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475 朱氏醋儿媳
婆媳之间,自古亲如母女的少,相互看不惯的多,俗话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东风西风势头不定,当儿子当丈夫的未免要当个墙头草,上安抚老娘,下体贴媳妇,才好一家子和睦。
青松以往做得就不错,偏生这回他回太平县百户所上任,一则官面上事情多,二则月娘怀着身子,自然比哪个都要紧些,忙中生乱,他便不曾一回来头一件事看爹娘。
要论起来,原也不是大事,事有轻重缓急,他先紧着有身子的媳妇也没啥,大不了过两日得空再回家看爹娘。
偏生有人多嘴多舌,与李篾匠老俩口报喜道:“我瞧青松骑着高头大马回来,你们家可发达哩。”便说许多“老太爷”“老太太”一类的话恭维,说得朱氏眉花眼笑,身子飘飘然,差点儿要飞起来。
朱氏想着儿子既骑马回来,定要先来见她,遂兴冲冲打点家务,又到处与人说:“我们青松要回来哩,大伙儿下晌都到我家吃酒!”
谁知下晌她排布好饭菜,等到天快黑也没见青松回来,人没见不说,连个口信也没有,朱氏心中自然不高兴。
她还心疼那上好酒肉,有心把四邻都撵走,还是李篾匠劝住:“巴巴儿请人来吃饭,为着青松没回来就撵人?咱们家丢不起这人,倘或青松明日回来,你让他脸往哪里搁?”
因此劝众人道:“平日里想请大伙儿来,都难聚齐,趁着今儿天气好,大伙儿该吃吃该喝喝,尽兴才好。”
众人看着老俩口神气都有些萎靡,都改口道:“想是有啥要紧事绊住,青松一向孝顺,我们都晓得。”
不合这句话牵动朱氏隐忧,她虽明白青松孝顺,更记得“有了媳妇忘了娘”的俗话。她这辈子争荣夸耀都落在青松身上,生怕青松娶了媳妇忘了她,因此常要与月娘比较。
你说好笑不好笑,做婆婆的人,竟要与儿媳争风吃醋,真是叫人再想不到的奇闻。
偏生朱氏这点糊涂心思也没人点醒她,她越想越歪,寻思着青松没回来,怕不是真给月娘绊住,当真不孝。
当晚众人一走,她就淌眼抹泪地哭起来:“养他那样大,就是养条狗也晓得恋家,他倒好,把爹娘扔过墙,只管自个儿高乐。”
李篾匠道:“青松是做官的人,哪能随意乱走?咱们山上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要真个走动起来,也花时间。你等两日,等他得空,定然回来。”
朱氏没再说啥,心中却认定青松给人勾得不孝顺她,遂下决心要将儿子的心赢回来。
第二日,朱氏听说青松果然住进老丈人家里,跟月娘两个同进同出,比新婚时还甜,不禁越发愤怒。再加上青松连他几个姐姐家都去了,就是没回山上,越发坐实他“不孝”。
要不是李篾匠拦挡着,她就要蓬头垢面地跑去刘家哭闹,让大伙儿都看看月娘这个妖妖乔乔的媳妇,都勾着青松干了些啥!
好在几日后青松休沐,打点滋补物品赶回山上,一进门先结结实实磕三个头,他爹娘都吓一跳,连忙上来拉起,道:“你这是干啥?”
青松仰头笑着说:“我好些年没在家,没能在爹娘跟前尽孝,磕个头算啥?”他站起来,朱氏只管给他拍膝盖上的土,“头前回来,实在没工夫再上山。我领着好些兵马,要是撇下他们只管自家事,他们须不服我。”
只几句话,李篾匠疑心尽去,就是朱氏气也消了一半,拉着青松进屋,又要给他煮肉,又要给他找前些日子纳的鞋垫。
“家里熏的好腊肉,煮肋排,你爱吃这个!还有干扁豆,煮到肉汤里酥烂,你打小儿就爱吃这个泡米饭。”朱氏笑眯眯道。
其实青松小时候他们家哪有肉吃,做饭都用麻丝蘸着油在锅底里刷两下就算放了油,一年到头有两三回肋排煮干豆角就顶不错,青松小时候真馋肉,自然爱吃这个。
青松忙着问他爹娘身子好不好,又一脱外袍,要去院子里劈柴。
朱氏看他穿着雪白的中衣,领子、袖口一点儿黄迹没有,是件新衣裳,忙道:“不用你剁柴,你好生坐着,等吃饭。”
青松这些日子累得也厉害,听见朱氏这样说,再看柴堆垒得老高,用上十来日不成问题,遂坐回去。
他们家如今不缺柴烧,宋好年雇了人,每隔几日就来家里帮忙劈柴,并做些旁的力气活儿,因此老俩口虽没有丫头,过得也挺舒坦。
这里朱氏端饭上来,看青松大口大口吃饭,她还不住往儿子碗里夹肉:“再多吃些。”
青松一边吃一边躲:“不要了不要了!可别再给我夹,你跟爹也多吃些。”
“你爹牙不行哩,吃一口瘦肉,倒要掏半日牙,我也不爱吃这个,嚼不动。”她老人家爱吃肥肉。
朱氏又从肋骨上剔一块肉下来放到青松碗里,高高兴兴道:“你这回回来,可该把我们接下山去养活了罢?”
