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通海之行,途径多个蛮族部落,有些地方也是大义宁国斥候经常往来的地方。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在林易和郭准的强烈要求下,这次李翊亲自挑选了二百名骁勇善战的亲兵,另外又从简铮的朴刀营和骑兵营里选拔了二百名能征惯战的精锐骑兵,作为此行的卫队。
而官员将领方面,宣抚使府录事参军事何守杰、掌书记东方荆、司法参军仇封、漕运巡检副使岳维、宁州大营中军校尉万洪,以及连骏、勒蒙、凌风、霍风等人都随同出行。
当李翊离开云南之后,由林易全权负责云南事务的管理和处置,有疑难时,可以召开云南常务会议协商安排,重大事项等自己回来后再处理。
到了出发的当天早上,云南的大队人马,清一色的骑兵队伍,每人都携带了三天的口粮,没有携带任何车辆杂物。随着李翊一声令下,大队人马驰出宁州南门,向着越州卫方向奔去。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赶路,大队人马出了越州卫和陆良县,离开了云南的地界,来到了白蛮人聚居的区域。
又走了大半个时辰,刀红英的召夸部落已经近在眼前,但是李翊却不敢在此停留,这倒不是惧怕白蛮人前来骚扰,而是怕引起以前伤痛的回忆,无端地为此难受,所以催促人马快速通过了这个地区。
又经过大半个时辰的赶路,根据向导的指引,大队人马已经顺利进入了通海的地面,大约再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能赶到通海节度使的驻地了。
正在行走之间,前面烟尘滚滚、马蹄纷纷,一队旗帜鲜明、人数只有七八十人的队伍迎面奔来,很快就来到了队伍的面前。仔细观瞧之下,却原来是段思英带着褚、卫两大护卫亲自赶来迎接了。
李翊和段思英稍微寒暄了几句后,又向褚、卫两人表示了感激,去年救治刀红英的时候,亏了段思平手下的褚、卫、吕、万四大护卫一路引导随扈,这才顺利的进入越州卫,回到了宁州,才使得刀红英最终转危为安。虽然他们四人都只是护卫的身份,咱也不能缺了礼数。
接下来,众人随同段思英的引领,一路顺利的来到了通海的城下。此时的通海城外,早已是人潮如海、鼓乐喧天,段思平带同各色服饰的官员、将领,以及四大护卫中的吕、万两大护卫,早已经等候在城外数百米的地方。
见到这种情景,李翊不由得暗暗摇头。段思平摆出这么大的排场,虽然给予了自己最高的接待礼节,给足了面子。
但是这么大的动作,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这还能瞒得过无处不在的大义宁国的间谍斥候吗?看来一旦登上了这辆战车,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来到近处,李翊连忙下马与段思平见礼。
段思平亲切的握着李翊的手,大发感慨道:“段某一直想与李大帅对坐良晤,可惜多次失之交臂。今日承蒙李大帅光临蔽地,正好了了我好大一番心事。哈哈!只不过,李大帅乃是饱读诗书、文才武略杰出之士,而段某不过是一山野匹夫,没读过几本书,所谓的对坐良晤,段某也只能有听的份了。”
听他说的幽默,李翊也是会心一笑道:“段大帅过谦了。当今之世,谁不知道段大帅文治武功均是当世无匹。以通海一地之力,独抗倒行逆施、穷凶极恶的大义宁国,更是让人赞佩不已。自打我来到云南,就对通海如此顽强的挺立不倒疑惑不已。”
“大义宁国虽然早已经朽烂不堪,但穷兵黩武之下,军事实力却未受大的折损,而通海虽为正义之师,但毕竟地域狭小,兵员有限,今以小搏大,并屹立多年不倒,而且还常有胜手,却不知是何道理呢?”
段思平闻言,微笑着沉吟不语,继而苦笑道:“李大帅开门见山,的确是一个爽快之人,你问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在多年来苦苦探索的道路上常常想起的问题。通海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实属不易,此中辛苦又有谁人能知,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啊!”
