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如薰跟着大军冲入了京师,指挥军队用最快的速度奔袭皇城北安门,争取直接突入北安门进攻皇城,然后进一步冲入宫城,也就是真正的紫禁城。
那里才是他的新王朝即将诞生的地方。
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中枢所在地。
他的新王朝要在那里诞生才有意义,然后才是决定去什么地方继续成长,但是无论如何,紫禁城都是要进去的。
还有些东西一定要拿到手才可以,象征着皇权的东西是一定要拿到手的。
一路进军顺利,所有的防御设施都被直接冲破,不到两刻钟,先锋就已经冲到了皇城之下。
他们看着护城河对岸的皇城,再看看皇城城楼上慌张地到处乱跑的守城士卒,从先锋到中军压根儿就没有停下来,直接顺着护城河桥准备冲过去了,压根儿就不等火炮的到来。
等萧如薰抵达护城河对岸的时候,就看到自己的军队已经开始在皇城城墙上攀爬了。
皇城城楼比外城内城都高,十一二米是有的,而且更加坚固,防守起来也更容易,但是萧如薰一直觉得都被敌人打到皇城了,你皇城修的再坚固又能如何?
就好像现在这种情况,双方已经完全不是在战斗,而是一方在猛烈攻打,而一方在全力奔逃,城上的明军根本没有守城的斗志,这个时候,就算你这个城楼有三十米高五十米厚,都阻拦不了一个王朝的终结。
就像眼下,几十架云梯架起,数不清的士兵正在迅猛攀爬,城楼上的明军已经没在抵抗了,登上城楼的士兵一个接一个上去。
镇南军很快就掌握住了主动权,攻克这道城门比起攻克内城城墙还要轻松快速。
萧如薰正在用千里镜查看形势的时候,地安门也被攻克,完全失去防御能力,大量士兵鱼贯而入皇城。
他们举着“秦”字大旗向皇城内突击。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直接参与者,见证了一段历史的终结,却也见证了一个新的开始。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不过是一段正常流逝的时间而已,但是在后世的人们看来,这一段时间却十分厚重。
黑色洪流向皇城内汹涌而入,喊杀声震天动地,尽管萧如薰已经提前下令不得纵火焚烧不得烧杀抢掠,但是这个时候,萧如薰自己都不敢确定那些杀红了眼的士兵们是否能够记住这个命令。
都杀红眼了,还会在意多放一把火吗?
他能做的就是紧紧跟随士兵们的脚步,将自己的帅旗跟随大军一起前进,作为第一支冲入皇城的军队,这面帅旗的存在和他们的稳定会直接确定之后进入的军队是否遵守军纪。
这里可不单单是后来的重要文物景点,现在可是权力中枢,很多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可不能损坏了,损坏了一点点他都十分心疼。
皇城是大明朝官员们进行行政工作的中枢,六部等各大部门的办事处都在这里,而更里面的紫禁城才是皇帝的居住地,有着同样的护城河和更加高大厚实的城墙。
当然,在萧如薰看来,那也是毫无意义的,只是心理作用和权力象征而已,你皇城都被攻破占领了,区区一座紫禁城能代表什么?能有什么用?你就算修成战争坞堡就算里面存十年粮食,你能守的住吗?
还有什么意义可以继续守下去吗?
在绝对优势兵力的无死角的进攻之下,你能支撑到几时?
萧如薰随着大军的脚步不断向前进,一路上能看到整座皇城的混乱,遍地狼藉不足以形容现在皇城的混乱,但是也只能这样说了。
遍地的杂物,摔碎的东西还有被士兵们抓住按在路边上的宫中内侍,还有些许缴械投降的宫中禁卫。
萧如薰还看到了景山,这座皇家公园,同时也代表着大明朝的终结,崇祯皇帝在这里上吊而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眼下,这个时代,这个属于萧如薰的时代里,景山将没有这样凄怆悲凉的含义了。
越过景山,大军直抵紫禁城,正对的宫门是紫禁城北门玄武门,取镇守北方的圣兽玄武之名,是紫禁城重要的通行门,打破此门则紫禁城门户大开,再也没有可以阻挡萧如薰进军的东西了。
一切都将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他的心中还是有些担忧的,比如朱翊钧的现状。
他不知道朱翊钧现在是什么情况。
是生是死,他不知道,说老实话,曾经有一段时间里,他觉得自己如果造反了,该怎么面对朱翊钧呢?