按理说月娘回来时就该如此,但月娘不亲他们,非要跟她爹一道过,老俩口只好继续窝在山上,想看着孙子出世都不行。
朱氏寻思着这样下去不成,将来孙子生下来,只亲近外加,不爱她这个奶奶,那哪儿成?
青松一噎,放下碗小声道:“娘,我那里还没收拾好,再过些日子接你们去。”
听话听音,朱氏如何听不出青松不乐意?
她猛然沉下脸,怒道:“人都说你孝顺是假孝顺,面子情,我还四处与人说我儿真孝顺,你就这样孝顺我们?你的良心哩?”
青松哭笑不得:“娘,我如今还住百户所里,自个儿在县里没房子,你就是要去,也得等我赁到房子,再收拾好,方请你们过去。”
这理由倒也过得去,朱氏点点头,又与青松耳提面命:“我孙子须得生在咱们家!他姓李,不姓刘,生在你老丈人家里是哪门子道理?依我说,你老丈人只怕想抢我孙子,你须防着他些,要是让我孙子姓了刘,我与你泼命!”
“娘!”青松真是不晓得说啥好,他老丈人有儿子有孙子,孙女儿琼娘先前还想托他大姐说门亲事,这两年百合没去京城,倒是托了信王世子妃,真给说了户差不多的人家。
那家人倒也不似刘大嫂期盼的那般好,不过算下来也不差,比刘家自个儿找能好些,更妙在人品端庄,不是那等狂三诈四的人家,婆婆妯娌也都还算好相处,青松离京前琼娘正备嫁。
琼娘的兄弟们大的已经娶媳妇,小的也该上学上学,该当差当差,刘家子孙兴旺,哪里就要抢他们李家的孙子?
刘掌柜偏疼月娘是真,当日在京城,刘大嫂半真半假歪派过月娘好几回,不过小姑子是娇客,刘大嫂也识大体,不过随口说几句,过后仍旧亲亲密密一家人。刘掌柜要留月娘在家生孩子坐月子有啥稀奇?
就是青松小俩口都住到刘掌柜家里去,他也只有高兴的份儿。
可闺女女婿能去住,亲家、亲家母就没理由也去刘家,为此朱氏才不高兴:“你又不是他家上门女婿!”
青松敷衍他娘:“我这不是还没赁到合适的屋子?总不能委屈月娘抬着你孙子住脚店罢?我回去就好生寻房子,你也别着急催我,越急越出错。”
青松心中有个想头,他娘是真疼他,因此他要孝顺他娘。可朱氏又是个顶不讲道理的人,因此朱氏说话,他只过耳不过心,浑不当回事。
待青松下山,又迎面遇着文娃爹娘,这两个前些日子没见着青松,今儿是听着青松回山上,特特撇下豆腐店来堵他,问文娃为啥没回来。
其实文娃也来信说过缘由:他也有前程要奔,不好总跟着青松,混在青松后头倒是简单,可到头来,两个小哥儿俩总要分个高低,文娃可不甘心永远比青松低一头。
青松要外放,徐彩文却要固守京城,兄弟俩一内一外互为倚仗,青松才不至于朝中无人,在外头是被红眼病的小人参一本,落下马来。回头青松再回京城,轮到文娃外放,有他在地方上经验人脉,文娃的路也能好走不少。
他们兄弟两个早同沐三商量好将来官途,只管一步一步走下去,总有出头之日。
唯独苦了文娃爹娘,文娃一去京城,四五年不回来,他们想得厉害,偏见不着人。就连窦五娘这个儿媳妇,也只听得名字,从未见过真人。
窦五娘还罢,她生了个闺女,文娃爹娘抓心挠肝地肖想孙女模样,只是想不出,心中着实苦楚。
青松遂和缓颜色,好生劝说他们,又说徐彩文的闺女薇薇生得可爱,“再过一年半载,文娃资历足够,便能回乡探亲,到时候一准儿带着五娘和薇薇回来。”
文娃爹娘互相看一眼,究竟不能阻碍儿子奔前程,又欣慰,又心酸,相携去了。青松这才上马,先去百合家里要一小坛泡菜,“月娘爱吃这个,旁人做的都不对味儿,还得大姐这里的才好吃。”
他也不顾天色将晚,策马赶回县城,着急将这坛子泡菜送到月娘手里。
婆媳之间,自古亲如母女的少,相互看不惯的多,俗话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东风西风势头不定,当儿子当丈夫的未免要当个墙头草,上安抚老娘,下体贴媳妇,才好一家子和睦。
青松以往做得就不错,偏生这回他回太平县百户所上任,一则官面上事情多,二则月娘怀着身子,自然比哪个都要紧些,忙中生乱,他便不曾一回来头一件事看爹娘。
要论起来,原也不是大事,事有轻重缓急,他先紧着有身子的媳妇也没啥,大不了过两日得空再回家看爹娘。
偏生有人多嘴多舌,与李篾匠老俩口报喜道:“我瞧青松骑着高头大马回来,你们家可发达哩。”便说许多“老太爷”“老太太”一类的话恭维,说得朱氏眉花眼笑,身子飘飘然,差点儿要飞起来。
朱氏想着儿子既骑马回来,定要先来见她,遂兴冲冲打点家务,又到处与人说:“我们青松要回来哩,大伙儿下晌都到我家吃酒!”
