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已经进入七月底了,越发的炎热起来了,皇宫里虽然给允炆分配了冰块,但是似乎也压不住扑面而来的热浪。过几天就是父亲太子的下葬之日了,朱允炆向朱元璋和刘三吾请了假,在家斋戒沐浴,思念亡父。虽然很炎热,允炆还是穿着麻衣,坚持静坐,慢慢平缓心情,在脑子里回想着父亲的音容笑貌,再过几天,自己就没有资格思念亡父了,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燕王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了.......父亲,对不起,但我会像一个男人一样,保护好母亲和弟弟妹妹的,允炆在心中默默的念叨着。
八月十二,太子朱标下葬的日子。天刚蒙蒙亮,整个南京城都被白色笼罩,从朝阳门到孝陵的路上也是一片白色,文武百官候在午门外,送太子梓宫前往孝陵,除必要的留守人员外,六部官员几乎倾巢而出。朱允炆带着允熥、允熞和吕氏一起扶棺而行,朱标的梓宫由十六个大汉将军抬着往孝陵走去,由于路途较远,中间还需要换人。最近几天朱允炆在斋戒,所以吃的很少,等走到一半的时候就有点受不了了,不过还是努力坚持;允熥身体强壮的很,没什么感觉;但是吕氏和允熞快受不了了,在允炆的坚持下,母子二人累了就上轿子休息了一会儿,休息过来就继续走。
大约巳时(9-11点)刚过,一行人到了孝陵,朱标的陵寝修的很急促,所以结构比较简单,甚至有些设施都是从孝陵“借”过来的,不够总体上也显得古朴大气。在礼仪官的引导下,很快将朱标的棺椁葬入陵寝。在陵寝开始封闭的一刹那,吕氏、允炆、允熥和允熞扑倒在地,嗷啕大哭,几乎昏死过去,朱元璋也是老泪纵横。同时,周围的百官也是哭声震天,虽然有做戏的成分,但大多也是实心实意的,因为朱标很得人心,并且当了多年的太子,早已是众望所归。
因为历史上很少有太子下葬的现象,所以朱标下葬的礼仪也很难确定。后来经过讨论,觉得官员在陵寝为太子守灵一天,然后回去办公;家人如允炆等人守灵7天。朱允炆一行就住到朱标陵寝东边的一个院子里,这个院子是用来给拜祭的人临时居住的。在这七天里,超度的法会昼夜不停,朱允炆和吕氏、弟弟妹妹们伤心欲绝,也早晚哭灵。大家都吃的很简单,等7天过去了,几个小点的弟弟妹妹倒是还好,可能是不知道愁吧,只是允炆、允熥和吕氏满脸憔悴。
守灵的最后一天,朱允炆带着弟妹给父亲行了三拜九叩大礼,然后才离开。
回去大家都坐着轿子,天气是灰蒙蒙的,心情都有些沉重。朱允炆在轿子上看着路边的风景发呆,已经进入秋天了,路边一片丰收祥和的景象,似乎感觉到自己即将掌控的庞大帝国的力量,允炆不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回到端本宫,朱允炆给自己放了几天假,稍微调养了一下身体。期间朱元璋来看过他,又是欣慰,又是惋惜,让他好好保养身体,赶紧去詹事府看看,另外他要的人也陆续到位了,得抓紧时间才好,朱允炆非常高兴,向朱元璋撒了娇,表示了感谢,朱元璋满意的走了。
几天后,大朝会上朱元璋颁布圣旨,立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定在九月十二日行册封大典。
朱允炆身体恢复了,就继续去文华堂上课,黄子澄也成为了主讲的老师,几乎全天的陪同朱允炆看书,等交谈深了,允炆发现黄子澄这个人头脑清楚、反应敏捷,对四书五经、典章制度张口就来,书读的非常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儒家经典,允炆很喜欢这个人,只不过觉得这个人有些迂腐,脑子里条条框框太多,不怎么会变通。允炆感觉到这个人对他是忠心的,所以就和他多相处,感情越来越深。
一天下午,朱允炆正在锻炼身体,刘振跑进来,道:“太孙殿下,长总管带了几个人,在外面求见。”
“嗯?快让长总管进来。”允炆擦了擦汗说。
过了一会儿,长福走了进来,后面带了四个年轻的汉子,一个个身体挺得笔直,双目炯炯,一副军人的风范。他们走进来,在长福后面一字排开,长福走进来,赶紧和朱允炆见礼:“参见太孙殿下,这几个人是万岁爷给您选的武学伴读。”
“谢谢长总管了,这点事情还要您亲自跑一趟,真是太谢谢了。”
“瞧您说的,能给太孙殿下办事情,是长福的福气啊,来,你们几个给太孙殿下做个自我介绍!从左边开始。”
左边是个非常威武的汉子首先开口说:“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璇。”