那个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活着的朱翊钧。
若他死了,萧如薰会轻松很多,顺势甩锅,但是若是他还活着,甚至沈一贯还打算用朱翊钧来做些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不过在这里的所有人都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们不是为了朱翊钧而战斗,他们是为了新生的大秦和萧如薰战斗。
所以萧如薰放心的散布朱翊钧已经被沈一贯害死的谣言,动摇军心,给武将们的行动创造了完美的契机。
当生米煮成八宝饭的时候,真或假生或死已经没有意义了。
如何面对?
很简单。
那是假货,真的已经死了,一切都是沈一贯的阴谋!
萧如薰相信,无论今天的他多么的卑鄙,做出多么无耻的事情,明天他都一样是圣天子。
因为他是胜利者,史书由他来书写,他可以为所欲为,在御用文人们妙笔生花的措辞之下,他可以将今天的事情描述成他所希望的任何模样。
比如沈一贯害死了朱翊钧,自己在某个宫殿自焚,他被迫登基顺应天命挽救苍生之类的。
没关系,反正千百年来大家都是这样说的,后人信也好不信也好,他自有无数的手段可以修改掉这段历史,后人又能如何得知今天所发生的一切的真实情况?
他们又能如何揣摩自己的心理?
他们当真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他们真的知道烛影斧声是怎么回事?他们真的知道雍正是怎么死的?他们真的知道传国玉玺的下落?他们真的知道王莽究竟是不是穿越者?
证据呢?
都只是猜测罢了,所以所谓的后人评论,根本无足轻重,一切都是猜测,一切都没有真正的根据。
想明白了这一点,萧如薰心中最后一点点担忧也没有了,他这才坚决的踏上了传说中的造反之路,一直走到了现在。
走到了玄武门之下。
那里才是他的新王朝即将诞生的地方。
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中枢所在地。
他的新王朝要在那里诞生才有意义,然后才是决定去什么地方继续成长,但是无论如何,紫禁城都是要进去的。
还有些东西一定要拿到手才可以,象征着皇权的东西是一定要拿到手的。
一路进军顺利,所有的防御设施都被直接冲破,不到两刻钟,先锋就已经冲到了皇城之下。
他们看着护城河对岸的皇城,再看看皇城城楼上慌张地到处乱跑的守城士卒,从先锋到中军压根儿就没有停下来,直接顺着护城河桥准备冲过去了,压根儿就不等火炮的到来。
等萧如薰抵达护城河对岸的时候,就看到自己的军队已经开始在皇城城墙上攀爬了。
皇城城楼比外城内城都高,十一二米是有的,而且更加坚固,防守起来也更容易,但是萧如薰一直觉得都被敌人打到皇城了,你皇城修的再坚固又能如何?
就好像现在这种情况,双方已经完全不是在战斗,而是一方在猛烈攻打,而一方在全力奔逃,城上的明军根本没有守城的斗志,这个时候,就算你这个城楼有三十米高五十米厚,都阻拦不了一个王朝的终结。
就像眼下,几十架云梯架起,数不清的士兵正在迅猛攀爬,城楼上的明军已经没在抵抗了,登上城楼的士兵一个接一个上去。
镇南军很快就掌握住了主动权,攻克这道城门比起攻克内城城墙还要轻松快速。
萧如薰正在用千里镜查看形势的时候,地安门也被攻克,完全失去防御能力,大量士兵鱼贯而入皇城。
他们举着“秦”字大旗向皇城内突击。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直接参与者,见证了一段历史的终结,却也见证了一个新的开始。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不过是一段正常流逝的时间而已,但是在后世的人们看来,这一段时间却十分厚重。
黑色洪流向皇城内汹涌而入,喊杀声震天动地,尽管萧如薰已经提前下令不得纵火焚烧不得烧杀抢掠,但是这个时候,萧如薰自己都不敢确定那些杀红了眼的士兵们是否能够记住这个命令。
都杀红眼了,还会在意多放一把火吗?
