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春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1841
秦楼春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1841
秦含真想到这里,也不由得放缓了神色,和颜悦色地对李氏道:“回头我让我们郡王爷帮你找你的母亲兄弟,告诉他们你的消息。等案子了结,皇上下了最终的处置旨意,又愿意放你回乡的话,我再送你一副好盘缠,让郡王爷名下的船行送你们归乡。我们家的商队,惯常走水路运货送人的。从通州出发,走运河南下,至长江口转道蜀中,一路都有船接送,总比你们上外头雇的好。”
李氏冲秦含真笑了笑:“多谢郡王妃了。若果真如此,我就更放心了。”
秦含真叹了口气:“小县主的伤……你可想好了?太后娘娘一是舍不得她,二是实在放心不下她的伤势。她在宫中养尊处优惯了,万一出门在外,奔波劳碌,无法适应,那可怎么办呢?出门在外,总比不得在家方便。请医问药,就是一个大麻烦。”
李氏道:“我母亲娘家便是医官世家,最擅骨科。我母亲也是自幼习医,只是不为外人所知罢了。我小时候,母亲也曾试着教我些皮毛,只是祖母不许,我便只学了几个调理身体的药膳方子,知道些药物禁忌而已。如今想来,我要是能多学些医术就好了。不过我母亲既然上了京,只要能与她同行,两个孩子一路上看大夫吃药,便有了着落。实在不成,我从京城多带些药随行就是了。”
她笑了一笑:“皇上仁厚,虽然发落了赵砇,我们母子也受了牵连,被贬为庶民,但皇上说我有功,又赏赐了我不少东西,其中药材最多,都是两个孩子眼下能用得上的。钱财亦有,只要我省着点花,老家民风淳朴,日常吃用花销不大,我们母子三人这辈子的嚼用都够了。就算没有了宗室身份,两个孩子将来也不会吃太多苦。”
当然,再多的准备,也还是会有不足之处的。有大夫,有药材,有钱,不代表小县主与小世孙就能一路平平安安回到蜀地,尤其是小县主,太医就不止一次说过,她底子太差,又伤得重,如今只是细心调养着,却多半是活不到成年的。没有了慈宁宫中的优越条件,她能支撑的时间可能更短。但是,倘若孩子注定了不能长寿,与其忍受长久的骨肉分离,李氏情愿能一家人日夜相守!
她已经不想再留在京城这个伤心地了。她生于蜀地,长于蜀地,家族亲友全都在蜀地。就算京城有太后,又能照看她女儿几年?蜀王世子已死,但他干的坏事不可能瞒过世人的眼。李氏母子已成庶人,留在京城,将来只会受尽白眼,儿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好前程。但若是回到原籍,庶民身份的两个孩子完全可以改名换姓,重新开始新的人生。有家族亲友依靠,家乡的人又对他们母子在京城的经历一无所知,民风品性又偏和善,自然不会给他们母子脸色看,他们完全可以拥有平静而光明的生活。
就算回乡的路上需要承担风险,李氏也没有犹豫过。她已经不想再忍受骨肉分离的日子了。
秦含真见她已经拿定了主意,便也不再相劝了,只是问些小县主与小世孙团聚后过得如何的话。
李氏微笑道:“日后也没什么县主、世孙之说了,我给他们起了小名儿,就叫大郎和大姐儿。郡王妃日后也这么叫他们吧。名字平常些,反而好养活。他们兄妹俩也不反对,从昨儿开始,便一直手拉着手在一处亲亲热热的,你叫我一声,我唤你一句,睡觉都不肯分开。两个孩子也都不希望再与亲人分离了。所以我才决定,要带他们回老家去的。”
秦含真不由得露出笑容来:“既然如此,我就祝你们一家路上顺顺利利的,大郎身体越来越健康,大姐儿也早日伤愈了。”
李氏露出了真诚的微笑:“谢郡王妃吉言。”
秦含真起身告辞,李氏亲自送她出门,仿佛是不经意般问起:“先夫的后事,皇上已经说过,事后会发还给我,由我处理的。秋嬷嬷那儿,自有太后娘娘做主。不知道东宫楚良媛……眼下又如何了呢?”
秦含真回头看她一眼:“我只听说楚良媛已被禁足,其他的就不知道了。这是东宫内务,我又怎么好过问?”
