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470 蒸玉米粑粑
这时节玉米大多数已收成,串成大串挂在屋檐下风干,宋好年他们沿运河一路行来,没少见着这般景象。
不过皇庄上头还留了些嫩生生的玉米,这日送了来,信王妃让人煮了吃:“就是要这个新鲜清甜!”
才下来的玉米棒子,穗子上还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指甲一掐汁液四溅,上锅煮熟,旁的啥都不用加,就又甜又糯,嚼得人满口生香。
嫩玉米棒子样样都好,唯独不大好克化,小孩子的牙口往往咬不动,周王妃遂招百合去:“你在吃食上头往往有些巧心思,这些个嫩玉米都与你,你慢慢琢磨去。”
百合低头片刻,笑道:“也不用多琢磨,我们乡下人常蒸玉米粑粑吃,母妃且等着,亏不了他们几个小的。”
其实府里膳房技艺精巧,啥样的吃食做不出来?不过为着这份家常味道,百合又素喜在吃食上头下功夫,周王妃使她做这个活,一小半是为着孩子们,另外一大半倒是为与百合联络感情。
王妃院子里就有小厨房,一大堆青玉米堆在那里,百合也不用自个儿动手,使人撕去外头老皮,再把里头淡绿色的皮整整齐齐剪下来,在水里漂干净。
玉米粒剥下来,石磨磨成浆,旁的一概不用,只加一把白糖进去,搅匀后盛在叶子上,把叶子包成个扁三角,上笼屉蒸一刻钟多一点就成。
这几年乡下玉米越来越多,吃法也跟着翻新,家家户户都会蒸玉米粑粑,它味道美,做法又简单,在信王府拿来做点心实有些上不得台面,可在农家就是挺好的吃食。
光一样甜粑粑毕竟单调,就是小康之家的农户也不至于如此简陋,百合又使人剥些鲜虾,剁成细蓉加进玉米浆,加一点点面粉,调葱花与盐进去,一样裹进玉米嫩叶蒸出来,便是一样玉米虾仁粑粑,咸香可口。
咸口的吃食更适合油炸,锅底一点油,舀一勺玉米浆进去,煎成两面焦黄的饼,又香又脆。
于是今儿信王府上的孩子们便有甜咸两样玉米粑粑吃,连如纯都分得一个,他两手捧着,低头细细吃,模样可爱得叫人心都要化了。
玉米本就香甜,再加上嫩叶清新,这吃食虽粗陋些,却叫孩子们爱得很。
煎出来的饼,宋好年与昭仁分着吃了,都赞香脆酥松,味儿很好,过两日还要吃。百合笑道:“眼看嫩玉米不当季,再往后只怕吃不到,等到天儿冷时,咱们拌玉米面糊糊吃。”
玉米面糊糊热乎又顶饱,蒜苗配上盐杀过的萝卜丝用油辣子炒出来,照农家的吃法,须得一家子围在火塘边,锅就架在三角铁上,锅里浓稠金黄的玉米糊糊伴着酥烂土豆咕嘟咕嘟冒着小泡,捏着筷子夹一筷子菜上去,搅几下,让玉面糊糊均匀地沾在萝卜丝上,趁热入口,一路香到心里去。
不过这吃法委实上不得台面,就是在宋好年家里也少见,信王府上便是真想吃,只怕也得用精致的银铫子盛了,一人一个分着吃,再难有那等争吃的香甜。
却说李篾匠老俩口自住进信王府别院,一大帮子人跟着伺候,当真享受上老太爷老太太的日子。
李篾匠先前看见如真爱葫芦,遂与青松讨几个来,切开葫芦嘴儿掏干净籽,面上打磨得光滑不扎手,刻上几样喜庆图案给外孙子送去。
月娘还给葫芦打了个大红穗子,吊在上头十分好看,非但如真、如纯哥俩有,李篾匠专门给如真带话,“给你送一箱子葫芦,你那些个哥哥姐姐,但有想要的,你都分与他们玩。”
如真本性大方,得了这一箱子葫芦,乐得不要不要的,到处送人,连信王都得着一个。他小孩子家,不过看着葫芦好玩,世人看葫芦音似“福禄”,越发觉得他生来带福。
没过几日,皇孙们人手一只雕得十分漂亮的葫芦,出入拿在手里把玩,这可瞒不过皇帝双眼,皇帝瞧见信王腰上都挂着个半个手掌大的小葫芦,还问:“哪里新来的能工巧匠,怎么你们都玩上了?”