他能做的就是紧紧跟随士兵们的脚步,将自己的帅旗跟随大军一起前进,作为第一支冲入皇城的军队,这面帅旗的存在和他们的稳定会直接确定之后进入的军队是否遵守军纪。
这里可不单单是后来的重要文物景点,现在可是权力中枢,很多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可不能损坏了,损坏了一点点他都十分心疼。
皇城是大明朝官员们进行行政工作的中枢,六部等各大部门的办事处都在这里,而更里面的紫禁城才是皇帝的居住地,有着同样的护城河和更加高大厚实的城墙。
当然,在萧如薰看来,那也是毫无意义的,只是心理作用和权力象征而已,你皇城都被攻破占领了,区区一座紫禁城能代表什么?能有什么用?你就算修成战争坞堡就算里面存十年粮食,你能守的住吗?
还有什么意义可以继续守下去吗?
在绝对优势兵力的无死角的进攻之下,你能支撑到几时?
萧如薰随着大军的脚步不断向前进,一路上能看到整座皇城的混乱,遍地狼藉不足以形容现在皇城的混乱,但是也只能这样说了。
遍地的杂物,摔碎的东西还有被士兵们抓住按在路边上的宫中内侍,还有些许缴械投降的宫中禁卫。
萧如薰还看到了景山,这座皇家公园,同时也代表着大明朝的终结,崇祯皇帝在这里上吊而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眼下,这个时代,这个属于萧如薰的时代里,景山将没有这样凄怆悲凉的含义了。
越过景山,大军直抵紫禁城,正对的宫门是紫禁城北门玄武门,取镇守北方的圣兽玄武之名,是紫禁城重要的通行门,打破此门则紫禁城门户大开,再也没有可以阻挡萧如薰进军的东西了。
一切都将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他的心中还是有些担忧的,比如朱翊钧的现状。
他不知道朱翊钧现在是什么情况。
是生是死,他不知道,说老实话,曾经有一段时间里,他觉得自己如果造反了,该怎么面对朱翊钧呢?
那个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活着的朱翊钧。
若他死了,萧如薰会轻松很多,顺势甩锅,但是若是他还活着,甚至沈一贯还打算用朱翊钧来做些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不过在这里的所有人都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们不是为了朱翊钧而战斗,他们是为了新生的大秦和萧如薰战斗。
所以萧如薰放心的散布朱翊钧已经被沈一贯害死的谣言,动摇军心,给武将们的行动创造了完美的契机。
当生米煮成八宝饭的时候,真或假生或死已经没有意义了。
如何面对?
很简单。
那是假货,真的已经死了,一切都是沈一贯的阴谋!
萧如薰相信,无论今天的他多么的卑鄙,做出多么无耻的事情,明天他都一样是圣天子。
因为他是胜利者,史书由他来书写,他可以为所欲为,在御用文人们妙笔生花的措辞之下,他可以将今天的事情描述成他所希望的任何模样。
比如沈一贯害死了朱翊钧,自己在某个宫殿自焚,他被迫登基顺应天命挽救苍生之类的。
没关系,反正千百年来大家都是这样说的,后人信也好不信也好,他自有无数的手段可以修改掉这段历史,后人又能如何得知今天所发生的一切的真实情况?
他们又能如何揣摩自己的心理?
他们当真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他们真的知道烛影斧声是怎么回事?他们真的知道雍正是怎么死的?他们真的知道传国玉玺的下落?他们真的知道王莽究竟是不是穿越者?
证据呢?
都只是猜测罢了,所以所谓的后人评论,根本无足轻重,一切都是猜测,一切都没有真正的根据。
想明白了这一点,萧如薰心中最后一点点担忧也没有了,他这才坚决的踏上了传说中的造反之路,一直走到了现在。
走到了玄武门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