谁知下晌她排布好饭菜,等到天快黑也没见青松回来,人没见不说,连个口信也没有,朱氏心中自然不高兴。
她还心疼那上好酒肉,有心把四邻都撵走,还是李篾匠劝住:“巴巴儿请人来吃饭,为着青松没回来就撵人?咱们家丢不起这人,倘或青松明日回来,你让他脸往哪里搁?”
因此劝众人道:“平日里想请大伙儿来,都难聚齐,趁着今儿天气好,大伙儿该吃吃该喝喝,尽兴才好。”
众人看着老俩口神气都有些萎靡,都改口道:“想是有啥要紧事绊住,青松一向孝顺,我们都晓得。”
不合这句话牵动朱氏隐忧,她虽明白青松孝顺,更记得“有了媳妇忘了娘”的俗话。她这辈子争荣夸耀都落在青松身上,生怕青松娶了媳妇忘了她,因此常要与月娘比较。
你说好笑不好笑,做婆婆的人,竟要与儿媳争风吃醋,真是叫人再想不到的奇闻。
偏生朱氏这点糊涂心思也没人点醒她,她越想越歪,寻思着青松没回来,怕不是真给月娘绊住,当真不孝。
当晚众人一走,她就淌眼抹泪地哭起来:“养他那样大,就是养条狗也晓得恋家,他倒好,把爹娘扔过墙,只管自个儿高乐。”
李篾匠道:“青松是做官的人,哪能随意乱走?咱们山上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要真个走动起来,也花时间。你等两日,等他得空,定然回来。”
朱氏没再说啥,心中却认定青松给人勾得不孝顺她,遂下决心要将儿子的心赢回来。
第二日,朱氏听说青松果然住进老丈人家里,跟月娘两个同进同出,比新婚时还甜,不禁越发愤怒。再加上青松连他几个姐姐家都去了,就是没回山上,越发坐实他“不孝”。
要不是李篾匠拦挡着,她就要蓬头垢面地跑去刘家哭闹,让大伙儿都看看月娘这个妖妖乔乔的媳妇,都勾着青松干了些啥!
好在几日后青松休沐,打点滋补物品赶回山上,一进门先结结实实磕三个头,他爹娘都吓一跳,连忙上来拉起,道:“你这是干啥?”
青松仰头笑着说:“我好些年没在家,没能在爹娘跟前尽孝,磕个头算啥?”他站起来,朱氏只管给他拍膝盖上的土,“头前回来,实在没工夫再上山。我领着好些兵马,要是撇下他们只管自家事,他们须不服我。”
只几句话,李篾匠疑心尽去,就是朱氏气也消了一半,拉着青松进屋,又要给他煮肉,又要给他找前些日子纳的鞋垫。
“家里熏的好腊肉,煮肋排,你爱吃这个!还有干扁豆,煮到肉汤里酥烂,你打小儿就爱吃这个泡米饭。”朱氏笑眯眯道。
其实青松小时候他们家哪有肉吃,做饭都用麻丝蘸着油在锅底里刷两下就算放了油,一年到头有两三回肋排煮干豆角就顶不错,青松小时候真馋肉,自然爱吃这个。
青松忙着问他爹娘身子好不好,又一脱外袍,要去院子里劈柴。
朱氏看他穿着雪白的中衣,领子、袖口一点儿黄迹没有,是件新衣裳,忙道:“不用你剁柴,你好生坐着,等吃饭。”
青松这些日子累得也厉害,听见朱氏这样说,再看柴堆垒得老高,用上十来日不成问题,遂坐回去。
他们家如今不缺柴烧,宋好年雇了人,每隔几日就来家里帮忙劈柴,并做些旁的力气活儿,因此老俩口虽没有丫头,过得也挺舒坦。
这里朱氏端饭上来,看青松大口大口吃饭,她还不住往儿子碗里夹肉:“再多吃些。”
青松一边吃一边躲:“不要了不要了!可别再给我夹,你跟爹也多吃些。”
“你爹牙不行哩,吃一口瘦肉,倒要掏半日牙,我也不爱吃这个,嚼不动。”她老人家爱吃肥肉。
朱氏又从肋骨上剔一块肉下来放到青松碗里,高高兴兴道:“你这回回来,可该把我们接下山去养活了罢?”