“?@哥儿岳父做来逗真哥儿兄弟玩,真哥儿见人就送,还不许不戴。”信王失笑。
后头皇帝见着如真,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半晌,如真还懵着,皇帝道:“人人都有葫芦,唯独我没有。”
如真一愣,他心里记挂着日常能见的祖父等人,和圳哥哥虽见不着,可跟他玩得好,他也没忘。
但皇帝毕竟少见,他小人家竟没想着给皇帝留一个。
皇帝看如真懵懵懂懂眼神,不禁哈哈大笑:“逗你玩的。”
如真已取出自个儿那个小葫芦送给皇帝:“伯祖父别难过,真哥儿心里有你哩。”
反正这葫芦是他外公送的,他回头再去要,如真小算盘打得很精。
谁知皇帝叫人从库里寻出几个宝葫芦来:金的玉的都还算寻常,累丝嵌宝的、珍珠躜成的才叫人多看一眼。
皇帝笑盈盈道:“真哥儿送伯祖父礼物,伯祖父回你一样,你爱哪个,自个儿挑。”
如真可不懂得谦虚,兴冲冲全揽走,皇帝不禁一挑眉:“你要这么些个?”
如真掰着指头与他算:“纯哥儿一个,和圳哥哥、含芷姐姐、宜安姐姐……”他一口气数下来,这些个葫芦还不够分的。
皇帝目瞪口呆:“我只送与你,你倒好,拿着我的东西讨好旁人。”
如真认真道:“要是只给我,我就不要了,我爹娘、祖父祖母、哥哥姐姐们都不是旁人,咱们是一家子哩!”
说到后头,他捏着小拳头猛点头,仿佛这样就能让他的话更有力一般。
皇帝这下是真给逗笑了,索性将一盘子葫芦全给他:“真哥儿说得对,咱们是一家子,须得孝悌友爱才是。”
如真去宫里找和圳玩,转了一圈回来,常娘子替他带着一大堆金玉葫芦不说,后头还跟着皇帝赐的东西。
连信王都不晓得这小子又干了啥,得皇帝这般青眼,听常娘子说完原委,才笑道:“皇兄最会惯孩子。”
就连他老人家,也是皇帝惯出来,信王才不会觉得皇帝做法有丝毫不妥。
如真把葫芦送了兄弟姐妹们,手舞足蹈地跟宋好年说:“爹,我大方不大方?”
宋好年忍笑道:“你顶大方。”
就他这个往外派东西的架势,亏得信王府底子厚,要搁在旁人家,只怕他就是个大手大脚的败家子哩。
如真十分得意,趁机提条件:“那我明儿要去看红叶!”
宋好年一愣:“你咋晓得红叶的?”
如真又没在京中长大,红叶再漂亮,他不该晓得。如真便偷偷摸摸凑过去,抱住宋好年的脖子嘀嘀咕咕,宋好年始晓得,原来太子偷偷带和圳去看过一回红叶,和圳念念不忘,悄悄告诉如真。
不想如真是个大嘴巴,啥话都要跟他爹说,这下太子的秘密保不住,宋好年去寻太子,问他哪一处红叶好看。
太子是忙人,不似宋好年这般清闲,见弟弟还有心来问红叶,十分不平:“我忙里偷闲带和圳出去一趟,反成我的罪过。”
宋好年哈哈大笑,允诺过两日送几只野鸡到东宫。
太子一挑眉:“哪来的野鸡?”