“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钥,”左起第二个红脸汉子接着说道。
“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江阴侯吴高之子吴升。”左起第三个稍显瘦弱的汉子说道。
“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西宁候宋晟之子宋瑄。”右边的精悍的汉子高声回答。
朱允炆满意的看着这几个人,他们都是功臣之子,并且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忠诚上是不会有问题的,终于有了可以讨论军事的人了,太好了。
“诸位,都是功臣之子,孤向皇爷爷请求找你们来,主要是希望你们能陪我锻炼一下身体,另外给我讲解一些武事,将来也希望你们能多多的为孤效力,为大明效力。”
“卑职誓死效忠皇太孙殿下,誓死效忠大明!”四人齐声回答道。
“那好,从明天开始,你们和我一起到文华堂学习,孤会请兵部和武军都督府的官员授课,提升大家的军事素养。大家有信心没有?”
“有!”四个大汉齐声回答。
朱允炆摆了摆手:“那你们先安排一下,明天卯时四刻开始到这里报道,不要迟到了啊。”
四人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等四个人走出了洪武门,不约而同的放松了下来,耿璇在四人中父亲的资格最老,地位最高,并且年纪也大一些,所以自然有点大哥的样子,拍了拍其他三个人的肩膀:“我们几个以后就算是同僚了,我们去风满楼一起吃个饭,我请客。”
“好的,没问题,你们两个呢?”最小的郭钥附和道。
宋瑄拍了拍手掌,说:“好啊,我好久没有来京师了,还没有去风满楼吃过呢,听说风满楼的酒和菜品绝了啊,不过听说可不便宜啊,耿大哥要大出血了啊。”
吴升较为沉稳,轻轻了笑了笑:“我也没问题,一起去吧。”
风满楼在秦淮河的边上,是一个三层的楼房,金字招牌的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四个人勾肩搭背的走进大堂,耿璇似乎是这里的常客,直接招了招手,对伙计说:“给我们哥几个来一个靠窗户的雅间。”
伙计点头哈腰的说:“耿小侯爷,没问题,那个房间一直为您留着呢。您老人家今天要吃点什么啊?”
耿璇一边往楼上走,一边说:“捡你们拿手的上,酒要二十年的剑南春,我这几个兄弟可都是海量啊。”
四个人来到了楼上的雅间,推开窗户,正对着秦淮河,晚风吹过来,让人感觉的心旷神怡。一会儿工夫,酒菜酒上来了,耿璇先站起来:“来,哥几个,大家干一杯,为我们能聚到一起来,为有幸成为太孙殿下的伴读,干杯!!!”其他几个人赶紧站起来,一饮而尽,然后放下酒杯就吃起了菜,风满楼的酒菜确实不错,大家一边吃一边赞叹。几个人虽然是富贵出身,但是都是有军职的,所以都很豪爽。一场酒饭下来,大家几乎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酒足饭饱之后,各自回家去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九月十二,是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的日子。册立的仪式非常复杂,朱允炆虽然事先看过仪式说明,也有相应的太监和礼部官员来讲解,但是事到临头仍然迷迷瞪瞪,只记得自己领太子宝印和金册时,自己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自己只有17岁,梦中的世界还是个小孩子,今天经常成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继承人,不过两世为人的感觉还是让他变得很沉稳。在内殿向吕氏敬礼时,吕氏的那种喜悦是无法言表的。最后到文华殿接受弟弟的庆贺,才稍微自然了一些。后来还在武英殿拜见朱元璋和诸位长辈,从他们的眼神中感觉到自己不一样了。
次日,百官进贺表,命妇进攻参拜太子妃吕氏,隔日,朱允炆谒太庙,向列祖列宗告白。待正式册封之后,朱元璋就命令朱允炆陪他上朝,每日学习处理政务一个时辰。
八月十二,太子朱标下葬的日子。天刚蒙蒙亮,整个南京城都被白色笼罩,从朝阳门到孝陵的路上也是一片白色,文武百官候在午门外,送太子梓宫前往孝陵,除必要的留守人员外,六部官员几乎倾巢而出。朱允炆带着允熥、允熞和吕氏一起扶棺而行,朱标的梓宫由十六个大汉将军抬着往孝陵走去,由于路途较远,中间还需要换人。最近几天朱允炆在斋戒,所以吃的很少,等走到一半的时候就有点受不了了,不过还是努力坚持;允熥身体强壮的很,没什么感觉;但是吕氏和允熞快受不了了,在允炆的坚持下,母子二人累了就上轿子休息了一会儿,休息过来就继续走。
