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称“抬棺匠”,内行人称“八仙”或“抬重”。为什么叫“八仙”?死者出殡一般用八人抬棺,而死者往生都称“登西方极乐之天”,亲朋好友来送葬,护送仙体入仙乡。
送死者最后一程的,那自然得叫“八仙”了。
抬棺这一行,收入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虽然晦气不招人待见,可你不做,定必会有其他人抢着做。毕竟这就是一苦力活,又不需要识字,再加上他也不是掌管棺头的人,稍微懂些禁忌,力气也够就行了。
所以终究还是那句话,混口饭吃罢了。
那瘦弱抬棺匠回到家中,掀开屋内天井一角密封的水缸,缸内有半缸水,水面上漂浮着十几片绿色的叶子。才一打开,柚子的气味窜进鼻中。
他极为珍惜地兜出半瓢水来,虔诚地先用柚子水冲了冲手,就着湿手往额头处拍了三下,感觉一股清香从额中天庭处沁入心肺。
驱邪避秽...果然去晦气还是得选柚子叶啊!他舒服地吁出一口气,再取过一条不大不小的手帕浸湿,用那手帕将四肢仔细擦了个干净。
按他一贯未雨绸缪的行事风格,跟其他抬棺匠不一样,他一直就有封存半缸柚子水的习惯。这不,这次水灾几乎淹了所有的房屋,他用层层牛皮封得滴水不进的柚子叶水才没有掺入半点污水。
如今的水贵比黄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撤掉通行禁令,要省着点用。他忍住兜出半瓢喝上几口的渴望,将水缸层层封好。
...
从怀里掏出半个馒头,两三口便吃完了。今天送这一趟棺是他入行以来酬劳最丰厚的一次了,他在床上躺了下来,砸吧着嘴回味着今天吃的豆腐宴。
自古以来,谁家有人过世都要做一席豆腐冷菜宴,以此宴请前来吊唁或帮忙处理丧事的父老乡亲们。
一来因豆腐洁白无垢,有净化秽气之说。二来豆腐乃黄豆所制,黄豆又素来有“长寿豆”之称,在办丧家中食“长寿豆腐”,活着的人食之“添寿”,更能得到去世之人在天之灵的庇护。三来,豆腐非鱼肉,不易引来猫狗或黄鼠狼等畜生。
若稍不留神,死者尸体被其中之一跳上跨之踩之,恐引起尸变。
不过,既是丧礼之食,自然不会用心烹制,多数难以下咽。但不管好吃不好吃,他们这些“八仙”都会吃个精光,因为不吃饱根本没力气抬起寿棺。
须知,八人抬棺虽然每人受力均衡,分到肩上的重量相同,但很多时候丧家所选坟址甚是偏僻,少吃半碗都会半途中体力不支而导致棺材落地。
而从丧家中出门后到坟地之间这段路不管多远,棺材都是不能落地的。这又是为何呢?
传闻中人有三魂七魄,三魂为阳七魄为阴,在人死之后,阴阳一分为二,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一旦棺材中途落地,则棺中人之七魄便被搁置半途,无法到达墓穴之处,死者无法入土为安!若亡灵因此愤怒,还会当场带走其中一个抬棺匠的生命!因此此乃大忌!
若丧家与所选坟址并不是很远那还好说,远了坚持下来其实也没什么。但若是遇上所选之坟址在山上,需要抬棺上山,那可是要多加两倍工钱的。原来,山路倾斜的情况下棺木便会失去平衡,好几百斤的重量有时便会压往“八仙”其中一人或两人肩上,而不管多重也要咬牙坚持顶上...
这也是抬棺匠需八人或八人以上的另一原因,这是绝对考验体力的重活。
...