宋好年露齿笑:“看完红叶,我们打猎去,这时候山里野鸡最肥。”
太子:“……”
左右今年国泰民安,连京城里的纨绔大少闹事都少了,太子到底寻个机会,带着儿女并太子妃出来赏红叶并打猎。
他们兄弟几个一道凑热闹,个个拖家带口,带着一群大呼小叫的孩子去城郊,连秋季凉丝丝的空气都被孩子们闹得活泼起来。
宜安领着几个妹妹拾漂亮叶子,道回去用碱水煮一下,剔去叶肉,晾干做成书签子,夹在书里方便看。
沐三也跟来凑热闹,他最爱这等小技巧,追着宜安问她打哪里学来。
宜安烦不过,道:“外祖母教我的。”
她外祖母,可不是当今皇后娘娘?沐三自以为得着个新鲜消息,回头当谈资说与沐驸马,谁知沐驸马道:“你单晓得娘娘教宜安做书签,却不晓得娘娘都是万岁教会的。”
说得沐三目瞪口呆,万万想不到英明神武的万岁不仅会打仗、懂木工,连这些妇孺的小玩意儿都十分在行。
沐三脑子灵活,使人拣来许多红叶,依样制成书签,影影绰绰放出消息去,道是宫内新样,皇爷亲制,一时间风靡京城。
太子兄弟几个皆不晓得沐三还能做下这等事,还是一日太子去国子监,瞧见书生们人手一只红叶书签,一问才晓得“皇样红叶签”已卖得出名。
太子哭笑不得,将事情禀给皇帝,皇帝把沐三提到跟前,与他要卖书签所得钱财,才知道沐三竟是个奸商,那红叶书签,你就是做上十个,花费也不到一文钱,偏他打着皇帝旗号,要卖二十文,肯买的人还不少。
沐三涎皮赖脸,与皇帝讨情:“非是我奸猾,既打了万岁旗号,若是卖得太贱,岂不给万岁抹黑?”
皇帝佯怒道:“用我名号做这等不入流的小生意已是给我抹黑,你休花言巧语。”
不过自家晚辈,皇帝不至于为此生气,看沐三实在闲得慌,叫他去工部造船,从此以后沐三再无清闲日子可过,见着青松、昭仁等朋友,便要抱怨,闻者皆尽发笑。
这时节玉米大多数已收成,串成大串挂在屋檐下风干,宋好年他们沿运河一路行来,没少见着这般景象。
不过皇庄上头还留了些嫩生生的玉米,这日送了来,信王妃让人煮了吃:“就是要这个新鲜清甜!”
才下来的玉米棒子,穗子上还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指甲一掐汁液四溅,上锅煮熟,旁的啥都不用加,就又甜又糯,嚼得人满口生香。
嫩玉米棒子样样都好,唯独不大好克化,小孩子的牙口往往咬不动,周王妃遂招百合去:“你在吃食上头往往有些巧心思,这些个嫩玉米都与你,你慢慢琢磨去。”
百合低头片刻,笑道:“也不用多琢磨,我们乡下人常蒸玉米粑粑吃,母妃且等着,亏不了他们几个小的。”
其实府里膳房技艺精巧,啥样的吃食做不出来?不过为着这份家常味道,百合又素喜在吃食上头下功夫,周王妃使她做这个活,一小半是为着孩子们,另外一大半倒是为与百合联络感情。
王妃院子里就有小厨房,一大堆青玉米堆在那里,百合也不用自个儿动手,使人撕去外头老皮,再把里头淡绿色的皮整整齐齐剪下来,在水里漂干净。
玉米粒剥下来,石磨磨成浆,旁的一概不用,只加一把白糖进去,搅匀后盛在叶子上,把叶子包成个扁三角,上笼屉蒸一刻钟多一点就成。
这几年乡下玉米越来越多,吃法也跟着翻新,家家户户都会蒸玉米粑粑,它味道美,做法又简单,在信王府拿来做点心实有些上不得台面,可在农家就是挺好的吃食。