李氏明白了,微笑着不再多言,恭敬地送了秦含真出门。
秦含真心里知道李氏对楚良媛的存在还是有点在意的。其实她也有点在意。只不过太后只字不提此女,她也不好在宫中问起罢了,只能等回家后问老公了。
秦含真重返慈宁宫见太后,将自己与李氏的对话复述了一遍。她虽然没有用心去劝李氏,但李氏已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得很清楚了,不可能任由女儿留在京城,自己带着儿子随娘家亲人返乡,也同样不可能将女儿留在宫中,她带着儿子留在京城,坐视娘家亲人返乡。跟京城这些未必靠得住的夫家亲友相比,她更愿意依附娘家生活。
太后听明白后,叹了口气:“既然她已经拿定了主意,哀家也不好再多言了。李氏之母既是医官之女,想必还能照顾得了外孙女儿。只是李家人果真靠得住么?就算他们愿意照应李氏这个亲骨肉,对李氏的一双儿女又会如何看待?”
蜀王府正是导致蜀地名门李家衰败的罪魁祸首,对于蜀王的亲孙子亲孙女儿,蜀王世子的亲骨肉,李家人是怎么想的呢?太后实在不太放心。
她把吴司言唤了过来,命其去查访李家母子在京城落脚之处,亲自给他们带一道旨意过去,命他们好生照应李氏的一双儿女,再赏些药材银两,好给他们做路上的花销,也免得他们克扣了孩子。听说秦含真已许诺,会让肃宁郡王府名下的船队护送李氏一行人回蜀地后,她连声叫好,也决定要给涂家那边传话,让涂家人多照应李氏母子些。那两个孩子,好歹也是涂家的曾外孙呢。
涂家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愿意出人出钱出力,比秦含真这边只派几条船、送几两银子要实惠得多,也比太后与皇帝赏赐的药材银钱更长久。涂家要是愿意的话,派个人去蜀地做地方官,就近照顾也行。当然,这就要看涂家人的意思了。不过既然是太后的希望,眼下完全靠巴结太后立足的涂家,不可能有异议的。
秦含真就看着太后与身边的人讨论,细心周到地安排好了小县主与小世孙将来的生活,心中只能感叹。太后娘娘这个人,对于自己在意的对象,从来都是很好的。就算别人让她失望了,她明面上说不会再在乎,但暗地里的关心也不会少。就在半个时辰之前,太后还在为秋嬷嬷的后事安排周详。如今,她又把全副注意力都放在李氏的两个孩子身上
分卷阅读1841
- 肉书屋
分卷阅读1841
-
分卷阅读1841
秦楼春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1841
秦含真想到这里,也不由得放缓了神色,和颜悦色地对李氏道:“回头我让我们郡王爷帮你找你的母亲兄弟,告诉他们你的消息。等案子了结,皇上下了最终的处置旨意,又愿意放你回乡的话,我再送你一副好盘缠,让郡王爷名下的船行送你们归乡。我们家的商队,惯常走水路运货送人的。从通州出发,走运河南下,至长江口转道蜀中,一路都有船接送,总比你们上外头雇的好。”
李氏冲秦含真笑了笑:“多谢郡王妃了。若果真如此,我就更放心了。”
秦含真叹了口气:“小县主的伤……你可想好了?太后娘娘一是舍不得她,二是实在放心不下她的伤势。她在宫中养尊处优惯了,万一出门在外,奔波劳碌,无法适应,那可怎么办呢?出门在外,总比不得在家方便。请医问药,就是一个大麻烦。”
李氏道:“我母亲娘家便是医官世家,最擅骨科。我母亲也是自幼习医,只是不为外人所知罢了。我小时候,母亲也曾试着教我些皮毛,只是祖母不许,我便只学了几个调理身体的药膳方子,知道些药物禁忌而已。如今想来,我要是能多学些医术就好了。不过我母亲既然上了京,只要能与她同行,两个孩子一路上看大夫吃药,便有了着落。实在不成,我从京城多带些药随行就是了。”
她笑了一笑:“皇上仁厚,虽然发落了赵砇,我们母子也受了牵连,被贬为庶民,但皇上说我有功,又赏赐了我不少东西,其中药材最多,都是两个孩子眼下能用得上的。钱财亦有,只要我省着点花,老家民风淳朴,日常吃用花销不大,我们母子三人这辈子的嚼用都够了。就算没有了宗室身份,两个孩子将来也不会吃太多苦。”
当然,再多的准备,也还是会有不足之处的。有大夫,有药材,有钱,不代表小县主与小世孙就能一路平平安安回到蜀地,尤其是小县主,太医就不止一次说过,她底子太差,又伤得重,如今只是细心调养着,却多半是活不到成年的。没有了慈宁宫中的优越条件,她能支撑的时间可能更短。但是,倘若孩子注定了不能长寿,与其忍受长久的骨肉分离,李氏情愿能一家人日夜相守!