然而,今日这桌豆腐宴,却是他所吃过最美味的豆腐宴。
为郑老父子办葬礼的那蒙着脸的女子出手阔绰,不但给了三倍的工钱,还让自己身边那名看起来像是婢女的名唤玉瓶的姑娘亲自下厨煮豆腐宴。
虽然是玉瓶姑娘亲自下厨,但他留意到那蒙面女子全程在一旁站着,时而说几句话,像是在教导着什么。
先上桌的是一碟闻起来极臭可是吃起来又那么香辣的“臭豆腐”,让他们一口一个吃得赞不绝口。加上几勺豆瓣酱,加些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切成指头大小的小块豆腐,小火焖煮片刻便装碟的“麻婆豆腐”也是别有风味。
就连小葱拌豆腐这样普通的冷菜,从那玉瓶姑娘的手里拌出来,看起来也食欲大振。更别提还有那香菇酿豆腐,玉瓶姑娘还解释道,本来这道菜该用剁碎的香菇与猪肉一起塞到豆腐中蒸煮而成,但豆腐宴是素食宴,因此只用了香菇而没有放猪肉。
即使没有猪肉,但这道香菇酿豆腐仍是吃得叫人大呼过瘾。
“臭豆腐”开胃,“麻婆豆腐”下饭,他们每个人一连吃了三大碗白米饭——那真的是白米饭啊,最后捧着圆滚滚的肚子以为自己再也吃不下时,那姑娘还端上了一盆晶莹洁白的豆腐花。
那豆腐花滑嫩而豆香浓郁,入口即化又香甜爽口...
他们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豆腐宴,吃得如此酣畅淋漓,如此兴高采烈——若不是时而有安魂的唢呐声响起,他们都会以为自己置身大户人家娶媳妇嫁女儿的宴席之上。
这郑老父子果真死得好...有福气。
...
越是去回想越是饿。
他又咽了咽口水,方才吃下去的半个馒头似乎已经被饥饿的胃消化光了,此时不顾一切地响了起来。
哎...豆腐宴吃得再怎么饱,都是未时那会儿的事情了,而现在都戌时了...这半个馒头还是昨天花了二两银子买的呢,舍不得吃完,就留着半个以备不时之需。
明天的馒头还是二两吗?还会涨价吗?今天赚的银子不知道够买几个馒头呢?
男子涩涩地笑了笑,瘦弱的身子在床上卷成一团,不敢轻易让自己陷入绝望。屋子里很暗,他舍不得点起油灯。
总归他也是一个人,点不点没有区别的。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他想起那姑娘放到郑大爷嘴里的那颗夜明珠来。连死人的处境都比自己好,不由得第三次叹道:“郑大爷可真有福气。”
活着的人因为穷困潦倒已经活不下去,死去的人闭着眼睛含着珍贵的夜明珠...
黑夜里,他突地睁开眼睛,双手攥了起来。
送死者最后一程的,那自然得叫“八仙”了。
抬棺这一行,收入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虽然晦气不招人待见,可你不做,定必会有其他人抢着做。毕竟这就是一苦力活,又不需要识字,再加上他也不是掌管棺头的人,稍微懂些禁忌,力气也够就行了。
所以终究还是那句话,混口饭吃罢了。
那瘦弱抬棺匠回到家中,掀开屋内天井一角密封的水缸,缸内有半缸水,水面上漂浮着十几片绿色的叶子。才一打开,柚子的气味窜进鼻中。
他极为珍惜地兜出半瓢水来,虔诚地先用柚子水冲了冲手,就着湿手往额头处拍了三下,感觉一股清香从额中天庭处沁入心肺。
驱邪避秽...果然去晦气还是得选柚子叶啊!他舒服地吁出一口气,再取过一条不大不小的手帕浸湿,用那手帕将四肢仔细擦了个干净。
按他一贯未雨绸缪的行事风格,跟其他抬棺匠不一样,他一直就有封存半缸柚子水的习惯。这不,这次水灾几乎淹了所有的房屋,他用层层牛皮封得滴水不进的柚子叶水才没有掺入半点污水。
如今的水贵比黄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撤掉通行禁令,要省着点用。他忍住兜出半瓢喝上几口的渴望,将水缸层层封好。
...
从怀里掏出半个馒头,两三口便吃完了。今天送这一趟棺是他入行以来酬劳最丰厚的一次了,他在床上躺了下来,砸吧着嘴回味着今天吃的豆腐宴。
自古以来,谁家有人过世都要做一席豆腐冷菜宴,以此宴请前来吊唁或帮忙处理丧事的父老乡亲们。
一来因豆腐洁白无垢,有净化秽气之说。二来豆腐乃黄豆所制,黄豆又素来有“长寿豆”之称,在办丧家中食“长寿豆腐”,活着的人食之“添寿”,更能得到去世之人在天之灵的庇护。三来,豆腐非鱼肉,不易引来猫狗或黄鼠狼等畜生。
若稍不留神,死者尸体被其中之一跳上跨之踩之,恐引起尸变。
不过,既是丧礼之食,自然不会用心烹制,多数难以下咽。但不管好吃不好吃,他们这些“八仙”都会吃个精光,因为不吃饱根本没力气抬起寿棺。
须知,八人抬棺虽然每人受力均衡,分到肩上的重量相同,但很多时候丧家所选坟址甚是偏僻,少吃半碗都会半途中体力不支而导致棺材落地。
而从丧家中出门后到坟地之间这段路不管多远,棺材都是不能落地的。这又是为何呢?
