄师傅说明,制定奖惩制度,督促秀才们好好教学。”
“谢殿下。”
......
两人聊了一会儿家常,朱允炆就让沐晟回去了。
然后何福进来了,也是赶紧向皇太孙见礼,朱允炆等他见完了礼,才扶他坐下:“老将军,你是大明的功臣,无需行此大礼。”
何福赶紧道:“礼不可废,君臣有别,末将自会守本分。”
朱允炆苦笑,心说经过皇爷爷的屠杀,虽然残忍,但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唉。
朱允炆在主位上坐下:“武学创建已有两月,肯定存在一些问题,希望何老将军能指点一二。”
“不敢,武学乃殿下创建,一应制度都是殿下所定,末将岂敢妄言。”
“呵呵,何老将军过虑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将军身经百战,久经沙场,孤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肯定问题多多,请老将军明言。”
“如此,老臣就胡言几句,望殿下莫要见怪。”
“无妨。”
“殿下,参谋室的事情,末将感觉像是纸上谈兵,虽有作用,但怕流于空谈,所以参谋室出来的人不经历练,不可领兵。”
“恩,此议甚佳。还有呢?”
“还有就是殿下的队列练习虽然没有经过实战,但末将认为确实可以训练出精兵。但是这种做法,代价太大。”
“恩?怎么说?”
“殿下,我朝军制,兵力来自卫所,卫所军户乃是世袭,我朝开拓疆土经常将军队就地屯田,建立卫所,然后在原来的土地上新建卫所,召集新兵,所以卫所的士兵战斗力是越来越差,边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这都是打出来的精兵,根本没有这么严格的训练,如果都按照殿下这种训练法,耗费钱粮太多了。”
呃?朱允炆忽然发现老将的智慧真是可怕啊,一眼就看出了差别,确实如此,朱允炆是按照职业军队的模式来创建武学,但是这和大明的军制是有冲突的。不过军队职业化的道路是一定要走的,现在只是试点,慢慢来吧。
“老将军,你说的很对,但是孤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才创建武学的,要将京军按照这种方式训练,才能保证其战力不逊色于边军,才能保持大明的稳定。”
何福身经百战,久立朝堂,一下子就明白了朱允炆言语所指,登时脸色煞白,不敢说话。
朱允炆也看出来了,但并没有逼何福表态,这种老将逼是没有用的,只要自己处于优势,他自然会听命,但是如果处于劣势,背叛的人要多少有多少。
“老将军,还有什么建议啊?”
“末将没有建议了,能想到的就是这两条。”何福似乎还没有缓过来,不想再说了。
“好吧,老将军辛苦了,谢谢您的建议,孤受教了,希望老将军还能这样对孤畅所欲言。”
“一定一定,末将誓死效忠殿下。”
“恩,老将军回去吧,多注意身体。”
何福告罪转身离去,然后刘振把瞿能领了进来。见礼之后,朱允炆让瞿能坐下,道:“瞿将军,从四川到这里来,还适应吗?”
“谢殿下关心,末将半生戎马,没有什么不适应的。”
“瞿将军家里几口人啊?”
“回殿下,家父母都已经去世,妻子李氏,长子瞿陶,十三岁,带在身边,次子瞿郁,十二岁,在家侍奉拙荆。”
“哦,瞿陶没有入武学?”
“没有,年纪太小。”
“这样吧,孤特批让瞿陶入武学,希望将来也是一员虎将。”
“谢殿下隆恩。”瞿能赶紧跪地磕头谢恩。
“没什么,孤希望武学能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增强我大明的军事力量。对了,瞿将军,来武学已近两月,可有什么心得体会?”
“殿下,末将认为创建武学是利在千秋的大事,如果所有的军官、士兵都在这里训练过,那么其向心力可想而知。末将久处西陲,蛮兵经常叛乱,降服也很难使用,但是如果能在武学走一遭,再调离原籍,末将认为会增加很多精兵。”
“恩,这是个办法,但是现在还做不到,武学的规模太小。不过孤会记得的,等条件合适,会采用瞿将军的方法的。还有呢?”
“还有就是教员太少,学员的识字不多,很难教授复杂的军事内容。”
“这个孤也知道,需要慢慢来,增加有战斗经验的教员,提高学员的识字水平,需要时间,一两天也解决不了。”
“殿下所言甚是,末将心急了。”
朱允炆站起来,走到墙边,指着墙上的大明舆图说道:“瞿将军,你过来,孤想考较你一个问题。”
“是,殿下。”
朱允炆拿起教鞭,道:“大明京师在这里,如果北疆出现问题,比如长城防线被攻破,北平、大同均已失守,元军会采取什么策略?大明采取什么策略?”
“末将想想。”
过了一会儿,瞿能道:“这个时候,元军采取的策略应该是夺取太原,全力占领黄河以北,再进军陕西,两面夹击河南,进而进攻京师。”
“有没有可能,攻占山东,进而长驱直入呢?”
“这很难,长驱直入本就是险招,还有淮河天险也是一道坚固防线,即使元军突破,也会受到河南和京师的两面打击,此法不可取。”
“那我朝的应对呢?”
“固守山东、河南,增援太原,只要太原在我手,然后收复大同,就会威胁元军后路,他们在北平也呆不久,必然会放弃北去。”
“恩,孤知道了。”朱允炆想了一会儿,放下教鞭,让瞿能坐下。
“瞿将军,待武学上了轨道,孤会把你调去北方,或者山西,或者辽东,你意如何?”
“末将听从殿下调遣,没有二话。”瞿能跪地道。
“很好,孤没有看错人。瞿将军,好好干,封侯封公不是妄想。”
“谢殿下,末将誓死效忠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