她已经不想再留在京城这个伤心地了。她生于蜀地,长于蜀地,家族亲友全都在蜀地。就算京城有太后,又能照看她女儿几年?蜀王世子已死,但他干的坏事不可能瞒过世人的眼。李氏母子已成庶人,留在京城,将来只会受尽白眼,儿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好前程。但若是回到原籍,庶民身份的两个孩子完全可以改名换姓,重新开始新的人生。有家族亲友依靠,家乡的人又对他们母子在京城的经历一无所知,民风品性又偏和善,自然不会给他们母子脸色看,他们完全可以拥有平静而光明的生活。
就算回乡的路上需要承担风险,李氏也没有犹豫过。她已经不想再忍受骨肉分离的日子了。
秦含真见她已经拿定了主意,便也不再相劝了,只是问些小县主与小世孙团聚后过得如何的话。
李氏微笑道:“日后也没什么县主、世孙之说了,我给他们起了小名儿,就叫大郎和大姐儿。郡王妃日后也这么叫他们吧。名字平常些,反而好养活。他们兄妹俩也不反对,从昨儿开始,便一直手拉着手在一处亲亲热热的,你叫我一声,我唤你一句,睡觉都不肯分开。两个孩子也都不希望再与亲人分离了。所以我才决定,要带他们回老家去的。”
秦含真不由得露出笑容来:“既然如此,我就祝你们一家路上顺顺利利的,大郎身体越来越健康,大姐儿也早日伤愈了。”
李氏露出了真诚的微笑:“谢郡王妃吉言。”
秦含真起身告辞,李氏亲自送她出门,仿佛是不经意般问起:“先夫的后事,皇上已经说过,事后会发还给我,由我处理的。秋嬷嬷那儿,自有太后娘娘做主。不知道东宫楚良媛……眼下又如何了呢?”
秦含真回头看她一眼:“我只听说楚良媛已被禁足,其他的就不知道了。这是东宫内务,我又怎么好过问?”
李氏明白了,微笑着不再多言,恭敬地送了秦含真出门。
秦含真心里知道李氏对楚良媛的存在还是有点在意的。其实她也有点在意。只不过太后只字不提此女,她也不好在宫中问起罢了,只能等回家后问老公了。
秦含真重返慈宁宫见太后,将自己与李氏的对话复述了一遍。她虽然没有用心去劝李氏,但李氏已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得很清楚了,不可能任由女儿留在京城,自己带着儿子随娘家亲人返乡,也同样不可能将女儿留在宫中,她带着儿子留在京城,坐视娘家亲人返乡。跟京城这些未必靠得住的夫家亲友相比,她更愿意依附娘家生活。
太后听明白后,叹了口气:“既然她已经拿定了主意,哀家也不好再多言了。李氏之母既是医官之女,想必还能照顾得了外孙女儿。只是李家人果真靠得住么?就算他们愿意照应李氏这个亲骨肉,对李氏的一双儿女又会如何看待?”
蜀王府正是导致蜀地名门李家衰败的罪魁祸首,对于蜀王的亲孙子亲孙女儿,蜀王世子的亲骨肉,李家人是怎么想的呢?太后实在不太放心。
她把吴司言唤了过来,命其去查访李家母子在京城落脚之处,亲自给他们带一道旨意过去,命他们好生照应李氏的一双儿女,再赏些药材银两,好给他们做路上的花销,也免得他们克扣了孩子。听说秦含真已许诺,会让肃宁郡王府名下的船队护送李氏一行人回蜀地后,她连声叫好,也决定要给涂家那边传话,让涂家人多照应李氏母子些。那两个孩子,好歹也是涂家的曾外孙呢。
涂家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愿意出人出钱出力,比秦含真这边只派几条船、送几两银子要实惠得多,也比太后与皇帝赏赐的药材银钱更长久。涂家要是愿意的话,派个人去蜀地做地方官,就近照顾也行。当然,这就要看涂家人的意思了。不过既然是太后的希望,眼下完全靠巴结太后立足的涂家,不可能有异议的。
秦含真就看着太后与身边的人讨论,细心周到地安排好了小县主与小世孙将来的生活,心中只能感叹。太后娘娘这个人,对于自己在意的对象,从来都是很好的。就算别人让她失望了,她明面上说不会再在乎,但暗地里的关心也不会少。就在半个时辰之前,太后还在为秋嬷嬷的后事安排周详。如今,她又把全副注意力都放在李氏的两个孩子身上
分卷阅读1841
- 肉书屋
分卷阅读1841
-