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点默然不语,从京师里刚出来的清流官就是这样,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对赖同心肯定要敲打,但也要顾忌到新平堡里的将士们的脸面,还有和记在这里的经营之功。
王点进新平堡已经有些日子,能深刻感觉到百姓到驻堡将士都对自己等人充满敌意。在普通人眼里,甚至是生员士绅们的眼里,自己这些人就是嫉妒张瀚的功劳来故意迫害和记。就算是天启皇帝也招致了一些不满,不过人们主要还是针对下头的大臣们,也就是文官们。很多人已经担心张瀚会落到与岳飞相同的下场,甚至张府的府邸之外每天都有一些人自发的站立着,就是人们自愿前来替张家看守门庭。
可想而知,和记在这里有多么得人心,哪一个阶层都是和记的盟友,不管是将领和驻军,还是士绅和生员,或是普通的商人和最底层的百姓们。
王点能感受到这样的压力,王汝槐似乎没有这种感悟,又或者是从京师出来的清流,对地方上的这些人和事根本不屑一顾。
在京师的清流向来不会与商家往来结交,就算是李国宾在京师经营多年,最多就是年节时送一些惯例的银子,平时清流之间的往来,李国宾绝对没有资格被邀请。
比如黄道周在京师的府邸,李国宾从来没有机会登堂入室,王汝槐这样的清流可能对魏忠贤俯首躬身,但一转身,就是对普通的浊流官趾高气扬,对文官同僚都是如此,更别提对地方上的武夫们了。
王点轻轻一叹,知道自己不必再劝,他这个左卫兵备原本够格当巡抚,现在被按了下来,朝廷是什么想法还用多说?再得罪王汝槐,给事中奉旨出京巡视山西大同军务,等同钦差,又怎么能轻易去得罪?
为了一个赖同心,王点半个字都不会说,但他考虑的是新平堡的军心士气,现在看来,王汝槐对此也毫无顾忌的心理,看来就算是要在新平堡针对张瀚,也不可能用赖同心和他的部下们了。
张瀚看到一脸晦气色的赖同心领着一百多马步兵迎上来时,脸上已是露出微笑来。
熟悉他的人才知道这是讥嘲的笑容,对于赖同心来说,就算他看不出来,也是感觉到相当的难堪。
“赖将军。”张瀚在马上拱手,高声笑道:“这一向久违了啊,说起来好几年没见面了。”
赖同心垂头丧气的一拱手,说道:“张大人,末将要失礼了。”
张瀚微微一笑,说道:“按例入堡的商旅就是要检查,本官从小在新平堡长大,这事见的多了,请赖将军随意。”
这么一说,谦和随意,与王汝槐的那种嚣张跋扈的嘴脸判若两人,跟着赖同心出来的那些驻守兵马原本就与和记一条心,他们等于在和记手里领了几年的饷,早就把张瀚视为真正的恩主。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大义可说,领谁的银子就是认谁为主,大明天子高高在上,不知道底下的边军将士们也要吃饭和养活家小,那些文官们满嘴仁义道德,一副悲天悯人的嘴脸,可有谁在孩子半夜饿的直哭的时候给过他们这些武卒家里半袋小米?
整个大同地方,相比陕北和山西和宣府的其余地方,百姓和驻军这几年不知道少受了多少苦楚,受了和记多少恩惠。
新平堡这里,几乎人人都能与和记牵扯上关系,或是有亲人在和记商行做事,或是在和记的工场里做工,要么就是有亲戚移居草原上真正成了和记的人,或是有亲人在替和记种地,替和记放羊养鸭。
要说在大同地方找到一家一户与和记完全牵扯不上关系,那恐怕只有那些外来的官员和外地调过来的武将和士卒。
除此之外,再无一人与和记拉不上关系。
看到那些士兵扭扭捏捏的走过来,一个个都是不情不愿的样子,张瀚脸上的笑意更浓。
朝廷也好,天子也好,那些谋算他的大人物们都想不到这一点,和记在地方上的根深叶茂绝对不是解决一些文官和武将就能解决的。
除非朝廷有本事把大同的二百万军民都迁移走,否则和记就是扎根在大同,天子这强龙也压不住和记这个真正的地头蛇。
何况蛇已化蛟,拥有整个草原,更加势大难制。
“你们去吧。”张瀚对那些不情不愿围拢在马车旁的士兵们道:“好歹要做个样子出来……”
赖同心脸色涨红,他知道身边那个苍头就是王汝槐的长随,派出来监视他的。
叫赖同心下来“迎接”,无非就是要当着所有人的面给张瀚一个下马威,当头一棒,叫他知道今时不同往日。
结果却是这样不如人意,但赖同心又有什么办法?