大约巳时(9-11点)刚过,一行人到了孝陵,朱标的陵寝修的很急促,所以结构比较简单,甚至有些设施都是从孝陵“借”过来的,不够总体上也显得古朴大气。在礼仪官的引导下,很快将朱标的棺椁葬入陵寝。在陵寝开始封闭的一刹那,吕氏、允炆、允熥和允熞扑倒在地,嗷啕大哭,几乎昏死过去,朱元璋也是老泪纵横。同时,周围的百官也是哭声震天,虽然有做戏的成分,但大多也是实心实意的,因为朱标很得人心,并且当了多年的太子,早已是众望所归。
因为历史上很少有太子下葬的现象,所以朱标下葬的礼仪也很难确定。后来经过讨论,觉得官员在陵寝为太子守灵一天,然后回去办公;家人如允炆等人守灵7天。朱允炆一行就住到朱标陵寝东边的一个院子里,这个院子是用来给拜祭的人临时居住的。在这七天里,超度的法会昼夜不停,朱允炆和吕氏、弟弟妹妹们伤心欲绝,也早晚哭灵。大家都吃的很简单,等7天过去了,几个小点的弟弟妹妹倒是还好,可能是不知道愁吧,只是允炆、允熥和吕氏满脸憔悴。
守灵的最后一天,朱允炆带着弟妹给父亲行了三拜九叩大礼,然后才离开。
回去大家都坐着轿子,天气是灰蒙蒙的,心情都有些沉重。朱允炆在轿子上看着路边的风景发呆,已经进入秋天了,路边一片丰收祥和的景象,似乎感觉到自己即将掌控的庞大帝国的力量,允炆不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回到端本宫,朱允炆给自己放了几天假,稍微调养了一下身体。期间朱元璋来看过他,又是欣慰,又是惋惜,让他好好保养身体,赶紧去詹事府看看,另外他要的人也陆续到位了,得抓紧时间才好,朱允炆非常高兴,向朱元璋撒了娇,表示了感谢,朱元璋满意的走了。
几天后,大朝会上朱元璋颁布圣旨,立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定在九月十二日行册封大典。
朱允炆身体恢复了,就继续去文华堂上课,黄子澄也成为了主讲的老师,几乎全天的陪同朱允炆看书,等交谈深了,允炆发现黄子澄这个人头脑清楚、反应敏捷,对四书五经、典章制度张口就来,书读的非常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儒家经典,允炆很喜欢这个人,只不过觉得这个人有些迂腐,脑子里条条框框太多,不怎么会变通。允炆感觉到这个人对他是忠心的,所以就和他多相处,感情越来越深。
一天下午,朱允炆正在锻炼身体,刘振跑进来,道:“太孙殿下,长总管带了几个人,在外面求见。”
“嗯?快让长总管进来。”允炆擦了擦汗说。
过了一会儿,长福走了进来,后面带了四个年轻的汉子,一个个身体挺得笔直,双目炯炯,一副军人的风范。他们走进来,在长福后面一字排开,长福走进来,赶紧和朱允炆见礼:“参见太孙殿下,这几个人是万岁爷给您选的武学伴读。”
“谢谢长总管了,这点事情还要您亲自跑一趟,真是太谢谢了。”
“瞧您说的,能给太孙殿下办事情,是长福的福气啊,来,你们几个给太孙殿下做个自我介绍!从左边开始。”
左边是个非常威武的汉子首先开口说:“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璇。”
“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钥,”左起第二个红脸汉子接着说道。
“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江阴侯吴高之子吴升。”左起第三个稍显瘦弱的汉子说道。
“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西宁候宋晟之子宋瑄。”右边的精悍的汉子高声回答。
朱允炆满意的看着这几个人,他们都是功臣之子,并且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忠诚上是不会有问题的,终于有了可以讨论军事的人了,太好了。
“诸位,都是功臣之子,孤向皇爷爷请求找你们来,主要是希望你们能陪我锻炼一下身体,另外给我讲解一些武事,将来也希望你们能多多的为孤效力,为大明效力。”
“卑职誓死效忠皇太孙殿下,誓死效忠大明!”四人齐声回答道。
“那好,从明天开始,你们和我一起到文华堂学习,孤会请兵部和武军都督府的官员授课,提升大家的军事素养。大家有信心没有?”