段思平携着李翊的手,慢慢的向前走着,一边感慨道:“二十多年前,我父亲还在南诏清平官的位置上,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按说也是炙手可热。谁知道那杨干贞迷惑幼主,攫取兵权,并假传圣旨罢免了我父亲的官职,贬黜到通海这个地方。”
“那时候我只是个小小的武官,也随父亲迁到此地,当时全家十几口人,只带着褚、卫、吕、万四大护卫,而且我父子的薪俸已经全部扣除,只靠着我娘的体己钱勉强度日,可以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后来杨干贞篡国自立,仍然对我父亲放心不下,多次派人前来暗杀我们父子,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是我们在四大护卫的保护下,以及通海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多次侥幸的躲过了杨干贞派来杀手的刺杀,从而渐渐的在通海站住了脚。”
“我父亲本就谦和宽厚,信奉佛家真言,对本地百姓推衣衣食,关爱有加,逐渐的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就这样,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通海经济日新月异,誓死效命的将士也越来越多,数年间已是略有小成。”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真心爱民,为老百姓谋利益,保持政令畅通、公平公正,才能使人民真正的拥护你、支持你,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说句到家的话,我也是看准了这个方向,也才能这么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啊。”
李翊听到这里,感同身受的道:“成大事者必有所依。无论何时何地,只有紧紧依靠当地百姓,才能有多成就,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段大帅以史为鉴,以民为本,使得民心悦服,将士用命,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而官员将领方面,宣抚使府录事参军事何守杰、掌书记东方荆、司法参军仇封、漕运巡检副使岳维、宁州大营中军校尉万洪,以及连骏、勒蒙、凌风、霍风等人都随同出行。
当李翊离开云南之后,由林易全权负责云南事务的管理和处置,有疑难时,可以召开云南常务会议协商安排,重大事项等自己回来后再处理。
到了出发的当天早上,云南的大队人马,清一色的骑兵队伍,每人都携带了三天的口粮,没有携带任何车辆杂物。随着李翊一声令下,大队人马驰出宁州南门,向着越州卫方向奔去。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赶路,大队人马出了越州卫和陆良县,离开了云南的地界,来到了白蛮人聚居的区域。
又走了大半个时辰,刀红英的召夸部落已经近在眼前,但是李翊却不敢在此停留,这倒不是惧怕白蛮人前来骚扰,而是怕引起以前伤痛的回忆,无端地为此难受,所以催促人马快速通过了这个地区。
又经过大半个时辰的赶路,根据向导的指引,大队人马已经顺利进入了通海的地面,大约再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能赶到通海节度使的驻地了。
正在行走之间,前面烟尘滚滚、马蹄纷纷,一队旗帜鲜明、人数只有七八十人的队伍迎面奔来,很快就来到了队伍的面前。仔细观瞧之下,却原来是段思英带着褚、卫两大护卫亲自赶来迎接了。
李翊和段思英稍微寒暄了几句后,又向褚、卫两人表示了感激,去年救治刀红英的时候,亏了段思平手下的褚、卫、吕、万四大护卫一路引导随扈,这才顺利的进入越州卫,回到了宁州,才使得刀红英最终转危为安。虽然他们四人都只是护卫的身份,咱也不能缺了礼数。
接下来,众人随同段思英的引领,一路顺利的来到了通海的城下。此时的通海城外,早已是人潮如海、鼓乐喧天,段思平带同各色服饰的官员、将领,以及四大护卫中的吕、万两大护卫,早已经等候在城外数百米的地方。
见到这种情景,李翊不由得暗暗摇头。段思平摆出这么大的排场,虽然给予了自己最高的接待礼节,给足了面子。
但是这么大的动作,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这还能瞒得过无处不在的大义宁国的间谍斥候吗?看来一旦登上了这辆战车,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来到近处,李翊连忙下马与段思平见礼。
段思平亲切的握着李翊的手,大发感慨道:“段某一直想与李大帅对坐良晤,可惜多次失之交臂。今日承蒙李大帅光临蔽地,正好了了我好大一番心事。哈哈!只不过,李大帅乃是饱读诗书、文才武略杰出之士,而段某不过是一山野匹夫,没读过几本书,所谓的对坐良晤,段某也只能有听的份了。”
听他说的幽默,李翊也是会心一笑道:“段大帅过谦了。当今之世,谁不知道段大帅文治武功均是当世无匹。以通海一地之力,独抗倒行逆施、穷凶极恶的大义宁国,更是让人赞佩不已。自打我来到云南,就对通海如此顽强的挺立不倒疑惑不已。”
“大义宁国虽然早已经朽烂不堪,但穷兵黩武之下,军事实力却未受大的折损,而通海虽为正义之师,但毕竟地域狭小,兵员有限,今以小搏大,并屹立多年不倒,而且还常有胜手,却不知是何道理呢?”
段思平闻言,微笑着沉吟不语,继而苦笑道:“李大帅开门见山,的确是一个爽快之人,你问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在多年来苦苦探索的道路上常常想起的问题。通海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实属不易,此中辛苦又有谁人能知,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啊!”
段思平携着李翊的手,慢慢的向前走着,一边感慨道:“二十多年前,我父亲还在南诏清平官的位置上,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按说也是炙手可热。谁知道那杨干贞迷惑幼主,攫取兵权,并假传圣旨罢免了我父亲的官职,贬黜到通海这个地方。”
“那时候我只是个小小的武官,也随父亲迁到此地,当时全家十几口人,只带着褚、卫、吕、万四大护卫,而且我父子的薪俸已经全部扣除,只靠着我娘的体己钱勉强度日,可以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后来杨干贞篡国自立,仍然对我父亲放心不下,多次派人前来暗杀我们父子,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是我们在四大护卫的保护下,以及通海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多次侥幸的躲过了杨干贞派来杀手的刺杀,从而渐渐的在通海站住了脚。”
“我父亲本就谦和宽厚,信奉佛家真言,对本地百姓推衣衣食,关爱有加,逐渐的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就这样,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通海经济日新月异,誓死效命的将士也越来越多,数年间已是略有小成。”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真心爱民,为老百姓谋利益,保持政令畅通、公平公正,才能使人民真正的拥护你、支持你,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说句到家的话,我也是看准了这个方向,也才能这么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啊。”
李翊听到这里,感同身受的道:“成大事者必有所依。无论何时何地,只有紧紧依靠当地百姓,才能有多成就,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段大帅以史为鉴,以民为本,使得民心悦服,将士用命,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