光一样甜粑粑毕竟单调,就是小康之家的农户也不至于如此简陋,百合又使人剥些鲜虾,剁成细蓉加进玉米浆,加一点点面粉,调葱花与盐进去,一样裹进玉米嫩叶蒸出来,便是一样玉米虾仁粑粑,咸香可口。
咸口的吃食更适合油炸,锅底一点油,舀一勺玉米浆进去,煎成两面焦黄的饼,又香又脆。
于是今儿信王府上的孩子们便有甜咸两样玉米粑粑吃,连如纯都分得一个,他两手捧着,低头细细吃,模样可爱得叫人心都要化了。
玉米本就香甜,再加上嫩叶清新,这吃食虽粗陋些,却叫孩子们爱得很。
煎出来的饼,宋好年与昭仁分着吃了,都赞香脆酥松,味儿很好,过两日还要吃。百合笑道:“眼看嫩玉米不当季,再往后只怕吃不到,等到天儿冷时,咱们拌玉米面糊糊吃。”
玉米面糊糊热乎又顶饱,蒜苗配上盐杀过的萝卜丝用油辣子炒出来,照农家的吃法,须得一家子围在火塘边,锅就架在三角铁上,锅里浓稠金黄的玉米糊糊伴着酥烂土豆咕嘟咕嘟冒着小泡,捏着筷子夹一筷子菜上去,搅几下,让玉面糊糊均匀地沾在萝卜丝上,趁热入口,一路香到心里去。
不过这吃法委实上不得台面,就是在宋好年家里也少见,信王府上便是真想吃,只怕也得用精致的银铫子盛了,一人一个分着吃,再难有那等争吃的香甜。
却说李篾匠老俩口自住进信王府别院,一大帮子人跟着伺候,当真享受上老太爷老太太的日子。
李篾匠先前看见如真爱葫芦,遂与青松讨几个来,切开葫芦嘴儿掏干净籽,面上打磨得光滑不扎手,刻上几样喜庆图案给外孙子送去。
月娘还给葫芦打了个大红穗子,吊在上头十分好看,非但如真、如纯哥俩有,李篾匠专门给如真带话,“给你送一箱子葫芦,你那些个哥哥姐姐,但有想要的,你都分与他们玩。”
如真本性大方,得了这一箱子葫芦,乐得不要不要的,到处送人,连信王都得着一个。他小孩子家,不过看着葫芦好玩,世人看葫芦音似“福禄”,越发觉得他生来带福。
没过几日,皇孙们人手一只雕得十分漂亮的葫芦,出入拿在手里把玩,这可瞒不过皇帝双眼,皇帝瞧见信王腰上都挂着个半个手掌大的小葫芦,还问:“哪里新来的能工巧匠,怎么你们都玩上了?”
“?@哥儿岳父做来逗真哥儿兄弟玩,真哥儿见人就送,还不许不戴。”信王失笑。
后头皇帝见着如真,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半晌,如真还懵着,皇帝道:“人人都有葫芦,唯独我没有。”
如真一愣,他心里记挂着日常能见的祖父等人,和圳哥哥虽见不着,可跟他玩得好,他也没忘。
但皇帝毕竟少见,他小人家竟没想着给皇帝留一个。
皇帝看如真懵懵懂懂眼神,不禁哈哈大笑:“逗你玩的。”
如真已取出自个儿那个小葫芦送给皇帝:“伯祖父别难过,真哥儿心里有你哩。”
反正这葫芦是他外公送的,他回头再去要,如真小算盘打得很精。
谁知皇帝叫人从库里寻出几个宝葫芦来:金的玉的都还算寻常,累丝嵌宝的、珍珠躜成的才叫人多看一眼。
皇帝笑盈盈道:“真哥儿送伯祖父礼物,伯祖父回你一样,你爱哪个,自个儿挑。”
如真可不懂得谦虚,兴冲冲全揽走,皇帝不禁一挑眉:“你要这么些个?”
如真掰着指头与他算:“纯哥儿一个,和圳哥哥、含芷姐姐、宜安姐姐……”他一口气数下来,这些个葫芦还不够分的。
皇帝目瞪口呆:“我只送与你,你倒好,拿着我的东西讨好旁人。”
如真认真道:“要是只给我,我就不要了,我爹娘、祖父祖母、哥哥姐姐们都不是旁人,咱们是一家子哩!”