“有!”四个大汉齐声回答。
朱允炆摆了摆手:“那你们先安排一下,明天卯时四刻开始到这里报道,不要迟到了啊。”
四人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等四个人走出了洪武门,不约而同的放松了下来,耿璇在四人中父亲的资格最老,地位最高,并且年纪也大一些,所以自然有点大哥的样子,拍了拍其他三个人的肩膀:“我们几个以后就算是同僚了,我们去风满楼一起吃个饭,我请客。”
“好的,没问题,你们两个呢?”最小的郭钥附和道。
宋瑄拍了拍手掌,说:“好啊,我好久没有来京师了,还没有去风满楼吃过呢,听说风满楼的酒和菜品绝了啊,不过听说可不便宜啊,耿大哥要大出血了啊。”
吴升较为沉稳,轻轻了笑了笑:“我也没问题,一起去吧。”
风满楼在秦淮河的边上,是一个三层的楼房,金字招牌的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四个人勾肩搭背的走进大堂,耿璇似乎是这里的常客,直接招了招手,对伙计说:“给我们哥几个来一个靠窗户的雅间。”
伙计点头哈腰的说:“耿小侯爷,没问题,那个房间一直为您留着呢。您老人家今天要吃点什么啊?”
耿璇一边往楼上走,一边说:“捡你们拿手的上,酒要二十年的剑南春,我这几个兄弟可都是海量啊。”
四个人来到了楼上的雅间,推开窗户,正对着秦淮河,晚风吹过来,让人感觉的心旷神怡。一会儿工夫,酒菜酒上来了,耿璇先站起来:“来,哥几个,大家干一杯,为我们能聚到一起来,为有幸成为太孙殿下的伴读,干杯!!!”其他几个人赶紧站起来,一饮而尽,然后放下酒杯就吃起了菜,风满楼的酒菜确实不错,大家一边吃一边赞叹。几个人虽然是富贵出身,但是都是有军职的,所以都很豪爽。一场酒饭下来,大家几乎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酒足饭饱之后,各自回家去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九月十二,是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的日子。册立的仪式非常复杂,朱允炆虽然事先看过仪式说明,也有相应的太监和礼部官员来讲解,但是事到临头仍然迷迷瞪瞪,只记得自己领太子宝印和金册时,自己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自己只有17岁,梦中的世界还是个小孩子,今天经常成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继承人,不过两世为人的感觉还是让他变得很沉稳。在内殿向吕氏敬礼时,吕氏的那种喜悦是无法言表的。最后到文华殿接受弟弟的庆贺,才稍微自然了一些。后来还在武英殿拜见朱元璋和诸位长辈,从他们的眼神中感觉到自己不一样了。
次日,百官进贺表,命妇进攻参拜太子妃吕氏,隔日,朱允炆谒太庙,向列祖列宗告白。待正式册封之后,朱元璋就命令朱允炆陪他上朝,每日学习处理政务一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