按理说月娘回来时就该如此,但月娘不亲他们,非要跟她爹一道过,老俩口只好继续窝在山上,想看着孙子出世都不行。
朱氏寻思着这样下去不成,将来孙子生下来,只亲近外加,不爱她这个奶奶,那哪儿成?
青松一噎,放下碗小声道:“娘,我那里还没收拾好,再过些日子接你们去。”
听话听音,朱氏如何听不出青松不乐意?
她猛然沉下脸,怒道:“人都说你孝顺是假孝顺,面子情,我还四处与人说我儿真孝顺,你就这样孝顺我们?你的良心哩?”
青松哭笑不得:“娘,我如今还住百户所里,自个儿在县里没房子,你就是要去,也得等我赁到房子,再收拾好,方请你们过去。”
这理由倒也过得去,朱氏点点头,又与青松耳提面命:“我孙子须得生在咱们家!他姓李,不姓刘,生在你老丈人家里是哪门子道理?依我说,你老丈人只怕想抢我孙子,你须防着他些,要是让我孙子姓了刘,我与你泼命!”
“娘!”青松真是不晓得说啥好,他老丈人有儿子有孙子,孙女儿琼娘先前还想托他大姐说门亲事,这两年百合没去京城,倒是托了信王世子妃,真给说了户差不多的人家。
那家人倒也不似刘大嫂期盼的那般好,不过算下来也不差,比刘家自个儿找能好些,更妙在人品端庄,不是那等狂三诈四的人家,婆婆妯娌也都还算好相处,青松离京前琼娘正备嫁。
琼娘的兄弟们大的已经娶媳妇,小的也该上学上学,该当差当差,刘家子孙兴旺,哪里就要抢他们李家的孙子?
刘掌柜偏疼月娘是真,当日在京城,刘大嫂半真半假歪派过月娘好几回,不过小姑子是娇客,刘大嫂也识大体,不过随口说几句,过后仍旧亲亲密密一家人。刘掌柜要留月娘在家生孩子坐月子有啥稀奇?
就是青松小俩口都住到刘掌柜家里去,他也只有高兴的份儿。
可闺女女婿能去住,亲家、亲家母就没理由也去刘家,为此朱氏才不高兴:“你又不是他家上门女婿!”
青松敷衍他娘:“我这不是还没赁到合适的屋子?总不能委屈月娘抬着你孙子住脚店罢?我回去就好生寻房子,你也别着急催我,越急越出错。”
青松心中有个想头,他娘是真疼他,因此他要孝顺他娘。可朱氏又是个顶不讲道理的人,因此朱氏说话,他只过耳不过心,浑不当回事。
待青松下山,又迎面遇着文娃爹娘,这两个前些日子没见着青松,今儿是听着青松回山上,特特撇下豆腐店来堵他,问文娃为啥没回来。
其实文娃也来信说过缘由:他也有前程要奔,不好总跟着青松,混在青松后头倒是简单,可到头来,两个小哥儿俩总要分个高低,文娃可不甘心永远比青松低一头。
青松要外放,徐彩文却要固守京城,兄弟俩一内一外互为倚仗,青松才不至于朝中无人,在外头是被红眼病的小人参一本,落下马来。回头青松再回京城,轮到文娃外放,有他在地方上经验人脉,文娃的路也能好走不少。
他们兄弟两个早同沐三商量好将来官途,只管一步一步走下去,总有出头之日。
唯独苦了文娃爹娘,文娃一去京城,四五年不回来,他们想得厉害,偏见不着人。就连窦五娘这个儿媳妇,也只听得名字,从未见过真人。
窦五娘还罢,她生了个闺女,文娃爹娘抓心挠肝地肖想孙女模样,只是想不出,心中着实苦楚。
青松遂和缓颜色,好生劝说他们,又说徐彩文的闺女薇薇生得可爱,“再过一年半载,文娃资历足够,便能回乡探亲,到时候一准儿带着五娘和薇薇回来。”
文娃爹娘互相看一眼,究竟不能阻碍儿子奔前程,又欣慰,又心酸,相携去了。青松这才上马,先去百合家里要一小坛泡菜,“月娘爱吃这个,旁人做的都不对味儿,还得大姐这里的才好吃。”
他也不顾天色将晚,策马赶回县城,着急将这坛子泡菜送到月娘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