他能做到站在这里,监督士兵们上去检视车队,已经是做到极致,不知道这一次回去会被人骂成什么模样。
张瀚一脸的云淡风轻,他当然知道北门的城楼上站着什么人。他对此毫不在意,根本不曾将那个京师来的给事中当一回事。
倒是大明天子换的一系列的地方主官还是叫张瀚眼前一亮,四周形成了一道牢固的锁链,天子试图将和记牢牢的锁在新平堡到李庄这一块狭小的地方之内,理论上来说天子和朝臣们已经尽可能的做到最好。
然后就是傅宗龙这样的在云南和贵州展现出相当强才干的疆吏任宣府巡抚,很明显就是要持续的打压和削弱张家口的北方商贸副中心的地位,将其商业基础逐渐转移,为把整个和记商行吃下来或全部关停做准备。
这说明朝廷已经不惜一战,近来大同宣府一带已经有相当多的地方在开工修筑那些破损的敌台和火路墩,朝廷对和记的敌意已经相当明显了。
张瀚的归来令和记在舆论上重重的扳回了一分,甚至算是极为凌厉的反击。
原本张瀚的形象就是几近完美无缺,和记文宣部门的造神运动相当的成功,当然张瀚也有足够多的本钱拿出来被宣传神化,甚至在很多地方,张瀚身上充满着神秘色彩,有点应运而生的感觉。
这也是很多不得志的儒生跑到草原上的原因,时近乱世,这些家伙也是嗅到风色,想着要早早的做投注。
在拿下林丹汗之后,张瀚的名声受到了朝廷反击的抹黑,在很多地方变得过于凌厉和咄咄逼人。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这一类的人物,在夺权之前表现的很好,得志之后就残民以逞,甚至变得十分残暴无情。
如果一个人能隐忍和欺骗,那么他的人品就定然不好。
和记在大明的监管下能发展到如此地步,那就说明张瀚野心渤渤,定然不是好人。
这是一种相当浑蛋的逻辑,但在民间却是有相当的市场,对此张瀚也是无可奈何。
以退为进是一个大杀招,没有人相信张瀚回新平堡能真正保证自己的安全。这一下所有的污水都洗的干干净净,连很多朝中的大臣和地方上的文武官员都心存疑虑,如果一个人有操、莽之志,怎么敢在这种时候丢下自己在草原上的十万大兵,带着家人返回大明控制的新平堡?
如果一道诏旨下令逮捕张瀚,张瀚将何去何从?
有一些脑子读堵了的儒生坚称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更多的人还是感觉张瀚太委屈,如果真的有什么诏旨下来,更多的人倾向于能看到张瀚逃奔回草原。
只要和记不南下攻打大明,弄到兵祸连接,和记就算是自立也能为人所接受了。
很多时候,舆论的变化和人心的变化就是这么简单和易于操控,但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张瀚的把握,哪个枭雄敢抛下基业,把军政大权留在身后置之不顾?
没有绝对的把握,谁敢把辛苦十年奋斗出来的基业拱手交给别人暂管?
没有绝对的把握,谁敢如张瀚这样,带着妻小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回到新平堡里居住?
哪怕是眼前的赖同心,还有北门城楼上的两个文官,大量的替张瀚愤怒和委屈的新平堡的官绅士民,还有那些一直在和记手里拿好处的驻军将士,哪一个不是替张瀚悬着心?
这一手,看似简单,轻易就把舆论扳回来了,没有强大的自信和张瀚自己一手创立的团体和确立的制度,又怎么敢行眼下此举?