传闻中人有三魂七魄,三魂为阳七魄为阴,在人死之后,阴阳一分为二,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一旦棺材中途落地,则棺中人之七魄便被搁置半途,无法到达墓穴之处,死者无法入土为安!若亡灵因此愤怒,还会当场带走其中一个抬棺匠的生命!因此此乃大忌!
若丧家与所选坟址并不是很远那还好说,远了坚持下来其实也没什么。但若是遇上所选之坟址在山上,需要抬棺上山,那可是要多加两倍工钱的。原来,山路倾斜的情况下棺木便会失去平衡,好几百斤的重量有时便会压往“八仙”其中一人或两人肩上,而不管多重也要咬牙坚持顶上...
这也是抬棺匠需八人或八人以上的另一原因,这是绝对考验体力的重活。
...
然而,今日这桌豆腐宴,却是他所吃过最美味的豆腐宴。
为郑老父子办葬礼的那蒙着脸的女子出手阔绰,不但给了三倍的工钱,还让自己身边那名看起来像是婢女的名唤玉瓶的姑娘亲自下厨煮豆腐宴。
虽然是玉瓶姑娘亲自下厨,但他留意到那蒙面女子全程在一旁站着,时而说几句话,像是在教导着什么。
先上桌的是一碟闻起来极臭可是吃起来又那么香辣的“臭豆腐”,让他们一口一个吃得赞不绝口。加上几勺豆瓣酱,加些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切成指头大小的小块豆腐,小火焖煮片刻便装碟的“麻婆豆腐”也是别有风味。
就连小葱拌豆腐这样普通的冷菜,从那玉瓶姑娘的手里拌出来,看起来也食欲大振。更别提还有那香菇酿豆腐,玉瓶姑娘还解释道,本来这道菜该用剁碎的香菇与猪肉一起塞到豆腐中蒸煮而成,但豆腐宴是素食宴,因此只用了香菇而没有放猪肉。
即使没有猪肉,但这道香菇酿豆腐仍是吃得叫人大呼过瘾。
“臭豆腐”开胃,“麻婆豆腐”下饭,他们每个人一连吃了三大碗白米饭——那真的是白米饭啊,最后捧着圆滚滚的肚子以为自己再也吃不下时,那姑娘还端上了一盆晶莹洁白的豆腐花。
那豆腐花滑嫩而豆香浓郁,入口即化又香甜爽口...
他们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豆腐宴,吃得如此酣畅淋漓,如此兴高采烈——若不是时而有安魂的唢呐声响起,他们都会以为自己置身大户人家娶媳妇嫁女儿的宴席之上。
这郑老父子果真死得好...有福气。
...
越是去回想越是饿。
他又咽了咽口水,方才吃下去的半个馒头似乎已经被饥饿的胃消化光了,此时不顾一切地响了起来。
哎...豆腐宴吃得再怎么饱,都是未时那会儿的事情了,而现在都戌时了...这半个馒头还是昨天花了二两银子买的呢,舍不得吃完,就留着半个以备不时之需。
明天的馒头还是二两吗?还会涨价吗?今天赚的银子不知道够买几个馒头呢?
男子涩涩地笑了笑,瘦弱的身子在床上卷成一团,不敢轻易让自己陷入绝望。屋子里很暗,他舍不得点起油灯。
总归他也是一个人,点不点没有区别的。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他想起那姑娘放到郑大爷嘴里的那颗夜明珠来。连死人的处境都比自己好,不由得第三次叹道:“郑大爷可真有福气。”
活着的人因为穷困潦倒已经活不下去,死去的人闭着眼睛含着珍贵的夜明珠...
黑夜里,他突地睁开眼睛,双手攥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