说到后头,他捏着小拳头猛点头,仿佛这样就能让他的话更有力一般。
皇帝这下是真给逗笑了,索性将一盘子葫芦全给他:“真哥儿说得对,咱们是一家子,须得孝悌友爱才是。”
如真去宫里找和圳玩,转了一圈回来,常娘子替他带着一大堆金玉葫芦不说,后头还跟着皇帝赐的东西。
连信王都不晓得这小子又干了啥,得皇帝这般青眼,听常娘子说完原委,才笑道:“皇兄最会惯孩子。”
就连他老人家,也是皇帝惯出来,信王才不会觉得皇帝做法有丝毫不妥。
如真把葫芦送了兄弟姐妹们,手舞足蹈地跟宋好年说:“爹,我大方不大方?”
宋好年忍笑道:“你顶大方。”
就他这个往外派东西的架势,亏得信王府底子厚,要搁在旁人家,只怕他就是个大手大脚的败家子哩。
如真十分得意,趁机提条件:“那我明儿要去看红叶!”
宋好年一愣:“你咋晓得红叶的?”
如真又没在京中长大,红叶再漂亮,他不该晓得。如真便偷偷摸摸凑过去,抱住宋好年的脖子嘀嘀咕咕,宋好年始晓得,原来太子偷偷带和圳去看过一回红叶,和圳念念不忘,悄悄告诉如真。
不想如真是个大嘴巴,啥话都要跟他爹说,这下太子的秘密保不住,宋好年去寻太子,问他哪一处红叶好看。
太子是忙人,不似宋好年这般清闲,见弟弟还有心来问红叶,十分不平:“我忙里偷闲带和圳出去一趟,反成我的罪过。”
宋好年哈哈大笑,允诺过两日送几只野鸡到东宫。
太子一挑眉:“哪来的野鸡?”
宋好年露齿笑:“看完红叶,我们打猎去,这时候山里野鸡最肥。”
太子:“……”
左右今年国泰民安,连京城里的纨绔大少闹事都少了,太子到底寻个机会,带着儿女并太子妃出来赏红叶并打猎。
他们兄弟几个一道凑热闹,个个拖家带口,带着一群大呼小叫的孩子去城郊,连秋季凉丝丝的空气都被孩子们闹得活泼起来。
宜安领着几个妹妹拾漂亮叶子,道回去用碱水煮一下,剔去叶肉,晾干做成书签子,夹在书里方便看。
沐三也跟来凑热闹,他最爱这等小技巧,追着宜安问她打哪里学来。
宜安烦不过,道:“外祖母教我的。”
她外祖母,可不是当今皇后娘娘?沐三自以为得着个新鲜消息,回头当谈资说与沐驸马,谁知沐驸马道:“你单晓得娘娘教宜安做书签,却不晓得娘娘都是万岁教会的。”
说得沐三目瞪口呆,万万想不到英明神武的万岁不仅会打仗、懂木工,连这些妇孺的小玩意儿都十分在行。
沐三脑子灵活,使人拣来许多红叶,依样制成书签,影影绰绰放出消息去,道是宫内新样,皇爷亲制,一时间风靡京城。
太子兄弟几个皆不晓得沐三还能做下这等事,还是一日太子去国子监,瞧见书生们人手一只红叶书签,一问才晓得“皇样红叶签”已卖得出名。
太子哭笑不得,将事情禀给皇帝,皇帝把沐三提到跟前,与他要卖书签所得钱财,才知道沐三竟是个奸商,那红叶书签,你就是做上十个,花费也不到一文钱,偏他打着皇帝旗号,要卖二十文,肯买的人还不少。
沐三涎皮赖脸,与皇帝讨情:“非是我奸猾,既打了万岁旗号,若是卖得太贱,岂不给万岁抹黑?”
皇帝佯怒道:“用我名号做这等不入流的小生意已是给我抹黑,你休花言巧语。”
不过自家晚辈,皇帝不至于为此生气,看沐三实在闲得慌,叫他去工部造船,从此以后沐三再无清闲日子可过,见着青松、昭仁等朋友,便要抱怨,闻者皆尽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