士兵们就象征性的在马车边上转了一圈,就算是核查过了,几个把总和千总官也不愿被人戳脊梁骨,也没有人认真督促。
北门城楼上和堡里的高处可是站着密密麻麻的大片的人,不要说自己心里不愿意做这样的事,就算是愿意,也得顾忌那一双双充满着怒火的眼睛。
赖同心后背一阵阵的发麻,他在新平堡这么多年了,一向得意,依附和记之后更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没有外患也没有内忧,这参将当的太舒心了。
过了这么多年的舒服日子,万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场面,真可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要是眼光能杀人,赖同心毫不怀疑自己和麾下将士会悉数死在这里。
张瀚的仁义不是嘴上说说,是光照整个大同,张瀚的功劳堪比当年的中山王徐达和凉国公蓝玉,甚至犹有过之。
这样的英雄人物,他赖同心居然敢带着兵丁在城门口装模作样的检查,想起来赖同心都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子。
好在这样的尴尬局面维持的时间并不长,两个千总装模作样的看了一会,回身禀报道:“参将大人,并无违碍物事也无北虏细作。”
对赖同心肯定要敲打,但也要顾忌到新平堡里的将士们的脸面,还有和记在这里的经营之功。
王点进新平堡已经有些日子,能深刻感觉到百姓到驻堡将士都对自己等人充满敌意。在普通人眼里,甚至是生员士绅们的眼里,自己这些人就是嫉妒张瀚的功劳来故意迫害和记。就算是天启皇帝也招致了一些不满,不过人们主要还是针对下头的大臣们,也就是文官们。很多人已经担心张瀚会落到与岳飞相同的下场,甚至张府的府邸之外每天都有一些人自发的站立着,就是人们自愿前来替张家看守门庭。
可想而知,和记在这里有多么得人心,哪一个阶层都是和记的盟友,不管是将领和驻军,还是士绅和生员,或是普通的商人和最底层的百姓们。
王点能感受到这样的压力,王汝槐似乎没有这种感悟,又或者是从京师出来的清流,对地方上的这些人和事根本不屑一顾。
在京师的清流向来不会与商家往来结交,就算是李国宾在京师经营多年,最多就是年节时送一些惯例的银子,平时清流之间的往来,李国宾绝对没有资格被邀请。
比如黄道周在京师的府邸,李国宾从来没有机会登堂入室,王汝槐这样的清流可能对魏忠贤俯首躬身,但一转身,就是对普通的浊流官趾高气扬,对文官同僚都是如此,更别提对地方上的武夫们了。
王点轻轻一叹,知道自己不必再劝,他这个左卫兵备原本够格当巡抚,现在被按了下来,朝廷是什么想法还用多说?再得罪王汝槐,给事中奉旨出京巡视山西大同军务,等同钦差,又怎么能轻易去得罪?
为了一个赖同心,王点半个字都不会说,但他考虑的是新平堡的军心士气,现在看来,王汝槐对此也毫无顾忌的心理,看来就算是要在新平堡针对张瀚,也不可能用赖同心和他的部下们了。
张瀚看到一脸晦气色的赖同心领着一百多马步兵迎上来时,脸上已是露出微笑来。
熟悉他的人才知道这是讥嘲的笑容,对于赖同心来说,就算他看不出来,也是感觉到相当的难堪。
“赖将军。”张瀚在马上拱手,高声笑道:“这一向久违了啊,说起来好几年没见面了。”
赖同心垂头丧气的一拱手,说道:“张大人,末将要失礼了。”
张瀚微微一笑,说道:“按例入堡的商旅就是要检查,本官从小在新平堡长大,这事见的多了,请赖将军随意。”
这么一说,谦和随意,与王汝槐的那种嚣张跋扈的嘴脸判若两人,跟着赖同心出来的那些驻守兵马原本就与和记一条心,他们等于在和记手里领了几年的饷,早就把张瀚视为真正的恩主。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大义可说,领谁的银子就是认谁为主,大明天子高高在上,不知道底下的边军将士们也要吃饭和养活家小,那些文官们满嘴仁义道德,一副悲天悯人的嘴脸,可有谁在孩子半夜饿的直哭的时候给过他们这些武卒家里半袋小米?
整个大同地方,相比陕北和山西和宣府的其余地方,百姓和驻军这几年不知道少受了多少苦楚,受了和记多少恩惠。
新平堡这里,几乎人人都能与和记牵扯上关系,或是有亲人在和记商行做事,或是在和记的工场里做工,要么就是有亲戚移居草原上真正成了和记的人,或是有亲人在替和记种地,替和记放羊养鸭。
要说在大同地方找到一家一户与和记完全牵扯不上关系,那恐怕只有那些外来的官员和外地调过来的武将和士卒。
除此之外,再无一人与和记拉不上关系。
看到那些士兵扭扭捏捏的走过来,一个个都是不情不愿的样子,张瀚脸上的笑意更浓。
朝廷也好,天子也好,那些谋算他的大人物们都想不到这一点,和记在地方上的根深叶茂绝对不是解决一些文官和武将就能解决的。
除非朝廷有本事把大同的二百万军民都迁移走,否则和记就是扎根在大同,天子这强龙也压不住和记这个真正的地头蛇。
何况蛇已化蛟,拥有整个草原,更加势大难制。
“你们去吧。”张瀚对那些不情不愿围拢在马车旁的士兵们道:“好歹要做个样子出来……”
赖同心脸色涨红,他知道身边那个苍头就是王汝槐的长随,派出来监视他的。
叫赖同心下来“迎接”,无非就是要当着所有人的面给张瀚一个下马威,当头一棒,叫他知道今时不同往日。
结果却是这样不如人意,但赖同心又有什么办法?
他能做到站在这里,监督士兵们上去检视车队,已经是做到极致,不知道这一次回去会被人骂成什么模样。
张瀚一脸的云淡风轻,他当然知道北门的城楼上站着什么人。他对此毫不在意,根本不曾将那个京师来的给事中当一回事。
倒是大明天子换的一系列的地方主官还是叫张瀚眼前一亮,四周形成了一道牢固的锁链,天子试图将和记牢牢的锁在新平堡到李庄这一块狭小的地方之内,理论上来说天子和朝臣们已经尽可能的做到最好。
然后就是傅宗龙这样的在云南和贵州展现出相当强才干的疆吏任宣府巡抚,很明显就是要持续的打压和削弱张家口的北方商贸副中心的地位,将其商业基础逐渐转移,为把整个和记商行吃下来或全部关停做准备。
这说明朝廷已经不惜一战,近来大同宣府一带已经有相当多的地方在开工修筑那些破损的敌台和火路墩,朝廷对和记的敌意已经相当明显了。
张瀚的归来令和记在舆论上重重的扳回了一分,甚至算是极为凌厉的反击。
原本张瀚的形象就是几近完美无缺,和记文宣部门的造神运动相当的成功,当然张瀚也有足够多的本钱拿出来被宣传神化,甚至在很多地方,张瀚身上充满着神秘色彩,有点应运而生的感觉。
这也是很多不得志的儒生跑到草原上的原因,时近乱世,这些家伙也是嗅到风色,想着要早早的做投注。
在拿下林丹汗之后,张瀚的名声受到了朝廷反击的抹黑,在很多地方变得过于凌厉和咄咄逼人。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这一类的人物,在夺权之前表现的很好,得志之后就残民以逞,甚至变得十分残暴无情。
如果一个人能隐忍和欺骗,那么他的人品就定然不好。
和记在大明的监管下能发展到如此地步,那就说明张瀚野心渤渤,定然不是好人。
这是一种相当浑蛋的逻辑,但在民间却是有相当的市场,对此张瀚也是无可奈何。
以退为进是一个大杀招,没有人相信张瀚回新平堡能真正保证自己的安全。这一下所有的污水都洗的干干净净,连很多朝中的大臣和地方上的文武官员都心存疑虑,如果一个人有操、莽之志,怎么敢在这种时候丢下自己在草原上的十万大兵,带着家人返回大明控制的新平堡?
如果一道诏旨下令逮捕张瀚,张瀚将何去何从?
有一些脑子读堵了的儒生坚称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更多的人还是感觉张瀚太委屈,如果真的有什么诏旨下来,更多的人倾向于能看到张瀚逃奔回草原。
只要和记不南下攻打大明,弄到兵祸连接,和记就算是自立也能为人所接受了。
很多时候,舆论的变化和人心的变化就是这么简单和易于操控,但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张瀚的把握,哪个枭雄敢抛下基业,把军政大权留在身后置之不顾?
没有绝对的把握,谁敢把辛苦十年奋斗出来的基业拱手交给别人暂管?
没有绝对的把握,谁敢如张瀚这样,带着妻小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回到新平堡里居住?
哪怕是眼前的赖同心,还有北门城楼上的两个文官,大量的替张瀚愤怒和委屈的新平堡的官绅士民,还有那些一直在和记手里拿好处的驻军将士,哪一个不是替张瀚悬着心?
这一手,看似简单,轻易就把舆论扳回来了,没有强大的自信和张瀚自己一手创立的团体和确立的制度,又怎么敢行眼下此举?
士兵们就象征性的在马车边上转了一圈,就算是核查过了,几个把总和千总官也不愿被人戳脊梁骨,也没有人认真督促。
北门城楼上和堡里的高处可是站着密密麻麻的大片的人,不要说自己心里不愿意做这样的事,就算是愿意,也得顾忌那一双双充满着怒火的眼睛。
赖同心后背一阵阵的发麻,他在新平堡这么多年了,一向得意,依附和记之后更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没有外患也没有内忧,这参将当的太舒心了。
过了这么多年的舒服日子,万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场面,真可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要是眼光能杀人,赖同心毫不怀疑自己和麾下将士会悉数死在这里。
张瀚的仁义不是嘴上说说,是光照整个大同,张瀚的功劳堪比当年的中山王徐达和凉国公蓝玉,甚至犹有过之。
这样的英雄人物,他赖同心居然敢带着兵丁在城门口装模作样的检查,想起来赖同心都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子。
好在这样的尴尬局面维持的时间并不长,两个千总装模作样的看了一会,回身禀报道:“参将大人,并无违碍物事也无北虏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